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與快樂——怎樣才能獲致?
長久以來,人早已意識到健康與快樂是息息相關的。有「醫藥之父」之稱的希波克拉底說:「睿智的人應該承認健康是人類最大的幸福。」德國哲學家阿圖爾·叔本華說:「妨礙人快樂的兩個敵人是痛苦和無聊。」
諾曼·卡曾斯在《病人對疾病理解的剖析》一書中敘述他如何利用歡笑去抵抗他那可能致命的疾病的經過。他認為自己能夠康復過來,至少有部分原因是由於他看喜劇電影時能夠捧腹大笑。若干有名望的醫生開始著手研究某些稱為內啡肽的化學品的裨益,這種化學品是我們大笑時在體內排出的。因此,我們無疑看出以下受感示的箴言所含的智慧:「喜樂的心乃是良藥。」——箴言17:22。
但矛盾的是,研究家卻發現良好的健康未必能夠保證人快樂,因為有許多健康的人並不快樂。出乎喬納森·弗里德曼意料之外,他研究過一項向十多萬人所作的問卷和訪問調查之後,他所獲得的結論是:有半數以上感到生活不快樂的人在基本上說來都是健康的。
略談健康與快樂
那末,我們可以向何處尋求健康與快樂這兩種難以兼備的福分呢?有趣的是,孔子於多個世紀以前已提出一項饒有見地的主張:賢明的政府在乎「近者悅,遠者來」。較接近我們時代的政治家托馬斯·杰斐遜則聲稱,政府的惟一目標應當是「盡量為治下人民謀求最大的幸福」。
事實上,深入的視察透露,人類尋求健康與快樂的最終答案的確集中於一件事之上——政府。
許久以來,人類一直朝著這個方向—政府——尋求快樂。例如,美國的「獨立宣言」載有以下的名句:「我們相信以下的真理不言而喻:人人都是生來平等的,人人均與生俱來享有若干無法轉讓的權利,包括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權利在內。」請留意,這個宣言所預見的政府僅應許治下臣民有追求 快樂的權利。至於健康,值得稱讚的是,許多政府都有制定方案去改善市民的健康。雖然如此,一般人都普遍享有良好健康仍是個可望而不可即的夢想。
那末,若有一個政府甚至能夠應許提供更多的幸福又如何?假若它所應許的不僅是予人追求快樂的權利,還包括快樂本身又如何?它所應許的若不僅是健康保險而是良好健康本身又怎樣?若有一個政府真的能夠帶來人類夢寐以求的健康和快樂,這豈不令你歡欣鼓舞嗎?
今日許多人認為這是不切實際的幻想,可是,有一本書卻實際對這樣的一個政府作了頗詳盡的預告和描述。我們可以在聖經裡找到可靠的資料,而這個政府便是上帝的彌賽亞王國。
上帝的王國政府
聖經時常談及『上帝的王國』。這究竟是什麼?《韋氏新世界美國語文辭典》為『王國』一詞所下的定義是:「以一個君王或女王為元首的政府或國家。」簡而言之,上帝的王國是一個政府,是以上帝所膏的兒子兼君王耶穌基督為元首的王家政府。這個政府在上帝的旨意中佔多重要的一席地位?耶穌的話回答說:「你們要先求他的國。……這天國的福音要傳遍天下。……我也必須在別城傳上帝國的福音,因我奉差原是為此。……上帝國的福音傳開了,人人努力要進去。」——馬太福音6:33;24:14;路加福音4:43;16:16。
在記載耶穌生平的福音書裡,『王國』一詞出現過百多次,有時特別與健康和快樂有關。請留意馬太福音9:35怎樣說:「耶穌走遍各城各鄉,在會堂裡教訓人,宣講天國的福音,又醫治各樣的病症。」雖然耶穌把良好健康與王國的道理相提並論,但我們應當留意他的工作以傳道和教人為主,醫治疾病為輔。耶穌是以「夫子」而非「醫師」為人所知。(馬太福音26:18;馬可福音14:14;約翰福音1:38)他並沒有將精神集中於醫人或照料病人一事上。他最關心的事始終是上帝的王國。藉著醫治人的各樣病症,他表明他的確富於同情心,而且受上帝所支持。
耶穌所施行的醫治也預示當上帝的王國全權統治地球時,耶穌會使人類恢復完美的健康。啟示錄22:1,2所描述的異象進一步說明這件事:「天使又指示我在城內街道當中一道生命水的河,明亮如水晶,從上帝和羔羊的寶座流出來。在河這邊與那邊有生命樹,結十二樣果子,每月都結果子;樹上的葉子乃為醫治萬民。」
但我們可以在哪裡享有這樣的情況呢?在地上經歷這項奇妙的醫治也許看來過於理想。不過,請想想,你自己也許曾在禱告中複述過耶穌的話:「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馬太福音6:10。
在上帝的彌賽亞王國治下,我們無疑有真實可靠的希望得享完美的健康和快樂。但問題是:
我們能在現今便享有健康和快樂嗎?
