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守》93 11/15 8-11頁
  • 誓不妥協!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誓不妥協!
  •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3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無故被憎恨
  • 羅馬加緊逼迫基督徒
  • 明顯的差別
  • 作見證的代價
  • 增長導致更大迫害
  • 所得的獎賞
  • 早期基督教與國家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6年
  • 早期基督徒與當時的世界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3年
  • 為了信仰被人憎恨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8年
  • 從異教的羅馬至基督教國
    警醒!1973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3年
《守》93 11/15 8-11頁

誓不妥協!

耶和華的手與耶穌基督的早期跟從者同在。(使徒行傳11:21,《新世》)憑著上帝的幫助,他們鍥而不舍地跟從一條正直的途徑。他們飽受敵視,甚至遭受猛烈迫害,這乃是人所熟知的歷史事實。

基督的早期門徒所表現的忠貞不二是家喻戶曉的事。他們寧願犧牲生命也不肯在信仰上妥協。但是為什麼他們會受到這麼殘酷不仁的對待呢?

無故被憎恨

像耶穌一樣,真正基督徒跟世人懷有截然不同的志向和信念。(約翰一書4:4-6)再者,據歷史家埃德蒙·德普雷桑塞所說,由於基督教擴展「神速,成就昭彰,[與羅馬政權]發生劇烈衝突乃是勢所難免的事」。

有一次,耶穌把詩篇裡一句預言性的話應用在自己身上,說:「他們無故地恨我。」(約翰福音15:25;詩篇69:4)他對門徒說出這話以前,先警告他們說:「『僕人不能大於主人。』他們若逼迫了我,也要逼迫你們。」(約翰福音15:20)因此跟從耶穌的腳蹤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原因之一是,猶太宗教領袖會把耶穌的猶太裔門徒視作猶太教的叛徒。可是,這些宗教領袖嚴令耶穌的跟從者不得再傳講耶穌時,他們卻斷然拒絕。他們絕不肯在信仰上妥協。——使徒行傳4:17-20;5:27-32。

公元33年五旬節之後不久,宗教領袖向猶太公會誣告門徒司提反「說謗讟摩西和上帝的話」。雖然司提反所受的指控毫無根據,他卻被人以石頭打死。在此之後,「耶路撒冷的教會大遭逼迫,除了使徒以外,門徒都分散在猶太和撒馬利亞各處。」(使徒行傳6:11,13;8:1)許多基督徒甚至被投入獄中。

《基督教與羅馬帝國》一書說,猶太人懷著「無法消解的仇恨」去追迫基督徒,以致羅馬政府不時要派兵干預!例如,羅馬兵士就曾營救使徒保羅,使他不致在一心要殺他的猶太人手中遭害。(使徒行傳21:26-36)雖然這樣,基督徒與羅馬人的關係依然處於緊張之中。

羅馬加緊逼迫基督徒

司提反殉道後約九年,羅馬統治者希律亞基帕一世下令處死使徒雅各,目的是要博取猶太人的好感。(使徒行傳12:1-3)當時,基督教的信仰已傳至羅馬。(使徒行傳2:10)公元64年,羅馬發生火災,城的頗大部分被火焚毀。尼祿為了遏止聲稱是他縱火的傳言,便把這場災難的罪責推到基督徒身上。在此之後,基督徒受到非常可怕的迫害。尼祿是否為了要把羅馬城重建得更宏偉壯麗,將其改名為尼祿城以記念自己,因而起了焚城之念呢?抑或他受到皇后玻佩亞(猶太教歸信者,向來對基督徒十分仇視)的唆使而嫁禍基督徒?研究者對這兩個說法尚未能有定論。可是,事情所生的影響卻令人心寒。

羅馬歷史家塔西佗說:「[基督徒]死前受盡凌辱。他們被迫披上獸皮,慘遭惡犬撕裂,或被釘在十字架上,或在夜幕低垂時被人活活燒死,以熊熊的火光當作照明之用。」尼祿把人當作火把照亮御花園。塔西佗對基督徒絕沒有好感,但他補充說:「雖然他們有罪而應受若干懲罰作為警戒,他們卻引起了人們的同情,因為他們飽受摧殘顯然不是為了大眾的好處,而是僅為了滿足一個人[尼祿]的殘酷獸性。」

明顯的差別

雖然尼祿為了自己的利益把火燒羅馬城的罪責推在基督徒身上,他卻從來沒有禁止人信奉基督教或不准這種宗教在國內活動。既然這樣,為什麼羅馬人贊成尼祿逼迫基督徒呢?歷史家威爾·杜蘭特說,因為「這小撮基督徒的虔誠和正派使那些耽溺於宴樂的異教徒感到不安」。基督教與充滿血腥的羅馬格鬥比賽簡直有天淵之別。於是羅馬人趁此機會著手把基督徒鏟除,好使自己的良心好過一點。

