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甘心獻出自己』
蘇利南是個熱帶國家,也是世上二百多個有耶和華見證人在其中活躍地傳道的國家之一。不久之前,一對在蘇利南服務的海外傳道員夫婦乘坐吉普車探訪200英哩(320千米)外的幾個鐵鋁氧石礦場,向其中的礦工傳講上帝的旨意。他們找到許多感興趣的人士。
當抵達第一站時,一名礦場經理對他們說:「歡迎光臨,我們的確需要這些東西。」然後,他在食堂內貼出一份通告,宣布當晚七時半會有一個聖經演講及幻燈片節目舉行。演講開始時有七十人列席留心聆聽,演講指出人可以怎樣從創造物及通過聖經認識上帝。然後講者放映一些有關傳道工作在普世進行的幻燈片。
其後,兩名海外傳道員向聽眾介紹一些能夠幫助他們獲得更多聖經知識的刊物。「我要一本書,」一位長者趨前來說。其他的人也紛紛索取書刊。海外傳道員所帶備的書刊很快便派完了,丈夫只好返回吉普車搬取更多書刊,妻子則連忙記下一切渴望接受探訪的人的地址。
該晚只是他們旅程的首天。這對海外傳道員夫婦在當地逗留了一個星期,所到之處均獲得類似的成功。他們的經驗表明仍有許多人衷心渴望聆聽真理及認識耶和華的旨意。為了滿足這種需要,數以千計的耶和華見證人在現今這末期中甘心獻出自己,自願前往像蘇利南一類的國家幫助當地的見證人培植感興趣的人士。由此他們應驗了詩篇執筆者的應許:「你跟仇敵作戰的時候,你的人民會自願服役。」(詩篇110:3,《現譯》)耶和華為此而大大祝福他們。
你 喜歡分享他們所得的祝福嗎?你也許會回答說:『但是我永不可能成為海外傳道員!』情形可能的確是如此。然而,也許你在協助普世的海外傳道員享有這些美好經驗方面已擔任一個重要角色了。以什麼方式呢?
『送給海外傳道員』
一位名叫愛蓓兒的女孩子便這樣行。不,愛蓓兒並非海外傳道員,雖然她可能渴望有一天享有這項權利。可是,現在她卻太年輕而不宜到海外傳道,因而未能享有這些令人興奮的經驗。然而,她卻渴望在這件事上作出參與,因此她致信給守望台社在布洛克林的總部:「有人在環務大會送給我一元。我想你們代我把它送給海外傳道員,資助他們教導人認識耶和華。」因此,小愛蓓兒正以一種十分重要的方式協助普世的海外傳道工作進行。她盡了一分力去資助這件工作。
另一封信則來自一位較愛蓓兒年長的人。她寫道:「現隨函附上100美元以資助王國的工作。這是別人送給我的,我把它轉送給你們。……46年來,先驅工作一直是我的生活方式。可是,我不久便滿90歲了,因此不得不將步調放慢一點。」這位誠懇熱心,長期事奉耶和華的姊妹無法擔任海外傳道服務。但她卻渴望有分參與,因此在經濟上提出協助。
這兩封信表明上帝的百姓能夠『在耶和華掌權的日子』『甘心獻上自己』的另一種方式。他們應驗了聖經在箴言所提出的勸勉:「你要以財物和一切初熟的土產尊榮耶和華。」(箴言3:9)由於某些緣故,他們無法在體力上獻出自己達到其他人所為的程度。然而,他們卻獻上「財物」去協助其他有能力作出這種服務的人。在古代,這種甘心樂意的捐獻說明了一些重要的原則。讓我們看看這些原則是什麼,以及在今日這些原則是否仍然適用。
他們『心裡受到感動』
在摩西的日子有一件工作需要完成——興建一座帳幕作為以色列國內純真崇拜的中心。具備資格的以色列人應邀獻出他們的時間和技能參與建造工程。(出埃及記35:10)人人都應邀捐出自己的財物資助這件工作。結果:人民作出巨量的捐獻,甚至遠超過所需用的。值得一題的是,這一切都是甘心樂意的人所捐獻的。記載透露他們「心裡受感」,「甘心樂意」。不錯,他們的捐獻是對耶和華一項信心的表現,同時也表明他們全力支持建造帳幕的目的——推廣純真的崇拜。——出埃及記35:20-29;36:4-7。
在希西家的日子有另一件工作需要完成。聖殿經過多年受人忽略之後需要重行潔淨,百姓亦需受到教導去尊重耶和華的律法。以色列人接獲通知需要在物質上作出捐獻,「使[祭司和利未人]專心遵守耶和華的律法。」(歷代志下31:4)百姓的響應如此熱烈,以致大祭司亞撒利亞宣布說:「耶和華賜福與他的民。」——歷代志下31:10。
因此,以色列人甘心樂意捐獻的精神表明他們具有良好的內心情況及熱心支持純真的崇拜,也證明耶和華賜福與他們。今日又如何呢?
