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奮工作會帶來快樂嗎?
日本商業界巨子乙木文平問道:『畢竟,工作是男人的一切,對不對?』他正在解釋他為什麼不想在夏季度假。戰後日本人把國家從滿目瘡痍中重建起來,乙木文平的話正好是他們的典型心聲。雖然日本曾經閉關自守多年,但自從美國的佩里准將打開日本的門戶之後,日本人就一直被譽為勤奮的民族。日本人也因自己工作勤奮而自豪。
可是現在日本卻被人批評為太過狂熱於工作,在所謂的工業化國家中每年工作時間最長。日本政府現正力求洗脫工作狂的形象。一份報章的標題說:『勞動省籲請國人「勿再工作過度」』。勞動省更舉辦了一個1987暑假運動,在運動的標語中他們甚至說:『放假是能幹的明證。』換言之,政府正向國人問道:『何必工作得這麼辛苦?』
當然,不是所有日本人都是廢寢忘餐、埋頭埋腦工作的人。日本生產力中心最近調查過7,000多個新近投入工作的人,結果顯示只有百分之7的人認為職業比私生活更重要。這種趨勢在別的國家也可以見到。德國『阿倫斯巴赫埃爾民意調查所』從調查得知,在18-29歲的德國人當中,只有百分之19聲稱自己會不計酬勞,全力工作。
跟散漫的年輕人比較起來,在日本工作的外籍工人就勤奮得多了。東京一個雇主熱烈讚賞他的阿爾及利亞籍職員。論到這個做體力勞動的工人,他說:『日本人不會申請這種差事,即使他們被錄用,也會馬上辭職。』不,縱然勤勉的日本人也不是天生刻苦的。人必須有極大的推動力才會勤奮工作。
勤奮工作的理由
據德國《明鏡》周刊報導,『財富、安定、資產和出人頭地』都是辛勤工作的德國人所追求的東西。不錯,許多人為了資財而刻苦工作,好使他們能享受若干程度的安定生活。其他人之所以辛勤工作,則是為了『出人頭地』或在公司裡攀登高位。許多人受好爭競的教育制度大力驅策,去追求上述的目標,結果卻不幸只在工業社會裡幹著單調乏味的工作——最終把自己弄得筋疲力竭、一事無成。
然而金錢、地位並不是人辛勤工作的唯一原因。有些人是為了工作本身而工作。在他們看來,工作就是一切。其他人也以自己的工作為樂。東夫承認說:『我對實驗室的工作如此著迷,以致屬靈的事務被扼殺了。』
但也有人為了服務人群,造益他人而獻身於有價值的事業。他們辛勤工作,拯救生命。例如,一個消防員每天辛勞工作,把自己的裝備打理得井井有條。
可是,這些全都是辛勤工作的好理由嗎?這些理由能帶來快樂嗎?事實上,什麼工作才能真正使你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