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毒品——難題日漸升級警醒!1989年 | 6月8日
-
-
毒品——難題日漸升級
近來毒品一類的事頻常在報章出現。拿起報紙或新聞雜誌時很難看不到與毒品有關的難題:外交官攜帶毒品入境被捕。國家領袖因涉嫌偷運毒品活動而被免職。運動好手正作戒毒後的康復調養。聯邦密探搜查某架飛機或某艘船隻發現大批違禁藥物。某著名演員因服食過量麻醉藥而喪生。涉嫌與火車失事有關的司機被發覺在毒品影響之下失事。政客以控制毒品作為競選運動的主要題材。諸如此類的新聞不勝枚舉。
毒品問題已變成這麼顯著,以致前年有24個國家聯手對毒品採取嚴厲措施。《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說:『他們毀去5,046公噸古柯葉和1萬7,585噸大麻。可是,[美國]國務院卻認為現行撲滅計劃「未足以減少普世的毒品供應。」』
充公毒品、逮捕人數和判罰額雖然增加,但非法毒品的供應量亦隨之增加。輸出的毒品只有小部分被發現和扣押,在許多地方,麻醉藥比以前更易買到。例如,儘管在1986年經各方協力合作搜查和毀滅了許多可卡因製造所,但在1986和1987年間,從古柯葉製造出來的可卡因在玻利維亞、哥倫比亞和祕魯等地卻實際增長了百分之10。在街上售賣的可卡因現時純淨得多,價格又直線下降——證明供應量已經增加。
《今日行為》報告說:『在世上任何工業國家中,美國青年非法使用麻醉藥已達最高水平,麻醉藥初度服用者的年齡也較前為低。』據一項調查透露,過半高中學生承認曾經試過非法吸毒;在20歲過外的青年當中,比率增長至百分之80。美國估計現時有120萬吸毒者,2,300萬以上是『娛樂性質』的麻醉藥使用者。
其他國家也免除不了吸毒的流行。蘇聯的《真理報》引述內政部長拉索夫(Alexander Vlasov)的話說:『努力對付吸毒和與之有關的罪行已成了內政部主要工作之一。』正如《蘇聯週報》報導說:『在以往兩年間,有8萬多人被控吸毒。』儘管吸毒者獲得治療,『難題依然嚴重,因為登記的癮君子就有13萬1,000人之多。』
據報匈牙利有3萬至5萬的吸毒者,波蘭估計有20萬至60萬吸毒者和硬性毒品使用者。巴基斯坦估計將近有31萬3,000名鴉片煙民和15萬名海洛英吸食者。歐洲議會議員克拉克(Jack Clark)爵士預言,到1990年代西歐的可卡因常用者數目可能達到300萬至400萬。據估計西班牙有6萬至8萬名可卡因使用者。
據聯合國一項調查說,吸毒的難題增加得這麼厲害,以致現時已危及『若干國家的安全』。
何以吸毒問題那麼引人注目?的確,人為什麼要吸毒?為什麼雖然有關當局力圖遏止吸毒難題升級,卻沒有成功?有什麼方法可以終止毒品日增的威脅?
-
-
毒品——危害健康,且可致命警醒!1989年 | 6月8日
-
-
毒品——危害健康,且可致命
麻醉藥——影響感官的物質——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人類最早的時候。對神經系統發生作用的天然物質很快就被人發現:酒精能鬆弛疲乏的頭腦。鴉片能減緩痛楚和催眠。古柯葉能麻木感官和增強耐力。
酒精的作用久已廣為人知。我們在聖經的創世記9:20,21讀到:『挪亞作起農夫來,栽了一個葡萄園。他喝了園中的酒便醉了。』鴉片在古代的美索不達米亞即已為人所知,據報在古希臘也廣泛為人使用。仙人球、煙葉、古柯葉、醉人的植物汁——這一切在歷史上均擔任一個角色。
麻醉藥的功能甚至在虛構作品中也有記載。荷馬的史詩敘述奧德西斯全軍在一處地方吃了忘憂果而渾忘了一切。小說中的名探福爾摩斯注射了百分之7的可卡因,結果發現『神奇的刺激,頭腦清醒異常』——這種看法與維多利亞時代非小說家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所倡導的說法相似。
麻醉藥在醫學上的價值很快就受到注意,但它們的用途並非僅限於醫學方面,在宗教儀式上也受到廣泛使用。它們被用來擴大知覺範圍、增加感覺力、提高了解力、改變情緒和催情。但它們同時具有無限的破壞力和製造社會難題。
令人感興趣的是,我們留意到今日受法律禁制的麻醉藥並非一向均被視為對人類的健康和福利有損。例如,在十九世紀後半葉,可卡因、鴉片、海洛英在美國均屬合法,並且到處有售,非經醫生處方也可以從任何藥房買到。有些麻醉劑則屬於專賣藥物而被人廣泛使用。含有可卡因的可口可樂飲品銷售了17年之久,在1903年才改用咖啡因代替。
今日禁制麻醉藥的國家有些在以前曾經為了推銷麻醉藥而發動戰爭。在鴉片戰爭——十九世紀中葉由毒品貿易所引起的兩場戰爭,當時中國企圖禁止在國內進行非法的鴉片貿易——中國戰敗,結果被迫容許鴉片合法輸入。
沒有受害者的罪行?
