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守》84 5/15 13-18頁
  • 我不再學習戰事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我不再學習戰事
  •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4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日軍進襲
  • 新的戰區
  • 「豎琴」改變了我的一生
  • 一位教士的勸告
  • 硫黃島之役
  • 首次與見證人接觸
  • 逮捕和軍事審訊
  • 從戰爭到和平
  • 和平帶來改變
  • 受疾病所苦
  • 「他止息刀兵」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4年
  • 一場戰爭改變了我的一生
    警醒!2005年
  • 操練身體抑或敬虔——那一樣?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3年
  • 第四部:1940-1943年列國痛苦不堪,受恐懼所驅策
    警醒!1987年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4年
《守》84 5/15 13-18頁

我不再學習戰事

南達科塔是美國中西部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州。牛群在美麗的平原上吃草。田間種滿了春天的小麥、大麥、燕麥、玉蜀黍和裸麥。1921年7月10日,我便是在這裡的亞伯丁鎮開始了我的一生——一個歷盡戰爭與和平,恨與愛交織的一生。

我父母是勤奮的日耳曼人,他們虔信宗教,熱衷教育。故此,我被教導並受浸成為路德會的信徒。1939年的春天,我中學畢業。我父母離婚,後來父親去世。現在我應該如何選擇我一生的路向?

我對聖經和上帝都深懷體會,因此我申請入讀一間路德會主辦的神學院而希望成為牧師。與此同時,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歐洲爆發,由於神學院沒有回音,我遂於1940年7月加入美國海軍,至此我與和平無緣,反之軍旅生涯已成定局。

在完成基本訓練之後,我選擇在海軍航空部隊裡服役。我第一次的海外任務是派駐距離菲律賓馬尼拉市不遠的奧朗卡普空軍基地。當時美國仍未正式參戰,因此我們的主要任務是偵察太平洋上的日本艦隊。

日軍進襲

1941年12月7日當時我正好作週末當值,獨自監聽無線電報——這項任務通常可算作是休息鬆弛的時間。驀地裡,電報用摩氏密碼傳來一個令人驚訝不已的惡耗:「日軍正在偷襲珍珠港!」我從椅上跳下,馬上奔發警報。我知道日軍不久便會進侵菲律賓。

果如所料,天一亮他們便轟炸我們。我們停泊在地面的飛機損毀嚴重。那些趕及升空的戰機則向日艦轟炸和向之發射魚雷。戰機甫即返回基地便由另一批新同僚補充出擊。我也加入了這些看來無了期的危險任務。

我們節節敗退。日軍戰機向我們俯衝攻擊有如大鷹捕捉小雞一般輕而易舉。幾日之內,我們的戰機悉數被毀,基地上的500名同僚則剩下50人。我們惟有逃入其他島嶼。我們強行徵用一艘細小的法國客輪,衝越日軍的封鎖,成功逃到2,000英里外的荷屬的東印度群島。

我們在泗水即現今之印尼登陸。可是,不久日軍又圍攻而至,我們惟有撤退到澳洲的達爾文港,當時我們以為大可稍事喘息。誰知日軍很快便從航空母艦上派出戰機把港口炸成烈焰沖天的火海。有20艘船隻沉沒。我們的威利B·柏斯頓號,一艘由驅逐艦改裝成的飛機補給艦,被轟炸和用機槍掃射至著火燃燒。不知怎的,我們竟能把火勢撲滅,在夜色掩護之下,我們勉強駛離港口下到澳洲西岸的弗利曼特港。

那個晚上,死者中很多是我的好友,他們被裹紮好以及負上重物,經過一個沒有什麼安慰可言的簡短演講後,我們便把屍體投入陰沉的大海裡。戰爭教我憎恨敵人。經過這次可怖的屠殺後,我的憤恨情緒更高漲不已。

新的戰區

經過30日的休假後,我們接著被派駐分布在阿拉斯加西南面的阿留申群島。我們的慣常任務是搜索日本艦隻而加以摧毀。

1942年8月8日,在阿圖島之役我們的飛機中彈,雷達失效。誤闖濃霧而迷失方向。我所記得的最後一件事是機長的呼喊,「我們快要撞機了!」

當恢復知覺之後,我見到飛機仍在焚燒。我們撞落山邊,我卻被拋離飛機的殘骸。機尾整截折斷,若有生還者的話則必定仍在那裡。我全身痛楚難當,但我仍可勉強地爬向機尾,發現我的好友仍然生還。他情況危殆。我盡全力把他拖離仍在焚燒的殘骸,然後我再次不省人事。

