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洲作海外傳道員帶來豐富的酬報
約翰·邁爾斯(John Miles)君自述
現場是津巴布韋西北部的獵物保護區。我和妻子維爾駕車前往著名的維多利亞瀑布。不,我們不是遊客。我們是海外傳道員,奉差來到這裡,在當地的非洲人當中工作。我們的車子兜了個彎。看哪!路旁站著一頭龐然大象。我把車停下來,隔著車窗拍了一張快照。正打算多拍一張時,維爾大叫:
「牠正向我們衝過來!」
我立刻發動引擎,但它隨即停下來。情勢十分危急!這時巨象停止衝刺,用後腿站起,要踹踏我們。在這千鈞一髮之際,引擎忽然再次開動,我們便急忙馳進叢林裡。逃走時幸而沒有石子或樹木擋著去路。我們決定把大路讓給巨象先生,轉向別路駛去。
另一個場合。這次我們在非洲南部的萊索托的首都馬塞盧。時間是星期日下午,我們剛和當地的信徒同工參加完基督徒的聚會返家。突然,兩個青年劫匪上前襲擊我們。其中一人發拳毆打,另一人則躍在我背上。我把他摔下來,他轉向維爾,抓著她的皮包。維爾高聲大叫:「耶和華!耶和華!耶和華!」那人立刻放開皮包,茫然地望了一眼,倒退開去。用拳擊我的那人也倒退——兩拳向天亂打。我們急急離去,在公共汽車站遇到多位信徒同工而舒了一口氣。——箴言18:10。
以上兩宗事件都是片刻便過去了,但在我們作非洲海外傳道員的32年當中卻是難忘的往事。那麼,我們是怎會在非洲的?我們何以要成為海外傳道員?這種生活富於酬報嗎?
美國農場工人獲知真理
這一切開始於1939年,當時我在美國華盛頓的亞基馬結識了維爾·顏生。那時我在農場工作。維爾受雇作女管家。她不時對我談論聖經。有一件使我印象深刻的事是,她解釋陰間並不是個烈火熊熊的地方。(傳道書9:5,10;使徒行傳2:31;啟示錄20:13,14)我雖然不上教堂,卻知道牧師對陰間的主張是什麼,但維爾從聖經向我指出的說法聽來較為合理。
維爾的父母在1932年已成為耶和華見證人。維爾也開始研讀聖經,後來在1935年9月受了浸。我們彼此熟悉之後,維爾邀請我參加王國聚會所的聚會。我接納了邀請,也很喜歡與那裡的人交往,但我只能在農作之餘前往參加。我仍然把農作置於生活上的首位。但逐漸地,我開始對聚會看得較為認真,這時當地的見證人邀請我參加逐戶傳道工作。在我看來,在自己家鄉向人傳道是個最大的考驗。可是我卻通過了。
1941年發生了兩件值得紀念的事。我在該年3月受浸,獻身給耶和華,維爾和我在稍後結為夫婦。然後,我們在1942年10月開始以先驅的身分在北達科他州東南部從事全時的傳道工作。
我們永不會忘記次年發生的事。它是耶和華見證人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1943年2月1日,第一屆海外傳道員訓練班開始,當時稱為「守望台基列聖經書院」。兩個月之後,我們前往南達科他州的阿伯丁參加「採取行動」大會。大會的節目描述到外地從事海外傳道服務的種種祝福。這在我們心裡引起了前往基列受訓成為海外傳道員的願望。
努力達到海外傳道服務的目標
過了九年我們才達到目標。在這段時期之內,我們享有其他美好的服務權利,也經歷一些挫折。在北達科他州作了一年半的先驅之後,我們申請前往密蘇里州,從事先驅工作。申請獲得社方批准,於是我們遷往羅拉市定居。我們的地區包括整個披利普行政區,那裡只有一位活躍的見證人。我們在那裡工作了三年,並且有分在當地建立一群會眾。
後來我們遭遇難題,使我們成為海外傳道員的希望大受挫折。我們的資源告罄。由於不善理財,以及對耶和華的供應缺乏信心,我們停止了先驅工作。本來我們只打算停止幾個月,結果過了一年半才能恢復先驅服務。這次我們決心不再重蹈覆轍了。我們奉派服務的新地區是在華盛頓州東部的利爾丹鎮,和一群會眾一起工作。在那裡很難找到部分時間的工作,因此我們要完全倚靠耶和華去供應我們的每日所需。——馬太福音6:11,33。
我們的地區包括鄰近若干鎮邑在內。有一天,我們要駕駛80哩的來回旅程去把王國信息告訴當地的人。汽車雖沒有足夠的汽油,但我們並不因此而卻步。我們在途中停車進入郵局,你知道我們發現了什麼嗎?原來有一封信等著我們收取,信是我的表兄寄來的,他剛開始與見證人研究聖經。信裡附寄一張支票,金額足以支付汽油費有餘。他們寫道:「我們本打算把捐款寄給『兒童城』,但認為你們比弗拉納根神父更需要這筆錢。」他們說得多麼對!
