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和平的夢想——一個殘缺的幻象
人對於世界和平的前景正越來越樂觀。戈爾(Carol Goar)在《多倫多明星日報》的專欄裡寫道:「從阿富汗到安哥拉,到處都有和平協議達成,如同雨後春筍一般。在幾個月前看來十分棘手的地方衝突也現出緩和的跡象來。此外,聯合國現正經歷一場振奮人心的重生。」戈爾說這些事件令「希望在普世成為風尚」。《今日美國》的社論也作出類似的宣布,說:「和平在世界各地紛紛出現。」
但近來有一件事特別值得留意。《聯合國編年史》把這件事描述為「蘇聯和美國的持續修好 」。撤軍、東歐的驚人事件、裁軍會談——這些發展引發了世人的希望,認為兩個超級大國也許終於停止軍備競賽了。據報世界每年耗費在軍事方面的開銷高達8500億 美元,因此停止軍備競賽的確是個叫人額手稱慶的前景。
然而,人實現世界和平夢想的機會有多大?即使最樂觀的觀察家也承認,縱有裁軍,其實距離銷毀一切軍備之日為期尚遠。解除核子軍備需要大家互相信任,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然而可悲的是,兩個超級大國互不信任已有悠久的歷史。正如聖經所預言,事實證明這時代的人「不容易達成任何協議[「破壞休戰的人」,《英王詹姆斯譯本》]。」——提摩太後書3:3,《新世》。
此外,不是每個人都相信銷毀一切核子武器就會帶來和平。即使各國被人說服把核子儲備毀去,常規武器仍然具有頗大的殺傷力。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足以為這件事提出叫人心寒的證據。再者,重新製造核子武器的科技仍然存在。只要一有政治緊張的局勢出現,列國便可以立刻生產核子武器。有些人甚至像政治科學家萊鮑(Richard Ned Lebow)一樣辯稱:「或者我們在身邊儲備一點兒核子武器可以使人步步為營。」
但只要核子武器一日存在,核子大毀滅的陰魂就會使列國所謂的和平成就變成痴心妄想。除了軍事問題之外,其他持續不斷的難題也使千百萬人的日常生活毫無和平安寧可言。聯合國祕書長德奎利亞爾曾談及我們千千萬萬同胞的慘況。他們無家可歸,或者住在簡陋不堪的居所裡。這種窘境正在每況愈下。」《聯合國編年史》進一步報導,經濟的低度發展使「三分之二的人類」身受其害,「有時窮乏貧困之苦跟戰火兵燹之痛並無二致。」世上據估計有1200萬難民,他們的情況又如何?裁軍甚或徹底解除軍備會使他們得享和平的生活嗎?
顯而易見,世人的世界和平夢想只是個有瑕疵的幻象而已,是短視、狹隘而十分有限的。那末我們會有一個更好的和平前景嗎?的確有!在本刊上一期的文章裡,我們看到聖經給予人肯確的和平希望。a不久,身為上帝王國君王的耶穌基督就會締造真正的和平,而且優越得超乎人想像之外。但這種和平對人類究竟有何含義?接著的文章將會討論這點。
[腳注]
a 見本刊1990年5月1日刊「誰會帶領人類走向和平?」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