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84 6/8 23-25頁
  • 我怎樣才能和別人相處得好?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我怎樣才能和別人相處得好?
  • 警醒!1984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溝通意見
  • 承認別人的優點
  • 了解別人
  • 拿但業,一個毫無詭詐的人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0年
  • 與別人相處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6年
  • 別人為什麼不喜歡我?
    警醒!1989年
  • 萬一他不愛我,怎麼辦?
    警醒!1998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84年
《警》84 6/8 23-25頁

青年人問……

我怎樣才能和別人相處得好?

「你們當中有誰自覺難以和別人相處嗎?」作家兼人際關係研究家康克連(Robert Conklin)問道。他發覺提出肯定答案的人並不多。可是,在他要求列出『三種最令人氣惱的事情』的1,000人當中,有998人聲稱『在生活上最令人氣惱的事情是他人所作的。』

康克連認為這樣的人在實際上說:「我感覺與你相處得很好,直至你做出一些我所不喜歡的事情為止。於是我在內心就不再以你為知己了。我變成易怒、暴躁、不滿。」

這是你有時對你所認識的人的感覺嗎?這種感覺——不論表示出來抑或藏在心內——能阻礙你與別人享有和好的關係。但是有意義和充實的生活卻大大有賴於你善於和別人相處的能力。

為了與別人建立較好的關係,你可以採取一些什麼積極步驟呢?

溝通意見

要樂意和別人談話!良好的溝通能建立鞏固的關係。若要與別人和睦相處,我們不但要把自己的感覺與人分享,而且要樂意聆聽。

一個傑出的例證可以表明聆聽的價值。耶穌基督有一次在井旁遇見一個撒瑪利亞婦人,並開始與她談話。耶穌所提出的請求,「請你給我水喝,」打開了話題。(約翰福音4:5-26)他留意聆聽對方的意見。結果,這位撒瑪利亞婦人感到他和藹可親。耶穌善於與人溝通。他知道怎樣聽和怎樣說。「在所有能夠使別人自覺重要和有價值的行動中,」康克連寫道,「沒有什麼能比聆聽的藝術更重要。」

溝通意見也能幫助你和父母相處得好。家庭許多時可能成為戰場。可是17歲的唐恩說:「我的父母和我頗合得來,因為我們彼此都開誠布公。」但「開誠布公」是否意味到你可以出言不遜或惡聲惡氣呢?聖經勸諭說:「你們的言語要常常帶著和氣,好像用鹽調和,就可知道該怎樣回答各人。」這項勸告真的切實可行嗎?——歌羅西書4:6。

當你所說的話「用鹽調和」時,受人接納的成分就較高。例如,即使別人使你很不高興,激動地說:「你真討厭!」和平靜地說:「你昨天放學後對我所說的話傷害了我的感情」之間有極大的差別。那一種說法較易「消化」和可能產生較好的後果呢?

和與別人相處得好同樣重要的是,要知道在什麼時候說什麼話。古代以色列國睿智的君王所羅門把『一句說得合時的話』比作『金蘋果在銀網子裡』。(箴言25:11)在古代以色列國中,匠人用銀刻的座配上金蘋果是珍貴的物品,知道在何時說話和何時不說的價值也與此相同。在適當時候以適當的方式說出適當的話乃是良好人際關係的建築材料。

承認別人的優點

別人若誠懇地讚揚你的性格、技術等,你有什麼感受呢?你豈不感到愉快?雖然阿諛奉承——言不由衷或過度讚揚——令人不快,真摯的稱讚卻能培養親切的感情。

「我們也許慣於對自己評價過低,沒有想到自己的優點,」提姆承認。但這位青年人卻承認由衷的稱讚具有吸引力,他解釋:「聽見別人說稱讚你的話是一件樂事,我喜歡和這樣的人在一起。」你豈不也有同感嗎?

耶穌知道這點,他樂於承認別人的優點。論到後來成為使徒之一的拿但業,他說,「看哪,這是個真以色列人,他心裡是沒有詭詐的。」(約翰福音1:47)耶穌作出這樣的品評時,他無疑知道拿但業曾對耶穌的故鄉提出低貶的疑問:「拿撒勒還能出什麼好的麼?」(約翰福音1:46)耶穌非但沒有發怒,反而留意到拿但業的傑出優點。結果在兩者之間建立了堅固的友誼。

你也像耶穌一樣不計較別人的微小弱點,反而留意找出他們品格中的優點嗎?『可是有些人使我神經緊張!無論你待他們怎麼好,他們都一樣小氣易怒!』許多人表示。不錯,誰都有弱點。可是,與別人維持和好關係仍然有賴於與人相處所需的最重要品質。這種品質便是了解。

了解別人

你若駕車前行,有個青年揮手示意你停車,你會怎樣反應?但是你沒有停車。這個青年突然用石塊擲中你的車。你停下來,下車向他行去。

你的腦海裡浮現許多想法:他必須賠償損失。人們的報復心為什麼這麼重?我絕不會放過他。你行近一點,看到在你面前的人淚浮於睫,神情緊張。他解釋說,『我必須使你停車。』你現在留意到他身旁有另一個青年受了重傷躺在草地上而急需協助。如今你看見事情的全面,因此對站在身旁的青年產生完全不同的想法。不錯,現在你了解對方的苦衷了!

許多人被有時令人灰心絕望的棘手難題所困擾。有些人在情緒上感覺十分不安全,或者是由於教養或惡劣的家庭環境使然。有些人自覺受到沉重的壓力或甚至壓迫;正如聖經所說,這樣的壓力能使「智慧人變為愚妄。」(傳道書7:7,《新世》)這一切也許使人變成暴躁易怒,以致說出在以後會懊悔的話來。你能「大量」到寬容這類事情而不予計較嗎?——箴言19:11。

了解能幫助我們找尋以下一類問題的答案,例如:他為什麼這樣行事?或,為什麼他不聽人講理呢?不急於判斷別人可以促進了解。27歲的史葛便學到這樣的教訓。他承認說:「我以前有一種傾向,喜歡只為了一點小事或小衝突就對別人懷有成見。我讓成見左右我待人的方式和對人的想法。」可是,他已改弦易轍,並且發現他現在能與別人相處得較好。他補充說:「我如今發現最好不要預先判斷別人,反之要有時間去認識別人的全貌。我努力去了解別人行動的原因。」

當然,有時你會未能表現所需的了解。你未必時常都是「心平氣和」而富於洞察力。(箴言17:27,《現譯》)若有這樣的情形發生,你豈不發覺必須安慰親友的受傷的感情,也許說,『對不起,我很抱歉,我未了解清楚』嗎?

因此要努力與別人建立較好的關係。要學會溝通意見。讓別人知道你賞識他們的優點。努力看出別人行事的原因,了解他們的苦衷。你若在生活上切實應用這些原則,就能為你和你與之相處的人帶來豐富的獎賞。

[第24頁的精選語句]

知道在什麼時候說話乃是良好人際關係的『建築材料』

[第25頁的精選語句]

「有時你會未能表現所需的了解」

[第25頁的圖片]

要審察行為背後的原因和努力培養了解的能力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