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守》92 6/1 24-26頁
  • 耶和華——是你的相識?抑或是你的朋友?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耶和華——是你的相識?抑或是你的朋友?
  •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2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與上帝的友誼
  • 培養友誼的先決條件
  • 耶和華的友誼對你有多重要?
  • 基督徒友誼的恩賜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5年
  • 培養全宇宙最佳的友誼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5年
  • 交友之道
    警醒!1971
  • 如何成功結交良朋益友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00年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2年
《守》92 6/1 24-26頁

耶和華——是你的相識?抑或是你的朋友?

「約翰,讓我介紹我的朋友給你認識。這位是——對不起,你叫什麼名字?」

你有聽過這類失儀的談話嗎?這個例子表明,有些人如何誤用了「朋友」這個字詞。因為實際上,他們所指的不是朋友而僅是「相識」——甚或連「相識」也說不上。認識住在對面街的陳先生是一回事,跟他是朋友卻是另一回事。

一本字典將「相識」界定為「一個跟某人在社交上略有往還,但卻沒有深厚交情的人。」這個字詞表示「在彼此間的熟悉、親密程度、交誼深淺和關注多寡方面,相識遠不及朋友。」

由於與相識缺乏深厚的個人感情,我們通常對相識的遭遇不大留意,但對自己朋友的生活卻十分關注。我們不但分享他們的苦與樂,也對這些事感同身受。當然,我們必須小心,不要讓彼此間的感情促使我們干涉別人的私事。——彼得前書4:15。

朋友間的深厚感情也足以解釋我們何以通常想取悅自己的朋友。相識的人若覺得我們的行為不當或令人反感,他的不悅未必足以促使我們改弦易轍。可是,無論在衣著、行為或態度方面,朋友卻能夠對我們發揮強大的影響。

在信任、感情、尊重、忠貞等方面,友誼比相識要求較高程度的責任感。一個人若想結交朋友,但卻不願負起任何責任,他就其實只想有個相識而非朋友。密友會樂於履行深厚的個人感情所帶來的種種責任。他們意識到這乃是證明彼此友誼的大好機會。

與上帝的友誼

身為創造主,耶和華乃是全人類的天父。因此,他配受人類的愛戴、服從和尊重。可是,他希望人這樣行是由於對他懷有深厚的個人感情而非僅是出於責任感。(馬太福音22:37)同時,他希望人愛他而視他為朋友。(詩篇18:1)由於「上帝先愛我們」,他親自為這份友誼奠下了完美的基礎。——約翰一書4:19。

我們的始祖亞當和夏娃均認識耶和華。然而問題是:他們願意接納他所提出的友誼嗎?令人深感遺憾的是,他們沒有這樣行。他們自私地要擺脫上帝而獨立,由此顯示他們對他並沒有深厚的個人感情。他們樂意接受上帝的友誼所提供的福分,但卻不願意履行這份友誼所帶來的責任,猶之乎他們要在宜人的樂園之家裡享受種種舒適,但卻不願為之付出租錢。

我們每個人——有些人比其他人更甚——都遺傳了這種忘恩負義、獨立自主的精神。(創世記8:21)舉例說,有些年輕人容許要獨立自主的自然慾望使他們對父母毫不感激。結果,父母和子女之間本應存有的寶貴友誼遂被破壞無遺。這固然是令人遺憾的事。然而,我們與天父的友誼若告破裂,情形便會嚴重得多。事實上,這甚至足以致命!

培養友誼的先決條件

沒有信任,就沒有任何關係——不論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抑或是人與上帝之間的關係——能夠維持下去。亞伯拉罕深明這個道理,因此他屢次表明自己對上帝堅信不疑。請讀讀創世記12:1-5及22:1-18,你會見到表明他全心信賴耶和華的兩個例證。不錯,「亞伯拉罕信上帝,這就算為他的義。」為了這緣故,「他又得稱為[耶和華]的朋友。」——雅各書2:23。

與上帝為友的另一個條件是,要切實履行這份友誼所附帶的義務。與上帝比較,我們的確十分卑微。因此按理說來,我們對他的義務比對人的義務大得多。跟對待屬人的朋友不同,我們不是僅希望在某些 事上取悅耶和華便夠了。相反,我們有義務要在一切 事上都取悅他。耶穌——上帝的兒子兼最親密的朋友——論及耶和華時表明這點,說:「我常做他所喜悅的事。」——約翰福音8:29。

