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願聽從上帝嗎?
我們閱讀聖經,很快便會看出第一世紀的情況在許多方面跟今日十分類似。當時,不道德和不忠實的事大行其道,尤以在以色列鄰近的列國中為然。在這些國家裡,不道德時常是宗教的一部分。窮人的生活朝不保夕,政局動盪不安。到公元66年,以色列人跟羅馬人全面交戰。像現在一樣,當時的人亟需幫助。
在宗教上,古往今來類似的地方很多。猶太宗教領袖們假冒為善。(馬太福音23:15;路加福音20:46,47)在非猶太人的世界裡,宗教態度包括懷疑、迷信以至宗教狂熱不等。(可比較使徒行傳14:8-13;19:27,28。)即使在較新建立的基督徒會眾當中,情形亦並非十分理想。在第一世紀末,使徒約翰警告說:『世上有許多迷惑人的出來。』(約翰二書7)的確,當時在宗教方面有許多謬誤見解提出,然而可靠的幫助仍是可以獲得的。
你會聽從耶穌嗎?
耶穌是在當時提出正確指導的人。關於耶穌的教訓的有力影響,我們讀到:『眾人都希奇他的教訓。』(馬太福音7:28)但是在群眾當中只有少數人真正聽從他所說的話。耶穌施行了許多奇跡,並在生活和行為上立下了敬虔的優良榜樣。可是,甚至在表面上受過良好教育的領袖們也拒絕留意他的教訓的價值。為什麼呢?
至頗大程度是由於偏見的緣故。有些人輕視耶穌是由於他出自拿撒勒。其他人拒絕他則因為他未曾受過高深的教育,也和當時的統治階級沒有什麼關係。(約翰福音1:46;7:12,15,47,48)此外,耶穌的話並不總是討人喜歡。他只講真理,故此法利賽人時常對他所說的話大起反感。(馬太福音15:12-14,《當代》)事實上,在耶穌傳道三年半之後,猶太的宗教領袖就將他殺掉了。(路加福音23:20-35)既然耶穌擁有『永生之道』,他們錯過了一個多麼寶貴的機會!——約翰福音6:68。
假若當時你住在耶路撒冷,你會跟從宗教領袖和其餘的群眾嗎?抑或你會表現開明的態度而能夠了解耶穌所說的話的含意?若然,你便像有一次耶穌在路上遇見的一個傑出婦人了。
一個樂於聆聽的人
耶穌在行經撒瑪利亞的途中遇見這個婦人。當時耶穌在井旁坐下休息,婦人來到井那裡打水。我們不知道她的名字,可是聖經報導,耶穌不顧自己的疲倦,把握機會與她談及宗教。——約翰福音4:5-15。
婦人本來有很多理由不理會耶穌的說話。她隸屬於其他宗教——撒瑪利亞人的信仰跟猶太人的並不相同。猶太人一向瞧不起撒瑪利亞人,不願與他們來往。此外,在猶太人當中,男子通常是不會跟陌生女子說話的。(約翰福音4:9,27)不但如此,這個撒瑪利亞婦人正過著不道德的生活,她可能因自己受到批評和過犯受到揭露而大感不悅。——約翰福音4:18。
可是她的反應並不是這樣。相反,對於耶穌機巧而又激發興趣的談話,她提出一些合理的問題。談話繼續下去,她提及一個困難的話題,指出存在於猶太人和撒瑪利亞人之間的宗教分歧。耶穌仁慈但卻坦率地告訴婦人說:『你們所拜的,你們不知道;我們所拜的,我們知道。』(約翰福音4:19-22)可是,她並沒有因此發怒。開明的頭腦使她繼續聆聽。
於是,耶穌接著作了一項重要的宣布:『我說的那個時候,現在已經到了,真正敬拜父上帝的,是用心靈,按真理敬拜他,因為上帝正要尋找這樣敬拜他的人。上帝是靈,所以必須用心靈,按真理敬拜他。』(約翰福音4:23,24,《當代》)其後,這個頭腦開明的婦人熱切地將她所獲知的事告訴鄰舍,藉此表明她對此深具體會。她的鄰舍也樂於聆聽耶穌的話以求對事情有進一步的認識。——約翰福音4:39-42。
由此我們可以學得什麼教訓呢?請想想,我們若生在一個有強烈種族、國家或宗教偏見的地方,當有屬於別的種族、國家或宗教的人跟我們攀談時,我們會怎樣反應呢?所談及的事情若可能表明我們錯了,我們會默不作聲嗎?抑或我們會像撒瑪利亞婦人一樣,至少願意談下去?
