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守》95 1/1 20-23頁
  • 與人共享無價的珍寶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與人共享無價的珍寶
  •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5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母親的好榜樣
  • 全時與人分享珍寶
  • 實現目標
  • 馬耳他和利比亞
  • 一項新委派
  • 一群痲瘋病人
  • 珍寶給予我們力量
  • 導至活動的大門向我打開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4年
  • 耶和華教導我遵行他的旨意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12年
  • 馬耳他的慷慨精神帶來豐盛祝福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0年
  • 把目光和心志集中在獎賞之上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6年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5年
《守》95 1/1 20-23頁

與人共享無價的珍寶

格洛麗亞·馬拉斯皮納自述

西西里的海岸線逐漸消失,我和丈夫開始放眼我們的目的地——位於地中海的馬耳他島。我們感到莫名的興奮!船一路航行,我們想起了第一世紀使徒保羅在馬耳他的遭遇。——使徒行傳28:1-10。

當時是1953年,馬耳他島仍未認可耶和華見證人的傳道活動。1952年,我們在守望台基列聖經學校畢業,後來奉派前往意大利。雖然只學了一會兒意大利語,我們已急欲看看馬耳他人會有什麼反應。

在那些日子,我還是一個年輕婦人。究竟我是怎樣成為海外傳道員的呢?讓我解釋一下。

母親的好榜樣

1926年,我們一家住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弗朗西斯堡。一個聖經研究者(耶和華見證人當時的名字)留下了《現今活著的千百萬人會永遠不死》這本冊子給母親。母親極喜愛這本冊子,就在該週,她出席了一個研讀《守望台》雜誌的聖經研究班。母親熱愛聖經,她認定這個有關上帝王國的信息就是自己一直在搜求的珍寶。(馬太福音6:33;13:44)雖然受到父親猛烈反對,同時還要照料三名年幼女兒,母親卻採取堅定立場,緊守自己所學到的真理。

由於母親在接著20年間懷持堅定的信心,我和兩個姐姐——塞爾瑪和維奧拉——都得以對生活在公義新世界的奇妙希望保持信心。(彼得後書3:13)母親雖然經歷了許多艱辛的試煉,我們卻從沒有懷疑她的選擇是否正確。

1931年,我才十歲,我們搬到美國明尼蘇達州北部一個農莊居住。在那裡我們跟耶和華見證人的正常交往中斷了,但母親繼續按照聖經的教訓教導我們。母親以派書者——即全時傳道員——的身分熱心事奉上帝,這件事也激勵我渴望加入她的工作行列。1938年,我和兩個姐姐在明尼蘇達州德盧斯舉行的大會中以水浸禮象徵我們獻身給耶和華。

1938年,我中學畢業,母親鼓勵我修讀商科課程,好使我能維持自己的生活從事先驅(派書者的新名稱)工作。後來父親決定離開我們,我們不得不自行謀生,因此母親的建議證明對我十分有益。

全時與人分享珍寶

最後我們搬到加利福尼亞州。1947年,我在三藩市開始先驅工作。「萬國的擴展」區務大會當時快要在洛杉磯舉行。我在參與大會的籌備工作期間遇到了弗朗西斯·馬拉斯皮納。我們都有共同的願望,就是成為海外傳道員。這個願望締造了一段溫馨的愛情,我們倆於1949年結為夫婦。

1951年9月,弗朗西斯和我獲邀到基列學校的第18屆受訓。經過五個月的嚴格訓練之後,我們在1952年2月10日畢業。校長內森·H·諾爾按字母順序讀出我們被派前往的國家。他一讀出「意大利,馬拉斯皮納弟兄姊妹」,我們已想像自己身在旅途中了!