因此,成為耶和華或他兒子的朋友並不是一件不帶有任何條件的事。我們必須符合他們所定的友誼條件才能夠與他們為友。(可參閱詩篇15:1-5。)耶穌跟門徒談話時清楚地指出這件事實,說:「你們若 遵行我所吩咐的,就是我的朋友了。」——約翰福音15:14。

友誼的另一個先決條件是開誠布公、直言不諱的溝通。在耶穌去世的那天,他告訴忠心的使徒們說:「我不再稱你們為僕人,因僕人不知道主人所做的事。我乃稱你們為朋友;因我從我父所聽見的,已經都告訴你們了。」(約翰福音15:15)耶穌與他的朋友推心置腹。他在這件事上效法天父的榜樣,因為阿摩司書3:7論及耶和華說:「主耶和華若不將奧祕指示他的僕人——眾先知,就一無所行。」

這豈不是在朋友間時常見到的情形嗎?我們也許不會覺得有必要將自己的經驗跟住在對面街的陳先生分享,更不會渴望將自己內心的想法和感受告訴他。畢竟他只是個相識而已。但對於自己的朋友,我們卻時常巴不得立刻把這些事情告訴他們!

我們跟上帝的友誼也一樣。我們急不及待要在禱告中向他傾訴,把自己的需要、願望和內心深處的感受向他透露。當然,溝通若僅限於單方面,友誼便不會存在很久了。因此我們也必須樂於讓上帝向我們說話。方法是,仔細聆聽他命人寫下的話語,沉思他的教訓,並且竭力將其付諸實行。

耶和華的友誼對你有多重要?

為了幫助你回答這個問題,請考慮一種屬人的特別友誼。你若是個年輕人,也許你對一份可能發展為婚姻的友誼深感興趣。當然,你意識到只是跟一個可能成為配偶的人相識並不是婚姻的正當基礎。相識必須先成為朋友。然後這份友誼才能夠發展,進而模鑄成一項親密的關係,最後更為一宗幸福的婚姻奠下正當的基礎。

現在,請想想,為了培養這種友誼,大部分人作出多大的努力?他們花了多少時間、金錢去建立和鞏固這樣的友誼?他們花了多少時間去考慮這件事?為了促進這份感情,他們作出多麼周詳的計劃——或者表示願意改變計劃——以求使感情能維繫下去?

請問問你自己:『這跟我為了培養和強化與創造主的友誼所付出的努力比較起來又如何?我為此花了多少時間?我每日思想的事有多少是與耶和華的友誼有關的?為了改善自己與耶和華的友誼,我作了多周詳的計劃?我表示甘願為了維繫自己與耶和華的關係改變自己的計劃嗎?』

年輕基督徒應當清楚知道,跟他們必須與造物主建立的友誼比較起來,一切屬人的友誼——包括最後通向婚姻的友誼在內——均屬次要。由於這緣故,傳道書12:1敦促他們說:「趁著你年輕時,要記住你的創造主。」(《現譯》)許多年輕人正這樣行,他們以上帝服事者的身分從事公開服務,其中有數目日增的人更成為全時的傳道員或先驅傳道員。

儘管世上的人越來越充滿懷疑和不信的精神,每當基督徒聽見有人譏嘲或指責耶和華,他們便義不容辭地毅然為他辯護。這豈不正是耶和華有權期望自己朋友為他所做的事嗎?我們豈不也期望自己 的朋友會如此行嗎?我們若發覺自己的朋友全心全意地維護我們,我們豈不感到歡欣鼓舞嗎?——可參閱箴言27:11。

不錯,與上帝為友——甚至與人為友——會帶來責任。若想友誼維繫下去,我們就必須履行這些責任。人若不肯接受這些責任,或不願獻身給上帝和切實履行這項決定,他跟耶和華只可算是相識而已。他仍未體驗到以上帝為友的人所享的種種福樂。

[第25頁的圖片]

亞伯拉罕信賴上帝,因此得以稱為耶和華的朋友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