你會聽從保羅嗎?
使徒保羅是另一個在第一世紀提出良好勸告的人。保羅也曾一度思想頑固。他承認說:『我從前是褻瀆上帝的,逼迫人的,侮慢人的;然而我還蒙了憐憫,因我是不信不明白的時候而做的。』(提摩太前書1:13)可是,他後來接受了耶穌的真理而摒除一切偏見。他的事例表明聖經的真理可以幫助我們攻破心中『堅固的營壘』,如果這樣的主張對我們的福利有害的話。——哥林多後書10:4。
保羅一成為基督徒便放膽向人傳講他所獲知的好消息。正如所料,他遇見一些頭腦像他以往一樣閉塞的人——但並非人人都是這樣。在希臘北部的庇哩亞,保羅找到一些在聽從勸告方面立下良好榜樣的人,他們有謙虛的心,承認保羅所傳講的是真理。故此,他們『甘心領受這道』。雖然他們頭腦開明,但卻不是容易受人欺騙。他們『天天考查聖經,要曉得這道是與不是。』(使徒行傳17:11)他們喜歡所聽到的道理,然而在未完全接受之前,他們先運用聖經辨明其真實性。
『要凡事察驗』
今日,耶和華見證人花了很多時間設法與隸屬其他宗教的鄰人分享王國的好消息。他們遇到什麼反應?許多友善的人樂於接待他們。但是亦有許多人拒絕聆聽,有些甚至惱怒見證人上門探訪。
這實在很可惜,因為耶和華見證人希望談及的乃是聖經所說的『好消息』。(馬太福音24:14,《新世》)此外,他們鼓勵人懷有使徒保羅的態度,他說:『要凡事察驗,善美的要持守。』(帖撒羅尼迦前書5:21)即使一個人懷有強烈的觀點,他也無疑應當好像庇哩亞人和撒瑪利亞婦人一樣表現開明的態度而願意和別人談論上帝。
為何要頭腦開明?
令人高興的是,每年都有數以十萬計的人這樣行。許多人學得了聖經的智慧,這進一步在他們的生活上產生了真正、恆久的改變。有些人在以往像珍妮特一樣,她曾長期濫用酒精和麻醉品,最後為勢所迫而企圖自殺。但今日珍妮特是個快樂的基督徒。研讀聖經幫助她獲得力量去聽從保羅的勸告:『[要]除去身體和心靈上一切的污穢。』——哥林多後書7:1,《新譯》。
弗農是個酒徒,他的婚姻瀕於破裂。可是,跟從聖經的勸告使他能夠克服自己的惡習,並與妻子言歸於好。(哥林多前書6:11)德布拉曾懷有強烈的種族偏見。然而,藉著聖經研讀及與基督徒交往,她獲得幫助去調整自己的思想。(使徒行傳10:34,35)此外,有誰會相信發生在荷蘭一個年輕娼妓身上的轉變呢?一天,她同意跟耶和華見證人研讀聖經。不久,她受浸成為基督徒,現在她過著道德清白的生活,並以負責的方式照料自己的子女。
這樣的經驗屢見不鮮,發生在許多聽從聖經的人身上。他們的生活在許多方面獲得改善,這是完全出乎他們意料之外的。更重要的是,他們與上帝建立了和好的關係,故此他們可以熱切地向上帝禱告說:『我們在天上的父。』(馬太福音6:9)此外,他們懷有穩確的希望,在未來可以親身體驗到耶穌的話的實現:「他們吸收關於你,獨一的真神,和你所差來的耶穌基督的知識,就意味到永生。」——約翰福音17:3,《新世》。
這就是耶和華見證人執行他們的傳道職分上門探訪鄰舍時與人討論的資料。他們很可能不久便會再次探訪你。你會表現開明的態度,聽聽他們所說的話嗎?
[第7頁的圖片]
撒瑪利亞的婦人並沒有讓偏見阻止她聆聽耶穌說話。你會同樣開明嗎?
當將你的糧食撒在水面,因為日久必能得著。看風的,必不撒種;望雲的,必不收割。早晨要撒你的種,晚上也不要歇你的手,因為你不知道哪一樣發旺;或是早撒的,或是晚撒的,或是兩樣都好。——傳道書11: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