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個孤兒——我們怎能應付?
馬利亞·露西亞·文賀爾君自述
「天主若真正是仁愛的,就不會在相隔這麼短的時間內將爸爸和媽媽一同取去了!」「天主若是全能的,既然他知道媽媽會留下11個孤兒,為什麼他不讓媽媽活下去呢?」
我的天主教親友堅持父親自殺和母親在四個月之後心臟病發身亡是天主的旨意,但我不斷提出這樣的論據與他們爭辯。我感到驚惶和困惑。我不斷問自己,「我只是個17歲的女孩,我怎能夠照顧10個弟妹(最年輕的只是一個月大)呢?」
家庭背景
我們是個虔誠的天主教家庭。父親在學校教書,同時在附近的禮拜堂作司庫和教義問答教師,我則加入了教堂的唱詩班。他和我均屬於聖保祿之文遜修士會。我們整家人每日都祈禱及參加教堂的其他活動,因為我們住在巴西內陸歌亞斯省一個寧靜的小城裡,城中很少其他活動。
爸爸很渴望認識和明白聖經;他時常閱讀聖經,甚至讀到深夜。我記得有一次聽見他哭泣,因為他無法了解約伯所說的話,「惟願你將我藏於陰府,將我隱藏。」(約伯記14:13,《天主教聖經》)「約伯若是天主的忠僕,」爸爸朗聲問道,「為什麼他懇求天主將他藏在陰府裡呢?」爸爸還有其他問題是他無法尋得答案的:為什麼我們有這麼多痛苦?難道上帝不記得我們嗎?他甚至向若干基督新教的教堂找尋答案,但卻勞而無功。
我們那寧靜、簡樸的生活在1974年6月24日突然被打破,當時我的兩個表親為我帶來了令人傷心欲絕的消息:「馬利亞·露西亞,你的父親自殺了!」由於生意失敗,爸爸負債累累而走投無路。他自殺身亡使母親大感震驚,痛不欲生。她心臟衰弱,無法抵受,結果在四個月之後也相繼身亡而留下11個孤兒一貧如洗,心如刀割。
怎樣應付?
當時我在一間超級市場工作,收入很少。由於父母留下相當多的債務,我們開始感覺捉襟見肘,有時甚至食不果腹。一位同事見到我們的窘境,遂逐戶請人捐贈食物給我們。我雖然感覺不好意思,卻很感激他的愛心以及我們從當地居民所獲得的幫助。
我們的房子是屬於母親的,因此至少我們有個棲身的地方。過了一段時間之後,我們開始獲得小量救濟金。為了幫補家用,12歲的保羅到肉店工作,僅11歲的施維奧則替人送牛奶。家務由15歲的露西亞·馬利亞和9歲的馬利亞·雅柏麗西達照顧。我們11個人無法繼續住在一起,因此我們決定將6個最年幼的兒童暫時交給親屬照顧。其他的人不久便不得不將全副精神集中於應付日常生活的種種難題之上。
有許多影響到家庭所有分子的決定需要作;既然我最年長,通常我需要作出最後決定。有時其他人覺得難於接受我的決定,因為我仍然很年幼。例如有一次我試圖使保羅靜下來,因為他很嘈吵,以致其餘的人無法安心讀書。
「你管得著我嗎?」他答道。經過一番激辯之後,他憤然離家,那天晚上沒有回來。次日早上,我雖然哭得雙眼紅腫,仍然出去四處找尋他;我甚至考慮到要報警。但是那天上午較後的時候保羅返回家裡,面上掛著微笑和滿不在乎的神情,我們不禁感到如釋重負。原來他到朋友家裡過了一夜!可是,這樣的誤解並不常見。
令人不安的問題
但是仍然有些宗教問題令我們深感不安。既然親友說天主將我們的父母取去,我們遂認為,這若是真的,天主便很可能將其餘的家人也逐一取去了。因此我們當中若有任何人生病,我們便害怕天主會將我們的另一個家人取去!這使我們提心吊膽!再者,教會說人若自殺身亡,他的靈魂便會下地獄。我不禁納罕,『爸爸真的在火裡受苦嗎?』我向教士問及這件事,但他卻不肯答覆我。這使我感覺很不開心,並且對自己的宗教發生懷疑。
身為文遜修士會的會員,我仍然為教堂徵收十一捐。當我向一個男子索取捐款時,他問我捐款會撥作什麼用途,以及徵收十一捐有什麼聖經根據。我無法回答他。次月當我再次向他徵收捐款時,他又提出同樣的問題。於是我決定問教士。
「為了支付教堂的開銷,」他回答說。
「這樣行有什麼聖經根據呢?」我堅要知道。
他提不出答案。我開始哭泣,因為我知道我無法回答那男子的問題。再者,在修士會的聚會中主持人會將捐款者的名字讀出來,並且稱讚那些捐得多的人。你可以想像我有什麼感覺:我的名字被讀出來,但我卻未能作出任何捐獻——而這件事在所有人面前提出來!
