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守》92 6/15 28-30頁
  • 戴克里先攻擊基督教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戴克里先攻擊基督教
  •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2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異教與基督教對抗
  • 詔書
  • 第四世紀的基督教
  • 聖經受到攻擊
    警醒!2011年
  • 從異教的羅馬至基督教國
    警醒!1973
  • 基督教國如何變成這世界的一部分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3年
  • 誓不妥協!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3年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2年
《守》92 6/15 28-30頁

戴克里先攻擊基督教

公元303年2月23日,羅馬帝國在小亞細亞的新首都尼高米底亞正在慶祝忒耳彌諾斯節,當其時人們爭相高談自己如何愛國;可是擁有頗多成員的基督徒群體卻沒有出席這個盛會。

羅馬皇帝戴克里先和手下加萊里烏斯·凱撒從皇宮的有利位置眺望當地基督徒的聚會地點。一隊兵士和政府官員在接獲信號後立刻闖進基督徒聚集的建築物內,將其劫掠一空,並將所有抄獲得來的聖經燒掉。最後,他們甚至將整幢建築物夷為平地。

這宗事件引起了一段逼迫時期,使戴克里先的統治蒙上了血腥的污點。歷史家將之稱為「最後一場大迫害」、「最猛烈的逼迫」、「旨在將基督徒的名字消滅」。查考一下這些戲劇性事件的背景可以對我們有很大啟迪。

異教與基督教對抗

戴克里先出生於今日南斯拉夫境內的達爾馬提亞,他在羅馬軍隊中逐步晉升,最後在公元284年被立為皇帝。他以施行政治改革聞名。當時他創立了四頭統治,意即由四個人共同指揮整個帝國。戴克里先任命了一位多年的戰友——馬克西米安——成為第二位皇帝,第二位奧古斯都,與他共同執政,特別負責管治帝國的西部。戴克里先和馬克西米安二人手下均設有一位有繼位權的從屬凱撒。是故,君士坦提烏斯·克洛魯斯遂成為馬克西米安的從屬凱撒,來自色雷斯的加萊里烏斯則在戴克里先手下執掌大權。

像戴克里先一樣,加萊里烏斯·凱撒也是個熱心的異教崇拜者。加萊里烏斯懷有繼位的野心,於是假裝害怕軍隊內會有叛亂發生。其實他不高興見到一些自稱為基督徒的兵士勢力日大。從皇帝的觀點看來,這些基督徒拒絕參與異教的崇拜便等於向他的權力挑戰。因此加萊里烏斯便慫恿戴克里先採取行動消滅基督教。公元302/303年冬季,皇帝終於對凱撒的反基督徒情緒屈服,同意整頓軍隊及朝廷,將所有基督徒除去。但是戴克里先定意不准流血,因為他恐怕基督徒若成為烈士,便會促使其他人採取更堅決的立場反抗他。

但戴克里先仍然對處理這個難題的方法感到不滿,於是跟一些軍隊司令和政府官員商討,其中包括比斯尼亞的總督希羅克洛斯。這個崇尚希臘文化的人極力主張採取激烈行動打擊所有基督徒。戴克里先本身亦由於支持羅馬的傳統神祇而與基督徒發生衝突。結果,據斯蒂芬·威廉斯所寫的《戴克里先與羅馬復興》一書指出,「在羅馬的神與基督徒的神之間遂爆發了一場生死鬥爭。」

詔書

為了執行這項迫害運動,戴克里先連續頒布了四份詔書。在尼高米底亞發動攻擊之後一日,他下令將基督徒的所有聚會地方和產業全部毀去,並勒令他們把所有聖典交出焚毀。在政府任職的基督徒均被貶職。

後來皇宮內發生了兩場大火,仇敵遂將罪責推到在宮中任職的基督徒身上。這促使戴克里先頒下第二份詔書,下令將所有主教、長老和執事逮捕下獄。第三份詔書下令要迫使這些人變節背教,若有必要,則以嚴刑拷打,以期強迫他們向羅馬的神祇獻祭。第四份詔書更變本加厲,下令凡自稱信奉基督教的人均犯了死罪。

這股慘無人道的逼迫浪潮產生了一個被人冠以變節者 (traditores, 意即「屈服投降的人」)之名的階級。為了保全性命,這些人交出他們的聖經,因而背叛了上帝和基督。據歷史家威爾·杜蘭特指出,「有數以千計的基督徒宣布放棄信仰,……但大部分受逼迫的人均能站立穩固。這些在虐待之下緊守忠誠的英勇事跡或見聞大大強化了那些在信心方面發生動搖的人,更為被追捕的會眾贏得許多新成員。」在弗呂家、加帕多家、美索不達米亞、腓尼基、埃及,以及羅馬帝國其他大部分地區均有基督徒以身殉道。

