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守》98 3/1 4-7頁
  • 為什麼他們請求恕罪?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為什麼他們請求恕罪?
  •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8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普世教會運動與道德地位
  • 不是人人都同意
  • 上帝的判決
  • 教會承認罪過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8年
  • 聖靈的標記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1年
  • 教會會將教皇的主張付諸實行嗎?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0年
  • 那一樣更重要——你的教會抑或上帝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0年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8年
《守》98 3/1 4-7頁

為什麼他們請求恕罪?

認為各教會應當懺悔,多謀改革,並不是什麼新事。一部宗教詞典《宗教與神話》說,中世紀不少人深受早期教會的正直形象所吸引,於是有許多人大聲疾呼宗教改革。

1523年,馬丁路德跟羅馬決裂之後,教宗阿德里安六世為了息事寧人,向紐倫堡議會發出以下信息:「我們深知,多年以來有不少可憎的事在教廷發生。……我們決心要努力革新羅馬教廷,很可能這一切壞事都是源自這個地方的。」然而,教宗的這項承認並沒有消解教會內部的分裂,也沒有革除教廷的腐敗。

較近期,有人批評各教會在納粹大屠殺期間噤口不言;也有人指責他們沒有阻止教會成員參與戰爭。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戰進行得如火如荼之際,一個名叫普里莫·馬佐拉里的教士問道:「以往和現今,梵蒂岡在處理較不具爭議性的教義時反應十分強烈。可是,對於天主教教義的危機,為什麼教會不作出同樣強烈的反應呢?」這些較具爭議性的問題是什麼?這個教士所指的是,促成戰爭的民族主義精神;當時這種精神正把人類的文明撕裂摧毀。

事實上,直到不久之前,各教會承認罪責仍是相當罕見的事。1832年,有些人敦促天主教會「改過自新」,教宗格列高利十六世回應說:「有人認為[教會]為了安全和增長,就得『復原和改過』。顯然這樣的主張不但荒謬,也十分有害。這等於說教會是有缺陷的一樣。」教會怎樣處理那些明顯到無從否認的缺陷呢?曾有人用多種不同的策略去為這些缺陷辯解。例如,有些神學家認為,教會一方面是聖潔的,同時也是有罪的。教會本身受上帝保護,不會犯錯,所以可說是聖潔無瑕;但教會的個別成員卻是有罪的。因此,如果有人用教會的名義行惡,罪責就不在於教會,而是在於教會的個別成員。這個說法合理嗎?羅馬天主教神學家漢斯·金就認為不合理;他寫道:「世上並沒有一個與人類世界分離的完美教會。無罪的教會根本就不存在。」

普世教會運動與道德地位

你也許想知道,究竟什麼事態發展,促使各教會現在紛紛請求恕罪呢?起初,基督新教和正教率先承認自己對「以往的分裂負有罪責,促成了許多不同的教派」。1927年,他們在瑞士洛桑舉行的「信仰與秩序」基督教國聯合會議中承認這件事。最後羅馬天主教會也步他們的後塵。尤其是在第二次梵蒂岡會議a之後,教會的高層人員,包括教宗在內,更頻常為基督教國裡的分裂情況請求恕罪。這樣行的目的是什麼?顯然,他們想基督教國團結一點。天主教歷史家尼科利諾·薩拉萊說,若望保祿二世的「『自我批判』計劃是個策略,要達到的目的是普世教會聯合」。

可是,教會請求恕罪並不僅為了這個理由。今天,基督教國的可恥記錄已廣為人知。神學家漢斯·烏爾斯·馮·巴爾塔扎說:「教宗所隸屬的教會做了和獲准做了不少的事,是我們今天無法認可的。」因此,教宗設立了一個委員會「去為教會歷史黑暗的一面作個交代,……好向世人請求恕罪」。教會願意自我批判的另一個理由看來是,教會想恢復受尊重的道德地位。

同樣,歷史家阿爾貝托·梅洛尼論及教會請求恕罪一事說:「其實,教會只是想暫時解除罪責而已。」不錯,天主教會看來想設法擺脫以往罪過的重擔,重新贏得大眾的信任。老實說,教會渴望跟世界和好,過於想跟上帝和好。

