悔改領人歸回上帝
「他[上帝]的恩慈是要領你悔改。」——羅馬書2:4, 《新譯》。
1,2.關於罪和上帝的觀點,我們應當體會到什麼?
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從詩篇執筆者大衛的話獲得鼓勵:
「耶和華有憐憫,有恩典,
不輕易發怒,且有豐盛的慈愛。
他沒有按我們的罪過待我們,
也沒有照我們的罪孽報應我們。
父親怎樣憐恤他的兒女,
耶和華也怎樣憐恤敬畏他的人。
因為他知道我們的本體,
思念我們不過是塵土。」——詩篇103:8,10,13,14。
2即使上帝體會到我們都是罪人,他仍然希望幫助我們,並且樂於赦免我們的罪。(詩篇32:1,2)可是,我們若不接納上帝對罪的全面看法,我們對上帝的觀念就不會正確了。雖然詩篇103篇告訴我們,耶和華「赦免[我們]的一切罪孽,」這篇詩也指出我們所負的義務,說:「耶和華的慈愛歸於敬畏他的人,從亙古到永遠,……就是那些……記念他的訓詞而遵行的人。」——詩篇103:3,17,18。
3.為什麼悔改十分重要?
3 一個人若犯了嚴重的罪,但卻不肯悔改求上帝開恩赦免,反而繼續犯罪,那又如何呢?出埃及記34:6,7對耶和華作了一項描述。這段描述首先強調上帝的慈悲,他不輕易發怒和樂於寬恕罪過,然後補充說:「[他]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可參閱民數記25:1-5;以西結書33:12,13。)因此,我們千萬不可因他的慈愛便妄圖佔便宜或將其視為理所當然。那末,一個真正敬拜上帝的人若犯了罪,便應當怎樣行呢?
採取步驟歸回上帝
4.我們可以怎樣獲得赦免?(歷代志下7:13,14)
4 一個犯罪違反了上帝律法的基督徒需要獲得寬恕。誰可以寬恕他呢?其實只有上帝才能夠。使徒約翰寫道:「我們若[向上帝]認自己的罪,上帝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約翰一書1:9;2:1。
5,6.雅各書5:14-16勸人怎樣行?為什麼犯過者跟從這條途徑是合理的?
5 人若犯了嚴重的罪,上帝明智地勸告『認罪』的基督徒採取另一項步驟。在一段看來是指牽涉到「罪」的屬靈疾病的話中,門徒雅各寫道:「你們中間有人患病麼?他就應該請教會的長老來,讓他們奉主的名為他……祈禱。出於信心的祈禱可以使病人康復,主[耶和華]必叫他起來;他若犯了罪,也必蒙赦免。」——雅各書5:14-16,《新譯》。
6 這個步驟是合理的,因為對嚴重的罪屈膝的基督徒顯示出若干程度的靈性軟弱而需要幫助。他可以從『小組長老』懷著信心所作的禱告得益。他們也能夠向他提出來自聖經的勸告和幫助,使他能夠恢復屬靈的力量。再者,有些過犯相當於得罪了基督徒的小組,因為這些過犯為上帝的百姓帶來了羞辱和憂傷。在這種情況之下,犯罪者懇求長老的幫助更為適當。——哥林多後書2:10。
7.長老們怎樣獲悉有過犯發生而能夠提出幫助?(箴言28:23;29:24)
7 犯了嚴重罪過的基督徒若主動地向長老求助,這可說是智慧和謙卑的表現。「遮掩自己罪過的,必不亨通;承認離棄罪過的,必蒙憐恤。」(箴言28:13)有時犯過者由於不好意思,懷有犯罪感或缺乏衷誠的憂傷而沒有像雅各所勸告一般向長老求助。知道這人犯了罪的基督徒應當鼓勵犯過者離棄過犯而尋求他所亟需的屬靈幫助。犯過者若仍然不願向長老求助,其他的基督徒就應當通知長老,使他們能夠提出所需的幫助。所有基督徒都應當渴望「使罪人從歧途上轉回」以便『救他的性命脫離死亡。』——雅各書5:19,20,《新譯》。
用上帝的道提出責備
8.長老們怎樣著手處理委員會所舉行的聚會?