今日依然有人贊成麻醉藥合法化,他們認為這樣行可以解決在對付非法麻醉藥貿易方面的難題。其他的人則認為以『玩樂』性質使用麻醉藥乃是個人的私事,服用麻醉藥可以視作無害的娛樂。可是,使用非法麻醉藥可說是『沒有受害者的罪行』,正如有些人所聲稱一般嗎?請考慮以下各事:
● 26歲的阿殊莉懷孕八個半月,她在紐約市稱為小意大利區的一條行人道上和女友談話。突然有一輛車衝上行人道,撞向兩個婦人,把阿殊莉的左腿壓在燈柱上,從膝以下嚴重壓碎。女友的腿也斷了。警察發現車裡的駕駛人在麻醉藥影響下茫然不知何事,手上仍然抓著皮下注射器。照顧傷者的護理人員說:『看來他在駕車時吸取了過量毒品。』
● 珀金斯死時只有12歲,——死於他所住的分層大廈的火警中。警方說這是毒販故意縱火的,因為男童的父親先前投訴毒販在大廈從事販毒活動。
● 尤倫娜今秋不會進大專學校,也不會按照計劃在次年結婚。她睡在床上時傷重不治,因為有一顆流彈穿過窗戶和床頭板,擊中她的頭部。毒販為了爭奪地盤在她的大廈發生槍戰。
● 一名17歲的吸毒者瘋狂搶劫以維持他的吸毒惡習。當他在八日之後被捕時,他已經殺死了五個人,擊傷了六個人。探長指出,『所有受害者都是無辜的工人。』
上述各事只是從去年一個城市所發生的多宗案件中舉出幾個例子而已,這些事件都與毒品有關。罪案已增加至令人吃驚的程度。
你若知道有若干百分率的駕車人服用麻醉藥而損害了他們的判斷力和反射作用,你會安心駕車嗎?你若意識到那些負責你安全的人也許處於毒品影響之下,你會放心乘坐公共汽車、飛機或火車嗎?《曼徹斯特前衛週刊》指出:『不少例子證明有些飛機駕駛員、火車服務員、公共汽車和貨車司機、公司經理、醫生、教師和其他權威人士是癮君子,他們在執行任務之際「騰雲駕霧」[吸毒時興奮狀態的俚語],因而造成危險的情況。』
不久之前,紐約弗農山發生嚴重火車意外事件,研究結果顯示,與事件有關的五名火車控制員在檢驗之下全都表明曾經吸毒。聯邦鐵路管理局局長賴利說:『在以往16個月,我們發現每10天就有一次嚴重鐵路意外與醉酒或吸毒有關;在這些意外中死傷人數超過375名。兩年以來,我們發現每五次鐵路意外便有一次有人在吸毒檢驗中出現正反應,在嚴重的交通意外發生時,有一個或多個雇員在醉酒或吸毒檢驗中出現正反應的佔百分之65。』
毒品與犯罪
要看到吸毒的禍害未必要在交通失事方面。受害者許多時是癮君子自己家裡的人和街上的行人。不少吸毒者為了要找錢來維持昂貴的吸毒習慣,於是不惜犯罪——行劫、強搶、偷盜。《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聲稱:『司法部最近的一項調查發現,在若干城市中,罪案被告人在接受吸毒檢驗時出現正反應的佔百分之75,這項比率十分驚人。』
販毒集團之間的競爭許多時導致槍戰,毒販對付欠錢的人也有不少尋仇爭鬥。無辜的旁人往往因此受害。一位官員說:『尋仇的目標若恰巧置身在四、五個人當中,這四、五個旁人就有禍了。』
美都華盛頓在1987年有228宗兇殺案——其中百分之57與毒品有關。紐約市共計有1,691宗兇殺,平均一日4宗。其中有百分之38以上是毒品促成的。《紐約時報》的一項報導說:『[加州]奧克蘭市消防局認為,前年該市的180宗縱火案起因於毒販黑幫衝突,對欠錢的顧客或對公開投訴的市民施行報復,因為有些市民不滿該市明目張膽的毒品交易,例如可卡因精的販賣等。』
社會以整體而言感受到濫用麻醉藥的影響——犯罪和暴力的增加、經濟生產力減緩、悲慘的意外、賄賂公行等——而且為之付出高昂的代價。但付出最高代價的卻是吸毒者本身。怎會如此呢?
