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珍視神聖服務的殊榮
所有神聖服務崗位都值得珍視而不應等閒視之。古代猶大國的祭司曾對耶和華聖殿裡的服務表現滿不在乎的態度,結果受上帝強烈譴責。(瑪拉基書1:6-14)有些以色列人慫恿拿細耳人不要把與神聖服務有關的職責看得那麼認真,結果,耶和華也嚴詞斥責這些犯過的以色列人。(阿摩司書2:11-16)真正基督徒同樣執行神聖服務,而且把這些服務看得非常認真。(羅馬書12:1)神聖服務具有多種形式,但每一種都同樣重要。
耶穌仍在地上時,他訓練門徒成為上帝王國的宣揚者。終有一天,他們傳講的信息會傳遍天下。(馬太福音28:19,20;使徒行傳1:8)在目前這個事物制度的最後日子,傳講好消息的工作甚至比以前更緊急。
每個耶和華見證人都參與傳講好消息的工作。成千上萬的基督徒成為先驅,他們從這項服務尋得莫大的快樂。為了提供普世見證工作所需的各項供應,數以萬計的基督徒投入特殊全時服務,到伯特利工作,參與周遊工作,成為環務、區務監督,或成為海外傳道員。那些想繼續持守這些特殊服務的基督徒,可能面對什麼難題呢?
家人急需幫助
基督徒接受特殊全時服務之前,通常都要在自己的環境方面作出若干調整。不是人人都能夠這樣做的。如果人負有聖經規定的義務,就可能無法加入全時服務了。可是,假如家裡突然發生緊急事故,也許年老的父母有事,加入特殊服務的基督徒可以怎樣應付呢?以下的聖經原則和勸告提供所需的指引。
我們的一生都應當以我們與耶和華的關係為重心。(傳道書12:13;馬可福音12:28-30)我們必須珍視上帝託付給我們的一切神聖事物。(路加福音1:74,75;希伯來書12:16)有一次,耶穌告訴一個必須改變生活重心的男子,他應當全力參與宣講上帝王國的工作。從這人的回答看來,男子想等到父親百年歸老之後才參與傳講好消息的工作。(路加福音9:59,60)另一方面,有些人自稱已將一切都奉獻給上帝,於是就不再「為父母做什麼事了」;耶穌公開指責這種錯誤的想法。(馬可福音7:9-13)使徒保羅也表明,照顧「自己家裡的人」,包括父母和祖父母,是基督徒應當負起的嚴肅責任。——提摩太前書5:3-8。
這是否意味著,但凡親者有緊急事故,從事特殊全時服務的基督徒就應當撇下自己的工作委派,回家照顧親人呢?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考慮許多個因素。當事人決定怎樣做,純粹是個人的私事。(加拉太書6:5)有不少人認為,儘管他們十分珍視自己的工作,明智之舉是回家照料年老的父母。為什麼呢?他們的父母也許亟須有人照顧,但卻沒有別的家人能夠幫忙,或者本地會眾的弟兄姊妹無法予以所需的幫助。有些處於這種情況的基督徒能夠一面做先驅,一面照料父母。另一些人則在家裡情況安定之後,得以再次投入特殊全時服務。可是,許多時當事人能夠用其他方法解決問題而無須放棄全時服務。
負起自己的責任
即使家人急需有人照料,有些從事特殊全時服務的基督徒卻能夠一面留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一面照料家人的需要。能夠這樣做的人很多,我們且看看其中一兩個例子。
