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守》88 12/1 19-23頁
  • 畢生結伴作先驅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畢生結伴作先驅
  •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8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早期的接觸
  • 在鄉村作見證
  • 開拓新地區
  • 往他施抑或尼尼微去?
  • 在猛烈空襲期間作見證
  • 在威爾士找尋『綿羊』
  • 囚服上縫著紫色三角的人
    耶和華見證人經歷集錦
  • 耶和華吸引謙卑的人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03年
  • 最值得我一生致力的工作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5年
  • 許多值得感恩的東西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2年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8年
《守》88 12/1 19-23頁

畢生結伴作先驅

在英國威爾士加的夫市一間簡樸整潔的房間裡,會眾研經班剛剛結束。研經班主持人感謝兩位先驅姊妹——祈慕德(Maud Clark)和簡文麗(Mary Grant),兩人現今均已逾90高齡——所表現的慷慨,並且鼓勵她們追憶往事……

慕德:我跟文麗初次認識和結伴從事先驅工作,至今已65年了。

文麗:不錯,那時是1923年一月一個寒冷、下雪的晚上!你還記得嗎,慕德?我從馬奇溫洛克火車站將你直接帶回我的住所。吃過一點東西後,我們一起研讀《會幕影像》一書。翌晨,我們就踏著自行車出發向什羅郡的農夫傳道。

早期的接觸

慕德:當然,我們都已作好準備。我們兩人從事先驅工作已有一段日子。甚至當我仍是個小女孩的時候,我已對上帝的話語深感興趣。事實上,我還記得有一次在教堂裡背誦七篇詩篇,只為了要得到一本免費聖經!1908年那年,我剛11歲,大姊讀到《上帝的歷代計劃》一書,就離開了我們的教會而且成為聖經研究者。自此之後,聖經真理便成了我們家裡日常討論的話題。及至家父過世,我開始納罕,『死了的人究竟在什麼地方?』

看過在我家鄉設菲爾德放映的《創世影劇》之後,我找到了問題的答案。這件事令我興奮不已!我在那些輔以唱片同時播放的活動影片裡看見描述書念婦人的兒子從死裡復活的情景。不錯,我獲悉死者是沒有知覺的,直至復活過來為止。——列王紀下4:32-37。

我迅速脫離英國教會,並且開始擔任當時所謂的牧養工作,在別人一向看見我分派教會雜誌的同一地區向人介紹聖經書刊。1918年八月,我在鄰近的利茲市舉行的大會中受浸以象徵我獻身給耶和華。

我在德比郡跟兩位派書者姊妹度過了一段愉快的假期後,就決心以先驅服務為終身事業。1922年八月,我接獲第一項委派:到貝德福郡的比格爾斯韋德去工作。

其中一位派書者姊妹對我說:「你若能夠在起初的六個月緊守崗位,以後就不成問題了。」那些起初的歲月並不易過。我乘自行車發生了意外,我的第一位先驅同伴又回家去了。可是,我決心繼續下去。於是我寫信給社方請求有另一位先驅同伴。耶和華就賜給我文麗!

文麗,你比我更早採取立場擁護真理,豈不是嗎?

文麗:不錯,慕德。當時我們住在南威爾士的加的夫市。我16歲那年,祖母邀請我讀讀《上帝的歷代計劃》一書,那是她從聖經研究者所舉行的公眾聚會中得來的。我素來渴望明白聖經,同時更希望長大後成為傳教士。我一讀這本書,就知道自己已找到真理了。

雖然母親很反對,我卻開始參加聖經研究者所舉行的聚會。我的雙親家境富裕,他們不容許我出外工作。我發覺在家裡受到諸多限制。雖然如此,我卻能夠獲得整套聖經輔助讀物的其餘部分。但後來母親發現了那些書刊。她大發雷霆,把書燒掉;她說我年紀太輕,根本不應當知道這些事。於是我不得不重新把書逐本偷運回家。我清早到一位住在大約兩哩[3公里]外的聖經研究者家裡去拿這些書。我趁家人未起床之前熱切地閱讀那些書刊,日間則把它們藏在花園的棚屋裡。

