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女兒有糖尿病!」
醫生這句話給我的打擊,實在不能很快就淡然忘懷。那時候我的女兒索尼婭才十歲。她一直是健康的化身,充滿精力——有時候還精力過剩呢。她上一次看病是在五歲的時候。
但是,在這次看醫生之前的那段日子,實在不好過。索尼婭看來不大對勁。她要喝很多水,一喝了就急不及待要上廁所小便,有時15分鐘就要上一次。晚上她起碼要起床3次去廁所。起初我嘗試為這些症狀找藉口——只是膀胱受感染吧,遲早會好的。一段日子後,我認為她也許需要用抗生素來驅除這種感染。
就在那時候,我帶她去看醫生。我向醫生解釋我認為她有什麼病,醫生要求我們給他一個尿液樣本。我看到杯子裡的尿液充滿一片一片的東西,好像小雪花一般,護士也看到。一個簡單的血液測試證實了他們的疑慮,她患上了第一類糖尿病。
索尼婭明白這是什麼意思。她雖然只有十歲,但在學校裡也學到糖尿病是什麼一回事。那時候她的臉上呈現出恐懼和惶惑的神情,我的臉上也一樣。醫生說為了避免進一步的危險,她需要盡快入院。醫生安排把她送進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一所醫院的重病特別護理部。索尼婭對發生在她身上的事感到非常憤怒,她不想靠打針來維持生命。她一邊哭,一邊不停問為什麼。我全力克制心中的悲傷,但終於也按捺不住。於是我們就這樣坐在候診室裡,互相倚著飲泣,祈求耶和華幫助我們熬過這段痛苦的時刻。
醫院裡的痛苦經歷
醫生容許我開車帶索尼婭回家拿些東西,我於是打電話給丈夫菲爾,並安排叫人接兒子奧斯汀放學。不到一個小時,丈夫和我已經為索尼婭辦好了入院手續。他們立即為她做靜脈注射,將血液中多餘的血糖和酮體沖走。a這實在是一次痛苦的經歷。索尼婭因為脫水而失去了7磅體重,靜脈收縮了,以致很難找著它們在哪裡。護士終於找著,情況平復了下來——起碼暫時是這樣。醫院給我們一本大書,還有許多其他文章;我們要看通看懂,才可以把索尼婭帶回家。
醫生、護士、營養專家川流不息,向我們示範怎樣為索尼婭注射胰島素。從那時候開始,她每天需要打兩次針。我們也學會如何做血液測試;我們要一天做四次,才能夠監察她的血糖水平。要學的東西實在太多了!我們要按指示給她食物,她必須避免高糖分的食物,而且除了讓她吸收均衡營養幫助發育以外,每一餐的碳水化合物都必須準確控制。
三天後,她出院了。她讓我替她打針,血液測試就由她自己來做。不到一個月,她想給自己打胰島素針,從此以後她都自己來。看見她逐漸接受這個病,並且學習適應,實在令我感到很欣慰。起初她想就這樣死去,然後在樂園裡復活。但現在她開始留意身體的狀況、感覺和限制;每當有需要的時候,她懂得開口求助。
調整期
起初那幾個月最難捱過,家裡每一個人都要應付百感交集的心情。我想做的事情實在太多了,有時我禁不住想一走了之。最困難的是遵守嚴格的時間表,特別是當這個時間表跟基督徒聚會和傳道活動有衝突的時候——更不要說跟每天的學校活動和假期有衝突了。不過藉著多多禱告,我和丈夫學會了一天的難關一天應付,終於開始接受我們的新責任了。
我們找到一個了不起的醫生;他是內分泌學專家,總是願意解答我們所關心的問題。我們甚至用電子郵件保持聯絡。上他的辦公室造訪他成了我們的例行慣事。我們每三個月一次到他那裡給索尼婭做檢查;這樣做不但令我們能跟進索尼婭的病情,也使我們更肯定自己已經做了所能做的一切。
一如所料,我們的兒子看見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妹妹身上,覺得很難過。會眾的其他成員,還有他在學校的老師,都看出他的感覺,於是幫助他保持忙碌,並且讓他知道,他也需要作出調整。現在他在觀察妹妹的情況方面,幫了我們很大的忙。作為索尼婭的父母,我們有時候有過度保護她的傾向,也會過分擔心她的健康。現在我們發現,要避免過分擔心,最好的方法就是認識清楚這種病實際上會對身體造成什麼影響。
近況如何?
我們常常談論耶和華的應許,談論疾病怎樣快要變成遙遠的回憶。(以賽亞書33:24)在那一天還沒有來到以前,我們全家的目標就是,在事奉耶和華的事上保持活躍,把握一切機會向別人談及上帝王國帶來的幸福。我們也盡力經常參加會眾的聚會。
幾年前,丈夫的公司想暫時調他到以色列工作。由於索尼婭的病況,我們小心考慮這次調動,並且為此而禱告。我們考慮的結果是,只要準備工夫做得妥當,包括確保索尼婭能得到適合她的飲食,這次調動也許能對我們的靈性大有造益。於是有一年半的時間,我們有幸成為特拉維夫英語會眾的成員,能夠嘗到完全不同的傳道方式。我們全家都從這次難得的經驗學到很多東西。
簡單的一句話:「你的女兒有糖尿病!」就令我們的生活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我們沒有就此讓自己陷入絕望之中。相反,我們將女兒的健康視作全家的共同事業,結果這件事反而拉近了我們彼此之間的關係。「賜一切安慰的上帝」耶和華,的確一直幫助我們渡過難關。(哥林多後書1:3)——辛迪·赫德口述。
[腳注]
a 「糖尿病不經治療,就可致酮病,血液內脂肪代謝產物——酮體堆積、繼之發生酸中毒,以致噁心、嘔吐。碳水化合物及脂肪代謝障礙,毒性產物堆積,引起糖尿病性昏迷。」——《簡明大英百科全書》。
[第21頁的附欄]
糖尿病是什麼?