甚至在現今,跟從聖經原則也可以使我們享有較大程度的健康,以及與日俱增的快樂。正如本刊時常指出,在生活上實踐聖經真理的人通常不致受與性不道德、吸煙、縱酒及濫用麻醉劑等惡習俱來的健康難題所困擾。除此之外,他們也享有較安寧的生活的益處,且與親屬和別人享有較好的關係。
正如我們在以上見到,良好的健康不一定導致恆久的快樂。那末,你怎樣才能享有較大程度的快樂呢?
喬納森·弗里德曼在上文所提及的研究中曾深入探討這個問題。他考慮過諸如「愛與性」、「青春與年歲」、「收入與教育」、甚至「城鎮與鄉村」等因素。饒有趣味的是,他發現這些因素對人的基本快樂並沒有多大影響。例如,他舉出許多例子表明有些人擁有大量物質資財,但卻仍然不快樂,然後作出以下的結論:「出乎意料之外,我們發現收入與教育看來在獲致快樂方面並不擔任重要角色。」
喬納森·弗里德曼所獲致的結論正好反映出睿智的聖經執筆者使徒保羅的話。後者說:「我無論在什麼景況都可以知足,這是我已經學會了。」(腓立比書4:11)請也想想耶穌所說的話:「你們要謹慎自守,免去一切的貪心,因為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豐富。」——路加福音12:15。
的確,弗里德曼教授一針見血地說:「有些不快樂的人看來樣樣都有,但我們想想他們所說的話,往往發現他們的生活缺乏意義和指引。」他補充說:「我不想就這點大發議論,不過事情的確看來表示,屬靈的價值標準能影響人對現實的看法,缺乏屬靈的價值標準則或多或少會毒害或減損其他所有事。」
在我們的日子,我們無疑見到證據表明這些話確有道理。試放眼四周,你豈不看見差不多所有人——有些富有,有些貧窮——都追求快樂,但卻勞而無功嗎?誠然,有些人安於現狀,但求過一種恬靜寡欲的生活,但許多人的生活卻看來疲於奔命,雖然不斷追求,卻總是無法抓著他們所求的東西。有些人為了獲致快樂而結婚,但他們的鄰舍卻為了同一理由而離婚。有些人為了追求快樂而日以繼夜地工作,但也有人為了同樣目的而放長假,也許將大量金錢花在消閒之上。人人都追求同一可望而不可即的目標——獲致健康和快樂。他們找到了嗎?你找到了嗎?
你的健康、你的快樂
事實是,你現在便可以享有較大程度的健康和快樂。怎會如此呢?
毫無疑問,以平衡的方式照料自己的健康,例如把聖經的實用勸告付諸實行,乃是明智之舉。具有現實的看法也會有幫助。這意味到要承認我們那不完美的身體可能有時會生病,但事情若真的發生,我們也不致一蹶不振。這也許需要我們進一步努力懷持樂觀的態度,把目光集中於前頭新世界裡享有完美健康的應許之上。
為了探知你現今是否享有合理程度的快樂,你可以問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1.大致說來,我能夠掌握自己的生活嗎?2.基本上說來,我享有內心的安寧,也與周遭的人和睦共處嗎?3.按照聖經的標準來衡量,我以一般而言對自己一生的成就感到滿意嗎?4.我和自己的家人對於能夠為上帝服務感到高興嗎?
至很大程度,選擇在乎我們自己。我們當中許多人在基本上說來都是健康的,而且我們也有機會可以獲致快樂。但是我們必須懷有屬靈的目標,並且努力達到這些目標。要記住耶穌的話:「你的財寶在哪裡,你的心也在那裡。」(馬太福音6:21)我們有基於聖經的理由可以展望未來,在彌賽亞王國的完美統治下享有甚至更大的健康和快樂。屆時,我們便會獲致完全的健康和快樂。
[第7頁的圖片]
快樂的人樂於與別人分享未來獲致完美健康的盼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