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激耶和華那持續不斷的支持
莎倫·加思金斯自述
地上的樂園!我看見自己在草原上嬉戲,捉蝴蝶,與幼獅玩耍。真的其樂融融!然而,我卻對這種情景感到懷疑,因我已嘗盡失望的滋味!
在我記憶裡,輪椅便是我最親密的友伴。自我出生以來,大腦性痲痺已奪去我童年的歡樂。其他孩子可以開開心心地溜冰、踏自行車,我卻只能獨自坐在一旁,甚至無法走動。母親帶我訪盡名醫,希望會有奇跡出現。可是一次復一次,母親只能失望地推著輪椅帶我回家去。我固然大失所望,但母親比我更痛心!
為了想得著一個真正的希望,母親在1964年開始跟耶和華見證人研讀聖經,當時我大約六歲半。
獲悉地上曾有一個美麗的樂園存在令我們大感振奮。可惜,第一個人亞當卻失去了這個樂園。我十分渴望能夠與上帝締結親密關係,就如亞當一度所享有的一般。我有時想到,如果自己跟上帝享有特別的關係,情形會是怎樣呢?如果我生活在上帝的獨生兒子在世的時候,那又怎樣?有時我亦會憧憬著自己在將來的樂園裡。雖然當時我年紀尚輕,我已肯定我們找到了真理。
母親開始攜同家人到耶和華見證人王國聚會所參加聚會。他們的聚會的情形跟我們在教堂裡所見到的簡直有天淵之別!在場的人和周遭的環境的確使我深受感動。
對母親來說,帶同我們前往王國聚會所是一項嚴峻的考驗。除了我以外,母親還有三個較年幼的孩子,我們並沒有汽車。母親的經濟能力若許可的話,我們便會乘計程車。我還記得有一個星期天,我們等了很久也沒有計程車經過,當時母親十分焦急;但出乎意外的是,有一個男子突然將貨車駛到我們跟前,主動提議載我們一程。雖然我們抵達時聚會已開始了,但總算可以出席。我們為此多麼感激耶和華!
後來,一些擁有汽車的屬靈弟兄姊妹作出安排輪流接載我們。母親鼓勵我們,除非真正患病,否則永不應錯過任何聚會。這使我從小便深深體會到聚會的重要性。(希伯來書10:24,25)母親深受她所學得的知識所感動,於是在1965年以水浸禮將自己的一生呈獻給耶和華。
那時,我年紀漸長,對聚會也開始有較深的體會。當時我們隸屬於紐約布洛克林的柏樹山會眾,那裡有歐洲人、黑種人、西班牙人和其他種族的人,一同並肩崇拜上帝。他們當中的確存有真正的弟兄友愛,我覺得敬畏上帝的人是理應這樣的。——詩篇133:1。
母親教我為聚會作準備。我在智力方面沒有問題,但在身體方面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大腦性痲痺往往將很簡單的工作都變成相當困難。我甚至無法在自己的聖經書刊裡用直線畫下答案。但我不斷練習,畫直線的技巧也有了改進。
在回答問題時,我腦裡已準備好要說的話;但到了出口時卻總是詞不達意。我必須學會鬆弛,使肌肉不致過度緊張。我也要留意盡可能咬字清晰。每當我對自己的評論未如理想,或知道其他人對所作的答案摸不著頭腦,我便感到有點灰心。可是,會眾的弟兄姊妹熟識我之後,他們便漸漸更能明白我的話了。然而,在應付這個難題方面,我的情形仍然時好時壞。
備嘗痛苦的六個月
在我八歲那年,我在一段六個月期間的經歷對我影響深遠,直至今日。醫生替我作過了物理治療、職業治療,及言語治療後,將我送到紐約州西哈弗斯特勞市的復康醫院去。我和母親為此感到十分難過。多年前,有些醫生誤以為我在智力方面有缺陷,但當時母親告訴他們,她絕不願將我送到醫院去。因此,對她來說,甚至短暫的分離也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可是,她看出我必須學會自食其力,使我將來可以不靠父母,過一種有成果的獨立生活。
