耶和華是我的保障
亞爾拔·奧利君自述
雖然十一月的晚上相當熱,一陣微風卻使我感覺舒適而酣然入睡。但是我突然醒來,聽見一個粗嗄的聲音問道,「你在這裡做什麼?」我被一個在午夜巡遊的警察所發現。
自然我感覺驚慌。我於是站起來慢慢解釋我是怎會睡在學校園子附近的一棵芒果樹下的。他聽完之後說:「你可以在這裡睡,但這裡若有任何騷動發生,我便會來找你。」他離去之後我再次躺下來;我不禁想起將我帶到這個境地的各事。
年輕,卻對宗教深感興趣
事情開始於我哥哥所住的圍地。時間是1946年,當時我15歲。我離開了位於奈及爾河岸上的村莊,來到拉哥斯與我的哥哥同住以便繼續求學。圍地裡的另一個房客,名叫楊格烏模,引起了我的興趣,因為時常有些彼此以「弟兄」「姊妹」相稱的人前來探訪他。我想知道他們是誰,於是到烏模先生的房間去問他。不久我與他作了一個非常有趣味的談話。
他告訴我這些人是耶和華見證人,這使我的興趣更深。在我的學校裡有一個年輕的男孩和他的姊妹也稱為耶和華見證人。他們的品行如此良好,以致我時常納罕他們信的是什麼宗教。因此我甚至更渴望認識這些人。
烏模先生問我是否相信聖經,我告訴他我在學校的宗教課一向成績很好。我以為我很熟悉聖經。可是當他開始告訴我關於上帝的王國和這個政府會為人類帶來的種種幸福時,對我說來聖經好像變成一本新書一般。
他向我解釋上帝王國的統治會怎樣使地球成為一個樂園以及上帝的旨意會怎樣在這個樂園裡成就,謙卑的人會怎樣獲得永生;我非常留心聆聽。(馬太福音6:9,10;路加福音23:43;啟示錄20:5)這些事使我非常快樂,於是我決定再次探訪烏模先生以便獲得更多知識。
誠然,起初我並沒有接受他所說的一切話。我恐怕他是教會警告我們提防的假門徒。可是,雖然我與他辯論,我卻十分體會他根據聖經向我指出的許多道理。
後來有一天他告訴我他並不相信三位一體。我大感震驚而打算立即離去。但是他對我說,「你沒有問我為什麼不相信三位一體。」於是我便問他,而他的答案開始了一項過程,使我在宗教上經歷一場徹底的改變。
他一開始便問道:「你在凡事上,包括出生的日期方面,都與你的父親相等嗎?」然後他打開聖經,向我指出耶穌曾說他是他的天父差來的,以及他的天父比他更大。(約翰福音14:24,28)他翻到聖經裡關於耶穌受浸的記載,向我指出相信耶穌是上帝是多麼不合理,既然當時上帝的聲音從天上發出,承認耶穌是他的愛子。(馬太福音3:16,17)烏模先生也指出「三位一體」一詞在聖經裡從未出現過。我接受了這些解釋,因為他從聖經提出了充分的證據。
那天晚上我跪下禱告,但卻發覺我無法禱告。我自幼便受到教導在禱告的起頭說,「奉父、子和聖靈的名。」但既然我現在相信根本沒有三位一體,我發覺我無法開始自己的禱告。
次日我感覺悶悶不樂,於是決定閱讀聖經,從馬太福音開始。我一連幾天繼續閱讀,一直讀到啟示錄的末了。我越閱讀聖經,便越看出烏模先生教導我認識的道理是與聖經完全一致的。這便是真理!