一對夫婦在1978年加入伯特利,目前他們在耶和華見證人的世界總部服務。他們加入伯特利之前,已經做了一段時間環務和區務工作。弟兄在神治組織裡負有相當重大的職責。可是他的父母也需要幫助。為了幫助父母,這對在伯特利服務的夫婦每年探望他們三四次,每次來回3500公里。他們更親自為父母建造了一座房子。每逢父母突然患病,他們就回家照顧他們。過去20年來,他們差不多把所有假期都用來照料這項責任。他們深愛父母,也孝敬父母,但他們同時十分珍視自己的神聖服務。
另一個弟兄從事周遊工作已有36年,然後遭遇他形容為一生最難以應付的情勢。他的岳母已經85歲,是個忠心事奉上帝的人;她亟須有個能夠照顧她的人跟她同住。當時她的大部分兒女都認為不方便讓母親跟他們住在一起。有個親戚告訴這個周遊監督和他的妻子,他們應當為家人著想,放棄全時服務,回家照顧母親。但這對夫婦並沒有放棄自己的寶貴服務,也沒有忽視母親的需要。在接著的九年裡,大部分時間母親都跟他們一起。起初他們住在一所活動房子裡,接著住在各環提供的不同住所裡。有一段頗長時間,這個弟兄(當時是個區務監督)不得不時常離家從事周遊工作,他的妻子則留在家裡,用全副精神照料母親。每週星期天的聚會結束之後,丈夫就長途跋涉回家幫忙。許多弟兄姊妹知道這件事,都深深賞識這對夫婦所作的努力。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家庭的其他成員受到感動,於是主動提出幫忙。由於這對夫婦表現自我犧牲的精神,緊緊持守自己的特殊全時服務,許多人得以繼續從他們所作的服務得益。
家人合作
如果家裡各成員深深賞識特殊全時服務的價值,他們也許會表現合作的態度,使至少有些成員能夠從事全時服務。
由於家人表現衷誠合作的精神,一對在西非做海外傳道員的加拿大夫婦獲得很大幫助。他們不是僅希望沒有什麼事情發生,然後等到緊急情勢出現才謀求對策。他們到守望台基列聖經學校接受訓練成為海外傳道員之前,作丈夫的跟弟弟討論,要是母親病了或變成殘障時,可以怎樣照顧她。他的弟弟說:「我現在有家庭和兒女,無法像你們一樣到外地服務。但如果媽媽有什麼事,你們放心好了,我一定會照顧她的。」他的弟弟除了表明自己深愛母親之外,同時也表明自己很賞識海外傳道工作的價值。
一對在南美洲服務的夫婦也獲得妻子的家人合力幫忙,照顧她年老的母親。她的姊姊和姊夫一直照顧媽媽,直到姊姊患了不治之症為止。然後怎樣呢?為了使他們安心,姊夫寫信告訴他們:「只要我和孩子一天在生,你們永不用放棄海外傳道工作。」後來另一個妹妹和丈夫放棄自己的房子,搬到母親那裡,跟她一起住,直到母親去世為止。這個家庭表現多麼傑出的同舟共濟的精神!整家人都全力支持海外傳道服務。
父母甘願為耶和華作出犧牲
許多父母都對神聖服務表現深刻的體會。他們甘願用自己最寶貴的產業——自己的兒女——去尊榮耶和華。(箴言3:9)許多基督徒父母鼓勵兒女投入全時服務。他們當中有些人的感覺跟古代的哈拿一樣;哈拿獻出兒子撒母耳,「永遠」為耶和華服務,「終身」事奉上帝。——撒母耳記上1:22,28。
一對深懷體會的父母寫信給在非洲服務的女兒說:「我們感謝耶和華賜給你這個寶貴的工作崗位。這實在是無以尚之的福分。」另一次她的母親寫道:「我們的確要作出犧牲,忍痛跟你分開,但看見耶和華怎樣無微不至地照顧你,我們感到多麼欣慰!」
