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浸禮僅是個開始而已守望台1977年 | 2月15日
-
-
,以致需要像嬰孩一般吃奶。因此請留意保羅在信中向他們所說的話:「但固體的食物卻屬於成熟的人,屬於一般藉著應用使他們的理解力獲得鍛鍊而能夠分辨是非的人。」使得救的並非僅是腦袋的知識而是真理的精神,「愛真理的心」。——希伯來書5:11-14,《新世》;帖撒羅尼迦後書2:10;哥林多前書8:1。
12.(甲)缺乏了什麼便時常損害人類的關係?(乙)要恢復美好的關係,有什麼品質是特別需要的?(路加福音14:11)
12 此外還有禱告的問題。在此婚姻的比喻可以再次幫助我們。缺乏溝通豈不是夫婦間發生裂痕的第一個徵象嗎?基本的原因可能並不明顯。可能僅是一種誤會,或者一方的性情害羞和保守。然而,缺乏溝通若持續下去,夫妻的關係就必然會蒙受損害而變得緊張。唯有雙方首先作出自覺的努力去恢復溝通的連繫,然後兩者的關係才能有所改善。這並不是容易的事。雙方都亟需具備一種品質,那便是謙卑。
13.有關禱告,遲早可能發展成什麼難題?(彼得前書4:7)
13 這怎樣應用在屬靈方面呢?直至你獻身受浸為止,你也許沒有很大困難。你對真理的體會以及你對真理賜予者的愛導致你採取上述兩個最初的步驟,在禱告中你告訴耶和華你對他懷著深摯的感激,而且你想毫無保留,全心全意地將自己呈獻給他。當時你正開始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可是,由於不完美和其他理由新鮮的感覺可能會失去,正如在婚姻中可能發生的情形一般。到後來你可能發覺,不論是逐漸地抑或突然地,禱告變得有點困難或公式化。你會怎樣行呢?
14.你的禱告若受到阻礙,你可以怎樣設法補救?(雅各書5:14,15)
14 不要找尋藉口或試圖為自己辯護。這樣行是與謙卑背道而馳的。反之,要作一番忠實誠懇的努力去找出難題的癥結。你的良心為某些事感覺不安嗎?這可以很容易妨礙你的禱告。或者你變得有點疏忽大意,容許日常生活的壓力佔去你太多時間和精神嗎?你有一種經常犯的弱點,比你所意識到的更根深蒂固嗎?你可能感覺心灰意冷而對自己說:我永不能完成我所開始的工作了。倘若困難變得如此嚴重,以致你覺得你不能在禱告中親近耶和華,那末,唯一可以選擇的方法便是向耶和華的一個僕人吐露心事及請求幫助,最好是一位監督或其他成熟的基督徒。當然,你需要謙卑才能這樣行,但它可能並不像你所想的那麼困難,而且這種努力是十分值得的。甚至在家庭生活中,有時哥哥或姊姊也會幫助弟妹與父親或母親解決問題。在上帝的家庭裡情形也可以一樣。
15.對耶和華作衷誠的禱告有什麼益處?(馬太福音6:6)
15 禱告的價值是無法過度強調的——不是例行慣事式的禱告,而是反映出對耶和華的衷誠感激的禱告——由於我們深深體會耶和華對我們和其他人所施的許多恩惠。不錯,我們想表達我們對別人的仁愛關懷,懇求上帝幫助他們克服難題,並且也幫助我們同樣行。這樣行可以保護我們免致變成以自我為中心,這乃是與謙卑背道而馳的。
16.(甲)詩篇的執筆者怎樣幫助我們緊記浸禮僅是個開始而已?(乙)耶穌怎樣是我們的好榜樣?
16 我們還需要另一件重要的東西才能在一個可靠的基礎完成我們的建造工程;這也可以幫助我們緊記我們的浸禮僅是個開始而已。詩篇40,第九至十節提及這件事說:「我在大會中宣傳公義的佳音。我必不止住我的嘴唇。耶和華阿,這是你知道的……我已陳明你的信實,和你的救恩。我在大會中未曾隱瞞你的慈愛和誠實。」對耶穌來說這無疑是真確的,他決心完成他在浸禮時所開始的工作。(約翰福音4:34)詩篇執筆者的這段話首先表明他對耶和華和他的美好品質懷有極大的愛好,而且切望見到耶和華的美名完全獲得洗雪。他的話也表現一種真正的友愛,一種誠摯的願望,想別人也知道這些事,特別是那些樂意聆聽,有所反應而參與建造「大會」的人。在接納這些話方面,耶穌為我們立下一個良好的榜樣。——馬太福音9:36-38;約翰福音17:6,18-21。
17.我們可以怎樣表現我們對人類的關懷?(路加福音10:2,5,6)
17 有一件事值得我們留意。耶穌並沒有隨身攜帶一份希伯來文聖經的手抄本,可是在他所作的教導中,他不斷提及這些經文及引證其中的話。對我們來說,隨身攜帶一本印成書刊形式的聖經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因此,學會在向別人作見證時運用聖經本身是有益的。我們應該關懷別人,並且藉著回訪那些表現興趣的人,設法在他們家裡建立聖經研究以表現這種關懷。
18.受了浸的人可以用什麼方式擴大他們的傳道活動?(哥林多前書16:9)
18 此外你還有許多機會可以擴大你的傳道活動,不論作為一個小組傳道員,輔助或經常的全時間好消息宣揚者,海外傳道員抑或伯特利之家的成員。當然,並非每種工作權利都向所有人打開,但只要你懷有誠摯的願望和作出切合實際的計劃,只要你在禱告中將內心的願望向上帝透露,通常都會有打開的出路使你能夠以更廣博的方式執行耶和華的旨意。
19.身為一個受了浸的人,你應該不斷在心裡珍惜什麼?(哥林多後書4:6,7)
19 你永不應覺得有人試圖向你施壓力。但你應該不斷在心裡珍惜你的浸禮所象徵的一切。身為耶和華手下一個獻了身的僕人,你居於一個極有利的地位。你應該感到耶和華在天上和地上的家庭對你表現的溫暖關注,因此,你應該受到激勵在你對耶和華的服務上向前邁進。請不要忘記,你的浸禮僅是個開始而已。
-
-
你的「魂」守望台1977年 | 2月15日
-
-
你的「魂」
◇ 基督教國內大多數的教會都主張人體內有一個「魂」,在人死後這「魂」繼續生存而進入靈界,但是,這個教義是否以聖經為根據呢?
諾曼肯特教授在最近出版的《西方文化:起源與歸宿》一書中承認這個教義並不是來自聖經的:
「第二世紀的基督教思想家,特別是住在亞歷山大港的仿效菲洛試圖將柏拉圖主義和猶太主義混合起來……他們的神純粹是個靈體;人是靈與實質,魂與身體的合一;人之得救唯有藉著將魂與身體分離,而魂升到天上加入在神周圍的天使群體中。這種觀點顯然與希伯來的思想大為不同,後者視人為尼發希(魂),亦即整個毫無區別的人。」
事實上整本聖經均主張人是一個「魂」,死者未來的生存希望完全有賴於將來的復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