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瓦礫中賑濟災民
災禍過後,人們隨即採取賑濟行動,他們的努力無疑配受稱讚。憑著多項救援計劃的幫助,災民得以重建家園,跟失散的家人團聚;但最重要的是,這些措施能夠挽救人命。
每逢有天災人禍發生,不論世俗的救援組織提出什麼協助,耶和華見證人都會樂於接受,並對此深懷感激。與此同時,按照聖經的吩咐,他們有義務要「行善,對信仰上有如親屬的人,更該這樣」。(加拉太書6:10)見證人的確把信徒同工看做親屬一樣,待他們如同自己的「家人」。由於這個緣故,他們彼此以「弟兄」或「姊妹」相稱。——參閱馬可福音3:31-35;腓利門書1,2。
所以,每逢當地有災禍發生,耶和華見證人的長老都會不遺餘力,查詢會眾各成員的下落,探知他們的需要,並安排所需的援助。讓我們看看,當加納的阿克拉、美國的聖安吉洛和日本的神戶發生天災時,見證人怎樣表現弟兄的友愛。
阿克拉——「挪亞日子的縮影」
晚上11時左右,大雨開始傾盆而降,一連好幾個小時都下個不停。阿克拉一個名叫約翰·特武馬西的耶和華見證人說:「雨聲嘩嘩不絕,我整家人都睡不著覺。」《每日寫真報》把這場大雨稱為「挪亞日子的縮影」。約翰繼續說:「我們試圖把一些貴重物品搬往樓上的住房,但一打開通往樓梯的大門,洪水就立即湧進室內。」
當局早已發出警告,呼籲市民疏散,但許多人都遲遲不願撤離。他們擔心住所空無一人,即使積滿雨水,也可能招引不法之徒入室搶掠。有些人即使想逃往別處也做不到。一個名叫保利娜的女子說:「我和媽媽被困在家裡出不來。水位不斷上升,我們只好站在木桶上,雙手抓住屋頂的椽木。到清晨5時左右,鄰居終於把我們救出險境。」
情況一旦許可,耶和華見證人就從速展開賑災行動。一個名叫比阿特麗斯的基督徒姊妹敘述:「會眾的長老四處尋找我們,終於在另一個見證人的家裡找著,我們正在那裡避難。水災過後僅三天,長老就攜同會眾裡的年輕人,來幫助我們把房子內外的泥漿刮淨。守望台社不但提供洗滌劑、消毒劑和油漆,還供應褥墊、毛毯、布匹和孩童的衣服。一連好幾天,救援隊的弟兄都分發食物給我們。這一切令我深受感動!」
上文提到的約翰·特武馬西報導說:「我告訴其他房客,守望台社送來了大量的洗滌劑和消毒劑,足夠把整座樓房清理乾淨。大約有40個房客參與清潔工作。我把洗滌劑分給鄰居,其中一個是本地教堂的牧師。我的鄰人誤以為,耶和華見證人只關心自己的教友。」
基督徒弟兄姊妹衷心感激社方和其他信徒同工所提供的仁愛協助。特武馬西弟兄總結說:「從金錢角度來看,水災所造成的損失,遠超出救援物資的價值;可是,由於社方照顧我們無微不至,我和家人都深受感動,反而覺得財物損失算不了什麼,所得的屬靈裨益實在大得多。」
聖安吉洛——「聽起來好像是世界末日到了」
1995年5月28日,龍捲風橫掃聖安吉洛,把樹木連根拔起,折斷不少電力柱,把帶電的電力線摔倒在馬路上。陣陣狂風翻捲而過,時速達160公里,公共事業的建築物慘遭損毀。有兩萬多個家庭因斷電而陷入一片黑暗。然後冰雹接踵而至。美國國家氣象局報導,起初降下的「雹子大小同高爾夫球一樣」,接著降下一陣「像壘球般大小的冰雹」,隨後而來的「雹塊跟葡萄柚般大小」。冰雹落下時劈啪作響,震耳欲聾。一個居民說:「聽起來好像是世界末日到了。」
風暴過後,隨即是一片充滿不祥之兆的靜寂。居民逐漸從殘破的家園出來,查看房子受到多少損壞。依然屹立的樹木已變成光禿禿了。有些房子雖然渡過狂風大雹的襲擊,看起來卻像被人剝了皮一樣。在一些地區,遍地都是狂風吹積的冰雹,最厚的高達一米。成千上萬的窗子,不管是住宅的還是汽車的,都給風雹打碎了。在覆蓋地面的雹堆上,玻璃碎片閃閃發亮。一個婦人說:「我返回住所的時候,把汽車停在車道上,坐在車裡不禁放聲痛哭。看見房子損壞得這麼厲害,我實在受不了。」
救援組織和醫院迅速向災民提供經濟援助、建築材料、醫療藥物,還安排了輔導服務。值得表揚的是,風暴過後,許多受害者並沒有自憐自艾,反而盡力幫助其他人。
耶和華見證人的會眾也立即採取行動。聖安吉洛一個名叫奧布里·康納的長老報導說:「風暴一停息,我們就用電話查詢弟兄姊妹的情況。我們互相幫助,用板把窗封好,給屋頂鋪上塑料。我們也向不是見證人的鄰舍伸出援手,協助更多家庭做好防風雨的措施。會眾成員的住所要是受到損壞,我們都一一加以登記。大約有100所房子需要修葺。救援組織所提供的物資不敷應用,於是我們買了額外的材料,組織起來動手修理房子。每個週末約有250個志願工人參與修繕工程,合計起來約有1000個見證人志願參與服務。有些弟兄姊妹不惜長途跋涉,從740公里以外前來幫忙。大家都孜孜不倦地工作,時常在攝氏40度的高溫下苦幹。一位姊妹已屆70歲的高齡,除了一個週末外,其他週末都跟我們一起工作。在那個週末,弟兄要修葺這位年長姊妹的房子,她竟然爬上屋頂協助弟兄修理!