我回到我的朋友那裡,告訴他有什麼事發生,並且請他教我禱告。他很高興我將基督教希臘文聖經讀完一次,並且借給我一些精裝書和小冊;他說這些會對我很有幫助。的確,這些書刊對我未來的宗教生活有極深長的影響。
來自海外傳道員的幫助
1947年初,我搬到一個堂兄那裡與他同住。當時我16歲。我被迫中途輟學,因為我沒有錢讀完中學,並且發覺很難找著職業。
一天晚上當我們吃晚飯時,有人敲門;出乎意外地,一個白種人進入房裡。當時白種人到非洲人,特別是窮人,家裡探訪是頗不尋常的事。那人自我介紹說:「我叫摩爾頓,是從加拿大來的。我是個耶和華見證人,我為你們帶來關於一個會統治全地球的世界政府的好消息。」
我的堂兄克服了他的驚奇之後說,「進來吃飯吧。」令他大感驚奇,摩爾頓先生竟然從碟上取了一塊山芋,蘸了一點紅肉汁吃下,並且說:「這是上帝為人準備的很好食物。」然後他向我們解釋他的信息。
我的堂兄從他接受了三本書,並且將題名為《以上帝為真實》的一本送給我。雖然我的堂兄和堂嫂不想進一步研究聖經,我卻歡迎摩爾頓先生回來教導我。
後來我發覺我家的裁縫有同一本書,但卻沒有人幫助他研讀。於是每次我與摩爾頓先生研讀之後便到他的店裡與他研讀同一章。這幫助我繼續進步,不久我便能夠運用聖經為真理辯護了。
有一天我告訴摩爾頓先生我希望像他一樣成為海外傳道員。他笑道:「你會如願以償的。但是你必須準備經歷許多困難。」他用聖經向我表明我必須面對逼迫,這種逼迫甚至可能來自親近的家屬。(馬太福音10:34-38)「可是,」他說,「只要你保持忠心,耶和華就不會捨棄你。」當時我絕沒有想到,我不久便體驗到他所說的話是多麼真實了。
早期的信心考驗
1947年10月一天深夜,我的堂兄將我喚醒向我發出最後通牒:『我要你返回英國教會,不再與耶和華見證人研讀聖經,不然你就搬出去好了。』我大感驚訝地瞪著他。我沒有工作,亦無家可歸。我的鄉村在300英里(500千米)之外。既然我的堂兄深知這件事,我納罕他要我在深夜到那裡去。可是,我已作了決定。我拒絕放棄事奉耶和華。
我的堂兄勃然大怒,開始拿起他所能抓著的任何東西打我。他的妻子也向我拳打腳踢。他將我逐出屋外,並且追了我一段路程。我到城中有些近親那裡去,但他們卻拒絕收容我。一個親屬說:「你豈不是說耶和華是你的父,他的組織是你的母親嗎?你去找耶和華,讓他收容你好了!」
當時我作了一個直至今日我仍然緊守的決定。無論有什麼事發生,我會信賴耶和華,以他為我的保障而繼續事奉他。——詩篇27:1,10。
既然我無家可歸,我遂走到我以前就讀的學校附近一塊空地那裡,睡在一棵大芒果樹下。我在那裡睡了幾晚之後,警察便在那裡找著我。
我在日間到叢林裡搜集一點柴薪,將其賣出以購買糧食。幾天之後,摩爾頓先生找著我。他獲知我的遭遇之後溫言鼓勵我;他提醒我他以前對我所說的話,指出我若渴望事奉耶和華便會面對各種困難。他邀請我到他的住所探訪他。
這為我打開了一條出路,使我能夠與稱為伯特利之家的一群海外傳道員交往及在海外傳道員之家幫助他們工作。我很喜歡與這個家庭一同進食。事實上,我感覺自己已成為這個家庭的成員,不久便開始稱他們為「弟兄」「姊妹」了。
逐戶向人傳道
一天,摩爾頓弟兄出乎意料地邀請我與他一同逐戶向人傳道。他簡略地在第一家人的門口討論了一個聖經題目,然後向人介紹一本書,一本研究聖經的輔助讀物。
然後摩爾頓弟兄將他的書袋交給我,說:「你看見站在街頭的那個男子嗎?你上前去對他傳道。」我感覺有點驚慌。但是我向上帝默禱,然後走向那男子;我記得摩爾頓弟兄對第一個男子所說的話,因為他的話很簡單。我從聖經讀出同一節經文,而他的反應頗好。這樣我遂開始參加傳道工作,並且深知沒有什麼事可以阻止我如此行。
受浸及參加先驅工作
我獲悉當我將自己的一生呈獻給耶和華之後,便應當像耶穌一樣在水裡受浸。我在1947年12月在我參加的第一個耶和華見證人大會中受了浸。現在這一大群數目日增的見證人都真正成為我的屬靈弟兄姊妹了。
數月後我報名成為先驅(全時傳道員)。這為我在傳道工作上打開了許多機會,並且使我在逐戶向人作見證方面加速獲得經驗。
我最初所經歷的真正困難的討論之一是有一次我遇到一個安息日會的牧師。他立刻提出安息日的問題而對我大發議論,聲稱基督徒必須每週守安息。情勢對我頗為不利。我發覺自己被迫聽這個屋主向我傳道,讀出他所引用的經文和聽他的解釋。我告訴他我對於安息日的問題所知不多,但我答應對這個問題作一番研究,然後回去探訪他。