羅馬是當時的世界霸權,看來是所向無敵的。羅馬人認為他們在軍事上無往而不勝的原因之一是,他們崇拜所有的 神。因此,他們很難了解何以基督教只崇拜一位神而不肯崇拜其他所有神祇,包括羅馬皇帝在內。有鑑於此,羅馬把基督教視作一股破壞帝國基礎的不良影響自是意料中的事。

作見證的代價

接近第一世紀末了,使徒約翰「因講論上帝的事及為耶穌作見證」被放逐到拔摩島上。(啟示錄1:9,《新世》)一般人相信這是羅馬皇帝圖密善所為。儘管耶穌的跟從者受到這麼大的壓力,到第二世紀初,基督教已傳遍了羅馬帝國。這件事怎可能發生呢?《早期教會歷史》一書說,基督教「藉著它的傳道工作團結起來」。像約翰一樣,飽受逼迫的早期基督徒絕沒有在信仰上妥協,相反,他們懷著熱心,堅忍不拔地向人談論上帝,並為耶穌作見證。——使徒行傳20:20,21;提摩太後書4:2。

到公元112年,即羅馬皇帝圖拉真委任普林尼作比希尼亞(今土耳其西北部)總督之後兩年,逼迫基督徒一事有了新發展。比希尼亞這個地方過去由於疏於管理,結果陷入混亂之中。廟宇幾乎完全陷於荒廢。祭牲飼料銷量大減。商人把這種情形歸咎於基督徒,因為他們的崇拜形式簡單,既不用祭牲,也不用偶像。

普林尼力圖復興異教崇拜,當時許多基督徒均由於不肯在皇帝像前奠酒燒香而賠上性命。據亨利·查德威克教授說,最後羅馬政府勉強承認基督徒「是道德高尚的人,但對於古老的宗教傳統卻懷有令人費解的敵意」。雖然作基督徒是一項死罪,耶穌的真正跟從者卻絕不打算妥協。

W.M.拉姆齊教授說,由於「異教家庭中有些個別分子歸信基督教,這使家人大感不悅」。J.W.C.萬德博士則指出:「鄰人若連最普通的社會習俗都不願接受,並認為這等於接納異教的神祇,大家一起生活就變得非常困難了。」難怪許多人認為早期的基督徒恨惡世人,或把他們看作無神論者。

增長導致更大迫害

據報波利卡普曾受使徒約翰教導,後來他成為士每拿城(今日的伊茲密爾)一位深受敬重的長老。公元155年,他為了自己的信仰在柱上被人活活燒死。當時羅馬行省的總督斯塔提烏斯·夸德拉圖斯召集群眾,整個露天運動場都擠滿了憤怒的異教徒。他們藐視已屆86歲高齡的波利卡普,因為他勸人不要崇拜他們的神。狂熱的猶太人則動手收集柴薪;雖然當日是大安息日,他們卻毫不介意。

逼迫基督徒的浪潮接著席捲整個羅馬帝國。有更多基督徒在羅馬皇帝馬可·奧勒利烏斯手下以身殉道。他們若是羅馬公民,就死於刀下;不然,他們就在競技場中被猛獸咬死。他們犯了什麼大罪呢?只因為他們是基督徒;他們拒絕妥協,不肯放棄自己的信仰。

今日的法國城市里昂是從一個羅馬殖民地盧格杜南發展出來的。這是羅馬的一個重要行政中心,也是羅馬與萊茵河之間惟一有羅馬駐軍的地方。公元177年,這裡有個壯大的基督徒社區,當地憤怒的異教居民對他們大事反對。首先,當地居民不准基督徒進入公眾場所。後來暴民引起了一場騷亂,由於逼迫十分猛烈,以致基督徒都不敢步出家門。羅馬總督並且下令要搜捕基督徒,把他們處死。

所得的獎賞

耶穌的使徒去世之後,他們所發揮的攔阻作用隨之消失,於是叛道的勢力便在許多以基督徒自居的人當中開始形成。(帖撒羅尼迦後書2:7)公元第四世紀末,叛道的基督教成為了羅馬國教的一部分。這時,這種宗教已腐敗不堪,並準備隨時妥協而與世界認同——這是耶穌和早期門徒永不會做的事。(約翰福音17:16)在此之前很久,聖經正典已告完成,把基督教的純正信仰記錄下來。

成千累萬早期基督徒所忍受的苦楚和死亡是否徒然呢?絕不是!由於他們誓不妥協,『他們證明自己忠心至死,結果獲得生命的冠冕。』(啟示錄2:10,《新譯》)至今耶和華手下的忠僕仍飽受逼迫;對他們來說,早期信徒同工所表現的信心和忠誠的確是莫大鼓勵的來源。因此,像早期的基督徒一樣,今日的基督徒也誓不妥協。

[第8,9頁的圖片]

尼祿

羅馬皇城的模型

供崇拜凱撒之用的祭壇

[鳴謝]

Nero: Courtesy of The British Museum

Museo della Civilta Romana, Roma

[第10頁的圖片]

馬可·奧勒利烏斯

[鳴謝]

The Bettmann Archive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