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有滿足我們的需要嗎?
瑪麗亞曾有21年的時間是羅馬天主教的修女。她在一個宗教氣氛十分濃厚的環境中長大。事實上,她還是孩童的時候便已在晚上起來為別人禱告!可是,人類雖經過數千年的宗教薰陶,世上的貧窮、痛苦、不平卻仍然持續不斷。這使瑪麗亞不禁納罕:『宗教究竟有沒有滿足我們的需要?』
大部分宗教均倡導崇高的理想和道德律則。然而,宗教卻時常被人視為製造難題、加添艱辛的因由而非滿足我們需要的東西。例如,請考慮一下觀察家對宗教情況所作的以下評論:「不人道的殘暴行為最深入的原因是發自宗教的。」(《國民評論》周刊)「發動戰爭的主要動機不再是貪婪而是宗教。」(《多倫多明星日報》)「屠殺事件『盡是受了浸的基督徒所幹的好事』。」——《坦帕論壇報》。
因此,雖然宗教自稱能夠滿足我們的需要,一般人卻將這項聲稱一笑置之,那又何足怪呢?他們已見到宗教所結的果子。且舉個例,《基督教世紀》週報說,「神道教——日本本土的宗教——不獨全力支持作戰的機構,同時更提供了作戰的理論基礎。」有多少宗教均曾這樣行——『全力支持作戰的機構』!請想想斯里蘭卡的佛教徒與印度教徒之間延續不絕的屠殺、報復事件,愛爾蘭的天主教徒和基督新教徒之間種種殺人和暴虐的行為——簡直不勝枚舉!「在印度,印度教徒、伊斯蘭教徒、錫克教徒以及其他教派的教徒彼此殘殺已有多個世紀之久了,」《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週刊嗟嘆說。
其他的人也許沒有將宗教視為一股腐敗的力量,但肯定他們沒有視之為導人向善的強大力量。《天主教國民記者報》說,「傳統的教會未能適當地滿足人的需要。」《自由報》則說,社會看來只將教士視為僅在隆重場合亮相的「祝福者、洗罪者、謝恩者」。該報進一步指出:「在許多人的腦海裡,教士乃是維持現狀的鼓吹者。」你對宗教也有這樣的看法,認為宗教雖對我們不致有害,但也沒有多大好處嗎?
今日的宗教與耶穌基督在地上時的宗教頗相似。耶穌說當日的宗教領袖只用嘴唇尊敬上帝。他們的所作所為只是加重百姓的負擔而非滿足人民的需要。耶穌說:「他們把難擔的重擔捆起來,擱在人的肩上。」(馬太福音23:4)今日,宗教許下很多諾言,但實際履行的卻似乎甚少。既然如此,我們有理由相信宗教能夠滿足我們的需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