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84 4/8 23-26頁
  • 為何有這麼多人自殺?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為何有這麼多人自殺?
  • 警醒!1984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致死的情緒
  • 絕望、罪咎和抑鬱
  • 自殺的其他原因
  • 解決方法
  • 自殺——年輕人的一大禍害
    警醒!1998年
  • 自殺風氣彌漫全球
    警醒!2001年
  • 為何萌發輕生之念?
    警醒!2001年
  • 何以自殺大增?
    警醒!1977
查看更多
警醒!1984年
《警》84 4/8 23-26頁

為何有這麼多人自殺?

布祿士的父親是一位成功的商人。較早時,他與布祿士的母親婚姻破裂,他後來續娶了一位年輕的妻子。雖然如此,他對子女仍然表現關懷,有一次他更有意扶助子女開創事業。後來在他五十餘歲的時候,他的一生卻遭逢戲劇性的改變。他所經營的一門生意失敗,他頓時債台高築。後來他入院留醫數天,但無人知道箇中原因。稍後他那年輕的妻子也捨他而去。最後他走上自殺之途。

布祿士評論說:「我多麼希望能夠對他提出較大的幫助。在他這把年紀還要在經濟上重頭開始,委實太難為了他。一想到歲月不留人,且要形單影隻地在痛苦中度日——他不禁感覺心灰意冷。」

很可惜,在今日類似的悲劇並不罕見。單是美國一地,統計資料顯示僅在一年內便有27,294名男女和孩童自殺身亡。除此之外,據稱每有一宗自殺成功的案件便同時至少有十個人自殺不遂。

然而在普世各地,人們即使經歷著極艱難的情況,他們仍奮力抗拒死亡——一身罹痛苦頑疾的人、遭長期監禁的囚犯、貧無立錐的人——他們當中絕大部分均極力掙扎求存。既然如此,為什麼有些人的景況雖然不致惡劣到這個地步,但卻蓄意輕生呢?

這個問題竟也發生在大部分居民自稱為基督徒的國家中,那就更令人大惑不解了。聖經主張生命是神聖的,是來自上帝的一項恩賜。(詩篇36:9)雖然死亡是個大敵,但耶和華作了很大的努力和犧牲使人得以再次享有永生的機會。(約翰福音3:16)可是,甚至在所謂的基督教國家中,數目日增的人正厭世輕生或企圖自殺。何以會如此呢?究竟有些什麼壓力迫使人把最寶貴的東西——自己的生命——視作負累而願意將它棄若敝屣呢?

致死的情緒

「沮喪……絕望……傷痛……這一切感覺把我折磨透了。」一位激動地吃下過量藥物的婦人解釋究竟什麼事驅使她試圖自殺。一位曾經治療過若干意圖自殺者的醫生補充說:「他們時常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毫無希望可言。此外,他們也可能懷有很深的罪咎感。」

因此在許多情形下,人們深受難於控制的消極、致死的情緒所影響,以致產生了輕生的念頭。難題的癥結通常在於感到毫無希望。打算自殺的人通常都看不出前頭有什麼希望。他們感到生無可戀。

有些什麼因素導致此種絕望之感呢?無疑很多人像布祿士的父親一般被四週的事物壓得透不過氣來。老年人通常較其他人更容易受到這種情緒所傷害。抑鬱病學家彌敦·S·克賴因醫生(Dr. Nathan S. Kline)說:「年老帶來一種特別的寂寞感覺,自殺率隨著年齡的遞增而不斷增高。」(彌敦·S·克賴因著的《從愁苦到開懷》一書)但還有其他因素促使人自殺。

絕望、罪咎和抑鬱

例如,罪咎感是一種難以應付的情緒。當一個人犯了嚴重的過錯時,他會受到良心所煎熬,尤其以過犯若曾對他人造成傷害為然。古代以色列國的大衛王曾描述罪咎感對他產生怎樣的影響,說:「因你的惱怒,我的肉無一完全;因我的罪過,我的骨頭也不安寧。我的罪孽高過我的頭,如同重擔叫我擔當不起。」——詩篇38:3,4。

由於良心有愧而造成的罪咎感曾使有些人感到前途無望,因而決定了此殘生。有一名青年因為犯了淫亂而吞槍自殺。他在遺書中解釋他出此下策是因為不想為其他人帶來更大的非難。

有些人由於在感情上受驚而感到毫無希望。他們也許深受一個可怕的經驗所影響而無法將其摒諸腦外。一位少婦的情形便是如此,當她還是個小女孩的時候,她的父親曾向她作了亂倫的敗行。雖然她現已成年,這項經歷為她帶來的罪咎感和認為自己一無可取的感覺繼續折磨她;這種影響如此強烈,以致她曾企圖自盡。

