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著緊急之感為上帝服務
漢斯·范·富雷口述
在1962年的一個清晨,守望台社荷蘭分社監督保羅·庫什尼跟我在鹿特丹港口一處地方會晤。在這間燈光暗淡的咖啡店裡,他坐在桌子對面看著我說:「漢斯,如果你接受這項委派,你和妻子只會獲得一張單程票,你清楚了嗎?」
「清楚,我相信祖茜也會同意接受這項委派。」
「你跟祖茜商量一下吧,越快讓我知道你們的決定越好。」
第二天早上他接到我們的回覆:「我們決定前去。」於是,1962年12月26日,我們在阿姆斯特丹蓋上白雪的斯希普霍爾機場與親友話別,然後乘飛機前往一個還未有海外傳道員到過的地區——荷屬新幾內亞(現在的印度尼西亞的西伊里安),即巴布亞人的國土。
我們是否對接受這項富挑戰的委派存有疑慮呢?絕不是。我們全心獻出自己的一生去遵行上帝的旨意,深信他必定會支持我們。回顧自己的一生,我們看出信賴耶和華從沒有叫我們失望。可是,在我述說有關印度尼西亞的經驗之前,讓我先告訴你我們早年的一些事情吧。
戰時的訓練
1940年,勇敢的見證人阿瑟·溫克勒首次探訪我們一家,那時我只有十歲。父母發現聖經對基督教國所提倡的謬誤道理的看法時,他們不禁吃了一驚。由於當時荷蘭正被納粹德國佔領,耶和華見證人大受逼迫,我的父母必須作出決定,他們應否與一個受禁制的組織來往。他們決定繼續這樣行。
此後,媽媽的勇氣,以及她甘願冒喪失自由和生命的危險以忠於上帝,這件事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有一次,她帶著一個塞滿聖經單張的袋,騎自行車走了11公里路,然後獨自在漆黑中靜靜等候。一待社方指定開始一項特別運動的時間來到,她就拼命踩動自行車,不時伸手進袋裡,把單張撒在街上。一個騎自行車的男子從後追來,到趕上她時,喘著氣大聲喊道:「女士,女士,你丟了東西呀!」媽媽複述這件事時,我們也禁不住笑起來。
雖然當時我很年輕,我已深知要怎樣運用自己的一生。在1942年中舉行的一個聚會中,主持人問:「誰想在下次受浸?」我驀地舉手。父母互相交換疑慮的眼色,他們擔心我不明白受浸是一項嚴肅的決定。可是雖然我只有12歲,我卻清楚明白獻身給上帝是什麼意思。
在納粹黨追捕下,我們需要加倍謹慎去從事逐戶傳道。為了避免探訪到那些可能會向納粹黨舉報我們的人,我趁納粹支持者在窗戶張貼海報的日子,騎自行車到各處,把他們的地址一一記下來。有一次,一個男子留意到我的舉動,就喊道:「做得好,孩子,把他們通通都記下來!」我雖然急切想做點事,但顯然不夠審慎!大戰在1945年結束時,我們都為前頭會有較大傳道自由一事而歡欣鼓舞。
開始我的事業
1948年11月1日,我完成學業之後便接獲第一份全時傳道的委派而成為先驅。一個月後,溫克勒弟兄探訪我寄住的家庭。他來定是為了要看我的近況如何,因為在此之後不久,我便獲邀到社方設於阿姆斯特丹的分社辦事處服務。
稍後,社方派我以環務監督的身分探訪耶和華見證人的各群會眾。1952年的秋天,我接到邀請,前往紐約州的守望台基列聖經學校第21屆接受海外傳道工作的訓練。於是,1952年杪,我們一行八人在荷蘭登上一艘大洋船「新阿姆斯特丹號」,起程前往美國。
課程接近尾聲時,導師馬克斯韋爾·弗蘭德對我們說:「雖然在這裡學到的東西,大部分你們都會忘記,但有三樣東西希望你們會記住:就是信、望、愛。」不但如此,我也把耶和華組織懷著緊急之感工作一事緊記在心。
後來,教我大失所望的是,我們半數來自荷蘭的弟兄姊妹——包括我在內——都被派回荷蘭去。雖然有點失意,但我沒有感到不快。我但願不用像古代的摩西一樣要等候40年才接獲一項海外委派就好了。——使徒行傳7:23-30。