醫院的設備非常先進,但我卻有被遺棄的感覺。為了發泄不滿的情緒,我惟有大吵大鬧、大發脾氣。父母只能偶爾乘三小時的公共汽車來探視我,特別是鑑於當時母親懷了孕,將要生第五個孩子。由於每次他們離去之後,我總是垂頭喪氣、情緒低落,所以醫生只好吩咐他們不要頻常來探望我。我只獲准回家兩次。
醫院的治療師教我怎樣利用支架和鉛製的拐杖學走路。我覺得這些東西宛如千斤重擔一般。可是,這樣的重量其實可以幫助我保持平衡,不致跌倒。這是我學習不倚靠支架而獨自走路的第一步。
將食物切碎、扣鈕和任何需要用手指完成的工作,對我來說都十分困難。但是至若干程度,我終於學會怎樣進食和替自己更衣。這對於我後來從事上帝的工作也有幫助。
受訓期滿後,我返回家裡。母親要我將學得的新技能實踐出來。這樣行需要我跟感情作一番交戰,因為儘管我多麼想凡事親力親為,但要達到目的卻是一件令人沮喪、花費時間和精疲力竭的事情。事實上,我為出席聚會替自己更衣,便要花上兩個鐘頭!
後來我們遷往聚會所對面居住。這樣我便可以自己步行到聚會所了。這真是一場極大的勝利!
一生最歡樂的日子
母親一直留意確保家人有平衡的屬靈飲食。她跟我研讀聖經,並且要我閱讀每一期的《守望台》和《儆醒!》雜誌。我也要出席聚會,並為之作準備。雖然我的思想和內心都渴望吸收這些知識,但我卻很少認真想到透過水浸禮將自己的一生呈獻給耶和華。母親幫我看出,即使我身體有殘障,上帝仍要我負起自己的屬靈責任。我絕不能期望依靠她的功勞而進入新世界裡。
我愛上帝,但我的健康狀況使我變得跟其他人大為不同——對一個少年人來說,這實在是個痛苦的經驗。我確實很難接受自己的能力限度。我經常大發雷霆,這是我在受浸之前需要加以控制的。(加拉太書5:19,20)況且,如果我不能好好履行我對耶和華的獻身,那又怎樣?
母親於是請會眾的一位長老跟我談談。他引用以利亞對以色列人提出的問題問我:「你們心持兩意要到幾時呢?」(列王紀上18:21)耶和華清楚表明,他並不喜悅我這種三心兩意的態度。
我終於在靈性上醒覺過來。我熱切向耶和華求助,並決心將自己的生命呈獻給他。會眾裡有一位姊妹與我研讀聖經。她比我年輕,而且早年喪母。可是,她卻在很年幼的時候便獻了身給上帝。
我在17歲那年下定決心。我渴望盡力為耶和華服務,於是在1974年8月9日受了浸。這是我有生以來最快樂的日子。
在服事職務上尋得喜樂
參與服事職務使我面對許多如山的障礙。最大的挑戰便是要使別人明白我所說的話。我已盡力使自己的發音正確。若有必要,與我一起傳道的同伴更會替我向住戶複述一次我的傳道話題。有些人的反應不佳,認定我被見證人所利用。但傳道工作其實是我的權利,也是我衷心渴望做的事。
只步行一個地段從事逐戶傳道,已使我精疲力竭了。在我們的見證地區裡,我們許多時都要上樓梯探訪住戶,我實在感到有心無力。再者,冬天在雪地上步行從事逐戶傳道,對我來說也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使徒行傳20:20)可是,屬靈弟兄在這方面給我很大幫助;耶和華也給我祝福,使我可以擁有一輛電動輪椅。這樣,傳道工作就變成容易得多了。
後來,我開始利用郵件作見證。我不可能用手寫信,因為我的書法實在難以令人理解,所以電動打字機遂成了我的書記。但由於我的手無法活動自如,所以我的打字速度亦相當慢。我大約有一半的時間都會誤按鍵盤而打錯字母,所以時常我要花一個多小時才能完成一頁紙。