幾星期後,我們在紐約登上駛往意大利熱那亞的輪船,航程共十天。在總部布洛克林工作的喬瓦尼·德切卡和麥克斯·拉爾遜來碼頭跟我們道別。到達熱那亞時,有幾個熟諳當地繁複入境手續的海外傳道員前來迎接我們。

四周的事物每一樣都叫我們大感興奮。我們坐上一列開往波倫亞的火車。到達後所見的是個飽受第二次世界大戰炮火洗禮的破落城市。但這裡也有許多令人心曠神怡的東西。早晨空氣中洋溢著的咖啡香味實在令人難以抗拒,各種麵食的特製醬料也發出陣陣香味,十分誘人。

實現目標

起初我們強記一個介紹詞來向人傳道;我們說了一遍又一遍,直至別人接受信息或把門關上為止。為了要好好表達自己,我們勤於學習意大利語。四個月之後,我們被派往那不勒斯一個新的海外傳道員之家。

這個龐大的城市以景色優美著稱。我們喜歡在這裡傳道,但四個月之後,我的丈夫被任命從事環務(周遊)工作,探訪羅馬至西西里一帶的會眾。有時,我們也探訪馬耳他和遠至北非的利比亞。

在那些年代,乘火車從那不勒斯到西西里是件很費力的事。我們要是登上一列滿座的火車,就要在擁擠的通道上站立六至八小時之久。不過這也給我們機會細看四周的乘客。許多時,酒商把體積巨大的小口大酒瓶當作凳子,在悠長的旅途中偶爾用點酒來解喝。火車上友善的搭客常把自己的麵包、香腸和我們分享;我們很賞識這種富人情味的好客舉動。

西西里的弟兄來接我們。他們拿起我們的行李,攀山三個半小時,來到位於山頂的會眾那裡。基督徒弟兄的熱烈歡迎使我們忘卻了疲乏。有時我們坐在步伐穩確的騾子背上;我從不敢往懸崖下望,因為只要騾子踏錯一步,我們就會粉身碎骨了。西西里弟兄雖然面對許多艱辛,卻採取堅定的立場緊守真理,這件事令我們大受強化。他們所表現的愛心令我們深以能夠與他們共事為榮。

馬耳他和利比亞

我們乘船前往馬耳他,腦裡仍充滿我們對西西里弟兄的懷念。使徒保羅在馬耳他找到一些好人,我們也找到。聖保羅灣刮起的風暴使我們看出,第一世紀的小船要面對怎樣的危險。(使徒行傳27:39-28:10)利比亞仍在前面。我們在這個工作受禁的非洲國家會有什麼遭遇呢?

我們再一次面對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我們沿著的黎波里市的柱廊街道行走之際,深受市內的景物和聲音所吸引。人們穿的是駱駝毛衣,這種衣服能抵受得住撒哈拉沙漠日間的炎熱和晚上的嚴寒。我們也學會了解和尊重別人為了適應當地氣候而有的生活習慣。

弟兄的謹慎和熱心使我們學會要倚賴耶和華,同時要聽從別人——那些熟悉在這種環境下向人傳道的弟兄——的指導。我們的基督徒弟兄來自多個不同國籍,但他們都齊心協力為耶和華服務。

一項新委派

由於傳道工作受到反對,我們不得不離開意大利,但我們很高興於1957年接獲委派前往巴西。我們夫婦兩人學會適應當地的生活習慣;八個月後,弗朗西斯被邀從事環務工作。我們從一處到另一處,有時乘公共汽車,有時搭飛機,有時徒步上路。一路所見,這個幅員廣大、風景宜人的國家就像給我們上一課地理課似的。

我們探訪的第一個環包括聖保羅市的十群會眾,也包括聖保羅州境內十個小鎮,以及南面沿岸的地區。當其時這些小鎮還未有會眾,因此我們會先找個住宿地方;安頓了之後,我們便開始逐家逐戶向人傳講王國信息,並留下一張邀請人觀看守望台社教育影片的傳單。

攜帶影片、放映機、變壓器、檔案、書刊、邀請信、印章(印出放映地點)等物品上公共汽車並不容易。比較起來,我們的衣箱一點也不大。我們要把放映機放在膝上,這樣,當汽車在崎嶇不平的路上行駛時,放映機就不會因受震盪而損壞。