8 當司法委員會聚集起來處理過犯時,他們虔誠地禱告求耶和華予以指引。身為仁愛的牧人,長老們會耐心地與犯過者討論難題或過犯看來是什麼。(以弗所書5:1,2;彼得前書5:2,3)即使有見證人證實過犯確曾發生,司法委員會仍然鼓勵當事人坦白地討論他所犯的過錯,同時也談及什麼導致過犯的發生以及他對事情的感覺如何。(申命記19:15;約翰福音8:17)為什麼這樣行是必需的呢?
9,10.當委員會審訊一項過犯時,長老們力圖怎樣行?(詩篇51:13)
9 雖然聆訊案件的長老證實了過犯或說服了當事人他的確犯了罪,他們最關心的乃是要幫助行差踏錯的基督徒弟兄。他們希望感動弟兄悔改,使『安舒得以從耶和華面前來到。』(使徒行傳3:19)當事人若不承認自己犯了錯,未能看出過犯的嚴重性質或自己有悔改的必要,長老們就可能必須提出,『關於他的罪和關於公義的有力證據。』(可參閱約翰福音16:8。)但他們提出這種敬虔的責備時不應當懷著報復之心或苛酷無情。聖經勸勉人說:「要憑著耐心和教導的藝術責備、警戒、勸勉人。」(提摩太後書4:1,2,《新世》)藉著堅定、仁慈和耐心地提出責備,他們也許能夠打動犯過者的心,幫助他恨惡罪惡而歸回上帝的懷抱。——耶利米書3:12,13。
10 我們可以向以斯拉的榜樣學習。他清楚指出猶太人的過犯。他這樣行主要不是要羞辱他們而是要促使他們不再犯過;他希望打動他們的心,使他們恨惡罪過,幡然悔改。他們需要向耶和華認罪,並且與此一致地盡力抵消他們所犯的過錯。(以斯拉記10:7-14)類似地,處理嚴重過犯的委員會渴望幫助犯過者看出過犯的嚴重性而衷心體會到悔改的必要。——以賽亞書1:18。
『在眾人面前加以責備』
11.誰需要受到聖經的責備?
11 在聚集起來審訊犯過者時,長老們會應用使徒保羅對提摩太所提出的訓示:「[習以為常地]犯罪的人,當在眾人面前責備他,叫其餘的人也可以懼怕。」(提摩太前書5:20)這些犯過者乃是一些在實際受到責備之前「常常犯罪」的人(《新譯》)或「連連犯罪的人」(《當代聖經》)。
12.司法委員會怎樣應用提摩太前書5:20的勸告?
12 在第一世紀,提摩太是使徒保羅所授權的代表;他能夠在有關的「眾人面前」當著犯過者的面執行保羅在信中所下的訓示。今日這種責備通常由指定的長老委員會而非由一個人所提出。事情可能無需牽涉到整個小組。在司法委員會會商的末了,在證實了當事人的罪過之後,長老們會根據聖經提出與過犯有關的責備。當時有些曾對於過犯作證的見證人在場,這些人被邀聆聽來自聖經的責備。這樣,責備遂「在眾人面前」提出。這些便是提摩太前書5:20所說的「其餘的人」;藉此他們可能獲得幫助對罪懷有健康的畏懼,並且看出他們自己需要盡力避免犯罪和避開可以誘使人犯罪的環境。
犯過者真心悔改嗎?
13.處理嚴重過犯的長老面對什麼挑戰?
13 對處理過犯的長老來說,最大的挑戰之一是決定犯過者是否表現真心的悔改。他們不能僅是憑著外表作出判斷。因此,既然他們無法察看人的內心,他們在衡量過犯,這與上帝律法的關係及犯過者的所說所為時必須表現很大的悟性,平衡和智慧。
14,15.為什麼長老們在決定犯過者是否真心悔改時應當小心?