儘管體力十分有限,我卻不時以輔助先驅的身分服務,一個月獻出60或更多小時來從事服事職務。這需要我有一個良好的時間表和作出額外努力,並需要信徒同工的支持。他們的先驅精神的確對我大有鼓勵。此外,母親雖然歷盡艱辛、健康欠佳,並要在一個宗教分裂的家庭裡養育七個兒女,但她仍時常以正規或輔助先驅的身分服務,由此為我立下優良的榜樣。
自力更生
我在24歲那年決定離家,獨自遷往布洛克林的本森赫斯特區去。我這個決定證明是一項祝福。當地馬爾伯勒會眾像一個緊密的大家庭一般,能夠跟他們在一起使我的信心大受強化!雖然會眾裡只有兩、三位屬靈弟兄擁有汽車,他們都樂於載我出席聚會。可惜,我並不能在當地久居。
我要再次回去與家人同住。我感到自己一敗塗地,結果陷入極度抑鬱之中達三年之久。我的積憤情緒再次呈現。我多次想過要自盡,也曾實際試過這樣行。死亡的陰影籠罩著我的腦海。但我緊緊依附上帝,並答應珍惜生命的恩賜。長老們也向我提出訓示和安慰。此外,加上自己不斷的禱告、作個人研讀、家人的忍耐和接受一些專業的輔導,終於我的思想得以復原過來。
通過《守望台》,耶和華仁愛地幫助我對嚴重抑鬱一事獲得深入的了解。他的確關注手下的百姓和體恤我們的感覺。(彼得前書5:6,7)隨著時間過去,我從嚴重的抑鬱漸漸復原過來。十年過去了,耶和華仍不斷幫助我應付沮喪和消極的感覺。有時我也會由於自覺一無是處而幾乎灰心絕望。可是,禱告、研讀聖經和我所處身的屬靈家庭給予我奇妙的幫助。
由於無法找到合適的居所,我不得不勉為其難地決定與家人同住,度過餘生。但後來耶和華卻垂聽了我的禱告,使我在布洛克林的貝德福德-斯泰弗特森區找到一處合適的地方。我在1984年夏天遷入該住所,直住到今天。
拉斐特會眾充滿濃厚的友愛氣氛,當中的一些分子仁慈地經常接載我出席聚會。我對自己初次出席的會眾書籍研究班記憶猶新。研究班設於四樓的一個單位內,但卻沒有升降機!惟獨憑著耶和華的幫助,我才能夠成功地應付這些梯級。後來,我被調到一處較方便的地點參加研究班。但如今,耶和華正祝福我,使我有特權開放自己的家,供會眾舉行書籍研究班之用。
會眾裡也瀰漫著濃厚的先驅精神。我初次加入這群會眾時,這裡大約有30個先驅。有些先驅特別負責照顧我。他們的熱心推使我更經常從事輔助先驅活動。
1990年4月,拉斐特和普拉特會眾合力在我住所的同一條街道上興建了一個王國聚會所。這項安排真的正合時宜,因為我的體力日益衰退,行動再次出現難題。可是,憑著電動輪椅之助,以及屬靈弟兄姊妹的支持,我仍然可以喜樂地往返聚會。我多麼深切地感激這些仁愛的協助!
感激上帝的支持
雖然我兩腿不能站穩,我的心卻堅定不移。良好的教育固然可以令我的生活好過一點,但惟獨上帝才能使我忍耐下去。有時我甚至不知道怎樣繼續維持自己的生活,但耶和華卻一直扶持我。他的確是一位忠信的供應者。我的確深深體會大衛所說的話:「我從前年幼,現在年老,卻未見過義人被棄,也未見過他的後裔討飯。」——詩篇37:23-25。
耶和華多次幫助我能夠在接受手術期間堅守立場拒絕輸血。(使徒行傳15:28,29)父親在最近去世。喪失親者實在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惟獨憑著耶和華的力量,我才能渡過這次及其他的許多考驗。
我對上帝的信賴和我跟他所建立的關係乃是我生命中的錨。我感覺多麼欣幸自己能夠成為耶和華的百姓的一分子,並且享有他那持續不斷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