這一切使我進一步幻想破滅。回顧當日,雖然我們很感激教會在母親死後幾個星期中給予我們的物質支助,我卻意識到教堂裡所舉行的一切儀式並未能幫助我負起責任對家人施行道德上的教導。
問題獲得解答
母親死後六個月,機會終於打開使我的問題獲得解答。一位名叫玉蘭達的女士來到我工作的地方向一位同事建議與她主持一個免費的家庭聖經研究。她表明自己是個耶和華見證人。我在旁邊聆聽,當時她將一本藍色封面,題名為《導至永生的真理》的袖珍型書本介紹給我的同事。這本書深深吸引了我的注意。既然我沒有錢買一本,一位同事後來送了一本給我。
我回到家裡,急不及待地將書讀完。幾天之後,當我再次見到玉蘭達女士時,我懇求她說,「請將你的地址給我,我可以到你家裡接受你所答應主持的聖經課程。」我提出了多少問題!在聖經研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她根據我們的聖經去回答我的問題——這正是我以前問教士時他所沒有做的事。
使我大受感動的一節經文是約翰福音5:28,29,這節經文說:「你們不要把這事看作希奇,時候要到,凡在墳墓裡的,都要聽見他的聲音,就出來。」露西亞·馬利亞和我獲悉我們有希望再次見到母親,我們不禁喜極而泣!
「爸爸又怎樣呢?他在地獄裡受苦嗎?」這些問題也需要獲得解答。我們獲悉陰間只是人類墳墓的總稱,根本沒有人在其中受苦。這令我們如釋重負!這也回答了父親最初對於約伯懇求上帝將他藏在陰府裡一事所發生的問題。我們也獲悉爸爸未來的再生希望完全操於偉大的審判者耶和華上帝手中。但至少他並非受苦!——傳道書9:5,10。
其他的家人也逐一開始與其他見證人研讀聖經。我們多麼感激見證人仁慈、耐心地教導我們認識聖經的真理!我們探悉上帝為什麼容許罪惡存在,也獲知他並沒有忘記我們。我們發現聖經在道德、忠實、尊重權威和怎樣彼此相處等方面均向我們提出優良的勸告。——哥林多前書6:9,10;希伯來書13:17,18;羅馬書13:1,2;馬太福音7:12。
我們決心將所學得的知識付諸實行,並且作了一個「協定」,家裡若有一個人行差踏錯,另一個人便會加以糾正。例如,保羅開始喜歡參加一些人人開懷痛飲的派對。經過一段時間及獲得良好的勸告之後,他終於克服這個難題而開始表現較認真的態度。比保羅小一年的施維奧起初沒有認真研讀聖經,他跟我們一起參加王國聚會所的聚會只是由於我們要他一起去的緣故。後來,隨著我們的聖經研究繼續進步,他開始表明他很渴望事奉上帝及接受責任。他說對他最有幫助的是他從小組中其他分子所獲得的鼓勵。
不再是「孤兒」
作為一個家庭,我們覺得耶穌在馬可福音10:29,30所說的話對我們特別有意義:「人為我和福音撇下房屋、或是弟兄、姊妹、父母……沒有不在今世得百倍的,就是房屋、弟兄、姊妹、母親。」不錯,現在我們有許多在屬靈的意義上說來的「弟兄、姊妹、母親」。
例如玉蘭達女士不但與我們研讀聖經,同時也花了許多時間教我們怎樣料理家務,烹飪、洗衣和熨衣。若不是獲得她那「慈母般的」勸告,我真是不知道我們會有什麼遭遇。我們那人數不多的小組(大約只有20人)的基督徒弟兄也十分留意我們的需要。他們甚至作出安排為我們修理房屋!