14 長老們不應當草率地認為犯過者表現悔改。為什麼呢?他們若誤以為犯過者表現悔改,這便可能對所有羊群產生有害的影響了。但是請留意聖經中一個相反的例證,牽涉到哥林多小組的一個犯過者。這人被逐出小組一段時期之後,由於真心悔改而得以重返組織。弟兄們會怎樣對待他呢?哥林多人相信認為他真心悔改的判斷是對的,於是保羅鼓勵他們仁慈地「赦免他,安慰他」,「向他顯出堅定不移的愛心來」。(哥林多後書2:6-8)今日一個委員會若決定犯過者真心悔改,情形也一樣。但是他們若作出錯誤的判斷,以致一個並非真正悔改的犯過者得以蒙小組接納,他們就會危害小組中所有羊群在道德和靈性上的純潔了。——哥林多前書5:6。
15 委員會可以找尋什麼跡象去決定犯過者是否真正悔改呢?真正悔改的人不會試圖減輕自己的錯誤途徑的嚴重性或為其辯護。反之他的頭腦深知自己所做的事是錯的,並且內心由於自己得罪了上帝而深以為憾。(耶利米書3:25;使徒行傳3:19)因此,處理案件的長老們必須肯定犯過者的確懷有這樣的悔意或憂傷。
16,17.(甲)「世俗的憂傷」和『敬虔的憂傷』有什麼分別?(希伯來書12:16,17)(乙)流淚或感情的表露對長老所作的判決有什麼影響?
16 長老們可能必須將「世俗的憂傷」和『促使人悔改而得救的敬虔憂傷』分辨清楚。(哥林多後書7:10,《新世》)做了錯事的人可能由於個人的失敗,被人發覺犯罪所帶來的羞恥而感覺憂傷,或因為可能遭受處分而感覺沮喪。但是這種「世俗的憂傷」並不意味到他為了得罪上帝或對於自己為上帝及他的百姓帶來羞辱而感覺憂傷;這才是『敬虔的憂傷』的跡象。雖然以掃由於失去長子的名分而痛哭流淚,耶和華深知以掃並非真心悔改。因此,一個犯了嚴重罪過的人若流下淚來,長老必須試圖決定他這樣行是否出於『敬虔的憂傷』。可能是如此。在以斯拉的日子,人民聽見以斯拉論及他們的罪的懇切禱告之後『痛哭流淚』;彼得在三次不認耶穌之後亦為此而痛哭。——創世記25:29-34;27:34;以斯拉記10:1;路加福音22:59-62。
17 聖經的這些例證有力地表明何以長老們不能僅憑犯過者所表現的感情便作出判決。人們的感情氣質和自制能力均彼此有別。因此不論犯過者是否流淚,重要的事是犯過者的內心受到感動,為了得罪耶和華和損害了自己與上帝的關係而表現痛心或深以為憾。(詩篇51:1-4)因此,長老們很可能會詢問犯過者是否已在禱告中向耶和華認罪,像大衛一般懇求上帝寬恕。——詩篇32:3-5;41:4;耶利米書31:19。
18.認罪怎樣對事情有所影響?
18 犯過者若主動地向『小組的長老』認罪,這可能有助於將他的內心情況顯示出來。(雅各書5:14,16)可是,他若沒有主動地認罪,反之他等到有人向他提出證據或有見證人作證而將罪情確立的時候,那又如何呢?他仍然可能(在會晤長老時)受到感動而承認自己的罪。(請留意撒母耳記下12:1-13所載大衛為自己與拔示巴所犯的罪而悔改一事。)但是,特別是犯過者要受到頗多的責備之後才開始表示悔改,委員會必須謹慎小心。他們必須深信犯過者真的已革面洗心,他的確渴望改邪歸正,而且痛下決心不在未來重蹈覆轍才行。——哥林多後書7:10,11;啟示錄3:19。
19.對於小組,悔改的犯過者應當有什麼感覺?