諸如此類的經驗有力地表明耶穌的應許多麼真實,他說:「你們只要[繼續]求他[上帝]的國,這些東西[物質的需要]就必加給你們了。」(路加福音12:31)這種寶貴的訓練幫助我們繼續正視其他的難題。
有一年冬天,家中只有小量的存煤。我們會因這種情況改變我們作先驅的決心嗎?我們在禱告中把事情交給耶和華,於是就去睡了。翌晨六時有人敲門!有位弟兄和他的太太來訪,他們從親戚家裡回來,順路探訪一下我們。我們把火挑旺,放下最後一塊煤,弄點咖啡。在交談當中,弟兄突然問道,「你們的煤的供應怎樣了?」維爾和我面面相覷,大笑起來。煤正是我們所亟需的東西。他們給了我們10美元,當時至少可以買半噸煤。
另有一次,我們要去參加環務大會,但手上只有五美元。同時,我在大會之後還要立刻更換汽車執照。我們決定將最重要的事置於首位,先去參加大會。由於弟兄們的慷慨精神,我們回到自己地區時手上多了15美元。執照費恰好是14.50美元!
我們很喜歡在華盛頓州東部從事先驅工作,我們與之研究聖經的幾個家庭終於成為忠貞的耶和華見證人。可是,在這個地區工作了兩年之後,我收到守望台社的來信,說我受到推薦作周遊傳道員,前往探訪和鼓勵在耶和華見證人一個環裡的各群會眾,社方問道:「你若受到委派,你願接受這項任務嗎?」信中又說:「請立刻回覆。」不用說,我的答覆是肯定的。從1951年1月開始,我們花了一年半的時間走遍北達科他州西半部和蒙大拿州東半部的廣大地區。
在這時候,我們接獲另一項令我們大感驚異的邀請——前往第19屆的基列學校受訓!我們終於得償所願了嗎?可惜隨後的信說該屆已經額滿,因為招收了很多來自其他國家的弟兄。這是一項挫折,但我們並沒有完全失望!幾個月之後我們又收到邀請,前往第20屆受訓,我們在1952年9月正式被取錄。
從基列到非洲
我們多麼感激耶和華的恩慈,使我們能與一百多位同學聚首一堂。他們來自世界各地——澳洲、紐西蘭、印度、泰國、菲律賓、北歐、英國、埃及和中歐。這幫助我們看出耶和華使王國的信息傳揚到多麼廣泛的程度。——馬太福音24:14。
在基列的時間過得很快,我們在1953年2月畢業。我們與其他四個人奉派前往非洲的北羅得西亞(現在的贊比亞)工作。社方仁慈地許可我們暫時留在美國以便參加該年7月在楊基運動場舉行的國際大會。在大會之前的幾個月和大會之後的一段短時期,我在俄克拉荷馬州東部以環務監督的身分服務。
