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守》98 5/15 21-23頁
  • 用勸導的技巧打動人心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用勸導的技巧打動人心
  •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8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在傳道工作上運用勸導的技巧
  • 體貼對方的感情
  • 宣揚好消息——運用說服力
    王國傳道月報-1989年
  • 怎樣勸導別人
    王國傳道月報-2001年
  • 不斷提高你的教導藝術水平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08年
  • 幫助聖經學生受浸成為基督徒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21年(研讀版)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8年
《守》98 5/15 21-23頁

用勸導的技巧打動人心

提起「說服」,許多人總是有點戒心。這個詞可能使人聯想到一個油嘴滑舌的推銷員,或者用花言巧語哄騙消費者的廣告。甚至在聖經裡,「說服」或「勸導」(英語persuasion)一詞有時也有貶義的用法,意思是腐化或引入歧途。舉例說,使徒保羅寫信給加拉太人說:「你們向來跑得很好。是誰阻礙你們繼續服從真理呢?這種勸導不是出於那召你們的。」(加拉太書5:7,8)保羅也警告歌羅西的基督徒,提防有人「提出容易說服人的論調,企圖蒙騙[他們]」。(歌羅西書2:4)這些人說話毫無根據,一味用狡猾的伎倆試圖說服人。

可是,保羅在寫給提摩太的第二封信中,以另一種意義運用「勸導」這個詞。他說:「你所學到而受勸導去相信的事,你要常常守著,因為知道你是跟誰學的。」(提摩太後書3:14)這裡所說的「受勸導去相信」,顯然不是指提摩太受人誤導,相反,提摩太從母親和外祖母受到教導,得以認識聖經的真理。——提摩太後書1:5。a

保羅在羅馬遭禁錮期間,曾向許多人作過徹底的見證。他「從早到晚」,根據「摩西的律法[和眾預言者]的書」,「將耶穌的事勸導他們相信」。(使徒行傳28:23,《呂譯》)保羅用花言巧語哄騙人嗎?當然不是!很明顯,說服或勸導並不總是形容壞事的。

翻做「說服」或「勸導」的希臘語詞的字根,在褒義上的意思是:勸服;根據合乎邏輯的推理去改變人的想法。換句話說,上帝話語的教師可以根據聖經,運用勸導的技巧,把聖經真理灌輸給學生,幫助他養成堅強的信心。(提摩太後書2:15)保羅在服事職務上無疑經常這樣做。連反對基督教的銀匠底米特也留意到,保羅「不單在以弗所,還幾乎在整個亞細亞區,說服了一大群人相信另一套道理,說用手造的並不是神」。——使徒行傳19:26。

在傳道工作上運用勸導的技巧

耶穌基督吩咐跟從者說:「所以你們要去,使所有國族的人成為門徒,奉父親、兒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浸,我吩咐你們的一切,都要教導他們遵守。看啊!在這一切日子,我都會同你們在一起,直到事物制度的末期。」(馬太福音28:19,20)今天,在230多個國家地區裡,耶和華見證人都服從這個吩咐。1997服務年度,他們每月在世界各地主持多達455萬2589個聖經研究。

如果你正主持一個家庭聖經研究,你也許能夠預見,有些什麼情況是你必須運用勸導技巧的。舉個例,假設下一次你要跟學生討論三位一體的問題。如果你知道學生相信三位一體,你會怎樣做呢?你可以給他一本討論這個問題的書刊。他讀過書刊之後,也許同意上帝和耶穌是兩位不同的個體。可是,如果學生仍然不明白某些問題,你可以怎樣做?

細心聆聽。聆聽有助你判斷學生對某個問題持有什麼觀點。舉例說,假如學生說,「我相信三位一體,」你可以馬上引證聖經去駁倒這個教義。可是,不同的人對三位一體懷有不同的觀念。你對三位一體所下的定義,可能跟學生相信的並不一樣。學生對其他問題的看法,例如輪迴、靈魂不死、得救等,也可能跟你所預期的有出入。所以,在發言之前要先細心聆聽。切勿預先假定學生相信什麼。——箴言18:13。

提出問題。你不妨提出以下的問題:「你是否一向都相信三位一體?你曾就這個題目作過深入的查考,看看聖經怎樣說嗎?如果上帝是三位一體的其中一位,他的話語聖經不應該清楚直接地告訴我們嗎?」跟學生研讀的時候,偶爾停下來問問學生:「到目前為止,你覺得我們討論過的資料合理嗎?」「你同意這個解釋嗎?」你機巧地運用問題,就可以讓學生參與學習的過程,而不是純粹聽你講解課題。

作有效的推理。舉個例,談到三位一體,你可以對學生說:「耶穌受浸的時候,天上有聲音說:『你是我的兒子,是親愛的。』如果當時上帝真的在地上受浸,這是不是說,上帝把聲音傳到天上,然後再折返地球,叫地上的人聽見呢?這不是騙人的做法嗎?既然上帝是『不可能說謊的』,他會這樣欺騙人嗎?」——路加福音3:21,22;提多書1:1,2。