耶和華賜福給他的百姓
今日有一項特別的工作必須完成。耶穌預言說:「這王國的好消息要傳遍為人所居的大地,對萬國作一個見證;然後末日便會來到。」(馬太福音24:14,《新世》)聖經也預言這項傳道工作會包括教導及召聚一大群純真的敬拜者在內。(以賽亞書2:3,4;54:13;撒迦利亞書8:23;馬太福音28:19,20;啟示錄7:9)捐獻對於推廣這件工作重要嗎?
的確重要。例如,將一個海外傳道員送到守望台基列聖經學校受訓,維持他在就學期間的生活,然後派他前往像蘇利南一樣的國家,維持他在那裡的生活等等,需要花數千美元的費用。然而,基列學校自成立以來經已派出超過6,000名海外傳道員。
當然,這僅是與宣揚好消息有關的開支的一部分而已。此外,尚有環務、區務監督和他們的妻子,以及社方伯特利之家的工作人員,他們的服務權利使他們不可能從事俗世工作以維持生活。再者,特別先驅也獲得經濟上的資助以便能夠在困難的地區裡從事服務。但這一切僅是支持工作人員的開銷而已!
除此之外,社方還要添置各種新式的印刷和釘裝設備及在普世各地紛紛興建新的伯特利設備、大會堂、千百間新建的王國聚會所等。請也不要忘記許多「幕後的」開銷,例如經常寄往超過46,000個小組的函件,印刷供神治組織之用的各款表格和文件。現在你便開始看出每年為了宣揚「好消息」及確保「羊群」有聚會的地方和得享靈糧的供應需要付出多麼巨量的金錢了。
奇妙的是耶和華使這件事成為可能。以什麼方式?主要是感動人的心作出甘心樂意的捐獻。故此,個別的基督徒捐出金錢——以及獻出他們的時間和勞力——去支持當地例如興建王國聚會所和大會堂等計劃。許多小組將捐款定期寄給守望台社,在美國境外的小組則寄給當地的分社辦事處。個別人士也將捐款以各種不同方式直接寄交社方。(請參閱23頁附表。)結果如何?即使在這個經濟困難的時代,耶和華正感動他百姓的心提供所需的資助去完成他定意要執行的工作。
由此我們可以獲得什麼結論呢?結論就是,正如在希西家的日子一樣,「耶和華賜福與他的民。」他以奇妙的方式顯示他祝福他們正在從事的工作。此外,正如在摩西的日子,耶和華的百姓支持他的安排,我們也可以見到今日耶和華的子民正全力支持宣揚上帝王國的好消息和召集感興趣人士的工作。他們作出捐獻並非由於一些職業籌款者大聲疾呼的勸捐,反之是由於他們「心裡受感」,「甘心樂意」的緣故。
耶和華「成全這工作」
在第一世紀,使徒保羅參與海外傳道工作,並且獲得許多美好的經驗——與上述蘇利南的一對海外傳道員夫婦的經驗頗類似。他也時常得到信徒同工的物質資助。其中一個給予他特別幫助的小組是腓立比。因此保羅在寫信給他們時受到感動說出以下的一段一話來:「我每逢想到你們,就感謝我的上帝,每次為你們大家祈求的時候,總是歡歡喜喜的祈求。為了你們從頭一天直到現在都在福音的事工上有分,我就感謝我的上帝。我深信那在你們中間開始了美好工作的,到了基督耶穌的日子,必成全這工作。」——腓立比書1:3-6;4:16,《新譯》。
今日,基督徒也感受到同樣的鼓勵。耶和華的應許十分真確,他的確感動他的百姓以各種不同的方式為他服務而『甘心獻出自己』。故此,耶和華見證人『常常感謝他們的上帝,』並且堅信耶和華既然使他的現代百姓養成如此美好的精神,他必定會使他的工作得以大功告成。
[第23頁的附欄]
有些人用來資助王國工作的方式
饋贈:有些人將贈款和金錢捐給賓雪法尼亞州守望台聖經書社,或送交當地的分社辦事處。這些捐贈應當附有信函說明該筆款項是自願的捐獻。
特別安排的捐贈:在這項特別安排下,捐款人若在日後有需要,捐款可以悉數或部分退回。或者,為了避免招致損失和遺囑認證的紛爭,有些人把名下的股票、債券或地產物業捐給社方。有些人作出同樣的捐獻,但卻保留對該等物品的終身擁有權。
保險:許多人將守望台社立為他們的人壽保險的受益人。
遺囑:其他人則藉私人律師之助將社方立為他們遺囑的受益人。
若要對這等事情作進一步的查詢,請以書面與當地的分社辦事處聯絡,或致函下列的地址:賓雪法尼亞州守望台聖經書社,司庫祕書辦事處,美國紐約布洛克林,哥倫比亞山道25號,11201。(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Office of the Secretary and Treasurer, 25 Columbia Heights, Brooklyn, New York 11201. U.S.A.)
[第22頁的圖片]
耶和華的百姓甘心樂意支持王國的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