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守》98 1/15 29-31頁
  • 腓利門與奧尼西慕——憑著基督徒弟兄之愛冰釋前嫌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腓利門與奧尼西慕——憑著基督徒弟兄之愛冰釋前嫌
  •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8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潛逃到羅馬的奴隸
  • 保羅出面調停
  • 洗心革面的奧尼西慕
  • 腓利門書——提出實踐基督教的確據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3年
  • 聖經的第57本書——腓利門書
    「聖經全部都是上帝所感示而有益的」
  • 弟兄之愛是活躍的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1年
  • 奧尼西慕
    洞悉聖經(上冊)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8年
《守》98 1/15 29-31頁

腓利門與奧尼西慕——憑著基督徒弟兄之愛冰釋前嫌

在使徒保羅受靈示的信中,有一封是為了處理兩個男子之間的棘手問題而寫的。這兩個人,一個是腓利門,一個是奧尼西慕。他們是誰呢?什麼促使保羅關心他們之間的問題?

保羅的信是寫給腓利門的。腓利門住在小亞細亞的歌羅西。歌羅西的基督徒不是人人都結識保羅的。腓利門從使徒保羅那裡聽見聖經的好消息,後來接受了真理,所以跟保羅的交情特別深厚。(歌羅西書1:1;2:1)保羅把腓利門稱為「親愛的同工」。腓利門在表現信心和愛心方面都堪作模範。他慷慨好客,在基督徒同工眼中,是安慰和鼓勵的來源。當地會眾的聚會在腓利門家裡舉行。既然腓利門的家足以容納整群會眾,他的家境顯然頗為富裕。有人認為,保羅信中提及的亞菲亞和亞基布,是腓利門的妻子和兒子。腓利門家裡也至少有一個奴隸,那就是奧尼西慕。——腓利門書1,2,5,7,19下,22。

潛逃到羅馬的奴隸

聖經並沒有透露,保羅在公元61年左右寫信給腓利門的時候,奧尼西慕怎會在離歌羅西1400多公里的羅馬跟保羅一起。可是,保羅告訴腓利門說:「如果[奧尼西慕]虧待了你,欠了你什麼,就儘管記在我的帳上好了。」(腓利門書18)我們可以從保羅的話看出,奧尼西慕必定是得罪了主人,以致保羅要寫信給腓利門,希望兩人冰釋前嫌、和好如初。

有些人認為,奧尼西慕可能從腓利門家裡竊取了金錢作路費,然後潛逃到羅馬。羅馬是個人口稠密的城市,躲起來不容易給人發現。a在古代的希臘和羅馬,出逃者不但為主人帶來損失,也為公共行政機關造成不少問題。難怪當時有人把羅馬稱為奴隸「藏匿的溫床」。

保羅是怎樣遇到奧尼西慕的呢?聖經並沒有提及事情的經過。看來奧尼西慕起初對新近獲得的自由感到很新鮮,後來卻漸漸意識到自己的處境十分危險。在古代的羅馬城,棄主潛逃屬於嚴重的罪行,城內有一個治安特種部隊,專門搜捕出逃的奴隸。據格哈德·弗里德里克說,「逃亡的奴隸要是給官差捕獲,就會被人在額上打上烙印。他們時常受到嚴刑拷打,……不是給扔進競技場跟猛獸搏鬥,就是被釘在柱上以示警戒。」弗里德里克認為,奧尼西慕可能用光了從主人那裡偷來的金錢,無處藏身,又找不到工作。他在腓利門家裡聽見過保羅,於是就去請求保羅收留他,替他說項。

另一些學者就認為,奧尼西慕也許在某些事上犯了錯,激怒了主人,於是逃到主人的好友那裡,求後者出面調停,幫助他同主人恢復和好。據一些歷史資料顯示,這是「奴隸闖禍後最常見的求助方法」。如果事情真的是這樣,正如學者布賴恩·拉帕斯基說,奧尼西慕偷跑「看來就是為了去找保羅當和事老,而不是為了金錢棄主潛逃」。

保羅出面調停

不論奧尼西慕為了什麼理由逃走,他確曾找過保羅,請求對方為他求情,平息主人的怒氣。在保羅看來,這確實是個棘手的問題。奧尼西慕以前是個不信者,又是個私自偷跑的奴隸。保羅願意作調停人,勸好友腓利門不要依法嚴懲奧尼西慕嗎?保羅會怎樣做呢?

