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青年人所享的前途
喬治在一間保險公司裡任職一段時期之後為了個人的理由而辭職。當時他20歲,這意味到他的年齡與所謂的「失落的世代」相若。可是當他離去時,公司裡一個40歲的婦人寫了以下的信給他:
「我想趁這個機會祝你一帆風順,萬事如意。我很高興有機會認識你和與你共事。你是個優秀青年,足以為你的家人增光。在今日這個是非顛倒的世界裡,一般青年人看來迷失了方向;能夠遇到一個像你一樣彬文有禮的人有如吸一口清新空氣一般令人舒暢。願上帝時時祝福你。」
顯然喬治與今日許多青年人截然不同。他並沒有「看來迷失了方向」。為什麼呢?他在一封信中解釋說:「我的父母憑著聖經的幫助指引我的一生,使我得以成為今日這樣的人。」
不錯,喬治的父母看出他們需要「指引」他渡過成長階段的許多陷阱。但是為什麼他們得以成功,而其他許多父母卻一敗塗地呢?因為正如喬治說,他們倚賴「聖經的幫助」。誠然,今日向聖經尋求指引並不是一件時髦的事。可是以上的事例卻證明應用聖經的勸告是有功效的。
你若是作父母的人,你喜歡知道喬治的父母在他成長期間教導他一些什麼事嗎?這些事在他的青年時期對他產生了極為優良的影響。或者你若是個青少年,何不也考慮一下這些事呢?它們曾幫助喬治避免今日在世上十分常見的漫無目標和不滿。它們也可以對你有所幫助。
最佳的開始
喬治的父母顯然自始便看出將兒子教養成人乃是他們自己而非別人的責任。他們知道聖經的以下一段話是唯獨對父母說的:「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箴言22:6)當然,喬治亦願意接受父母向他提供的訓練。
聖經將年幼的兒女比作「勇士手中的箭」。(詩篇127:4)一支箭若要在有需要時發揮功效和用途,就必須經過適當的準備才行。為了使箭能夠射中目標,就必須將羽毛安置在箭嘴的另一端,並且稍為傾斜,使箭能夠在飛行時旋轉。不然箭便可以很容易在飛向目標時偏向一旁。
類似地,除非青年人獲得堅定的方向感,不然他們便可以很容易偏離正道。在英國各地160間學校中向差不多5,000個年齡從10至18歲不等的青年人所作的調查足以表明這點。10歲的兒童有百分之71認為人人都應當向上帝禱告,但18歲的青年則只有百分之34懷有這樣的想法。
為什麼在較年幼和較年長的兒童之間有這種分別呢?顯然當青少年逐漸長大之際,他們受到周遭世界的懷疑思想所影響。或者他們曾提出問題,但卻沒有人能夠回答。
人生的理想
為什麼喬治沒有受到懷疑態度的不利影響呢?他說他從父母獲悉耶和華上帝「奇妙的行事方式和仁愛的屬性」。因此他覺得自己與上帝具有親密的關係,能夠認識上帝亦為上帝所識。這使喬治具有一種堅定的方向感和人生目標。這也幫助他緊守崇高的道德標準。
但是,既然未來看來如此不穩,而且整個事物制度看來正分崩離析,具有崇高的道德標準和目標又對人有什麼幫助呢?
對認真研究聖經的人來說,這個事物制度的衰敗絕非出人意外。反之,他們知道聖經警告說在我們的日子人會「專愛自己、貪愛錢財、自誇、高傲、褻瀆、背逆父母、忘恩負義、不聖潔、沒有親情……」等。當然,這種情形使世界變成如此不穩定。——提摩太後書3:1-5,《新譯》。
可是,聖經向我們提出保證,上帝留意到人的惡行而絕不會讓其永遠延續下去。反之,他會「毀滅那些敗壞全地的人。」(啟示錄11:18,《新譯》)但是這並不意味到萬物的毀滅。聖經也應許說:「我們照他的應許,盼望新天新地,有義居在其中。」——彼得後書3:13。
在這個新制度裡,負責管理人類的不會是奸狡的政客或無情的工業家。反之聖經應許我們說:「作惡的,必被剪除;唯有等候耶和華的,必承受地土。……謙卑人必承受地土,以豐盛的平安為樂。」——詩篇37:9,11。
有些人讀到這節經文之後也許會說:『這樣的事永不會發生!』可是喬治卻相信這件事可以發生。有盈千累萬像他一樣的人也懷有同一的信念。他們並不是容易受騙或輕信的人。反之,像世界各處的現代青年一般,他們在相信事情之前先要獲得證據。他們考慮過證據,看出這些應許是可靠的之後,他們便甘願衷心接受。
我們提議你不要未經查考便拒絕相信這些應許。老實說,前途還有什麼其他的希望呢?