這種心態使我們想起以色列國的第一位君王掃羅。(撒母耳記上15:1-12)有一次他犯了大罪,後來罪行被揭發出來,他首先在上帝的忠心預言者撒母耳面前試圖為自己辯護。(撒母耳記上15:13-21)最後,國王不得不向撒母耳承認說:「我犯了罪了,我違背了耶和華的命令和你的話。」(撒母耳記上15:24,25,《新譯》)不錯,他承認自己犯了罪,但他接著所說的話卻顯示,他最關心的事其實是什麼:「求你在我人民的長老面前和以色列人面前給我面子。」(撒母耳記上15:30,《新譯》)顯然,掃羅關心自己在以色列國內的地位過於跟上帝和好。這種態度並沒有使掃羅獲得上帝的寬恕。你認為同樣的態度會使各教會獲得上帝的寬恕嗎?

不是人人都同意

並非人人都認為教會應當公開請求恕罪。例如,教宗為販賣奴隸一事請求恕罪,同時恢復了像胡斯和加爾文等異見分子的地位,一群羅馬天主教徒就為此感到不安。據梵蒂岡消息透露,教宗在發給樞機主教的文件中建議,教會對過去1000年來的天主教歷史作一番「良心上的檢討」。這份文件被出席1994年6月舉行的教會議會的樞機主教大事批評。可是,教宗堅持要把這個建議的內容加入一份通諭裡,但意大利樞機主教賈科莫·比菲卻在他所發出的牧函中堅稱:「教會無罪。」然而他承認:「為過去多個世紀神職人員的過犯請求恕罪,……可以使天主教會在一般人眼中有個較好的形象。」

梵蒂岡評論員路易吉·阿卡托利說:「悔罪是天主教會內最具爭議性的問題之一。如果教宗承認傳教士的罪行,有些循規蹈矩的傳教士自然會感到不悅。」此外,一位羅馬天主教作家寫道:「如果教宗真的認為教會歷史這樣可怕,我們實在很難理解,他又怎麼把同一個教會譽為『人權』的傑出倡導者和我們的『母親兼導師』,帶領人類走向真正光明的第三個一千年。」

聖經提醒我們,要慎防僅因為惡行被揭發,感到尷尬而裝出表面的悔意。這種悔改很少能夠促使悔改者作出長期的改變。(可參看哥林多後書7:8-11。)上帝所珍視的悔改必須輔以「同悔改相稱的果實」,即提出衷誠悔改的證據。——路加福音3:8。

聖經說悔改認罪的人必須離開惡行,不再做壞事。(箴言28:13)天主教會有這樣做嗎?天主教會和其他教會為自己的過犯公開認罪之後,最近在中非洲和東歐爆發的內戰中,為什麼有這麼多「基督徒」涉及這些暴行呢?教會是促進和平的力量嗎?教會領袖有一致譴責教會成員所犯的暴行嗎?沒有。有些神職人員甚至參與這些屠殺!

上帝的判決

關於教宗屢次發表的自我批判,樞機主教比菲語帶諷刺地問道:「對於以往所犯的罪行,我們等候世界大審判來臨不是好得多嗎?」審判全人類的日子即將來臨了。耶和華上帝清楚知道宗教的黑暗歷史。他很快就要跟一切作惡的人算賬。(啟示錄18:4-8)在目前這個時候,我們能夠找著一種清白無瑕的宗教嗎?這種宗教既不受流血罪和不容異己的精神所玷污,也沒有犯過基督教國為之請求寬恕的其他罪行。這樣的宗教是有的。

我們怎樣才能找到這樣的宗教呢?憑著應用耶穌所定的一條律則:「憑著他們的果實,你們就可以認出他們來。」歷史的記錄——有些宗教但願能夠把這些記錄抹去——不但幫助我們認出耶穌所說的「假預言者」,也幫助我們認出那些結出了「優良的果實」的人。(馬太福音7:15-20)他們是什麼人呢?我們請你跟耶和華見證人一起考查聖經,親自找出問題的答案。你會看出今天世上哪一個宗教真正聽從上帝的話語,而不是只關心在世上保持自己的勢力。——使徒行傳17:11。

[腳注]

a 第21屆普世教會運動會議分為四次,於1962-1965年間在羅馬舉行。

[第5頁的圖片]

教會為這類暴行懺悔

[鳴謝]

The Complete Encyclopedia of Illustration/J. G. Heck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