珍貴的助手
像慈父般待我的弗里茨·哈特斯唐獲悉我打算結婚之後便對我說:「我相信你已作了最明智的選擇。」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祖茜的父親凱西·斯托菲是個反抗納粹運動的領袖。可是,見證人在1946年接觸到他之後,他立刻接受了聖經的真理。不久他和六名兒女中的三個——祖茜、瑪麗安和肯尼思——都受了浸。1947年5月1日,這幾個孩子全部都以先驅身分開始全時服務。1948年,凱西把生意出讓,自己也成為先驅。他後來評論說:「當先驅那些年間是我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
1949年,祖茜獲邀在阿姆斯特丹的分社辦事處工作。從那時起,我們開始熟識對方。第二年她跟妹妹瑪麗安到基列學校的第16屆受訓,隨後坐船前往她們的海外傳道委派地區——印度尼西亞。她在印度尼西亞從事海外傳道服務五年之後,於1957年2月回來荷蘭跟我結婚。在我以環務監督身分服務的期間,以及婚後多年以來,祖茜一直為了王國的緣故而甘願作出若干個人的犧牲。
婚後我們繼續探訪荷蘭境內不同地區的會眾。祖茜多年艱辛的海外傳道工作給她許多優良的裝備,使她能應付我們騎自行車、從一群會眾到另一群會眾的辛苦旅程。1962年,就在我們從事環務工作期間,庫什尼弟兄來鹿特丹探訪我們,並邀請我們前往印度尼西亞的西伊里安工作。
在印尼從事海外傳道工作
我們抵達馬諾夸里鎮後,發覺這是個完全不同的世界!這裡天氣炎熱,塵土飛揚,晚上聽到的是熱帶地方種種可怖的聲音。這裡還有來自內陸的巴布亞人,他們身上只穿纏腰布,手執大刀,喜歡走在我們後面,設法摸摸我們的白皮膚,這一切我們很不容易才習慣下來。
我們來到這裡僅數星期,教士們便在講壇讀出一封信,警告人提防耶和華見證人。他們把信的副本發給在座的每個人。當地電台甚至播出信的內容。有三名教士上門找我們,要我們搬到內陸去,向他們稱為「異教徒」的居民傳道。一位巴布亞籍高級警官敦促我們離去,而一位祕密警察則告訴我們,有人密謀要殺害我們。
可是,並非所有人都反對我們。巴布亞人的政治顧問——一位快回國的荷蘭籍人士——介紹我們認識了幾位巴布亞人的酋長。他告訴他們:「耶和華見證人會帶來一種比你們所知的好得多的基督教,因此,你們應該歡迎他們。」
後來,一位政府官員在街上遇見祖茜,就低聲對她說:「有人向我們舉報,說你們在這裡開始了一件新工作,所以我們不能讓你們繼續留下來。嗯,……除非你們有一所教堂。」一個好提示!於是我們迅速把房子的牆壁拆去,放了一排排的長凳,設了一個講台,並在屋前放了一個牌,上面寫著「王國聚會所」。然後我們邀請那位政府官員前來視察。他笑著點頭,並用食指輕敲頭的一邊,彷彿在說,『聰明,聰明』似的。
1964年6月26日,我們抵步一年半之後,跟我們研究聖經的頭12位巴布亞人受了浸。不久再有10個人受浸,參加聚會的人數平均是40人。社方派了兩位印尼籍先驅前來協助我們。馬諾夸里會眾建立起來之後,印尼分社於1964年12月給我們另一項傳道委派。
我們離開之前,政府公共關係部門首長私下對我們說:「你們離去使我感到非常遺憾。每週教士都請求我把你們遣走,因為你們摘去了他們的果實。可是我告訴他們:『不,其實見證人是為你們的樹施肥才對。』」他補充說:「不論你們到什麼地方,要繼續奮鬥到底,因為你們一定會得勝的!」
經歷一場政變
1965年9月的一個晚上,我們在首都雅加達工作。共黨叛亂分子殺了多名軍事領袖。他們在雅加達縱火,由此掀起了一場全國性的鬥爭,最後導致印尼總統蘇加諾垮台。在這場政變中喪生的人達40萬之多!