當我回去時,我發覺有幾個會友在場。牧師希望利用機會向他的會眾一顯身手。他介紹我時說:「這個年輕的耶和華見證人受到一些假傳道員所迷惑。我很高興他聽過我的教訓之後現在回來聽取進一步的解釋。」我請他讓我首先發言。我先提出他從摩西律法所引的經文,然後引用基督教希臘文聖經的經文解釋何以基督徒沒有義務要守一個每週的安息日。——羅馬書10:4;加拉太書4:9-11;歌羅西書2:16,17。
牧師見到我對問題的認識大增而頗感驚訝,他說:「你很會運用聖經。我教會的教友應當也能夠如此行。他們應當能夠像你一樣逐戶向人傳道及為自己的信仰辯護。」那天晚上他和他教會的會友接受了29本聖經輔助讀物。
耶和華是我的保障
為了應付若干經濟上的義務,我受雇於奈及利亞鐵路公司。當時我與另一個堂兄弟同住。在這裡我對耶和華的信賴受到另一場考驗。
我接受了委派在1950年初於奈及利亞東部舉行的耶和華見證人區務大會中擔任節目。這是我第一次在大會中擔任節目,我無疑不想錯過這項權利。因此,我遂向部門的主任申請四日的無薪假期。但是他卻不批准我的請求。這使我大感失望,以致我茶飯無心。我整天沒有進食,一心向耶和華禱告,求他為我打開一條出路。
次日早上,我直接去見我們部門的督察,雖然公司不准低級的雇員如此行。我告訴他我是個耶和華見證人,他說:「我應當早已看出這件事實才對。我見到你很勤懇工作,你使我想起我在英倫的兄弟,在我們家裡只有他是耶和華見證人。因為他不肯當兵作戰,我們將他視為宗教狂。但在一家人當中,我們只敢信任他。我很高興有一個耶和華見證人在我們公司裡服務。」
我於是告訴他我想參加大會,希望申請四天的無薪假期。他說:「當然你可以去參加大會。但是你需要超過四日的時間,因為來回路途頗遠。我會給你整週的假期。你跟著我來。」他將我帶到主任那裡說:「你會很高興知道我們有一個耶和華見證人在公司裡服務。他們是十分忠實勤懇的人。所以,讓奧利先生有七天假期去參加大會,並且照發薪水。」
後來我獲邀到守望台聖經書社在拉哥斯的分社辦事處服務。這個聖經社是為耶和華見證人服務的一個法團。於是,我在1951年4月成為拉哥斯伯特利的成員。
我的兄弟不贊成我的行動,他說:「現在你決定辭職去事奉你的耶和華,將來若有事發生在你身上,不要回來找我,因為我是絕不會幫助你的。」我告訴他我信賴耶和華會照顧我。在我於伯特利服務的30年間,耶和華無疑一直如此行。這些年歲充滿了喜樂以及種種機會和權利。
回顧許多年來耶和華怎樣作我的保障和逐步供給我的一切所需,對我的信心有很大的強化作用。1953年我在一個大會中遇見法蘭西斯嘉,一位多哥籍的年輕姊妹。我們通信了三年之後決定結婚。她一直在我身旁與我一同服務;雖然她有若干健康方面的難題,她卻對我有莫大鼓勵。我的工作使我們走遍奈及利亞全境。我曾有權利在大會中對數目龐大的聽眾演講及在特別設立的訓練班中教導週遊的傳道員(環務和區務監督)。
我記得法蘭西斯嘉和我第一次前往海外。那是在1969年,我們去參加在倫敦舉行的國際大會。我將此視為耶和華的組織授予我的獎學金。如果耶和華的組織沒有為我開路,我又怎有能力前往倫敦呢?自那時以來,我們曾參加過在歐洲、美洲和非洲許多國家中舉行的大會。在1976和1978年,我們有機會在紐約守望台聖經書社的世界總部與布洛克林伯特利之家的成員共處了一段時期,對我們來說這是個多大的喜樂!我與環球各地其他的分社委員會成員一同應邀參加在耶和華見證人治理機構指揮下舉行的特別聚會和訓練計劃。我還能有其他什麼要求呢?我所求的只是我能繼續對我們仁愛的上帝耶和華保持忠心。
我多年所作的服務並非一向都一帆風順。我曾經歷過各種困難、試煉、疾病,我亦曾經歷過一些使我驚懼的意外事件。我的信心飽受考驗。但是我也獲得豐富的基督徒知識和屬靈力量,並且在為耶和華及弟兄服務方面獲得無限的喜樂。
對我來說,耶穌的這個應許的確十分真實:「人為我和福音撇下房屋,或是弟兄、姊妹、父母、兒女、田地,沒有不在今世得百倍的,就是房屋、弟兄、姊妹、母親、兒女、田地,並且要受逼迫,在來世必得永生。」我與詩篇的執筆者有同感,他說:「我要論及耶和華說:『他是我的避難所,是我的山寨,是我的上帝,是我所倚靠的。』」——詩篇91:2;馬可福音10: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