現在便過著成功的生活
也許你能夠看出為何像喬治一樣的青年人與時下許多青年人大異其趣。他們只是正常的青年人,他們也必須像其他所有青年人一般在逐漸長成之際面對同一的壓力和難題,但是他們卻將一個美好的前途放在自己面前。他們有確定的方向感,因此他們並沒有「迷失」。除此之外,由於他們相信聖經,他們可以獲得一個傑出的指導來源;這可以幫助他們避免各種陷阱及在現今便使他們的生活得以成功。
例如,時常青年人由於厭惡這個世界而試圖與眾不同。可是當他們這樣行時,他們有任何更好的東西提供給人嗎?豈不是有許多青年叛徒比他們所譴責的制度更不道德,更不平衡,更強暴或更自私嗎?
誠然,聖經鼓勵我們要與眾不同。聖經說:「不要仿效這個事物制度。」但是聖經接著表明我們可以怎樣成功地如此行。「要更新頭腦而改變,以求向自己驗明上帝那美好、可嘉而完善的旨意。」(羅馬書12:2,《新世》)因此,真正的基督徒由於努力保持比普通世人較高的標準而與眾不同。他們力圖過上帝說我們應當過的生活,這樣他們便不致被俗世所腐化。
再者耶穌說:『施比受更為快樂。』(使徒行傳20:35)這並不是今日一般人所懷的態度。反之人們覺得他們應當『先顧自己。』但是這種態度有為他們帶來快樂嗎?當然沒有。因此,跟從聖經的勸告而行事不自私的人其實表明自己正以正當的方式行事。你豈沒有留意到『慷慨激發慷慨』嗎?慷慨的人造成一種愉快的生活氣氛。他也因為自己正培養上帝在最初賦予人的各種美好品質而感覺快樂。——路加福音6:38。
聖經也勸勉我們要努力工作,不要懶惰或倚賴別人養我們。(以弗所書4:28;帖撒羅尼迦後書3:12)這是對我們有好處的。上帝將我們造成要工作;事有所成會為我們帶來滿足和喜樂。(傳道書2:24)避免工作的人會在道德和身體上均逐漸衰退。
類似地,聖經警告我們不要以金錢為神。我們必須謀生,但是將賺錢視為生活的首要目標卻可以帶來悲慘的結果。聖經說:「那些想要發財的人,就落在試探中和陷阱裡;又落在許多無知而有害的私慾裡,使人沉淪在敗壞和滅亡中;因為貪財是萬惡之根。」(提摩太前書6:9,10,《新譯》)很可能你讀過有些人很辛勤工作以求致富。但他們這樣行有為他們帶來快樂嗎?時常他們為了追求目標而犧牲了健康、快樂、家庭和朋友。
但是上帝給我們一些更有價值的東西去追求。明智的人會聽從以下的勸告:「[要]行善,在善事上富足,慷慨好施。這樣,就為自己在來世積聚財富,作美好的基礎,好叫他們能夠得著那真正的生命。」——提摩太前書6:18,19,《新譯》。
你覺得這項勸告合理嗎?無疑,世上一般人不顧原則的行事方式絕不合理。但是今日有數百萬人發覺,一種基於為上帝和同胞服務的生活方式是成功和合理的;這種生活方式使人對前途充滿自信的期望,深知自己可以享有上帝為我們所預備的美好前途。這的確是有實效的。
至此,你若是作父母的人,你可能覺得:『我沒有能力使兒女對未來懷有這麼堅強的信心,也無法給予他們這麼有力的生活原則。我沒有足夠的知識。』或者青少年可能想道:『我可以從什麼地方獲得這樣的知識呢?』基本的訓示是在聖經裡。但是喬治的父母受到耶和華見證人的幫助而獲得這種知識。這些努力研究聖經的人樂於幫助所有的人——不論老幼——獲得同一的知識而自行體驗這種知識的實用性。
何不接受他們的幫助呢?你的生活無需充滿挫折和漫無目的。你若是青年人——或即使並非那麼年輕——何不跟從盈千累萬的人所立的榜樣,像喬治一樣使生活具有明確的方向感呢?這樣你在現今便可以享有令你滿足的生活,並且堅信自己可以享有美好的前途。
[第8頁的精選語句]
不要未經查考便拒絕接受這些應許。老實說,除此之外將來還有其他什麼希望呢?
[第5頁的圖片]
除非青年人具有堅定的方向感,否則他們便會很容易偏離正道
[第6頁的圖片]
很不幸地,今日許多青年叛徒比他們所譴責的事物制度更強暴或更自私
[第7頁的圖片]
他們考慮過證據,看出這些應許是可靠的之後,便樂於衷心接受
「我兒,你若領受我的言語,存記我的命令,側耳聽智慧,專心求聰明。呼求明哲,揚聲求聰明;尋找它如尋找銀子,搜求它如搜求隱藏的珍寶,你就明白敬畏耶和華,得以認識上帝。」——箴言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