翌日,我必定是受到俯衝低飛的飛機摩托發出的巨大聲響所醒。當飛機在我們上空飛越時,我揮舞飛行外衣,然後又再倒地暈厥。

當我再次醒來之時,我已躺在一間海軍醫院裡,我的同僚則躺在鄰床上。他只多活幾天便死去了。這使我成為九個機員中的唯一生還者。我曾目睹很多人死亡,然而現在我的好友亦全部罹難。我不斷問自己,『為何偏要剩下我?我為何仍殘存世上?』至此我便停止閱讀聖經,我的靈性已陷入了最低潮。

「豎琴」改變了我的一生

我被一艘海軍醫院船從荷屬的阿留申群島海港送往華盛頓州的伯梅頓海軍醫院。我的顎骨多處破裂,雖經醫理但仍然位置不正,因此須要把它們再次分脫然後重新整合。我在醫院留醫治理多處的傷勢以及康復休養約有六個多月之久。

出院後,我探訪住在加利福尼亞的姐姐。有一天,我看見她的鄰居把一些看來簇新的書籍拋棄。其中一本名為《預言》。我問他那些是否有關聖經的刊物。他說,「不錯,還有其他幾本。我把它們送給你吧。」這便是我獲得《上帝的豎琴》和其他幾本由守望台聖經書社出版的書刊的經過。

看來我的屬靈興趣又再重燃。我想對聖經有更深的了解。我把《預言》書從頭至尾看完一遍,但卻不明白。我把《上帝的豎琴》一書放進飛行袋裡,其餘的我全部扔掉。

有幾個月的時間,我跟隨一位高級海軍軍官巡視美國西岸的海軍基地。這使我有很多空閒時間享受所謂的今生享樂,但後來我感到一切都是空虛和永無休止的。我志願重返戰鬥崗位。我所隸屬新的中程高速轟炸機縱隊被派駐太平洋的塞班島和天蘭島。我的任務是在領隊機中任雷達投彈操縱員。每隊每兩天執行一次飛行任務,這使我們有很多空餘時間留在基地上。

有一天,當我撿拾飛行袋想找一副紙牌時,我無意中把《上帝的豎琴》書取出來。我開始閱讀它。使我十分驚訝地,我開始明白到「地獄」其實是指墳墓,人便是魂,是會死的;此外聖經並不支持『三位一體』的主張。對這些事的基本了解使我惴惴不安。

我迅即取出我的聖經開始查考所引錄的所有經文。我簡直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這一切都是如此簡單清楚。我對所學得的事物雀躍萬分。可是,在細加考慮之後,我決定還是先往基督新教堂和天主教堂詢問他們的教士,請求他們運用聖經向我證明地獄不是指墳墓而言。

一位教士的勸告

當然,他們辦不到。其中一位教士予我的勸告使我至今仍記憶猶新。他說:「米勒,你擁有驕人的海軍服役記錄,且深受尊重。你在海軍的前途未可限量。你是被任命為海軍士官當中最年輕的人之一。不要妄圖加入那些耶和華見證人之列。」這些教士拒絕解答我的聖經問題,他們唯一的反應是出言攻擊一位剛去世而為人熟知的見證人。

他們的評論試圖使我對耶和華見證人產生偏見。可是,他們卻沒有打開聖經反駁我新近找到的信仰。我想道,『不錯,這是真理。我必須盡力協助他人明白它。』次日,我便開始向人談論我所學到的真理。他們所有人都覺得這與我以往的思想大相逕庭。

我向人傳道的消息傳到指揮官那裡,他召我入他的辦公室,說:「米勒,我們曾經一同出生入死,幾日後我們便要擔任我們歷來最艱巨的任務之一,地點是硫黃島。你現在所傳的道理與我無關。但我請你在任務未完成之前不再這樣做。」這項要求看來合情合理,我於是答允了。

