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守》97 12/15 4-7頁
  • 現代聖誕節的起源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現代聖誕節的起源
  •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7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基礎大有問題
  • 引進腐敗
  • 國際節日
  • 改變聖誕節的形象
  • 「喜愛真理與和平」
  • 聖誕節——對你意味到什麼?
    警醒!1974
  • 何以東方人也慶祝聖誕節?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9年
  • 「聖誕精神」屬基督到什麼程度?
    警醒!1980年
  • 聖誕節對你具有什麼意義?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4年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7年
《守》97 12/15 4-7頁

現代聖誕節的起源

在環球各地成千上萬人看來,聖誕節是年中的歡樂日子。這是享受豪飲美食、奉行傳統習俗,以及跟家人共敘天倫的時候。聖誕節也是親友彼此饋贈賀卡和禮物的大好時機。

可是,距今僅150年,慶祝聖誕節的方式卻跟今日有很大分別。馬薩諸塞大學歷史系教授斯蒂芬·尼森鮑姆在《聖誕節的爭論》一書中寫道:「聖誕節……是縱情痛飲的時候;這時人人暫時撇下平日遵守的行為準則,盡情享受無拘無束的『嘉年華會』,就像在12月舉行的狂歡節一樣。」

在那些對聖誕節尊崇備至的人看來,這項描述也許會令他們感到不安。如果聖誕節旨在紀念上帝兒子的誕生,為什麼竟然會被人肆意褻瀆?答案也許使你感到意外。

基礎大有問題

從人在公元4世紀開始慶祝聖誕節以來,這個節日曾經引起許多爭議。舉個例,耶穌出生日期的問題:由於聖經沒有明言耶穌在哪一個月和哪一天誕生,所以曾有人把多個不同的日子定為耶穌出生的日期。公元3世紀,一群埃及神學家把耶穌誕生的日子定為5月20日,其他人則喜歡把這個日子提前,例如3月28日,4月2日或4月19日不等。到了18世紀,幾乎每個月都有個日子被人定為耶穌誕生的日子!既是這樣,究竟12月25日是怎樣定出來的呢?

大多數學者同意,是天主教會把12月25日定為耶穌誕生日期的。為什麼定在12月25日呢?《新大英百科全書》說:「理由很可能是,早期基督徒希望把耶穌的生日定在跟異教羅馬『無敵太陽神的生日』同一天。」但是,基督徒飽受異教徒迫害逾兩個半世紀之久,為什麼竟突然向迫害者屈膝呢?

引進腐敗

使徒保羅在公元1世紀向提摩太發出警告,說「邪惡的人和冒名騙子」會偷偷滲進基督徒會眾裡,把許多人引入歧途。(提摩太後書3:13)這宗大規模的叛道事件始於使徒死後。(使徒行傳20:29,30)君士坦丁在公元4世紀「歸信」基督教之後,許多異教徒紛紛加入當時的基督教會。這導致什麼結果呢?《早期基督教和異教》說:「數目較少的真誠信徒給數目龐大的自謂基督徒完全淹沒了。」

保羅的話的確所言不虛!真正的基督教彷彿已被異教的腐敗吞沒了。這種腐敗最昭然可見的,莫過於在慶祝節日方面。

其實,聖經吩咐基督徒要舉行的惟一紀念儀式是主的晚餐。(哥林多前書11:23-26)因為羅馬人的節日跟偶像崇拜有密切關係,早期基督徒拒絕參與這些節日。為了這個緣故,公元3世紀的異教徒指責基督徒說:「你們不觀看比賽;對公開表演毫無興趣;不參加飲宴,也厭惡神聖的競技。」在另一方面,異教徒自吹自擂說:「我們卻開開心心,用歡宴、歌曲和競技去崇拜我們的神。」