1953年11月,我和維爾並其他六位海外傳道員乘貨船前往非洲。我們首先抵達南非的德爾班,然後乘火車北上,到了南羅得西亞(現在的津巴布韋)。這時有二位海外傳道員和我們告別,前往自己的派遣地區索爾茲百里(現在的哈拉雷),我們其餘幾個人則繼續前往北羅得西亞的基特韋。
我和維爾的派遣地區是穆富利拉開礦鎮,那裡雖有幾家人對真理感興趣,但沒有建立會眾。耶和華祝福我們的逐戶傳道工作。我們開始了若干個家庭聖經研究,不久,一批感興趣的人士開始參加基督徒的聚會。數月後,我們奉召前往盧安夏的守望台分社辦事處填補空缺。後來,我們又獲得另一項委派,在盧薩卡作海外傳道員。我在那裡有時也作環務監督,為人數不多的英語會眾服務。
叢林中富於酬報的生活
1960年,我們奉派轉駐南羅得西亞(現在的津巴布韋),我獲得委任在黑人弟兄當中作區務監督。這項任務包括探訪會眾和督導環務及區務大會的舉行。這些會眾大多數處於鄉村地方,因此我們要學習怎樣在「叢林」生活。我們認為弟兄們若能在「叢林」裡過活,我們也能夠。
守望台分社辦事處供應我們一輛噸半的輕型貨車。車的後廂蓋著金屬篷,有兩扇門用來裝卸物品。司機座位與車廂之間的窗戶大到可以讓人爬過,以塑膠簾子間隔。我們的家庭用具包括一張裝在車內的床,鋪著乳膠床褥;箱型食櫥和一個石油汽爐。我們也有活動的衣櫥和帳幕。
在該國西部開始工作之後不久,我被一種不知名的昆蟲所咬,以致小腿腫脹,並且發高燒。更糟的是天氣轉壞,豪雨下個不停。我出汗如漿,以致要頻頻轉換床單,到了午夜,維爾認為我該去看醫生。她駕車上路時,汽車陷在泥裡不動。維爾盡力把車子推前推後,惟一效果只是把我搖來搖去。她終於感到無法可施,只好把最後一張乾毛毯裹著自己,回到車廂,外面仍在下著大雨。
早晨帶來了舒解。我感覺精神稍佳,雨也停了,前來籌備大會的多位弟兄把汽車推出泥淖。在布拉瓦約,其他的仁慈弟兄把我送到醫院去;接受了治療之後,我能夠回去繼續照料大會的各項安排。
就在這段時期,我們在各會眾之間往來時與巨象相遇。我們也遇到多種小生物,帳幕的訪客除了蚊和蠅之外還有大批的螞蟻。螞蟻在極短時間之內就能把放在地上的任何衣物或布料咬穿個洞。各種來訪的蜥蜴和掠食蜘蛛是無害的,但進來的眼鏡蛇就非立刻趕走不可。蠍子也不受歡迎。維爾形容被蠍子所螫的感覺好像用一把長柄大錘把烙紅的釘子釘入皮膚一般。她應該知道得很清楚,因為她被螫過四次!