吸毒的危險
負責處理國際麻醉藥控制事宜的美國前任國務卿特別助手勞倫斯(Malcolm Lawrence)說:『濫用麻醉藥是壞事。它可以戕害頭腦、殺害身體。簡言之,濫用麻醉藥是愚蠢的。』可是,那些自誇不會上癮,聲稱能夠隨時停止的人又如何?一位高中學生說:『我知道有些人吸食幾次可卡因精之後就不再嘗試了。』
『當然,並不是每個吸幾支大麻或喝下一瓶酒的孩子都變成和我一樣,』會一度吸毒的巴倫說。巴倫在16歲就開始吸食大麻,繼而吸食香煙、幻覺劑、海洛英、可卡因;他甚至不期望看到自己的25歲生日。但許多人的確養成對毒品的依賴;沒有人能斷言這人會變成怎樣,說得出時已經太遲了。
難題之一是,毒品有使人對之不存戒心的效果。例如,現時最為人濫用的可卡因首先吸食時使你自覺更加強壯、更加警覺和自信,更加能控制生活。那美好的感覺會令你希望一再嘗試。可是,你若真的這樣行,便會開始感到沒有毒品就不對勁——緊張、混亂、焦慮、沮喪。你需要更多毒品。沉迷下去便上了癮,難題於是紛至沓來,包括妄想狂、幻覺和精神錯亂等。
研究家發現,使用可卡因會對心臟造成永久的傷害,觸發心臟病和中風。22歲的美國籃球明星比亞斯在1986年死於可卡因惹起的心臟病發作,據說他使用這種麻醉藥只有一次。
可卡因精甚至更糟。《人類性慾的醫學方面》雜誌說:『可卡因精之特別危險是因為它具有高度的上癮潛力,並且能夠造成醫學上和精神上的嚴重難題。』由於它價廉和容易買到,在青年當中特別有吸引力。據報曾有可卡因精的使用者殺死父母和自戕。
美國審計長在一項特別報告中說:『據報從1983至1986年,與可卡因有關的死亡和急症送院事件數目大增。』濫用麻醉藥警告網(簡稱DAWN)從各醫院和藥物審查處所蒐集的統計表明,在該段期間之內,醫院的急症增加了百分之167,因吸毒而致的死亡增加了百分之124。
對幼兒的悲慘影響
濫用麻醉藥最悲慘的後果之一是對幼兒的影響。人類資源管理局體內死嬰調查組所作的一項報告說:『1987年在紐約市發生的虐待和疏忽兒童事件乃是吸毒激增所造成的結果。』該處曾接獲4萬6,713宗虐待和疏忽幼兒的報告,共中有103個幼兒死亡。此外,在紐約市的1987財政年度內,有2,500名嬰兒生來就帶著吸毒的脫癮病徵。
可卡因的作用導致許多嬰兒早產,出生時體重不足,因為麻醉藥抑制血液流入胎盤,從而減少胎兒所得的氧氣和養分供應。有些嬰孩生來便帶著致命的愛滋病毒,病毒最初由麻醉藥靜脈注射所傳播,再經由母體傳到胎兒。去年年尾,只在紐約市一地就大約有1000個嬰兒生來便感染到愛滋病毒。金斯行政區醫院中心的新生嬰兒服務組主持人格拉斯(Leonard Glass)醫生說:『我們只是開始看到它的摧毀力而已。』這間位於布洛克林的醫院每月有三、四個嬰兒死於愛滋病。
毒品既造成這麼危險和致命的後果,你會以為這個世界應該奮起與毒品貿易作戰,務求將之擊潰才對。那麼,何以毒品反而日益流行呢?前頭有任何希望嗎?