硫黃島之役

在執行所有任務之前,我們都先要舉行任務講解會議。為了奪取硫黃島,我們須要預先估計要犧牲多少人。當我聽到所估計的數字時,我便不寒而慄。這些不是紙上空談的死亡數字,而是實際的人命。

日軍負隅頑抗力保這個主島。他們暗藏在沿岸的珊瑚礁石後面,我們難以把他們偵察出來。只有一個可行的方法——低飛掠過他們的上空,然後投下大量的燃燒彈。當擊中目標時,火焰便向石縫和罅隙中蔓延,把它們燒成一片火海。

不久之後,我們終於攻佔了硫黃島,我們後來在島上的機場降落。在步出轟炸機之後,我看見屍橫遍野。我沿著珊瑚灘步行視察戰後情況,滿目所見的盡是觸目驚心,令人不忍卒睹的慘象——四周布滿燒焦的屍體。戰果的確傷亡慘重。我當時難過不堪。

硫黃島一役最後導致8,000名美軍陣亡,此外有26,000人受傷。日軍被殺者有22,000人。為了爭奪這一塊只有8平方英里(20平方公里)的島嶼便要付出如此巨大的代價。

1945年8月,日本遭受原子彈轟炸。日本在一星期內宣布投降,戰爭隨即結束。

首次與見證人接觸

返回美國後,我往俄勒岡州的波特蘭市探訪我的家人。他們猛烈反對我的新信仰。然而,他們熟悉一位名叫侯活·米雅的耶和華見證人。我即時與他聯絡並要求他答覆有關那些教士所指責有關見證人的事。他很快便澄清了一切中傷的惡言。故此,我開始前往聚會所參加聚會以及從事傳道工作。

由於我學到有關戰爭與和平的聖經原則,我覺得我不能再忙於軍事活動,又同時想過真正的基督徒生活。(以賽亞書2:4;馬太福音22:37-40)我要決定取捨,因為我很快便要向軍方報到。

在這個時候,侯活·米雅向我所提出的勸告使我感激不已。他說:「在靈性上而言你是個嬰孩。與其現在匆促地決定當行之路,何不先返回基地,在鄰近的王國聚會所參加聚會,然後當你的知識和了解都與時俱增之後便禱告懇求耶和華的指引和教導。」

我前往華盛頓州韋比爾島的空軍基地報到。我即時便開始與安納哥特斯小組的耶和華見證人交往。不久我便逐家逐戶地傳道以及在街上宣傳公眾演講的聚會。在很短的時間內,我便在基地上主持八至十個聖經研究。

就在這個時候有人開始向海軍基地投訴有一位海軍士官在街上宣傳聖經演講。軍中的牧師召見我,他清楚地警告我『停止這一切荒謬的事!』當然,我嚴加拒絕。

逮捕和軍事審訊

我在街上傳道時遭海軍憲兵逮捕。控罪?蔑視海軍的制服。結果我被解上軍事法庭,這意味到要受軍事監禁或不名譽免職的處分。我拒絕了海軍律師的幫助,因為我覺得我自己能夠最有效地解釋我的立場以及我那基於聖經的信仰。

我被解到海軍軍事法官面前受審,他們宣讀控罪。經過一番商討和詢問我的信仰後,他們問我可有最後辯詞。

「不錯,我有,」我說。我指著一面美國國旗說,「這面國旗是蔑視的象徵嗎?」

「你……這樣說是……什麼意思,米勒?」其中一位指揮官從椅子上一躍而起地搶著說。

「不錯,諸位先生,你們擁有我在海軍服役的全部記錄。你們知道我就是為了那面國旗所代表的意義而志願參軍戰鬥過於我所應盡的。我深信它代表崇拜,言論以及宗教自由。我親眼目睹我的朋友為了持守這些自由而戰至粉身碎骨。我眼見成千上萬的人在菲律賓,澳洲,新畿內亞,塞班,天蘭,阿留申群島和硫黃島的戰場上以身殉國。我身經百戰,屢負艱險的巡邏任務。我是這基地上數以千計的同袍中獲得最多獎章和獎狀的人。你們是否打算否定我為之而戰鬥以及這面國旗所代表的事——崇拜自由和言論自由呢?」

當我坐下之時,舉庭鴉雀無聲。法官宣布暫時退庭,但不久當恢復審訊之後,法官宣布他們對此案件不能定奪,因此會將此案轉呈華盛頓當局。後來,華盛頓方面決定准許我繼續完成我還欠三個月才期滿的服役期,在這段期間內獲准從事一些不違背我良心的工作。1946年7月14日,我獲准光榮退役。現在,我人生的下一步將會如何?