19 犯過者應當由於自己為上帝的組織帶來羞辱而深感憂傷。有一次大衛妄自數點以色列的人數,事後他意識到自己所犯的過錯而承認自己行事愚妄。後來當他見到這件事為整個國家均帶來悲慘後果時,他受到感動說:「我犯了罪,行了惡;但這群羊作了什麼呢?」(撒母耳記下24:10,17)因此,犯過者對於自己為小組所帶來的羞辱、難題和憂傷有表現真正的懺悔嗎?
「行事與悔改的心相稱」
20-22.(甲)長老們會考察什麼『行為』或「果子」?(乙)試舉例說明一個真心悔改的人可以怎樣結出這樣的「果子」。
20 使徒保羅勸勉人「悔改歸向上帝,行事與悔改的心相稱。」(使徒行傳26:20)在尼希米的日子,猶太人對於娶異族女子為妻一事表示懺悔之後採取具體的行動以表明他們真正悔改。(尼希米記9:1,2;可參閱約拿書3:5-10)因此,長老們處理嚴重的罪過時會留意犯過者是否『產生與悔改之心相稱的果子』。——馬太福音3:8。
21 犯過者若得罪了別人,他有向別人認罪及懇求寬恕嗎?例如一個人若犯了姦淫,他有對清白的配偶認罪及懇求寬恕嗎?或者犯過者騙取了別人的財物,他有採取任何步驟補償別人的損失嗎?在若干環境中,他可能無法彌補他所造成的一切傷害,但是他有提出證據表明他會採取合理的步驟去補償別人的損失嗎?(路加福音19:8)重要的是,犯過者結出『與悔改之心相稱的果子』到什麼程度?
22 也許罪過是由於忽視聖經的勸告所促成的。例如犯過者也許經常與俗世的同事一同消遣,而這種不良的交往結果導致不道德。犯過者已停止這種交往嗎?(箴言13:20;彼得前書4:3,4)此外,他有作出努力經常與上帝的百姓聚集,並且表現衷心的願望要作上帝手下聖潔的敬拜者以讚美他嗎?我們無法惟獨憑著這些「果子」中的任何一種便決定犯過者已真正悔改。長老們會關心他有健全的交往,經常參加基督徒的聚會及熱心從事組外傳道,因為他們接受上帝的觀點,堅持犯過者必須「行事與悔改的心相稱」。
23.人若屢次犯罪,委員會需要考慮什麼問題?
23 司法委員會應當十分留意使小組保持潔淨;犯過者若在一段長時期中祕密犯嚴重的罪,他們就必須特別小心。他們所審訊的人若曾一而再地犯罪,然後看來悔改,他們也需要十分小心。這人也許曾經多次犯罪,但卻因為他看來悔改,以致他每次僅是受到責備而得以留在小組裡。現在他又再次犯罪了。在這樣的案件中,長老既然也關心整群羊的福利,就必須考慮到這人的生活是否真正表明他正結出『與悔改之心相稱的果子』。這人的生活方式豈不是表明,他是否真正屬於上帝的組織實在令人懷疑嗎?——詩篇119:104;羅馬書12:9。
24.什麼可以決定委員會是否會與犯過者作進一步的會晤?(何西阿書5:4;馬太福音21:30)
24 有時犯罪者心地剛硬或態度跋扈,雖然長老衷誠和耐心地試圖予以幫助,卻絲毫沒有表現真正的悔改。(傳道書8:11)長老們並沒有義務要屢次與這樣的犯過者會晤,彷彿懇求他悔改一般。但在有些事例上,如果關於犯過者的感覺、動機和悔改的證據尚未十分清楚,長老們可能感覺他們需要再次與悔改者會晤。等到他有時間禱告和沉思前一次所作的聖經討論之後,他是否真正悔改的問題便可能獲得澄清了。
25.為什麼長老們對過犯負有沉重的責任?
