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星期五
讓我們組成王國,為他的上帝,也就是他的父親做祭司。——啟1:6
基督的門徒中有14萬4000人受神聖力量任命,他們跟耶和華享有一種特殊的關係,會去天上跟耶穌一起做祭司。(啟14:1)聖幕的聖所象徵這14萬4000人還在地上時,就由神聖力量而生,成為上帝兒子的情況。(羅8:15-17)聖幕的至聖所象徵天上,也就是耶和華居住的地方。把聖所和至聖所分開的「帷幔」象徵耶穌的身體。耶穌只要還是血肉之軀,就不能以大祭司的身分進入天上為耶和華服務。耶穌獻出自己的身體,作為救贖人類的代價後,讓14萬4000人有機會得到天上的生命,而他們也必須放棄自己的血肉之軀,才能得到這樣的獎賞。(來10:19,20;林前15:50)《守》2023.10刊28頁13段
7月19日星期六
如果我還要敘述基甸的事跡,時間就不夠了。——來11:32
基甸被以法蓮部族的人批評時沒有生氣。他表現謙卑,耐心地聽完他們的抱怨,還婉轉得體地回應他們,結果氣氛緩和了下來。(士8:1-3)明智的長老也可以效法基甸,在受到批評時認真聆聽並溫和地回應。(雅3:13)這樣,他們就能在會眾裡促進和睦。基甸打敗米甸人以後,以色列人想讓基甸得到榮耀。但基甸沒有居功自傲,而是將所有功勞都歸於耶和華。(士8:22,23)長老可以怎樣效法基甸呢?在取得一些成就的時候,要將所有功勞都歸於耶和華。(林前4:6,7)比如,一個長老被人稱讚很有教導能力時,他可以強調,真正發揮效力的是上帝的話語,或者他也可以強調,他是因為受到上帝組織的培訓才有這些能力的。長老可以時不時想想,自己有沒有引起別人過多的關注。《守》2023.06刊4頁7-8段
7月20日星期日
我的思想跟你們的思想不同。——賽55:8
如果我們沒有立刻得到自己所求的,可以問問自己:「我請求的事恰當嗎?」我們常常以為自己知道什麼對自己最好。但從長遠來說,我們請求的事不一定是對自己最好的。如果我們正在為某個難題向耶和華禱告,就要記得,也許還有某些解決方法要比我們想到的更好。此外,我們禱告祈求的一些事也許跟耶和華的旨意不一致。(約一5:14)比如,父母禱告求耶和華幫助他們的孩子留在真理中,這樣請求並沒有錯。不過,耶和華不會強迫任何人崇拜他。他希望所有人,包括我們的孩子,都自願選擇敬奉他。(申10:12,13;30:19,20)所以,這對父母其實可以禱告求耶和華幫助他們打動孩子的心,激勵孩子發自內心地愛耶和華,願意成為他的朋友。(箴22:6;弗6:4)《守》2023.11刊21頁5段;23頁12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