我們的身體能將食物轉化成作可用的能量,這種功能跟呼吸一樣重要。食物在胃和腸裡分解成更基本的元素,其中包括葡萄糖。胰臟對糖產生反應,製造出胰島素來幫助細胞吸收糖分,於是身體就能燃燒糖分來得到能量。
人患上糖尿病,要麼就是他的胰臟不能製造足夠的胰島素,要麼就是他的身體不能好好運用胰島素。結果是,細胞未能在血液中吸收糖分來加以運用。一本稱為《認識胰島素倚賴性糖尿病》的書說:「然後血糖水平升高,經腎臟流進尿液之中。」糖尿病不加醫治,患者也許會頻常小便,還有其他的病徵。
[第21頁的附欄]
第一類糖尿病
過去我們用青少年糖尿病來稱呼這一類糖尿病,因為患這類糖尿病的主要是兒童和年輕成年人;不過,其實任何年齡的人都可能染上。雖然我們不知道糖尿病的成因,但有些人相信有若干因素跟染上第一類糖尿病有關:
1.遺傳(基因)
2.自體免疫(身體對自己體內的某個組織或某一種細胞變得敏感)
3.環境(病毒性或化學性)
病毒感染或其他因素也有可能導致胰島細胞(胰臟內的多組細胞,胰島素就在這些地方製造的)受破壞。隨著胰島細胞逐漸消失,患糖尿病的可能性就越來越大了。
糖尿病有若干病徵:
1.頻頻小便
2.極度口渴
3.經常肚餓;身體未能得到所需的能量,因而發出飢餓的信息
4.體重流失。身體未能將糖分吸進細胞,就會燃燒脂肪和蛋白質來取得能量,結果形成體重流失
5.煩躁。如果糖尿病患者晚上要頻常起床小便,就不能好好熟睡,結果可能導致行為有變
第一類糖尿病源於胰臟製造太少或甚至不製造胰島素。處理這類病症的方法是每天吸收胰島素,通常用打針注射的方式(如果口服,胰島素會在胃裡被消滅)。
[第21頁的附欄]
第二類糖尿病
不要與第一類糖尿病混為一談。這類病症源於身體製造的胰島素分量不足,或者身體未能有效地使用胰島素。四十歲以上的成人患的糖尿病多數是這一類,而且病況發展得較慢。這種病受遺傳因素影響,飲食不良或體重過度的患者通常情況較壞。在許多病例中,患者可以使用,或者起碼起初可以使用,口服藥丸來刺激胰臟製造更多胰島素。這些藥丸本身並不是胰島素。
[第22頁的附欄]
糖尿病引發的危機
身體需要燃料來維持運作。如果身體無法運用葡萄糖,就會轉而運用脂肪和蛋白質。可是身體燃燒脂肪的時候會產生一種稱為酮體的廢料。酮體在血液中積累,並且會滲進尿液中。由於酮體比健康的身體組織含較高酸性,血液中酮體的水平如果過高,就有可能發展成稱為酮酸中毒的嚴重情況。
血糖水平低於正常水平(血糖過少)也會對糖尿病患者構成危險。以下令人不快的症狀提醒患者正身處這種情況。患者也許會感覺顫抖、冒汗、疲倦、飢餓、煩躁,或者惶惑或心跳加速、視線模糊、頭痛、麻痺、嘴巴嘴唇周圍感覺刺痛。他甚至可能突然發病或暈倒。適當的飲食加上調整進食時間,往往能防止這種情況出現。
如果上列的症狀真的出現,可以進食例如果汁或者葡萄糖藥片等單糖,這樣也許能在進食其他食物之前把血糖含量提高至安全水平。在嚴重的例子中,患者必須注射高血糖素;這種激素能促使肝臟釋放儲存其內的糖分,令血糖水平提高。患糖尿病兒童的家長應該將孩子的狀況向校方、校車司機或者日間護理員解釋清楚。
[第22頁的附欄]
長期合併症
糖尿病患者也許會有長期的合併症,例如心臟病、中風、腎病、足患,還會經常受感染。這些合併症的成因是血管受損、神經受損,或無力抵抗感染。但不是每一宗糖尿病都會發展出這些長期問題的。
藉著將血糖控制到正常水平,也許能延遲或減少這些合併症的有害影響。此外,將體重和血壓控制在正常的水平以內,並且不吸煙,也是減少風險的最佳良策。糖尿病患者必須有足夠運動,保持適當飲食,並且依從醫生規定的療程。
[第23頁的圖片]
赫德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