找到可以放映電影的地方之後,我們便逐家逐戶留下邀請人出席的傳單。有時我們獲准在一家飯店內放映。其他時候,我們只在兩根柱子中間掛一幅布權充銀幕。大部分觀眾都沒有看過電影,他們站著留心聆聽弗朗西斯讀出旁白。放映完畢,我們會將聖經書刊分發給他們。

我們常常乘公共汽車探訪當地一些村落。有些河由於沒有架橋,因此公共汽車要用大木筏浮到對岸去。我們獲得指示,如果看見公共汽車滑入河裡,就要下車從木筏的另一方跳入水中,以免被捲入水裡。幸好我們乘的公共汽車從沒有一輛掉進河裡——這總算萬幸,因為河裡有十分兇猛的食肉水虎魚!

我們參加了1958年在紐約舉行的國際大會之後,便返回巴西。不久我們恢復周遊工作。我們所照料的地區,南面伸展至烏拉圭邊境,西面至巴拉圭,北面至伯南布哥州,東面則至大西洋。

一群痲瘋病人

1960年代中期,我們接獲邀請向一群痲瘋病人放映社方一部電影。我承認自己有點害怕。對於痲瘋病,我們所知的充其量只是從聖經讀到的報導。我們走進這所髹上白色的建築物,接著有人把我們帶進一個大禮堂。禮堂的部分用繩子攔住,將我們和我們帶來的器材隔開。

協助我們工作的電氣技師在這地方已經住了40年。他一雙手掌和某些身體部分都失去了,以致看來不成人形。我起初吃了一驚,可是看見他性情爽朗,做事起勁,就不用擔心了。不久我們已一邊談天說地,一邊做妥必需的準備工夫。住在這裡的一千名患者中,有二百多人來看這部電影。他們拐步走進禮堂時,我們可以看出他們各患了不同程度的痲瘋病。對我們來說,這實在是個感人的經驗!

我們想起耶穌對長大痲瘋的人所說的話。這人懇求耶穌說:「主若肯,必能叫我潔淨了。」耶穌伸手摸他,向他保證說:「我肯,你潔淨了吧!」(馬太福音8:2,3)節目結束之後,許多人上前向我們致謝。他們殘缺的軀體是個活生生的證據,表明人類受著多大的痛苦。稍後,當地的見證人開始跟那些渴望進一步學習的人研究聖經。

由於在健康方面有些難題,我們在1967年回到美國。雖然這樣,當時我們仍有特權再次從事環務工作。接著的20年,我跟弗朗西斯一起在美國從事周遊探訪。這段期間,他也在王國服事職務訓練班擔任導師。

我有一位仁愛的丈夫和忠心的伴侶,無論什麼委派,他都樂於接受!對我來說,這給我多大的鼓勵!我們有特權一起將聖經真理的珍寶與四大洲的人分享。

珍寶給予我們力量

母親在1950年跟戴維·伊斯特爾結了婚。戴維於1924年受浸,是個忠心耿耿的弟兄。他們一起從事全時服務有許多年。然而,母親在晚年卻患上了阿耳茨海默氏病(早老性痴呆病)。由於神志不清,她需要許多照顧。我的兩位姊姊和戴維合力分擔照料她的重責,因為他們不想我們放棄全時服務的特權。母親在1987年去世,她所立的忠心榜樣幫助我們計劃自己的一生,她所懷的屬天希望也給我們莫大的安慰。

到1989年,我留意到弗朗西斯不像以往那樣精神奕奕了。沒料到血吸蟲病(蝸牛熱)——一種在世上許多地方廣為人知的疾病——正嚴重地侵蝕他的健康。1990年,這個頑強的仇敵終於把弗朗西斯擄去,我便失去了與我一起為耶和華服務40多年的親愛伴侶。

調整是人生的一部分。有些調整比較容易,有些則比較困難。可是耶和華——將聖經真理的無價珍寶賜予我們的慈愛主宰——通過他的組織以及我家人的愛護和鼓勵,給我所需的扶持。在我耐心等候耶和華實現他的所有肯確應許之際,我尋得了莫大的滿足。

[第23頁的圖片]

丈夫和我在意大利當海外傳道員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