也許這一切使「叢林」生活看來像一件苦事,但我們的看法卻不同。對我們來說,在這裡過的是戶外、活躍、健康的生活,屬靈的祝福遠超過物質上的困苦。
看到鄉村弟兄為了參加聚會而作出的努力的確令人信心大增。有一群會眾由住在相隔14哩的兩批人所構成,兩地之間只有一條小徑相通。他們的「王國聚會所」位於中途,有一棵大樹遮蔭,以石頭作座位。前來聚會的兩批弟兄各行7哩,每星期兩次。我們也想起一對老年夫婦,攜著行李和毯子步行75哩前往參加環務大會。這兩個例子表明非洲的弟兄們多麼體會聖經的吩咐:「你們不可停止聚會。」——希伯來書10:25。
有些地區的居民對我們的動機表示懷疑,有些甚至憎惡我們逗留在他們的村落附近。有一次,我在大會地點附近支搭帳幕,四周的草叢很高。大會節目結束後,我們已入睡了兩小時左右,忽然被外面的聲音驚醒。我用手電筒一照,發覺有人站在小樹後面。
「你在那裡做什麼?」我喊叫。「為什麼躲在樹後?」
「噓……弟兄,」有人答道,「我們聽說有人要在草叢縱火。因此我們安排在晚上護衛你們。」
他們沒有以危險相告,因為不願打擾我們安睡。但他們卻自願犧牲睡眠去保護我們!大會在星期日下午結束,他們駕駛兩輛車,在我們的汽車一前一後護送,直至離開危險地區為止。
看見這些謙卑的人對聖經的重視也令人十分鼓舞。我們探訪過一群會眾,各成員都是在當地種植花生的村民。在那一週中我們分派了許多聖經和書刊,換回一籃籃未剝殼的花生。探訪完畢後,我們車上裝滿了書刊和花生,繼續前往另一大會場地。開車之後不久,有人叫我們停住。因為有人要趕上我們,於是我們停下來等待。原來要找我們的是一位老婦,頭上頂著一籃花生。她趕到我們那裡時已經喘不過氣來;她倒在地上,直至喘過氣來為止。不錯,她想要一本聖經!我們差不多要拆開所有東西才能找到聖經,但使她得償所願實在令我們欣慰。多一本聖經流入愛聖經者的手中,我們的車上也多了一籃花生!
看到耶和華怎樣興起環務監督去探訪非洲叢林的各群會眾也令人十分鼓舞。當時社方很難找到具備資格而又沒有家庭責任的弟兄。因此周遊監督帶著妻子兒女以及大批行李、毛毯、書刊乘搭公共汽車或騎著自行車從一群會眾到一群會眾探訪並不是罕見的事。這些弟兄和家人都任勞任怨地為會眾服務。與他們合作確是很大的權利。
在1970年代,內戰開始為弟兄們造成難題,中立的問題使許多弟兄在忠貞方面受到很大考驗。(約翰福音15:19)社方認為最好把我調走,以免不必要地使弟兄的環境更加困難。因此在1972年,我奉召留駐在索爾茲百里(現今的哈拉雷)的分社辦事處服務。這使我有機會協助興建新的分社辦事處。不久之後我奉派在散布各處的英語會眾當中作環務監督。這樣行需要我遍訪津巴布韋各地。有些地區的情況如此危險,以致我們要在政府安排的保護之下周遊,護行的軍隊有飛機和直升機去支援。
遷往非洲屋頂
後來我們又調往另一個地區——萊索托的首都馬塞盧——服務。萊索托是個山國,也稱為「非洲屋頂」,多處地方的風景均非常優美。
我們雖然喜歡美麗的風景,這卻不是到這裡來的目的。我們來這裡是要幫助找尋哈該書2:7所說的「珍寶」。這個小國的人口只有150萬。我們在1979年抵達時,每月平均有571位傳道員參加傳揚「這王國的好消息」。(馬太福音24:14,《新世》)到1986年7月,王國宣揚者已達到870位的新高峰,在馬塞盧的會眾由於成員數目大增而要分為兩群。在1988年四月,我們很高興見到王國傳道員達到1078人的新高峰。
與此同時,在我們以前從事海外傳道活動的地區——贊比亞和津巴布韋——工作繼續增長。我們在35年前初抵非洲時,這兩個國家合計只有3萬6836位王國宣揚者。今日的總數已增至8萬2229人。對我們來說。有權利盡一份綿力促成這些增長實在是一項莫大的酬報。
「你們要嘗嘗,而嘗出永恆主[耶和華]的至善,」詩篇執筆者大衛寫道。(詩篇34:8,《呂譯》)『嘗過』海外傳道員的服務使我們深信這話的真實性。事實上,自1942年我們一起開始全時服務以來,我們的生活充滿了種種祝福,我們經歷到耶和華的豐富美善。前頭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我們多麼感謝耶和華,使我們還有精力和健康可以用在他的工作上!
[第25頁的圖片]
約翰·邁爾斯和妻子維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