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樣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
今日許多人渴求一些令人感情興奮的事。他們藉著高速駕駛、危險的運動、苟且的性關係和興奮劑等尋求刺激。的確,商業和娛樂世界均大力強調人需要有感情方面的經驗。因此,許多人不能忍受安寧和平靜。他們認為自己的一生應當有更多興奮、刺激的經歷。
當然,我們人人都有感情。例如,當我們微笑、大笑或哭泣時,我們把當時的感情流露出來。但你知道情緒可以影響你的身體,例如在血壓、心跳頻率和出汗等方面造成改變嗎?情緒也可以促成身體的毛病,例如頭痛、腸胃不適和腰酸背痛等。因此人通常追求愉快的情緒和避免不愉快的情緒。有些人試圖以發白日夢和狂飲濫食來逃避不愉快的情緒。另一方面,適當的感情狀況卻能夠促進健康。箴言14:30說:「心中安靜,是肉體的生命。」
饒有趣味的一點是,上帝的道提及人類的七情六慾,例如愛、惡、樂、哀、勇和懼等。你也許記得有一次「耶穌哭了,」他為了摯友的死表現哀傷之情。(約翰福音11:35)約瑟見到多年沒有見面的弟弟時,「愛弟之情發動,」以致他要強忍著眼淚。——創世記43:30。
何以要控制你的情緒?
由於我們生活在「艱難的時期」,而且我們都是不完美的,因此在我們的生活上不愉快的感覺會比愉快的較多。(提摩太後書3:1-5,《新譯》)正如聖經說,「壓迫可以使智者行事癲狂。」(傳道書7:7,《新世》)因此,我們若不力圖控制自己不良的情緒,就可以傷害我們與家人、同學、同事和基督徒同工之間的關係。
很自然地,我們所有人在感情方面均受到聖經所說的「當時的機會」所影響。(傳道書9:11)例如,一對從事全時傳道工作的夫婦一天回到自己的住所時發現他們大部分的財物已被劫掠一空。這使他們大受打擊,甚至達到感覺不適的程度。他們花了多天的時間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他們的情緒一旦恢復平靜之後,他們便繼續從事『安慰悲哀的人』的工作。——以賽亞書61:2。
你也許認識一些人由於觀看廣播劇集而情緒大為激動。他們與劇中的角色深深認同,以致他們時常為了僅是虛構的故事而大哭一場。請也想想一個獨居的未婚女子的經歷。一天晚上,她觀看一齣恐怖影片。雖然她『嚇個半死』,卻無法停止觀看。後來她輾轉不能入睡。最後當她陷入半睡半醒的狀態時,你可以想像她所夢見的東西:吸血鬼和妖怪。事實是:我們的情緒的確受到周遭發生的事所影響。因此,我們無疑應當慎於選擇,避免一些有害或不必要地使我們的情緒失去平衡的節目。
強調有益的情緒
另一方面,上帝的道鼓勵我們要運用「理智」去表現「節制」。(提多書2:2;羅馬書12:1,《新世》)這並不意味到我們要壓抑自己達到對生活無動於衷的程度。適當地控制自己的感情可以增加生活的情趣。例如,聖經說:「人莫強如在他經營的事上喜樂。」——傳道書3:22。
有鑑於此,為了使生活有真正的樂趣,我們可以學習培養積極的感情。與其思想消極,積極的感情可以幫助我們「熱心從事善工」。(提多書2:14,《新世》)堅強和健康的感情可以加強我們的決心,鼓勵我們懷著堅忍不拔的精神去成就有價值的事。當然,在事奉上帝方面,基督徒深知他們並非僅憑積極的思想便能夠有所成就。反之,他們意識到他們需要完全倚賴耶和華的靈去面對未來。(路加福音11:13;箴言19:21)那麼,我們可以怎樣控制自己的情緒而加強有益的感情呢?
「不要憂慮」
由於有些情緒——例如憤怒、嫉妒、仇恨和恐懼——對人有害,我們必須加以控制才行。為了說明我們可以怎樣行,請考慮一下其中一種情緒:憂慮。
上帝的動力在以往曾強化他手下甘心樂意、忠貞不二的僕人,今日的情形也一樣。在聖靈引導之下,耶穌對屬靈的事深感興趣而始終保持積極的態度。耶穌鼓勵門徒「不要憂慮」。(路加福音12:29,《新譯》)他從沒有對天父的仁愛照顧發生懷疑。(約翰福音15:9,10)他的積極和熱心並沒有受到沉悶和沮喪所影響。同樣地,你若希望控制過度的憂慮,就應當全神貫注於「值得讚揚的事」之上。(腓立比書4:8,《現譯》)不錯,藉著信靠耶和華,我們能夠驅除消極的思想。
例如,在巴西的聖保羅市,一個殘廢的少女為自己的無能和未來而擔心。她的雙親均出外工作,她則留在家裡照料年幼的弟妹。由於感覺自己毫無用處,她寫道:「我恐怕終有一天我會失去平衡而幹出愚蠢的事來。我甚至想到自殺。我覺得我永不能夠結婚。」她收到一封鼓勵她進一步研究聖經的信之後,她寫道:「我意識到終於有人有興趣分析我的難題了。你們向我指出在耶和華的新制度中生活是多麼重要的事。」因此,與其僅是憂慮,何不立下明確的目標,特別是屬靈的目標,例如在宣揚王國的好消息方面作更大的參與或運用更多時間研讀上帝的道呢?
