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有進步的聖經研究
1.為了帶領聖經學生進至成為基督門徒的地步,我們需要預先考慮和有良好的計劃。我們應當懷著明確的目的去建立和主持聖經研究,那便是:要幫助學生成為基督耶穌手下富於生產的門徒。(太13:23)因此,要教導學生遵守耶穌的一切吩咐。(太28:19,20)要幫助學生明白,你會每星期主持一次聖經研究以幫助他對上帝的話語有基本的認識。同時,你也要仁慈地指出,學生將所學得的應用出來而表現真正的進步乃當務之急。(箴22:17;腓3:16)但我們應當在哪些具體方面留意學生的進步?
2.傳道員應當不時考慮一下聖經學生所有的進步。問問你自己:學生有沒有預先準備好課文,考查所有列舉但沒有引錄出來的經文?(徒17:11;帖前2:13)他是否用自己的說話作答?他的答案有沒有反映出他對自己所學到的聖經真理表現衷心的體會?(箴2:1-6)鼓勵他進一步閱讀上帝的話語和社方出版的刊物會是適當嗎?他有沒有訂閱《儆醒!》和《守望台》雜誌?他是否已進至體會當日經文這項安排的地步?
3.學生的言談、態度和行為有沒有表明他正接納聖經的道德標準?(林前6:9,10)他是否正在個人的品格上作出調整?(弗4:22-24)他對聖經真理的衷心體會有沒有推動他以非正式的方式向親戚、同事或鄰居談論他所學得的東西?(路6:45)健康和環境若容許他如此行,他是否正養成經常參加聚會的習慣?(來10:23-25)考慮學生在這些方面的進步可以幫助你斷定學生「存溫柔的心領受那所栽種的道」至什麼程度。——雅1:21。
終止不結果子的研究
4.經過你耐心幫助他一段合理的時期後,學生若仍沒有顯出有意義的進步,你也許最好將時間撥作更有價值的事之上——用來找尋配得的人。(太10:11-13)視乎環境而定,明智之舉也許是中止研究。由衷稱讚戶主所作的進步。但是要指出,既然他們獲悉聖經的真理,就應當將其付諸實行。可運用耶穌所說撒種的比喻,你可以討論比喻中四種土壤所顯示的個別情況,然後表明這個比喻強調人需要積極響應王國的信息。這樣行也許能幫助學生明白什麼阻止他穩定進步。你也許有機會評論你觀察到的事。要仁慈,但也要坦率,清楚。(林前14:8,9)要讓他知道,他若已作過所需的調整,也許可以恢復研讀。在這期間,你可以不時上門探訪以鼓勵他。——可參看1970年二月份英文《王國月報》第4頁。
5.我們若在地區遇到以前曾研究聖經的人,明智之舉是找出他們研讀了多久以及他們跟誰研讀。他們何以停止?若知道以前主持研究的人是誰,在恢復這個聖經研究之前,最好跟前主持人和服務監督商討一下。很可能有些因素是你不察覺的。有些人在過去多年曾跟許多不同的傳道員研讀聖經,但卻從沒有任何真正的進步。我們需要撥出時間幫助那些對真理表現真正興趣的人。
6.不論是終止一個聖經研究,抑或是恢復一個較早前停止的研究,你也許喜歡跟戶主討論一下刊登在《守望台》1976年10月1日刊第559-601頁題名「仍有時間『歸向耶和華』」一文的優良資料。我們若努力提高自己在主持有進步的聖經研究方面的能力,其實有無數的人是我們可以幫助去學習、接受及實踐真理的。這件事可以導致他們與耶和華上帝締結蒙嘉許的關係,而最後得享永生。——腓4:9;約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