[第6頁的附欄]
若干時常被人濫用的麻醉藥
麻醉藥 可能發生的效果 濫用的危險
鴉片 陶醉,困倦, 呼吸急速,
海洛英 冷淡,噁心 抽搐,昏迷,死亡
巴比通 口齒不清,不辨方向, 脈搏微弱急速,
安眠酮 喜怒無常,機能緩慢 呼吸急速,昏迷,
安定 死亡
可卡因 增加警覺和自信,陶醉, 性情多疑,行為怪誕,
可卡因精 食慾不振,焦慮不安 幻覺,抽搐,死亡
安非他明
迷幻藥(LSD) 狂想,幻覺, 發生較長和更激烈的橋段,
天使塵 對時間和距離發生歪曲感 行為怪誕危險,精神錯亂,死亡
印度大麻 陶醉,抑制力鬆懈, 疲勞感,行動失措,
大麻 食慾增強 偏執狂,可能精神錯亂
[第8頁的圖片]
由於父母濫用麻醉藥,未出生的嬰兒成為孤立無援的受害者
-
-
毒品——有被撲滅的希望嗎?警醒!1989年 | 6月8日
-
-
毒品——有被撲滅的希望嗎?
為什麼撲滅不法毒品浪潮的一切努力都告失敗?一言以蔽之:金錢。販毒是一種大商業,利潤以億萬美元計算。
只在美國一地,販賣毒品的全年收入估計在600億至1,200億美元之間,共中的純利達400億至1,000億美元。《世界新聞評論》說:『毒品貿易總額一年達3,000億美元,可算是世上最大的商業。』
既有這麼大量金錢可以支配,毒品商人遂利用人的貪婪和自私天性去攫取權力,為所欲為。一位警官說:『他們不再數點鈔票了——反之他們用天平來衡量。他們可以收買證人;他們想收買誰就收買誰。』在玻利維亞,據報有個毒梟建議代國家清還38億美元的全部外債,只要當局放緩執行禁止毒品的法例就行了。
西半球的大麻和可卡因毒梟的勢力已凌駕亞洲的老牌鴉片毒梟之上。《時代》雜誌報導說:『毒梟先用行賄方法,在必要時使用武力。從玻利維亞至巴哈馬,他們造成了一片貪污之風,一國復一國受到毒梟所威脅,要推翻當選的政府,由他們來統治。』前任哥倫比亞總統貝坦庫爾(Belisario Betancur)說:『我們所要對抗的組織比國家還強。』
他應該知道。在哥倫比亞,麥德林市的卡特爾成員——壟斷可卡因貿易的大毒梟——正進行一項暴力運動去對付一切反對者或企圖告發他們的人。已經遇害的人包括一位司法部長、21位法官、一位報紙編輯、十多個專欄記者、數十名軍人和警察。《新聞週刊》指出:『犯罪行業使一個大國受到這麼重大的威脅是前所未有的。哥倫比亞的法官害怕判案;警察害怕拘人。反對毒販的專欄記者如今時常從海外寫作專欄;他們在海外有許多同病相憐的哥倫比亞人,都是逃命而來的。』
遏止毒品供應之戰一敗塗地
由於金錢作祟,遏止毒品供應之戰在各方面都告失敗。農夫繼續種植古柯葉、大麻和鴉片;種植這些東西比種植常規作物獲利多倍。在他們看來,毒梟乃是養活他們的恩人。許多警察和海關人員在遇到毒販偷運毒品時佯為不見,這樣行每次可獲5萬美元或以上。
毒販也發動幼至九歲或十歲的兒童參加販毒活動:從街上蒐集可卡因精空瓶,每個可獲25美仙;把風發出警察將臨的信號,每日可賺100美元;運輸毒品,每日可賺300美元;作少年毒販,每日可賺3,000美元。這些少年毒販購買昂貴的皮草衣服,粗重的金鏈和名牌汽車去向同學誇耀自己的財富,藉此引誘別人入彀。
恐怖分子發現毒品可以作為經濟上支持他們活動的工具。於是,他們也協助毒販。有些政治領袖利用毒品貿易自肥和暗中破壞敵對的政府。拘捕和定罪均無法阻遏他們的活動。由於利潤這麼巨大,以致一個毒販或貪官被打倒,立刻有兩個起來取而代之。
美國國務院在去年三月所發表的報告說:『很不幸地,毒品生產和販賣仍然是一項大商業,濫用麻醉藥的全球水平繼續增長。政府官員和執法者的貪污、受賄、毒販的威脅和暴力,以及毒販人數眾多、火力充足、揮金如土,令各國政府束手無策,這些冷酷的事實使全球在撲滅毒品的生產和販賣方面所作的努力無法收效。』那麼,希望究竟在何處呢?