凱撒利亞的教會歷史家優西比烏斯估計,在這場迫害中有成千上萬的基督徒喪生。在另一方面,《羅馬帝國衰亡史》一書的作者愛德華·吉本卻聲稱,喪生的人不超過二千。一位作家解釋說:「吉本對許多這類的故事抱著懷疑的態度,因為其中許多曾受基督徒刻意渲染,目的是要尊崇殉道者和激勵信徒。」他繼續說:「無疑,作者們很容易誇大其詞,將幾個死難者虛報為『大群人』,也沒有將無辜的殉道者和故意惹事生非而被處決的人清楚區別出來。這些作者也曾記述其他所有罪犯怎樣在競技場上被猛獸兇狠地撕碎,但卻有『超自然力量』攔阻猛獸,使之無法挨近基督徒。然而,即使部分記載確是杜撰的,但餘下的記錄已足以令人不寒而慄了。」一種最慘無人道的獸性迫害確曾發生過,當其時仇敵用拉肢架、火燒、剝皮、鐵鉗等酷刑虐待基督徒。

有些權威人士認為,迫害的幕後策劃人是加萊里烏斯而非戴克里先。「極耐人尋味的一點是,」威廉·布賴特教授在《教父時代》一書中聲稱,「異教世界霸權竭盡全力去摧毀那不屬於這世界的王國,但擔當罪名的卻是戴克里先而非真正的始作俑者加萊里烏斯。」可是,在四頭統治政府中,戴克里先仍操有至高的控制權,正如作家斯蒂芬·威廉斯斷言:「毫無疑問,戴克里先控制帝國的每項主要政策,直至304年為止,因此他應當對該年之前所發生的迫害負主要責任。」後來戴克里先患病,終於在公元305年放棄他的控制權。在接著的大約六年期間,持續不斷的逼迫浪潮充分反映出加萊里烏斯對一切與基督教有關的事均深惡痛絕。

第四世紀的基督教

這些發生在第四世紀初葉的可怖事件充分證實了使徒保羅、彼得和其他受感示的聖經執筆者所作的預言。正如戴克里先所頒布的詔書(特別是其中第二份)顯示,聖經所預告的「不法的人」——即自稱信奉基督教的人當中的教士階級——勢力已確立起來了。(帖撒羅尼迦後書2:3,4,《新譯》;使徒行傳20:29,30;彼得後書2:12)到第四世紀,叛道的情況已相當普遍。不少自稱信奉基督教的人在羅馬軍隊中效力。那末,在那段時期是否沒有任何基督徒忠於使徒所傳授的「純正話語的規模」呢?——提摩太後書1:13。

優西比烏斯指名提及逼迫的若干受害者,甚至生動地敘述他們所受到的虐待、苦楚和最後以身殉道的經過。至於是否所有這些殉道者都是由於緊守當時所知的真理而就義,現在我們無法確知。無疑有些人確曾緊記耶穌的警告,避免分門結黨、不道德和任何形式的妥協。(啟示錄2:15,16,20-23;3:1-3)看來有些忠心的生還者是歷史所沒有提及的。(馬太福音13:24-30)事實上,戴克里先壓制公開的基督徒崇拜手段如此成功,以致當時西班牙的一個紀念碑頌揚戴克里先已『廢除了基督的迷信』。可是,在戴克里先對基督教所作的攻擊中,雖然一個主要特色是搜尋和毀滅聖經,他卻未能把上帝的話語完全消滅。——彼得前書1:25。

世界的王魔鬼撒但當時並未能完全摧毀基督教,於是他再接再厲,利用在公元306年至337年間掌權的君士坦丁大帝繼續執行他的詭計。(約翰福音12:31;16:11;以弗所書6:11)信奉異教的君士坦丁不再攻擊基督徒了。相反,他採取權宜之計,將異教和基督教的信仰融會起來而形成一個新的國教。

這對我們人人提出一個多麼有力的警告!我們面對殘酷的逼迫時,對耶和華的愛可以幫助我們避免為了獲得身體上的暫時紓解而妥協。(彼得前書5:9)照樣,我們也不會容許一段和平時期削弱我們基督徒的活力。(希伯來書2:1;3:12,13)緊守聖經的原則可以幫助我們忠於耶和華;他乃是有能力拯救他百姓的上帝。——詩篇18:25,48。

[第28頁的圖片鳴謝]

Musei Capitolini, Roma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