從戰爭到和平

根據退伍軍人復員計劃,我有機會在大學選讀與我未來職業有關的科目。我放棄了如此行的機會。現在我擁有真理以及在地上享有永生的聖經希望,我渴望幫助他人獲得生命。我希望藉著從事使人得永生的工作而以此取代戰爭和殺人的惡夢。——詩篇46:8,9;以賽亞書9:6,7。

我於1946年8月在俄亥俄州的克利夫蘭市舉行的「列國歡樂吧」大會中受浸。我返回安納哥特斯市,在那裡開始從事全時間的服務。1947年,我申請前往紐約布洛克林守望台社的世界總部工作。在申請獲准後,我於1948年3月29日前往伯特利報到。我在不同的部門工作過,然後被派往傳道服務部門工作。當我在這個部門工作時,我有權利擔任T.J.(伯特)蘇利文弟兄的祕書,他後來成為治理機構的成員。

他善發智慧的言語,經驗豐富;此外他在仁慈待人方面是個優良的榜樣。我記得當伯特處理一些棘手的案件時,他會說:「我們若犯錯,就讓我們在過於憐憫上出錯吧,因為耶和華是個以憐憫為懷的上帝。」『多麼優良的論點,』我這樣想。——詩篇116:5。

在1953年當時的守望台社社長N.H.諾爾出乎意料地委任我作傳道服務部的監督。這意味到我要監督美國全國各地的一切傳道活動事宜。憑著耶和華的幫助,我在這個崗位上負責了22年。自1975年起,這項工作由一個委員會擔任。

1952年3月,一位可愛的姊妹加入伯特利服務。她於1947年起從事全時服務。她的名字是寶魯克·桑頓。我們後來相戀並於1957年5月結為夫婦。寶魯克充實了我的生活,我們一起歡欣愉快地在伯特利工作。

和平帶來改變

在1969年,我有一項經驗對我影響深遠。我們夫婦有權利出席耶和華見證人在日本東京舉行的「地上和平」國際大會。我坦承日本之行使我悲喜交集。戰時的往事始終難以忘懷。即使我已接受聖經的教導,我納罕當我身在日本時,我將會有什麼反應。

在該國逗留短短的幾日期間使我茅塞頓開!我發覺自己身處一群仁慈,謙虛,熱愛和平,像我一樣憎恨戰爭的人當中。自1945年以來,他們也同樣作出改變。我對此印象深刻。

受疾病所苦

1979年,我突然患上中風,這使我部分失明和患心臟病。後來在1981年,我由於盤骨破裂而不良於行。雖然這些挫折難於忍受。但我卻更體會到體貼別人的難題或環境的重要性。

我已無法勝任昔日繁重的工作。現在我每日的工作時間縮短了,但我仍然有權利擔任傳道服務委員會的委員。我曾目睹在美國一地,傳道員的數目由1946年的66,000人增至1983年的超過640,000人。他們所有人像我一樣,正為上帝王國治下得享的和平而努力。有一件事使我甚感欣慰,在1975年受浸的人當中,其中一位是我的母親。雖然她已經是86歲的高齡,她仍然傳道。

現在我渴望在不久之後的一天,當耶和華上帝帶來公義的新規制時,戰爭、痛苦、死亡均不再有。聖經說:「但我們照他的應許[上帝確實的保證],盼望新天新地,有義居在其中。」(彼得後書3:13)我衷誠渴望有分在「新地」上生活,並且永遠忘記以往我有分參與的可怖戰爭。

[第14頁的地圖]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加拿大

阿拉斯加

阿留申群島

阿圖島

白令海

西伯利亞

[第13頁的圖片]

1945年的夏利·米勒,他當時是美國海軍士官

[第18頁的圖片]

在日本,我對一群仁慈、謙虛、愛好和平的人留下深刻印象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