機巧有力的推理往往能夠打動人心。請考慮一個女子的事例,我們暫且叫她做巴巴拉。一直以來,巴巴拉都相信耶穌是上帝,認為耶穌和聖靈是三位一體的其中兩位。後來一個耶和華見證人告訴巴巴拉,上帝和耶穌是兩位不同的個體,並且提出經文支持他的論據。b巴巴拉一時覺得難以接受。畢竟,她對三位一體的信仰已懷有深厚的感情。

見證人耐心地跟巴巴拉推理。他說:「如果你想教導我明白兩個人有同等輩份,你會說他們有什麼家庭關係呢?」巴巴拉想了一會兒,然後說:「我會說他們是兩兄弟。」見證人說:「不錯。甚至可以說他們是雙胞胎。可是,耶穌教導我們認識上帝的時候,卻把上帝稱為父親,把自己稱為兒子,你認為耶穌強調什麼事呢?」巴巴拉睜大了眼睛,回答說:「這表示他們當中有一個比較年長、權力較大。」

「不錯,」見證人回答說,「耶穌的聽眾是生活在族長社會的猶太人,他們必定明白耶穌的意思。」為了強調他的論點,他總結說:「既然我們能夠想出適切的喻例——例如兩兄弟或雙胞胎——去說明兩個人地位平等,偉大的導師耶穌當然不難找著其他好例子吧。可是,耶穌偏偏用『父親』和『兒子』去描述他和上帝的關係。」

最後,巴巴拉終於明白過來,改變自己的觀點。見證人運用勸導的技巧,打動了她的心。

體貼對方的感情

有些人的宗教信念所以根深蒂固,往往由於他們對自己的宗教懷有深厚的感情。請考慮一下埃德娜的例子。埃德娜是個虔誠的天主教徒。一次,她那十來歲的孫兒運用聖經,有力地向她證明上帝和耶穌是兩位不同的個體。埃德娜看出孫兒的話合情合理。可是,她仁慈但堅定地說:「我還是相信三位一體。」

可能你也曾有過類似的經歷。許多人把自己宗教的教義視為天經地義。要勸導這樣的學生,不能一味用理性的邏輯推理,或者用一大堆經文去證明對方錯誤。相反,我們必須一方面運用勸導的技巧,一方面表現體恤之心。(參閱羅馬書12:15;歌羅西書3:12。)誠然,一個能幹的教師應該有堅強的信念。保羅也曾提及「我堅信」,「我在主耶穌裡知道而且深信」等片語。(羅馬書8:38;14:14)可是,我們不應該用自以為義、惟我獨尊的語氣去表達自己的信念。講解聖經真理的時候,也不該語帶譏諷,挖苦學生。不錯,我們絕不想傷害學生的感情或令他難堪。——箴言12:18。

要尊重學生的信仰,承認他有權選擇相信什麼;這樣做比堅持己見更能打動人心。謙卑自抑是成功的要訣。思想謙卑的教師不會自命不凡、覺得自己比學生優越。(路加福音18:9-14;腓立比書2:3,4)敬神的教師會謙恭地勸導學生,實際上等於說:「耶和華慈悲地幫助我看出這點,我很想告訴你。」

保羅致信哥林多的基督徒同工時寫道:「我們打仗所用的,不是屬肉體的武器,而是靠上帝大有力量的武器,可以推翻堅穩牢固的事物。我們所推翻的是各種推論,以及一切高高豎立起來、敵擋上帝知識的事物;我們把一切意念都俘擄過來服從基督。」(哥林多後書10:4,5)今天,耶和華見證人運用上帝的話語,推翻堅穩牢固的謬誤道理,除掉各種令上帝不悅的惡習和特徵。(哥林多前書6:9-11)見證人緊記耶和華對他們表現的慈愛和耐心。在他們看來,持有上帝的話語聖經,運用這項有力的工具去駁倒謬誤的道理,用勸導的技巧去打動人心,實在是莫大的福分!

[腳注]

a 請參閱本期《守望台》載於7-9頁的「友妮基與羅以——模範的教師」一文。

b 請參看約翰福音14:28;腓立比書2:5,6;歌羅西書1:13-15。如果想參考更多資料,可參閱由紐約守望台聖經書社出版的《你應當相信三位一體嗎?》這本冊子。

[第23頁的附欄]

打動學生的心

◻ 要禱告求耶和華的指引,幫助你打動學生的心。——尼希米記2:4,5;以賽亞書50:4。

◻ 要探知學生相信什麼,問問他為什麼喜歡這些信仰。——使徒行傳17:22,23。

◻ 要以仁慈、冷靜、合乎邏輯的方式根據聖經作討論,設法跟對方保持一個共通點。——使徒行傳17:24-34。

◻ 盡可能運用適切的喻例去闡明聖經的真理,加深學生的印象。——馬可福音4:33,34。

◻ 幫助學生看出接受聖經的確切知識有什麼益處。——提摩太前書2:3,4;提摩太後書3:14,15。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