一個在厄瓜多爾服務的海外傳道員,回顧自己在照料年老父母方面所經歷過的各種情勢之後,寫道:「我認為,我和內子所得的最大幫助是爸爸的禱告。爸爸死了以後,媽媽告訴我:『你爸爸沒有一天不為你們向耶和華禱告,求他幫助你們兩人留在工作崗位之上。』」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一對年老夫婦,很高興有個兒子能夠從事全時服務。做母親的去世時,她的兒子和媳婦在西班牙。家庭的其他成員認為要作出安排去照顧父親。他們各人都忙於世俗工作和養育兒女,覺得無法負起照顧父親的責任,於是堅決要求從事全時服務的夫婦回來照顧父親。可是,做父親的雖然已79歲,健康仍然不錯,視力也很清晰。在一次家庭會議裡,各人表達了自己對事情的看法之後,爸爸站起來堅決地說:「我要他們回到西班牙去,繼續在那裡工作。」這對夫婦於是回到西班牙去,但也以若干具體的方式幫助爸爸。目前社方派他們在西班牙從事環務工作。自從那次家庭會議之後,其他家庭成員也對他們的海外傳道工作表現賞識。過了幾年之後,其中一個兒子接爸爸到他家裡居住,直至爸爸去世為止。
在美國賓雪法尼亞州,有個做了先驅約莫四十年的受膏弟兄,他妻子患上重病死去時,他已經九十多歲。除了許多屬靈兒女之外,他還有一個兒子和三個女兒。其中一個女兒已經從事全時服務四十多年,她跟丈夫一起從事海外傳道工作、周遊工作,後來在伯特利服務。她設法安排各事,使爸爸得到適當的照料。當地的弟兄也幫忙,接送他往返王國聚會所。後來,這個女兒的丈夫死去,她問爸爸是否想她離開伯特利,回來照顧他。這個弟兄非常重視神聖事物,他認為自己可以從其他方面獲得所需的照顧。於是他回答說:「你要是這樣做,就大錯特錯了;如果我讓你這樣做,就更加不對。」
會眾的支持
有些會眾大力支持從事全時服務的弟兄姊妹,幫助他們照顧年老的父母。他們特別賞識那些從事這種服務多年的弟兄姊妹。雖然會眾不能免除聖經規定他們要負的責任,會眾仍然可以做許多事去減輕他們的負擔,使這些作兒女的弟兄姊妹無須離開自己的工作崗位。
一對來自德國的夫婦在海外服務了約莫十七年,大部分時間都是做周遊工作。後來丈夫的年老母親越來越需要人照顧。每年這對夫婦都用自己的假期回去幫助她。附近的見證人也仁愛地予以援手。有一段時間,母親的情況很惡劣,這對從事全時服務的夫婦於是回來陪伴她。當地會眾的長老安排跟他們會面。長老們清楚知道這對夫婦為母親所做的事,同時也很賞識他們從事的特殊全時服務。因此,長老提議作出一個固定安排去照顧他們的母親,然後說:「你們已經盡了力,我們會協助你們,使你們能夠繼續留在西班牙的工作崗位服務。」過去七年,這些長老一直這樣做。
有一個自1967年以來在塞內加爾服務的弟兄,同樣從他父親所屬的會眾獲得仁愛的支持。有一次他的父母遭遇嚴重難題,他的妻子甘願讓他獨自回美國幫助父母。他不得不留下來幾個月。情況相當棘手,但他盡了人事之後,會眾自願提出協助,使他得以留在海外傳道工作崗位上。在一段長達18年的時期,會眾以無數方式提出仁愛的幫助。首先照料他的父親(雖然當時他已很難辨認人),接著照顧他的母親。會眾的幫助有沒有免除兒子所負的責任呢?沒有。他時常從塞內加爾返回美國,把自己的假期用來幫助年老的父母。但會眾有許多人都很高興知道,他們有分幫助一對辛勤的夫婦留在塞內加爾從事全時服務。
耶穌曾說,那些為了好消息撇下一切的人,會得著百倍的弟兄、姊妹、母親、孩子。(馬可福音10:29,30)在耶和華的僕人當中,這是千真萬確的事。一對目前在西非貝寧服務的夫婦就有過這樣的經歷。他們父母所屬的會眾有兩個見證人,叫他們不用為父母擔心。他們說:「你們的父母,也是我們的父母。」
不錯,我們能夠以許多方式表明我們十分珍視神聖的服務。你仍然有些方面可以做得更好嗎?
[第26頁的圖片]
他們踴躍響應特殊全時服務的呼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