到公元4世紀中葉,埋怨之聲慢慢沉寂下來。為何會這樣呢?因為有越來越多假基督徒滲進基督教的羊圈裡,結果叛道的主張隨之大增。最後,基督徒向羅馬世界屈膝妥協。《基督教所含的異教成分》論及這件事說:「基督教一貫的做法是,採納人們按傳統習俗所守的異教節日,冠以基督教的名義而加以慶祝。」不錯,這是大規模的叛道所導致的惡果之一。由於所謂的基督徒甘願採納異教的慶祝,他們受到當時社會所接納。不久,基督徒每年所慶祝的節日數目跟異教徒不相伯仲。不足為奇的是,在這些節日當中,最首要的是聖誕節。

國際節日

隨著歐洲大多數人接受了當時流行的基督教,慶祝聖誕的人也大為增加。天主教會認為,每年慶祝一個尊榮耶穌生日的歡樂節日是適當的。於是,在公元567年舉行的圖爾會議「宣告把聖誕日到顯現節(1月6日)的一連12天定為神聖節期」。——《天主教學校家庭百科全書》。

不久,聖誕節採納了北歐民間收割節的許多特色。在聖誕節期間,狂歡者暴飲暴食,尋歡作樂,比虔誠的宗教活動更為普遍。教會非但沒有譴責這些放蕩行為,反而加以認可。(可參閱羅馬書13:13;彼得前書4:3)曾任埃及政府古物監察主任的阿瑟·韋戈爾報導,公元601年,教宗格列高利一世致信派往英國的傳教士梅利特斯,吩咐他「不要停止慶祝這些異教節日,而是要使這些節日跟教會的儀式融合起來,只須把慶祝理由從異教改為基督教就成了」。

在中世紀期間,有些渴望改革的人覺得有必要對這些過分的做法提出譴責。他們多次發出教令,禁止「聖誕狂歡」。彭內·雷斯塔德博士在《美國聖誕史》說:「有些教士主張,人類既已墮落,總得有個縱情作樂的時候,只要奉基督教之名而行就不成問題了。」這種見解只引起了更大的混亂而已。其實這並沒有造成多大分別,因為各種異教習俗已經跟聖誕節融為一體,大多數人都不願放棄這些習俗。作家特里斯特拉姆·科芬評論這件事說:「大多數人一仍舊貫,絲毫沒有理會道德家的說教。」

歐洲人開始在美洲大陸定居時,聖誕已是人人熟知的節日。可是,聖誕節並沒有受殖民地居民所接納。身為清教徒的宗教改革家把聖誕節視為異教節日,因此在1659年至1681年間,馬薩諸塞州明令禁止人慶祝聖誕節。

禁令撤銷之後,殖民地各處有更多人慶祝聖誕,尤其以新英格蘭南部一帶地區為然。鑑於聖誕節的歷史,大部分人只顧尋歡作樂而沒有尊榮上帝的兒子,並不令我們感到意外。當時的另一個陋習也在聖誕節造成不少紛擾,就是所謂的酒宴。年輕男子成群搭夥地來到富有鄰居的家,要求這家人奉上酒菜;如果住戶不肯款待他們,他們通常會破口大罵,有時甚至搗毀住戶家裡的東西。

尼森鮑姆教授說,情況在19世紀20年代惡化到十分嚴重的地步,「聖誕的混亂狀態」演變成「重大的社會威脅」。在紐約、費城等城市,有錢人家開始雇用警衛人員去守衛他們的土地。據稱紐約市設立首支職業警隊,是為了應付1827/28年聖誕節所發生的暴動。

改變聖誕節的形象

在19世紀,人類經歷到一些前所未見的改變。隨著公路網和鐵路網出現,人們來往更快,貨物、資訊的傳遞也更迅速。工業革命製造了成千上萬的就業機會,工廠源源不絕地生產各種商品。工業化帶來了許多以前沒有的複雜社會問題,結果連人們慶祝聖誕的方式也蒙受影響。

很久以來,一般人利用節日作為強化家庭聯繫的方法,聖誕節也沒有例外。提倡聖誕節的人揀出一些較古老的聖誕習俗,改頭換面,把原本狂野、像嘉年華會般的聖誕節日變成一個以家庭為焦點的假期。