25 長老們有責任決定犯過者是否真正悔改;這是一項沉重的責任。他們應當表現慈悲和盡力幫助真正悔改的犯過者。可是他們也需要提防表現錯誤的同情,以致容許危險的「酵」留在小組裡。——加拉太書5:9。
幫助小組
26.若很少人獲悉過犯,有些案件可以怎樣處理?
26 在有些事例上,嚴重的罪並沒有,而且很可能也不會,普遍為人所知。也許只有幾個人,例如犯過者的家人或幾位見證人,知道犯過者的罪。(這些人雖然是「旁觀者」,卻應當知道他們說閒話將事情廣為宣揚並非愛心的表現。)因此,一旦司法委員會肯定犯過者真心悔改,就無需將事情作進一步的宣布,因為「旁觀者」均已聽到基於聖經的責備,而犯過者亦已真心悔改。
27,28.在什麼時候告訴小組犯過者已受到責備是好的?
27 在其他事例上,所犯的罪在小組及/或社區裡有許多人均知道。或者罪行在過了若干時間之後無疑會普遍為人所知。這樣的案件需要以不同的方式加以處理。長老需要使整個小組均放心知道事情已受到適當的處理。此外,小組可以從聖經的勸告得益,幫助他們對罪懷有健康的畏懼。
28 或者有時長老覺得需要表現相當程度的謹慎。例如犯過者雖然在現今真心悔改,在以往卻曾表現若干弱點而未能決心規避引人犯罪的途徑。因此,由於希望小組不致有人在他們當中成為一種腐化的影響而受到危害,長老委員會可能決定對小組作一個對他們有所幫助的聖經演講。
29,30.(甲)長老們會怎樣通知小組?(乙)以這種方法處理若干案件可能有些什麼益處?
29 在這兩種情形中,小組的長老可以作出安排在工作檢討會而非在其他聚會中處理這件事。他們可以在工作檢討會中宣告以前的犯過者已受到司法委員會所責備,並已表現真心的悔改。此外,司法委員會可能覺得必須將若干限制加於犯過者身上。這些限制可能包括不讓他在聚會中擔任節目,不讓他代表小組禱告,不讓他在聚會裡誦讀經文或發表評論。委員會若決定加以若干限制,他們可以通知其他長老他們覺得這種限制是否應當向組宣布。在將來,這種限制可以逐漸加以解除。
30 在同一個晚上,但在工作檢討會較後的節目中,一位奉派的長老可以作一個率直的聖經演講。他不應當指名提及犯過者,也不應當把在司法委員會開會時獲悉的祕密資料的任何細節透露出來。但是他可以討論對於事情所牽涉到的過犯或罪,這件事的危險和怎樣避免犯這種罪,上帝的道提出些什麼訓示。整個小組均可以從這樣的聖經勸戒得益。——提摩太後書4:1,2。
31.關於上帝對悔改一事所懷的看法,我們應當有什麼感覺?
31 我們所有人都應當深深感激耶和華甘願接納真心的悔改。我們無疑不應當「徒受[上帝]的恩典」。(哥林多後書6:1)若有人這樣行,對罪屈膝而不願悔改,上帝便吩咐小組採取更嚴厲的步驟。我們會在下一期討論這些問題。
[第27頁的附欄]
關於悔改,你獲悉什麼?
我們若犯了嚴重的罪,就需要對上帝認罪,並且應當聽從他的道的勸告向「長老「求助。
在司法委員會舉行聚會中,長老會設法確立罪行,並且試圖幫助犯過者悔改。
在這個聚會中,「在眾人面前加以責備」牽涉到一些以見證人的身分在場或獲知罪行的人。
真正悔改的人會對於自己得罪了上帝和他的百姓及為其帶來羞辱一事深感痛心。
長老會留意犯過者是否有證據表明他「行事與悔改的心相稱」。
委員會雖然關心幫助犯過者,同時也關心保護小組以免受到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