其他人可能深受嚴重的抑鬱情緒所苦而拒絕相信事情會有改善的餘地。本身她經歷過這種嚴重打擊的人是很難了解這種絕望感所具有的破壞力的。這不僅是人生的『低潮時期』而已。我們所有人均有時嘗到箇中滋味。反之,這是感情上一種極深刻的絕望感,終日如影隨形地纏繞和折磨著受影響的人。這看來是無法逃避的。

深受這種情緒困擾的人想到自尋短見並非不尋常。一位曾經歷過這種極具破壞性的沮喪感的婦人表示,在這樣的時刻她需要格外小心。當她沐浴之際,她會想道:「只要把頭埋在水裡,一切難題便會立即迎刃而解了。」或者當她在路上看見一輛車迎面駛來時,她會想道:「噢,這簡直輕而易舉!」

抑鬱病患者也可能懷有強烈的罪咎感。為何如此呢?一位患有嚴重抑鬱病的基督徒女子因為她不再像昔日一般對家人照顧入微而產生強烈的罪咎感,她覺得自己妨礙了家人的活動。此外她感到上帝的聖靈不再作用在她身上,因為她已失去內心的安寧或喜樂。(腓立比書4:7;加拉太書5:22)她要作出最大努力才有勇氣提及耶和華上帝。許多人均有同樣的經驗,有些人甚至認為自己已犯了無可寬恕的大罪。

懷有這種消極感覺的人最終會納罕他是否值得繼續活下去,這種感覺也許並不難於理解。然而,這些事情並非驅使人們自尋短見的唯一因素。

自殺的其他原因

有些心理學家認為若干企圖自殺者的目的是要引起別人的注意。意圖自殺的人彷彿呼求別人的幫助。他甚至試圖藉此懲罰別人——這與兒童的想法如出一轍,他們常說:「我若死去你便會後悔不及了!」

此外,有時意圖自殺者希望藉此影響週遭的人。例如,一個被男友拋棄的少女會試圖假意自殺,希望藉此迫使男友回心轉意。或者一位老年的母親會試圖自殺以迫使成年的兒女花更多時間陪伴她而不再冷落她。

這些例子幫助我們明白事情牽涉到怎樣的壓力。意圖輕生的人時常把難題藏在心裡,以致情形變得更為棘手。他可能在外人面前表現得若無其事,但內心其實異常激動。在這種壓力下,一件微小的事也可以引起自殺的念頭。

例如一個男子可能在失業賦閒時試圖自殺。或者一個少年可能在經歷考試失敗、寵物死亡、失戀或所喜愛的老師即將離校等打擊時頓萌輕生之念。這些事其實並非使人自殺的原因。反之它們只是使人在一連串的壓力下感到生無可戀的最後「導火線」而已。

當一個婦人獲悉她那十餘歲的女兒企圖自殺時,她異常震驚,但事後她獲悉一些影響到少年人而鮮為人知的壓力。她說:「我現在了解到一個少女可能在內心經歷到多大的煩亂不安。難題大到她無法抵受,而我卻太忙於應付其他事務。我現在力求更了解她,多點和她交談,與她更為親近。這樣行的確奏效。我女兒現時與事發前一樣笑口常開和跟我說笑話了。」

解決方法

自殺永不可能是對的。但是在一些感情大受打擊的人看來,自殺有時頗具吸引力,因為它似乎是解除痛苦的捷徑。然而,耶和華的道告訴我們生命是神聖的,他同時向一切正遭受這等壓力的人伸出援助之手。聖經應許說:「[他]必不叫你們受試探過於所能受的。」這節經文談及一些「有害的事」的引誘,諸如拜偶像和不道德等。(哥林多前書10:6,13)可是,沒有其他任何事情比自殺更為有害。事實上,意圖自殺的人並不是絕無出路的。耶和華通過他的道聖經和基督徒小組向這些人提出幫助。

[第25頁的附欄]

有人自殺喪生嗎?

事後死者的親屬需要別人予以很大的支持。他們會感覺困惑,非常自咎,此外他們也會納罕為何沒有事先加以防範悲劇的發生。他們需要別人幫助他們了解當事人若堅決自尋短見。其他人是愛莫能助的。

類似地,妄自臆測自殺者將會有什麼前途是不切實際的。唯有耶和華以及他所任命的審判者,耶穌基督,才能鑑察自殺者的內心情況。重要的是儘量把悲劇的陰影消除,並將死者交託在「發慈悲的父,賜各樣安慰的上帝」耶和華手上。——哥林多後書1:3。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