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今生》 2章9-16頁
  • 死亡怎樣影響到人們的日常生活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死亡怎樣影響到人們的日常生活
  • 人的希望僅限於今生嗎?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宿命論的看法
  • 僅為目前而生活
  • 一種較好的方式
  • 我們一生的經歷都是命中注定的嗎?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09年
  • 你的未來是命中注定的嗎?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1年
  • 你有理由要感覺關心
    人的希望僅限於今生嗎?
  • 追求一種令人滿意的生活方式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5年
查看更多
人的希望僅限於今生嗎?
《今生》 2章9-16頁

第二章

死亡怎樣影響到人們的日常生活

大多數人對於在現今影響到他們和他們家人生活的事都十分關心。但是很少人願意花很多時間談及或想及死亡。

誠然,死亡並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但是死亡卻對人們的日常生活具有確定的影響。我們當中有誰未經歷過一位密友或親者的去世所帶來的憂傷和痛失良伴之感呢?一位家人的死亡可能使家庭的整個生活模式均發生改變;這可能使家庭失去固定收入,並使生者深感寂寞或沮喪。

無論死亡多麼不愉快,它卻是你必須正視的一件每日發生的事。有些行動是你無法永遠延擱的。明天可能已太遲了。

這對你有什麼影響呢?你有時感覺人生苦短,所以想趁有生之日盡情享受人生嗎?抑或你懷著宿命論的看法,認為最好一切都聽天由命呢?

宿命論的看法

今日有許多人相信生死均受命運所支配。這是四億七千七百萬印度教徒的基本信仰。事實上,宿命論的見解差不多是一種普遍的信仰。你豈不聽過別人說,『這是命中注定,』『他的氣數已盡,』或『他能夠死裡逃生,因為他命不該絕』?你時常在有意外發生時聽見這一類的話。這些話對嗎?請想想一個例子:

1973年在巴黎舉行的航空展覽中,蘇聯一架TU–144型的超音速飛機在空中爆炸,機上人員全部喪生。飛機的殘骸跌落在法國的歌珊維爾村上。村裡一個婦人剛將寢室的門關上,一片飛機殘骸隨即自天而降,擊穿外牆而將寢室完全摧毀。她本人卻安然無恙。

另一些人則未能逃生。喪生者包括一位老婦人的三個孫兒,但她本人卻沒有受傷。

這些孩童和其他死者之所以喪生是由於他們「氣數」已盡嗎?別人之得以逃生是因為他們命不該絕嗎?

對這些問題回答「是」的人相信一個人若『氣數已盡』,便沒有人可以救他一命。他們覺得人無論作什麼防範均無法逃過命運的支配。這種見解與古代希臘人的信仰頗相似。希臘人認為人的命運受三位女神——克奧杜、麗琪西斯和亞特奧普斯——所操縱。克奧杜據云抽出生命之線,麗琪西斯決定其長度,然後一待時候來到亞特奧普斯便將其剪斷。

這種宿命論的看法合理嗎?請問問你自己:為什麼人們服從安全規則,意外的死亡便隨之減少,不理會這些規則,死亡便大為增加呢?為什麼事實證明大部分交通失事的死亡都是由於人的疏忽大意、醉酒、犯錯誤或不守法所造成的呢?為什麼在環境衛生、營養優良的國家裡,人們的平均壽命遠高過缺乏這些條件的國家裡的人呢?為什麼在死於肺癌的人當中,吸煙者的數目遠超過不吸煙者呢?這一切怎可能由於人所無法控制的盲目命運所致呢?反之,人的遭遇豈不是有成因的嗎?

以許多意外的死亡而言,成因豈不是由於一個人碰巧處於一種危險的情況中嗎?試舉個例說明:一個男子在每個工作日某個時候離家。一天早上他經過一個鄰人的房子時聽見喊叫的聲音。他加速腳步,但是當他轉過街角時,他被一顆流彈擊中。他的死亡是由於那一當兒他碰巧在那街角上而造成的。致死的環境是完全無法預見的。

觀察過日常生活所發生的各事之後,聖經中傳道書的睿智執筆者說:「我又轉念,見日光之下,快跑的未必能贏,力戰的未必得勝,智慧的未必得糧食,明哲的未必得資財,靈巧的未必得喜悅;所臨到眾人的是在乎當時的機會。」——傳道書9:11。

明白這點的人不會忽視安全規則而冒不必要的危險,以為只要自己的「氣數」未盡,他便死不了。反之他看出宿命論的觀點可以為他自己和別人都帶來危險。明智地應用這項知識卻能夠益壽延年。

在另一方面,懷有宿命論的想法可以導致各種愚行,也可以使人疏忽大意,以致忽視了一些對他自己和他家人均有重大影響的要事。

僅為目前而生活

除了宿命論的看法之外,二十世紀的事件也對人們的行動深具影響。

請想想有些什麼事發生。有千百萬人淪為戰爭、犯罪、暴動、饑荒的犧牲者而死於非命。維持生命所需的空氣和水源正以驚人的速度被染污。看來人的生命從每一方面均受到威脅。人類毫無把握能在不久的將來解決各種惱人的難題。生命看來朝不保夕。這造成了什麼結果呢?