到19世紀末葉,聖誕節被人視為現代美國生活種種弊病的解毒劑。雷斯塔德博士說:「在所有節日當中,聖誕是個完美的工具,一面把宗教和宗教感情帶進家庭裡,同時也糾正現代世界的各種弊端。」她說:「饋贈禮物,做點善事,甚至在聖誕期間大家互相祝賀,在客廳或主日學的禮堂放置常綠樹作為裝飾,不但把核心家庭的分子聯合起來,也把他們和教會、社會連在一起。」

類似地,今日許多人慶祝聖誕的用意在於讓家人有機會彼此表達愛意,從而促進家庭的團結。當然,屬靈的層面也是不容忽視的。有千百萬人慶祝聖誕節,以此尊榮耶穌的生日。他們也許出席教堂的特別禮拜,在家裡擺放一幅聖嬰出生的圖像,或者向耶穌本身禱告致謝。但上帝對這些事有什麼看法呢?這些做法都蒙他嘉許嗎?請看看聖經怎樣說。

「喜愛真理與和平」

耶穌在地上時告訴門徒:「上帝是個靈,崇拜他的,必須用靈和真理來崇拜他。」(約翰福音4:24)耶穌自己身體力行,按著這個教訓而生活,他所講的總是真話。他效法他的父親,「耶和華誠實的上帝」,達到十全十美的地步。——詩篇31:5;約翰福音14:9。

通過聖經的篇幅,耶和華清楚表明他憎恨各種形式的詭詐。(詩篇5:6)既然這樣,許多跟聖誕有關的習俗竟然都帶有欺騙意味,豈不是很諷刺嗎?舉個例,請想想關於聖誕老人的故事。許多國家的人都相信,聖誕老人是從煙囪進入別人家裡的。你曾向孩子解釋,聖誕老人何以總是從煙囪進入人們家裡而不是從門口進去嗎?還有聖誕老人怎可能在一夜之間探訪千千萬萬個人家?他的飛鹿又怎樣解釋?孩子一旦發現父母原來欺騙他,聖誕老人並不是真實的人物,這豈不大大削弱孩子對父母的信任嗎?

《天主教百科全書》坦言:「異教習俗……被轉移到聖誕慶祝之上。」既然這樣,為什麼天主教會和基督教國的其他教會要墨守一個根本不是源於基督教的節日呢?這豈不顯示各教會縱容異教的主張嗎?

耶穌在地上時從沒有要求人崇拜他。耶穌自己說:「要崇拜耶和華你的上帝,惟獨對他作神聖服務。」(馬太福音4:10)類似地,耶穌獲得屬天的榮耀之後,天使吩咐使徒約翰要「崇拜上帝」。由此可見在崇拜問題上,聖經的主張並沒有改變。(啟示錄19:10)這帶出了一個問題,耶穌是否贊成人在聖誕節對他(而不是對他的父親)作出各種崇拜舉動呢?

顯然,關於現代聖誕節的種種事實令人不敢恭維。許多證據表明,這個主要由人編造出來的節日前身十分墮落。因此,有千千萬萬的基督徒本著清白的良心,決不慶祝聖誕節。舉個例,一個名叫瑞安的年輕人論及聖誕節說:「慶祝聖誕的人在一年當中只有幾天感到興奮,因為整家人能夠開開心心共敘天倫。這有什麼了不起?我爸爸媽媽在全年都會不時送禮物給我!」另一個12歲的年輕人說:「我並不覺得自己有什麼吃虧的地方,因為整年的不同時候我都會收到禮物,並不是僅在某個特別日子,人家迫不得已才送禮物給你。」

預言者撒迦利亞勸他的以色列同胞要「喜愛真理與和平」。(撒迦利亞書8:19,《現譯》)如果我們像撒迦利亞和其他古代忠心人物一樣「喜愛真理」,我們豈不應當避開一切羞辱「又活又真的上帝」的偽宗教慶祝嗎?——帖撒羅尼迦前書1:9。

[第7頁的圖片]

「我並不覺得自己有什麼吃虧的地方,因為整年的不同時候我都會收到禮物」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