可是我們有些親戚——在此之前他們對我們的處境漠不關心——卻不高興見到我們獲得這一切注意。當小組為我們裝修房屋的日子來到時,他們也在場。「你們見證人可以將事情交給我們辦,」他們說。「我們會將房子弄好。」這使我們大感意外。當然,我們很感激獲得他們的幫助。後來弟兄們回來為我們將屋裡的電器修理妥當,使我們的家比以前舒適得多。
當然,我們與見證人的這一切活動並沒有逃過鄰人的注意,他們絕不想我們成為耶和華見證人。有一天當我們離家前往聚會所參加聚會時,住在馬路對面的一個男子攔住我們。
「你們不要去參加聚會!」他堅持說。
「為什麼我們不可以參加聚會呢?」我問道。
「因為這是一種新宗教,僅是不久之前才創立的。你們父親死時是天主教徒。你們所有人都必須留在天主教會裡,直到死去為止。你們回家去罷!」
雖然我們知道他是好意的,我們卻沒有讓這件事制止我們。
聖經知識為我們帶來的最大喜樂之一是我們一家人所獲得的團結。我們一同研讀聖經、一同禱告,後來更一同開始逐戶向人傳道。這一切使我們達致一種以前從未經歷過的精誠團結。隨著時間過去,我們開始設法使一家人當中至少有一個人可以用更多時間向人傳道。
直至當時,露西亞·馬利亞負責為家人縫紉(也接受一些客戶),同時擔任大部分的家務。我們安排讓馬利亞·雅柏麗西達學會縫紉及作更多家務,遂使露西亞·馬利亞的負擔減輕不少。憑著這項安排,露西亞·馬利亞得以在1978年4月開始參加先驅工作,將大部份時間用來傳道。兩年之後她被任命為特別先驅,到一個遙遠的城市每個月用140小時教導別人認識聖經。有一個耶和華見證人的小組正在當地成立起來。
在1974年,看來我們的整個世界崩潰了。自那時以來,十年已經過去了,但情形經歷了多大的改變!鑑於我們在物質方面,特別是靈性方面,情形大有改善,我們能夠再次將大部分家人聚集起來。1979年杜蓮娜多搬回來與我們同住。幾個月後我獲得祖母的許可把黛爾華和蘿爾達也接回家裡。她們三人均有良好進步,後兩者在1980年受了浸。我們多麼高興見到聖經真理在她們心裡生根!
然後輪到蓓特麗斯。她寄住在一個天主教家庭裡,而她也參與他們的宗教禮拜。我們以為我們會很難說服她回家。可是,令我們大感意外地,我們很高興見到她在1981年11月返回家中。她開始認真地與我們研讀聖經,並在1982年7月受了浸。現在她轉過來教導別人研讀聖經了。耶和華的膀臂的確絕不短!
然後輪到克勞達度。我們在1983年5月終於能夠將他接回家裡;現在他經常參加我們的家庭聖經研讀,同時也參加傳道活動。我們祈求上帝使他和杜蓮娜多繼續進至獻身受浸的地步。最年幼的弟弟亞歷山大仍然住在親戚家裡。即使我們尚未獲准將他接回家中,我們卻能夠作出安排給他經常的屬靈幫助。目前他很喜歡閱讀《你能夠永遠生活在地上的樂園裡》這本書。
保羅和施維奧受了浸之後開始在我們的家庭聖經研究和禱告方面帶頭。事實上,施維奧的俗世工作容許他有頗多空閒時間,因此他在過去九個月能夠繼續作輔助先驅。目前保羅有權利在巴西的守望台分社辦事處服務。我仍然從事一向的俗世工作,並且盡可能撥出多點時間為耶和華服務。不用說,在經過早年的艱苦奮鬥之後,這一切為我帶來了真正的喜樂和滿足。
我們時常想到詩篇的執筆者在詩篇127:1所寫的話:「若不是耶和華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儆醒」若不是由於耶和華「看守」我們,我小心照顧家人亦不會有什麼用處。
我們能夠研讀、學習及對別人談及耶和華偉大的旨意的確為我們帶來很大的振奮和喜樂。他實在是我們的慈父,我們很高興像大衛一樣表達我們的心聲說:「你們當向上帝唱詩,歌頌他的名;為那坐車行過曠野的[歌唱]……他的名是耶和華。……上帝在他的聖所作孤兒的父。」——詩篇68:4,5。
[第25頁的圖片]
文賀爾家庭的七個成員
[第26頁的圖片]
出生於母親去世之前不久的亞歷山大
[第28頁的圖片]
我的妹妹露西亞·馬利亞,現今在巴西歌雅斯省作全時的傳道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