保羅寫信給腓利門的時候,奧尼西慕顯然已跟保羅共處了好一段日子。在這段時間,保羅幫助了奧尼西慕成為基督徒,所以他稱呼奧尼西慕做「親愛的弟兄」。(歌羅西書4:9)保羅在信中提到自己跟奧尼西慕的屬靈關係,說:「我勸勉你,是為了我的孩子……的事;他是我帶著繫索被囚的時候所生的。」保羅的介入竟然導致這個好結果,這一定叫腓利門大感意外。保羅說這個以前「沒有用處」的奴隸,現已是他們的基督徒弟兄了。奧尼西慕現在的確人如其名,成為「對人有用」或「有用處」的僕人了。——腓利門書1,10-12。

奧尼西慕對被囚的保羅的確很有用處。保羅本來想把奧尼西慕留在身邊,但他不想違反法律,也不願侵犯腓利門的權利,結果打消了這個念頭。(腓利門書13,14)在差不多同一時期,保羅寫信給腓利門家裡的會眾,提到奧尼西慕是「忠信而親愛的弟兄;他原是在你們那裡的」。可見,奧尼西慕的行事為人已證明他忠信可靠。——歌羅西書4:7-9。b

保羅勸勉腓利門重新接納奧尼西慕。可是,保羅沒有恃著自己是使徒,就吩咐腓利門該怎樣做,也沒有要求釋放奧尼西慕,讓他恢復自由。既然腓利門滿有愛心,而且跟保羅友情深厚,保羅深信腓利門會接受他的提議,甚至做得比他所求的「還多」。(腓利門書21)保羅沒有說明要實際「多」到什麼程度,他讓腓利門自行決定怎樣對待奧尼西慕。有些人認為保羅雖然沒有在信中提出請求,但他其實很想腓利門讓奧尼西慕「回到他身邊,繼續協助他」。

腓利門有沒有接納保羅的請求,原諒奧尼西慕呢?看來腓利門會這樣做,雖然這個行動可能會引起歌羅西其他奴隸主人的不滿。他們渴望見到奧尼西慕受到應有的懲罰,這樣,他們的奴隸就不敢步其後塵了。

洗心革面的奧尼西慕

奧尼西慕返回歌羅西的時候,已經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真理好消息的力量改變了他的思想。他後來無疑成為當地會眾的一分子,忠心地事奉上帝。聖經並沒有透露腓利門最後有沒有讓奧尼西慕獲得自由。但不管怎樣,奧尼西慕在屬靈的意義上已是個自由人了。(參閱哥林多前書7:22。)現代也有類似的例子。人只要把聖經原則應用出來,就可以改變自己的環境和品格。有些人一度被視作社會的渣滓,認識真理之後卻成為奉公守法、堪作模範的人。c

純真的信仰的確具有改變人的力量!儘管奧尼西慕以往對腓利門「沒有用處」,但改變了的奧尼西慕卻「對人有用」,這正是奧尼西慕這個名字的意思。顯然,憑著基督徒弟兄之愛,腓利門和奧尼西慕能夠冰釋前嫌。

[腳注]

a 根據羅馬的法律,「出逃的奴隸」是指「棄主潛逃、一去不返的奴隸」。

b 看來保羅曾委託奧尼西慕和推基古把三封書信帶返歌羅西。這三封信包括腓利門書、以弗所書和歌羅西書,這些書信後來成為聖經正典一部分。

c 要獲得進一步的例子,請參閱《儆醒!》1996年6月22日刊18-23頁;1997年3月8日刊11-13頁;《守望台》1989年11月1日刊30-31頁;1997年2月15日刊21-24頁。

[第30頁的附欄]

羅馬法律下的奴隸

在公元1世紀,根據羅馬法律,奴隸完全受主人支配。主人可以為所欲為,隨意把性慾或脾氣發泄在奴隸身上。據注釋者格哈德·弗里德里克指出,「不論在實際上還是在法律上,奴隸都不被視作一個人,他只是主人的一項資產,一件任由擺布的東西。……[他]在家裡的地位比家畜和用具好不了多少。民事法律絕不保障奴隸的權益。」奴隸要是受到不公平的對待,也不能訴諸法律,為自己討回公道。基本上,他們只能對主人的吩咐惟命是從。忿怒的主人可以隨意懲罰奴隸,刑罰的輕重沒有限制。主人有權掌管奴隸的生死,奴隸即使犯了一個微小的錯誤,都可能有喪命之虞。*

在古代,富有人家可能有數以百計的奴隸,即使一個小家庭也可能有兩三個奴僕。據學者約翰·巴克利指出,「家奴要做的工作多不勝數。我們發覺奴隸身兼多職:看門人、廚子、侍者、清潔工人、信差、保育員、奶媽、隨身侍從。有些富家大戶的奴隸本身更是專業人士。……家奴有怎樣的待遇,基本上取決於主人的性情。所以,他們可能有兩種完全不同的待遇。要是主人殘暴不仁,奴隸就得忍受無休止的虐待。要是主人仁慈寬厚,奴隸就會有較好的生活,較好的前途。有些古典文學著作引述出名的例子,論述奴隸怎樣飽受苛待,另外也有大量文獻顯示主人和奴僕有著深厚的感情。」

* 有關上帝古代人民當中的奴隸制度,可參閱《洞察聖經》第2冊977-979頁,紐約守望台聖經書社出版。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