地上許多居民都僅為目前而生活;他們想盡情享受今天。他們覺得這是無可奈何的,因為他們認為現在所享的生命便是他們所能希望獲得的唯一生命。聖經很適切地描述他們的態度說:「我們就吃吃喝喝吧,因為明天要死了。」——哥林多前書15:32。

為了逃避冷酷的現實生活,他們可能求助於酒精或麻醉品。另一些人則以其他方法發泄他們對於人生短促所感的挫折和苦悶,藉著放浪形骸地嘗試各種各式的性不道德——淫亂、通姦、男同性戀、女同性戀。《死亡及其奧秘》一書說:

「看來今日比較正常的人也受到對集體死亡的恐懼所影響,至少不自覺地。這最低限度可以對我們這時代的混亂提出部分的解釋。無緣無故的罪行、肆意毀壞財物、色情的泛濫和生活步調的加速將這種混亂充分表現出來。甚至現代的音樂和舞蹈似乎也將不再相信自己有前途的人類所感的絕望反映出來。」

這種「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人生觀產生了什麼影響呢?

借酒消愁、流連醉鄉的人可能暫時忘記他們的煩惱,可是他們卻犧牲了自己的尊嚴,而且在喝醉酒時可能傷害自己或他人。次日他們發現除了已有的煩惱之外還加上劇烈的頭痛。

吸毒者也為逃避現實付出高昂的代價。他們時常在身體和精神上均遭受永久損害。再者,為了維持他們那昂貴的惡習,他們可能自甘墮落從事偷竊或賣淫。

放浪形骸的性雜交又如何呢?這可以幫助人改善自己的生活嗎?剛相反,性雜交所結的果子時常是可憎的性病、非意願的懷孕、私生子、墮胎、破裂的家庭、強烈的嫉妒、紛爭、甚至鬧出人命來。

當然,有許多人並沒有醉生夢死地過著糜爛的生活。可是他們仍然無法避免生活的壓力,因為他們自覺地或不自覺地意識到他們都不免一死。既知道自己的時間很有限,他們可能力求在世上儘快飛黃騰達。結果如何呢?由於一心想發財,他們可能不惜犧牲個人的忠實。正如聖經的箴言說得不錯:「想要急急發財的人必不會保持清白。」(箴言28:20,《新世》)但並非至此為止。

由於花這麼多時間追求物質財富,這些人很少時間享受天倫之樂。誠然,兒女可能在物質享受方面應有盡有。但他們是否獲得所需的指導和糾正,使他們能夠長成為有責任感的青年男女呢?有許多父母雖然知道自己與兒女共處的時間頗有限,卻認為無需特別關心——直至太遲才悔恨不已。不錯,獲悉自己的兒子犯法被捕或女兒行將成為未婚母親無疑是一項痛苦的經驗。

從今日所發生的事看來,即使人生十分短促,有許多人豈不是顯然需要學習一種較令人滿意的生活方式嗎?

即使死亡看來無可避免,這並沒有使每個人都將道德原則撇棄一旁,也沒有使所有人都懷著聽天由命的消極態度。反之,今日有盈千累萬的人正享有一種健全的生活方式,因為他們並沒有從死亡的陰影受到不利的影響。

一種較好的方式

若以正確的眼光去看,死亡其實可以給我們一些寶貴的教訓。當有人被死亡所攫去時,我們可以沉思反省一下我們自己的生活方式而得益不淺。三千多年前,一位曾仔細觀察人生的智者指出這點說:「名譽強如美好的膏油,人死的日子勝過人生的日子。往遭喪的家去強如往宴樂的家去,因為死是眾人的結局;活人也必將這事放在心上。……智慧人的心在遭喪之家,愚昧人的心在[喜慶]之家。」——傳道書7:1-4。

聖經這段話的意思絕不是說憂傷勝於喜樂。反之這裡所指的是某個特別的時候,當一個家庭為其中一個成員的去世而哀傷時。在這個時候我們不應忘記痛失親者的人而照舊歡宴作樂。因為,正如死亡使死者的計劃和活動完全終止,死亡亦可以對我們有同樣影響。我們最好問問自己:我正怎樣運用自己的生命呢?我正為自己贏得一個良好的名聲嗎?我對別人的快樂和福利有什麼貢獻呢?

我們的「名字」在我們出生時並沒有多大意義;但在我們的一生中,我們的「名字」獲得真正的意義而標明我們是怎樣的人。心彷彿在「遭喪之家」的人會對自己的生活方式作衷誠的檢討,不論他的生命多麼短促。他將生命視作一件寶貴的東西。他並不反映出飲宴的場所那種膚淺、輕浮的精神。反之他盡力過一種有目的、有意義的生活,藉此對同胞的快樂和福利有所貢獻。

一個人怎樣才能決定他現在正享有他所能獲致的最好生活方式,他正在真的過著一種有目的有意義的生活呢?我們無疑需要有一個評判的標準。在普世各地,數目日增的忠實人士正看出聖經便是這個可靠的標準。他們對聖經所作的查考使他們能夠在現今尋得真正的人生目標,同時享有一個光明的未來希望。他們有希望在地球上生活於公義的情況之下。他們獲悉上帝對人類所定的旨意是要人活著而非死去。

[第11頁的圖片]

你的一生受命運所支配,像古代希臘人所信一般嗎?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