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他們紛紛脫離宗教?
19世紀中葉,普魯士(即現今的德國北部)的居民幾乎沒有一個會說自己不屬於任何宗教。事實上,當時的人如果本來相信主流宗教,後來卻改信非傳統的宗教,就會受到警察監視。時移勢易,現在這種情況已不復存在了!
今時今日,有數目破紀錄的德國人正紛紛脫離教會。據報每四個人當中,就有一個不隸屬於任何宗教。奧地利和瑞士也有同樣的趨勢。如果信眾是教會的血液,情形就像德國作家賴默·格羅內邁爾所說一般,「歐洲各教會快要死於流血不止了。」
為什麼他們捨棄宗教
為什麼有這麼多人捨棄有組織的宗教呢?原因往往跟錢有關,尤其在教會成員要繳納教會稅的國家,情形更是這樣。許多人問:「我有什麼理由要把自己辛苦掙來的錢白白送給教會?」有些人更因教會擁有巨量財富和權力而大起反感。他們的看法大概跟科隆紅衣主教約阿希姆·梅斯納的意見一樣;梅斯納認為,教會的財富使教會變得過度關注物質東西,「對基督的信心卻不夠認真」。
有些人脫離教會,是因為他們覺得教會的道理枯燥乏味,無法滿足他們的靈性飢渴。他們經歷到預言者阿摩司所說的那種饑荒:「這饑荒不是因為沒有食物,這乾渴,不是因為沒有水;而是因為聽不見耶和華的話。」(阿摩司書8:11,《新譯》)他們既從自己的宗教得不到任何屬靈滋養,就乾脆放棄算了。
人們遭遇的難題都是真實的,但捨棄一切宗教是正確的做法嗎?試想想有個飢腸轆轆的人,看見一塊很像麵包的東西,怎料吃下去才知道是木屑。他會因此就乾脆放棄進食的念頭,把自己的飢餓忘記就算嗎?當然不會。相反,他會設法找些真正能夠充飢的食物。同樣,如果一個宗教無法滿足屬下信眾的靈性需要,他們應該就此捨棄所有宗教嗎?抑或較明智的做法是,轉而尋找一個能夠滿足人靈性飢渴的宗教?許多人正這樣做,你可以在下一篇文章讀到他們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