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節忽視了基督嗎?
「我無法接受聖誕的狂歡宴樂。在我看來,這些慶祝跟基督的生活方式和教訓實在相去太遠了。」——甘地。
許多人會立即反駁甘地這番話。他們也許感到疑惑:「一個信奉印度教的政治家怎可能真正明白基督教節日是怎麼一回事呢?」話雖這樣說,我們卻不得不承認,慶祝聖誕早已遍及全球,影響所有文化領域。每年12月,無論在哪個地方,這個節日看來都一樣流行。
舉個例,亞洲大約有1億4500萬人慶祝聖誕節,這個數目比十年前多出了4000萬人。如果甘地所說的「狂歡宴樂」,是指現代人慶祝聖誕的世俗色彩,那種有目共睹、瘋狂購物的情況,我們實在無從否認,這樣的「狂歡宴樂」時常是聖誕慶祝中最顯著的部分。《亞洲新聞》雜誌說:「從香港的火樹銀花,至北京大酒店的聖誕樹和新加坡市中心的基督馬槽誕生雕像,亞洲的聖誕節主要充滿了各種非宗教性(大部分與售賣商品有關)的活動。」
現代的聖誕慶祝是否忽視了基督呢?自公元4世紀以來,12月25日一向被視為慶祝聖誕節的正式日子。羅馬天主教會定這日為記念耶穌誕生的日子。可是美國最近一個民意調查顯示,只有百分之33接受訪問的人認為,耶穌誕生是聖誕節最重要的部分。
你對這件事有什麼看法?看見所有這些沒完沒了的廣告,人人忙於搶購禮物,裝飾聖誕樹,籌備和參加派對,寄發聖誕卡等,你是否覺得耶穌好像已給人遺忘了?
不少人似乎認為,擺設一個耶穌在馬槽誕生的場景,就足以恢復耶穌在聖誕節的地位。你可能看過這些場景的人物組合:嬰孩耶穌躺在馬槽裡,圍著他的有約瑟、馬利亞、一些牧羊人、「三博士」或「三王」,還有一些農舍飼養的動物和其他旁觀者。一般人認為這樣的場景能幫助他們記得聖誕的真正含義。按《美國天主教》雜誌說:「儘管耶穌誕生的場景展示福音記載裡一些非基於史實的人物,它就耶穌誕生一事所提供的資料卻比任何一卷福音書還要詳盡。」
然而,耶穌誕生的場景怎樣顯示聖經福音書裡的記載不是基於史實 呢?我們必須承認,這些場景裡古雅小巧、上了油漆的雕像為基督的誕生抹上一層神話的色彩。基督誕生的場景最初是由公元13世紀一個教士大力推介而流行起來的。有一段時間,這些場景相當樸實無華。今天,它跟其他與聖誕有關的東西一樣,已成為賺錢的商品。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市,有一排排的商店全年售賣與耶穌誕生場景有關的各種雕像。有些頗暢銷的人像並不是福音書所載的人物,而是現代的知名人士,例如戴安娜王妃、德肋撒修女、時裝設計家范思哲等。在其他地方,這類人像是用巧克力、麵條,甚至貝殼造成的。由此你可以看出,何以這些擺設毫無歷史價值可言。
既是這樣,這類基督誕生場景怎能提供「比任何一卷福音書還要詳盡」的資料呢?難道四福音的記載不是真實的歷史?甚至固執的懷疑論者也不得不承認,耶穌是真實的歷史人物。因此,耶穌必然曾成為嬰孩,而且在某個真實的地方誕生。如果我們想知道有關耶穌誕生的事跡,理應可以找到一個比觀看耶穌誕生場景好得多的方法。
事實上,這個方法是我們可以找到的。兩位歷史家先後寫了關於耶穌誕生的獨立記載。如果你有時覺得,聖誕慶祝實在忽視了耶穌,何不親自查考一下這些記載呢?你從這些記載讀到的,絕不是傳說或神話,而是一段引人入勝的事跡——基督誕生的真實 故事。
[第3頁的圖片鳴謝]
Border on pages 3-6, 8, and 9: Fifty Years of Soviet 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