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80 11/8 24-26頁
  • 向人提出未來樂園的安慰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向人提出未來樂園的安慰
  • 警醒!1980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瞻望前頭的樂園
  • 你尊敬死者嗎?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0年
  • 基督徒對喪禮習俗的看法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8年
  • 你的一生受死亡所支配嗎?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8年
  • 哀悼和喪禮——為誰而作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7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80年
《警》80 11/8 24-26頁

向人提出未來樂園的安慰

使徒保羅寫道:「論到睡了的人,我們不願意弟兄們不知道,恐怕你們憂傷像那些沒有指望的人一樣。」在為復活希望提出保證之後,他下結論說:「所以你們當用這些話彼此勸慰。」(帖撒羅尼迦前書4:13,18)勸慰固然是講者在喪禮場合基本上想做的事。但我們大家也能這樣行以安慰痛失親者的人。那末,我們可以提供什麼去勸慰別人呢?

憂傷是人之常情。聖經中有不少例證表明上帝僕人在喪失親人時表示憂傷。例如,聖經告訴我們「約瑟伏在他[死去的]父親的面上哀哭,與他親嘴。」(創世記50:1)同時,摩西死後,以色列人「在摩押平原為摩西哀哭了三十日。」(申命記34:8)為了幫助我們了解到悲傷並非不完美的象徵,約翰福音11:35描述完美的人耶穌在聽到朋友拉撒路的死訊時,「耶穌哭了。」

真正基督徒在親戚、朋友或鄰人逝世時當然感到悲傷。為了平日的交情,他們會懷念逝去的人。(約翰福音11:36)可是由於以基督教的聖經為根據的希望,他們不致「憂傷像那些沒有指望的人一樣。」換句話說,他們不會像那些對死亡和復活沒有正確知識的人一般過度哀傷和極端表現哀慟。可是基督徒應該對死者表示誠懇的關懷並對遺族提供勸慰。

勸慰的方法之一與舉行喪禮有關。倘若喪家提出請求,耶和華見證人小組的長老團會安排一位能幹的講者去舉行喪禮之處,例如居喪之家,殯儀館或下葬之前的墓地等,發表喪禮演講。這種安慰的服務是免費的。既是傳講安慰的信息,小組安排的講者必須對上帝的道有豐富的知識。他應該充分了解這種場合的嚴肅性,講者不但要對居喪的人提出安慰,而且要在靈性上造就在場的人。方法是解釋聖經提出的奇妙希望,亦即將來地上樂園的希望,不論活著的生還者和復活了的死者都可以分享這個希望。

耶和華見證人主持的喪禮在有人請求時可以唱詩開始。尤以在王國聚會所舉行追悼時為然。從歌集選唱的詩歌標題多數是:『復活的喜樂』(第53首,根據約翰福音11章;20:18;啟示錄20:13),『把你的重擔卸給耶和華!』(第87首,取材於詩篇55),『基列的乳香』(第97首,根據耶利米書8:22)和『復活——上帝的仁愛安排』(第98首,根據約翰福音5:28,29,耶穌所說的話)。

講者也許會略述死者的生平。例如他生前在基督徒的信仰方面堪作模範,藉著運用聖經原則或在其他方面成功地應付種種考驗,表明他渴望在上帝面前保持美名。(傳道書7:1)參加喪禮的人會發現這些勸慰的溫言有助於使他們努力向基督徒生活邁進。

講者無疑會提出以聖經為根據,關於死者的希望,死者若是一位真正的基督徒,當然已知道這個希望。講者也許同時提及事實上由於我們都是罪人,包括那位死者,在現行制度之下死亡是無可避免的事。它是全人類共同的遺傳。——羅馬書5:12;6:23。

講者絕不替遺族養成虛假希望,認為付錢舉行彌撒或諸如此類的儀式會對逝去的親人有所幫助。其實任何儀式都不能使死者返回或改變這人在上帝面前的地位。(參看撒母耳記下12:19-23)。但令人安心的是知道死者是沒有知覺的,並不是在受刑或受苦!並且知道逝去親人的前途是在一位公平、仁愛的上帝手中,上帝所定的復活安排足以令人獲得安慰。——傳道書9:5,10;申命記32:4。

詩篇90:10,它說:「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但其中所矜誇的不過是勞苦愁煩。」統計的數字支持聖經的說法。據《世界年鑑》(1979)所載,人壽平均在30至40歲之間的國家有孟加拉、貝寧、馬里等,人壽高至70歲以上(不及80歲)的國家有冰島、日本、荷蘭和少數其他國家。

因此,有人把「生命存款」比作銀行存款,出生時存入25,600天左右,在年輕時看來還有大量時間。可是,像用錢一樣,人到了25歲就等於用去了三分之一的日子。隨著時日的過去,日子像銀行存款一般逐漸減少。在35歲時生命差不多已耗去泰半。不但如此,正如突然的不景或意外事件可以使個人的銀行存款消耗淨盡,不測的環境也能突然耗盡個人的「生命存款」。人的一生年日既是這樣就耗盡了,那末人生目的或計劃只是這麼充滿「勞苦愁煩」嗎?親者逝世往往使遺族想及這項嚴肅的事實。——傳道書7:2。

可是,我們仍然可以對哀傷的人提出勸慰。你可以指出人的創造主過的是有目的的生活,他永遠長存。倘若正如聖經所說,人是照著他的形像造成的,那末人壽為什麼這樣短促呢?(創世記1:27)這件事似乎與上帝的慈愛並不一致,因為我們在聖經讀到,上帝顯然是對他的創造物的幸福和滿足深感關懷的。那末,從聖經獲知和相信上帝會消除死亡乃是一項多麼令人安慰的舒解信息!

聖經向真正基督徒保證,他們所事奉的上帝能「叫死人復活。」(羅馬書4:17)耶和華上帝應許藉著使死者在地上復活,弄空墳墓而消除死亡。既有這樣的希望,難怪上帝僕人「不致憂傷像那些沒有指望的人一樣。」——帖撒羅尼迦前書4:13。

瞻望前頭的樂園

不論在發表喪禮演講或個人對死者遺族的勸慰方面,最好把人的注意力引到上帝起初對地球所訂的旨意之上。上帝旨意是要把伊甸樂園擴展至整個地球。(創世記1:28)我們可以信賴上帝的旨意是不能也不會受到阻撓的。誠然,在他的智慧預算中,他容許不完美繼續在人類當中存在,直至他的兒子來到地上,獻出贖價祭物以及屬天王國建立。我們可以完全信賴樂園行將在普世恢復。因此在將來獲得屬地復活的死者實際上可以經歷比生前較好得多的生活,更加和平與富於獎賞的生活。由上帝的道所支持的保證多麼令人感覺安慰!

[第25頁的整頁圖片]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