「我們常常聽到旁觀者評論說:『但願其他宗教都給屬下教友這樣的幫助就好了!』星期五清早,有10至12個志願工人(包括姊妹在內)抵達一個見證人的家裡,免費替同工修補屋頂,或甚至把屋頂全部翻新。目睹這樣的情景,我們的鄰居無不深受感動。大多數房子都可以在一個週末內完成修葺工作。有好幾次,救援隊抵達同工的家裡時,世俗的承建商正在替隔壁的鄰居修補屋頂,而工程已進行了一段時日。我們剝掉舊屋頂,蓋上新的,然後把庭院打掃乾淨。離去的時候,隔壁的承建商還沒有完工。有時他們甚至停下來看看我們怎樣工作!」
康納弟兄總結說:「我們大家都會十分懷念彼此共享的愉快經驗。我們在患難中同舟共濟,從不同的層面加深了彼此的認識,體驗到弟兄姊妹間的深厚情誼。通過這次經歷,我們嘗到在上帝的新世界裡生活是什麼滋味;弟兄姊妹衷誠互相幫助、彼此扶持。」——彼得後書3:13。
神戶——「頹垣敗瓦、屍骸枕藉」
神戶的居民本來早就做好防震準備。事實上,每年9月1日,他們都舉行防災日。學童進行防震練習,軍方演習直升機救援行動,消防署搬出地震模擬器,讓志願人員實習救生技術。地震模擬器的形狀像個箱子,大小同房間一樣;這個箱子顫動起來,跟實際地震並無分別。1995年1月17日,地震果然發生,但以往所做的準備工夫卻看來毫無用處。數以萬計的屋頂往裡坍塌——在地震模擬器內,這樣的情況從沒發生過。火車翻倒在地上;公路碎裂成一段段;輸送煤氣和食水的管道爆裂;房屋像薄紙板一樣紛紛倒塌。《時代》雜誌把災場描述為「頹垣敗瓦、屍骸枕藉」。
地震之後,多處發生火災。許多建築物著火焚燒,但由於汽車擁塞,車流長達數里,消防員無法迅速抵達災場救火。消防員抵達現場之後,往往發覺沒有水進行灌救,因為地震把城市的供水系統破壞了。一位官員說:「頭一天,我們簡直手足無措。我一生從沒有感到這麼無能為力。我知道有許多人葬身火海,奈何我實在愛莫能助。」
合計起來,約有5000人遇難,差不多有5萬座建築物化為一片瓦礫。神戶的存糧只可以供應三分之一的災民。有些災民不得不舀取破裂水管下的髒水使用。無家可歸的人紛紛擁進臨時收容所。有的收容所要配給食物,每人每天只可取得一個小飯團。不久,災民怨聲載道。一個男子抱怨說:「政府機關坐視不理。我們如果繼續倚賴當局救濟,就必定會餓死了。」
在神戶和鄰近地區,耶和華見證人的會眾馬上組織起來。一個直升機駕駛員親眼看到見證人怎樣進行救援,他說:「在發生地震的同一天,我前往災場,在那裡逗留了一個星期。我到其中一個收容所看看,發覺情況一片混亂。當局根本沒有安排什麼賑濟措施。只有耶和華見證人迅速趕往災場,著手安排一項又一項的應急措施。」
急需處理的事務實在很多。有十個王國聚會所受到嚴重破壞,不宜繼續使用;有430多個見證人無家可歸,另有1206個見證人的住所需要修葺。此外,還有15個見證人不幸罹難,哀傷的親屬亟需別人慰問。
全國約有1000個見證人自願獻出時間,協助修葺工程。一個弟兄評論說:「每逢我們替未受浸的聖經學生修理房子,他們總是問道:『我們該給你們多少錢?』我們告訴學生,修葺工程是會眾出錢維持的,他們於是滿懷感激地說:『我們從聖經所學到的應許,現在已經實現了!』」
見證人迅速採取行動,全面救濟災民,給許多人留下深刻印象。上文引述的直升機駕駛員說:「我不禁深受感動。你們彼此以『弟兄姊妹』相稱。我親眼看到你們怎樣互相幫助,你們真的親如家人。」
見證人本身也從這場地震學到寶貴的教訓。一個姊妹承認說:「過去我一直以為,組織變得越大,表現個人關注就越困難。」親身體驗到組織的仁愛照顧之後,姊妹的看法完全改變了。「現在我認識到,耶和華不但看顧整個組織,還關心個別的分子。」可是,人類不再受天災人禍所傷的日子近了。
永久的舒解指日可待!
終有一天,人的壽命不會再被各種天災人禍所截短。耶和華見證人熱切期待這個日子來臨。在上帝的新世界裡,人類會學習怎樣跟地球的環境互相配合。隨著人類摒棄各種自私的行為,他們受天災侵襲的機會就會大大減少。
耶和華上帝是自然界各種力量的創造者,他一定會使人類大家庭和地上的眾生不再受大自然各種力量所威脅。那時大地會真真正正成為樂園。(以賽亞書65:17,21,23;路加福音23:43)啟示錄21:4的預言會終於獲得輝煌的應驗:「上帝會擦去他們眼睛裡的一切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哀慟、呼號、痛苦。從前的事已經過去了。」
[第5頁的圖片]
比阿特麗斯·瓊斯(圖左)示範說明她和其他人怎樣拉著粗繩和棍子手攙著手涉水而過
[第6頁的圖片]
龍捲風過後的救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