有一次我們傳道時,下一條街發生槍擊和焚燒事件。翌日,我們聽聞軍方準備摧毀一個鄰近的共黨據點。我們跟住戶說話時,都發現他們面露驚惶的神色。可是,他們聽過我們的聖經信息之後就鬆弛下來,並邀請我們入屋。他們跟我們在一起感到很安全。在這段期間,我們人人都學會倚賴耶和華,並學會在不利情況下保持適當的平衡。
克服進一步的反對
1966年杪,我們搬到位於風光如畫的南摩鹿加群島上的安汶市。在這些友善、性情外向的居民當中,我們找到許多對屬靈的事感興趣的人。我們那人數不多的會眾迅速增長,參加聚會的人接近一百。基督教國的教士為此造訪政府的宗教事務科,向該科的負責人施加壓力,要把我們逐出安汶市。可是,就在科長的桌上,赫然看見了守望台社出版的書刊!由於科長不為教士們所動,他們於是接觸雅加達宗教事務部的官員,目的不僅是要把我們逐出安汶市,而是要把我們逐出整個印度尼西亞。
這次他們看來成功了。因為政府定下日子:就在1968年2月1日,把我們驅逐出境。可是,我們在雅加達的基督徒弟兄聯絡到宗教事務部一位高級的回教官員,他幫助我們撤消這個決定。此外,由於以往一項政策改變了,政府於是批准更多海外傳道員入境。
因此,在接著的十年間,我們在北蘇門答臘宏偉的高山、森林和湖泊跟來自澳大利亞、奧地利、德國、菲律賓、瑞典和美國的海外傳道員一起工作。我們的傳道工作非常興旺,尤以在這地區的主要族人——巴塔克族——當中更是如此。
可是,這些宗教陰謀家終於陰謀得逞。1976年12月,我們的傳道工作遭受禁制。翌年大部分海外傳道員都被派往其他國家。我們最後在1979年也要離去。
到南美洲去
這時我們已接近50歲,我們納罕自己能否再適應另一個國家的生活。祖茜問我:「我們會接受新的工作委派,還是找個地方安頓下來呢?」
我回答說:「祖茜,無論耶和華要我們到什麼地方,他一定會照顧我們。誰知道前頭還有什麼更大的祝福?」於是,我們去到新的委派地區——南美的蘇里南。僅在兩個月之內,我們就開始了周遊工作,不久我們已感到像在家裡一樣的自在。
回顧過去超過45年的全時傳道工作,我和祖茜都意識到,在幫助我們繼續從事海外傳道工作方面,父母的支持的確很重要。1969年,我離開父母六年後再次跟他們見面。爸爸把我拉到一旁,說:「如果媽媽先去世,你不用回家了,留在自己的委派地區,我自己可以應付得來。但如果我先去世,那你就要問問媽媽了。」媽媽也對我說了同樣的話。
祖茜的父母也懷著同樣不自私的態度。有一次祖茜離開了他們17年,但他們從沒有寫過一句使她灰心的話。當然,我們的父母若得不到其他方面的幫助,我們便會回家照顧他們。值得一提的是,我們的父母都非常看重海外傳道工作,直至他們去世,他們仍懷著自小已灌輸到我們心裡的緊急之感,盡力事奉耶和華。——可參閱撒母耳記上1:26-28。
我們也從那些經常通信的朋友獲得許多鼓勵。在我們30多年的海外傳道工作期間,有好幾位弟兄姊妹每個月都寫信給我們!但最重要的是,我們親愛的天父耶和華知道怎樣支持他地上的僕人,這件事我們一直緊記在心。因此,隨著我們接近渴望見到的事件進入高潮之際,我和祖茜但願繼續懷著緊急之感事奉耶和華,藉此「切切仰望上帝的日子來到」。——彼得後書3:12。
[第26頁的圖片]
在1957年結婚
[第29頁的圖片]
六位年輕人一同成為先驅,真叫人興奮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