誠然,鬆弛一下緊張的精神、出去散散步、改變例行慣事或四周的環境、聽點抒情音樂等可以為我們帶來暫時的舒解。可是,由於我們所受的教育和經歷,我們也許有思想消極和憂慮的傾向。有鑑於此,我們的思想能力和意志力並不足以使我們產生內心的安寧或贏得上帝的悅納。我們必須學會『將一切憂慮卸給耶和華』。我們能夠如此行,『因為他顧念我們』。——彼得前書5:7。
上帝對你懷有個人的關注
造物主並沒有打算把人人造成一模一樣,反應都千篇一律。在聖經裡,他提出一些對人人都適合和足夠的指導方針。他也向我們舉出一些清晰生動的例子,表明他的確對他僕人的福利懷有個人的關注。「耶和華靠近傷心的人。……義人多有苦難,但耶和華救他脫離這一切。」(詩篇34:18,19)事實上,耶和華清楚知道我們內心深處的感情,甚至我們的苦惱和悲傷。詩篇56:8描述這件事說:「求你把我眼淚裝在你的皮袋裡,這不都記在你冊子上麼?」因此,當我們有真正需要之際,甚至在「困苦窮乏」之時,耶和華能夠成為我們的『幫助和搭救者』。(詩篇40:17)然而,你需要怎樣行才能獲得這種幫助呢?
體會上帝卓越的美德——他的「慈悲」——可以幫助我們避免將注意力過度集中在自己身上。(哥林多後書1:3,4)我們不應當以自我為中心而盲目跟從自己的感情,因為人心是「詭詐」的,它會使我們行事不慎,甚至與人發生不道德的關係。(耶利米書17:9)例如,拉丁美洲有一個已婚的女子受到隔鄰的男子所吸引。在感情的影響之下,她試圖以「幫助」這個男子為理由使自己的慾望看來合理。幸好,她向成熟的基督徒尋求屬靈的勸告。藉著加深對上帝各項美德的體會,她終止了這種關係。今日,她快樂地說:「我的婚姻得以保全。」無疑,我們所有人都應當養成甘願受耶和華所教的態度,並且樂於與他親近。——詩篇19:7-11。
堅強的信心——意即作有把握的期望和懷著堅定的盼望——有助於保持積極的態度。但是未知的事卻可以引起憂慮和恐懼。(希伯來書11:6,《新世》)的確,消極的思想或懷疑的態度能夠使我們在本可以成功的事上失敗。我們若缺乏信心,這顯示我們需要對上帝的作事能力養成更大的信賴。(約翰一書5:10)因此仰賴上帝,經常向他禱告求助以控制自己的感情乃是重要的事!——雅各書1:5。
自制和合理的態度也是我們必須培養的美德。這些美德可以促進我們與別人之間的愉快關係。「明智的人,頭腦冷靜。」他會控制自己的感情。(箴言17:27,《現譯》)除此之外,使徒保羅寫道:「要讓所有人都知道你們的合理。」這樣行可以導致一種有秩序和寧靜的生活。——腓立比書4:5,《新世》。
愛眾人之心可以促進最愉快的感情。這種愛心推使人樂於鼓勵別人和使別人感覺自在。「要以弟兄的友愛彼此相親。在互相表現恭敬方面要帶頭。」「愛是恆久忍耐和仁慈的。愛不嫉妒,不自誇,不自大,不做不規矩的事。不求自己的利益,不發怒。它不計較所受的損害。」——羅馬書12:10;哥林多前書13:4,5,《新世》。
你若繼續培養這些美德,就可以肯定耶和華必然會幫助你。正如保羅寫道:「上帝所賜超過人能了解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思意念。」——腓立比書4:7,《新譯》。
你打算怎樣行?
雖然我們大家都意識到自己需要對某些感情作較佳的控制,我們卻可以深信進步和更大的快樂是我們能夠獲致的。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快樂,我們應當小心避免發白日夢或在感情上漫無節制,例如懷有不必要的憂慮。反之,讓我們竭力培養積極、健康的感情以求心安理得,與別人和上帝均保持和好。
不錯,立定決心這樣行是值得的;我們可以期望終有一天耶和華會『使有生氣的都隨願滿足』(詩篇145:16)因此,要穩定地為了在上帝和平的新事物制度裡享受生命而努力。這樣行甚至在現今亦為你帶來快樂——無疑是一種最可喜的感情。
凡參加運動比賽的,在一切的事上都有節制;他們這樣作,不過要得到能壞的冠冕,我們卻是要得不朽的冠冕。所以我奔跑,不是沒有目標的;我鬥拳,不是打空氣的。我要克制自己的身體,叫身體服我,免得我傳了給別人,自己反而落選了。——哥林多前書9:25-27,《新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