減少需求是解決方法嗎?
有些人認為減少毒品的需求量乃是解決方法。像其他商業一樣,國際毒品貿易是受供求量所支配的。若沒有現時對毒品的需求無厭,毒品的流通就會枯竭。可是,儘管當局提出警告、加強教育、加緊檢查和呼籲『別碰毒品』,毒品的使用依然不減。甚至更糟的是,它正在日益蔓延。
《時報》的一項報導指出:『普世其他國家也正陷入圈套。美國的毒品文化已輸出到歐洲和亞洲的青年身上。統計數字雖然難獲,但濫用麻醉藥之風看來已伸展到全世界,特別以輸出毒品到美國去的國家為然。』例如,玻利維亞近來吸毒之風大長。雖然在該國可以合法種植古柯葉給人咀嚼及作茶葉之用,但染上毒癮的青年卻數目日增,他們吸食一種稱為巴素高(basuco)的有毒可卡因。越南報導,在南越和北越,吸食鴉片和海洛英的青年均數目顯著上升。據報普世非法使用麻醉藥的人不下4000萬之多。
無可否認,毒品的難題不是任何單一國家的力量所能控制的。那麼,所有國家聯手阻遏現行的禍害又如何?最難做到的事,鑒於在非法毒品貿易當中,貪婪和利潤的驅策力量多麼巨大——政治歧見的對立更不用說——這樣的徹底合作根本是痴人說夢。有些國家雖知政治盟邦是毒品貿易中心,卻避免對之實行重大制裁。此外,有千百萬人倚靠種植麻醉藥為生。《世界新聞評論》說:『如果毒品商業在一夜之間消失,若干國家就會隨之崩潰。』
寄望於何方
有關當局充其量只是希望減少毒品的流行,以求令現行的吸毒狂潮逐漸消退。可是,完全消滅毒品難題乃是一個有充分根據的希望。這個希望基於以下的聖經應許:『在我聖山的遍處,這一切都不傷人,不害物;因為認識耶和華的知識要充滿遍地,好像水充滿洋海一般。』(以賽亞書11:9;哈巴谷書2:14)『不傷人,不害物』包括撲滅所有源於濫用麻醉藥的傷人難題在內。
請留意原因何在:『認識耶和華的知識要充滿遍地。』若要擺脫濫用麻醉藥,強烈的動機是不可或缺的。人必須對耶和華及他的行事方式具有確切的認識,進而愛戴和渴望取悅他。這樣行曾經幫助過許多人擺脫毒品的影響。且以安吉洛為例。
安吉洛現年60歲,他早在1964年就開始吸毒。由於一些看來十分快活的朋友介紹他使用麻醉藥,安吉洛首先吸食大麻,繼而吸食可卡因、印度大麻、嗎啡和迷幻藥(LSD);這只是其中幾樣而已。安吉洛說:『我經常處於興奮狀態。每天都自覺飄飄然,認為可以飛越世界。我的頭腦進入軌道飛行。那時太空人正在踏上月球,我卻希望飛得更遠一點。』
但麻醉藥同時令人產生幻覺、喜怒無常、脫離社會和渴望自殺。安吉洛說:『1979年3月,我開始研讀聖經。我曾經有過幻覺和希望自殺。可是,我認為先要探知人死後會到哪裡去。見證人前來拍門探訪時,我堅請他們向我解釋聖經。研究聖經使我意識到吸毒是違反上帝律法的;我們的身體既屬於上帝,正如哥林多後書7:1說,我們要將身體的『污穢』除去。』
他怎樣戒除毒癮呢?安吉洛說:『禱告,誠懇地禱告,加上天天研讀聖經。你必須有堅強的決心才能戒毒成功。這樣行絕不容易。但我知道耶和華鑑察我的心;正如箴言3:5,6表示,我可以全心倚靠他。我深感我需要耶和華去糾正我,因為他了解我的渴求。』
像安吉洛一樣,其他許多人也意識到,憑著強烈的動機、對上帝的信心和倚仗他的幫助,輔以朋友的仁愛支持,致死的毒癮是可以戒除的。可是,聖經的羅馬書10:14問道:『未曾聽見他,怎能信他呢?』本刊的出版者很樂意幫助你對上帝獲得「確切的認識」從而在無人吸毒的新世界裡享有永生的穩確希望。——以弗所書1:17;羅馬書1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