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離婚的抉擇
    警醒!1999年 | 4月22日
    • 如果家有孩子

      《婚姻危機》一書說:「由於夫婦大都把時間精神花在離婚事務上,往往忘記或者忽略了孩子的需要。」因此,在考慮離婚問題時,當事人也應為孩子的靈性和福利著想。研究員發現,準備離婚的夫婦少一點對抗,孩子就少吃一點苦頭。即使面對惱人的情勢,表現溫和態度可以使人「不……爭鬥」,「對所有人溫柔」,「在逆境下保持克制」。——提摩太後書2:24,25。a

      決定分手的夫婦要記住,鬧離婚的是你們,不是你們的兒女。兒女仍然需要父愛母愛兼備。當然,在兒童受父母一方虐待或侵犯的極端情況下,則可作別論。然而,夫妻宗教信仰不同或者性格不合卻不應該成為剝奪孩子受父母雙方照顧的理由。

      另一方面,不要忘記孩子心靈幼小、感情脆弱。他們亟須感受到父母的關懷和疼惜。一本書曾評論說:「父母對子女不渝的愛念是幫助孩子應付家變的要素和基礎。」此外,留意他們日常在靈性上的需要也有助兒女繼續平穩地成長。——申命記6:6,7;馬太福音4:4。

  • 離婚的抉擇
    警醒!1999年 | 4月22日
    • 父母仳離、孩子受累

      1988年,據已故的威爾士王妃戴安娜說,單在英國,每天 約有420個兒童因父母離異而受累。其中三分之一的兒童不及5歲。百分之40的孩子在父母離婚後跟其中一方從此失去連繫。

      據一位頗受尊重的醫藥與健康專欄作家指出,跟一般人的印象不同,「其實兒女大都不願看見父母仳離。即使家無寧日,父母關係緊張,他們也不希望父母離婚」。因此,夫妻縱使因婚外情而常常爭執吵鬧,他們也不應貿然斷定離婚對兒女最為有利。如果他們真的為家人福利設想,也許他們要調整自己的態度行為,設法維繫婚姻的關係。

      作家帕梅拉·溫菲爾德說:「到處拈花惹草的丈夫不要忘記:因你一念之差破壞大好家庭之時,孩子眼裡流露的刻骨傷痛。」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