1913年,當時我17歲,我到倫敦度假觀光。令我喜出望外的是,這次旅行竟碰巧遇上羅素弟兄探訪英國,在金斯韋禮堂舉行大會。當時我表示希望受浸。在加的夫從事派書工作的姊妹去見羅素弟兄,問他我是否過於年輕,不宜受浸。羅素弟兄問我有多大,並且問了我一些問題,看看我是否明白聖經及斷定我是否已獻了身給耶和華。結果,我穿上黑色長袍跟其他打算受浸的人一起在倫敦會堂受浸。我仍然清楚記得我們從水裡上來時所唱的詩歌歌詞:

既與基督同埋葬,

也與基督同復活。

我還有什麼事要做?

要止息戰鬥爭競,

開始過全新的生活。

我正在抹乾身體的時候,一位弟兄上前對我說:「你必然是14萬4,000人中最後加入的一位了;你只有這麼短的時間剩下來使所受的呼召和揀選堅定不移。」當時有許多人都對將臨的1914年懷有很大的期望。對我來說這卻是一段充滿考驗的時期,因為我要忍受家人的猛烈反對。我盡可能經常參加聚會。1916年,社方在加的夫市放映《創世影劇》時,我有權利作招待員。我在曼徹斯特市完成了護士的訓練課程後,隨即在1922年開始全時的先驅服務。

在鄉村作見證

慕德:在那些日子,我們的確要採取主動才行。我們告訴所有人我們做著基督徒的工作。那時一般人都很喜歡讀書。我們向他們介紹《聖經的研討》一系列的叢書和《上帝的豎琴》一書。當然,我們要用一個頗大的書箱去攜帶這麼多書。我的書箱特別大,以致有一天我抵達一個偏僻的農莊時,主人的妻子以為我是從加拿大遠道而來探訪他們的親戚。我們禁不住捧腹大笑!

由於我們的生活是從事先驅工作,我們遂以分派含有王國信息的書刊維持生活。我們需要小心運用自己的資源,過十分儉樸的生活。我們時常用書刊換取牛油和其他農產品;在崎嶇多塵的小路上拾起從馬車上掉下來的馬鈴薯、芸苔、捲心菜等。我們學會熟練地修補爆破了的自行車車胎;我們也成為縫紉好手而能夠為自己裁製衣服。

作巡迴演講的弟兄在各鎮作過聖經演講後,我和文麗便隨後進一步激發這些演講所引起的興趣。由小群感興趣人士組成的研經班在施魯斯伯里和其他市鎮紛紛建立起來。我們多麼熱切期待大會舉行!我認為1926年在倫敦舉行的大會特別傑出。當時我們享有額外的權利在首都的街上分派《萬民的大旗》這本小冊。然後,我們收到社方的一封來信,信的內容使我們大感興奮。原來我們接獲另一項委派:到北愛爾蘭去工作。

開拓新地區

我們抵達北愛爾蘭安特里姆郡,在當地宗教分歧的居民中從事先驅工作。我們首先在綠島住下來。當地的氣候潮濕寒冷。由於英國的煤礦工人罷工,以致我們有多週無法生火取暖。至今我仍然能夠回想當時的情景:我們晚上穿著大衣、戴上手套坐在家裡,在嚴寒中瑟縮著試圖研讀。後來,夏天到了,我們多麼感激耶和華使我們有權利在安特里姆郡幽美的環境裡工作。當地的居民很留心聆聽王國的信息。不錯,他們時常跟我們辯論,可是他們卻很仁慈。『進來吧,』他們會說,接著將水鍋放在燒紅的泥炭上燒,然後我們繼續討論下去。

文麗:既然這時我們的委派地區裡一共有四位先驅姊妹,我們便經常舉行所有的聚會。每天早上,我們討論一節經文及讀《早晨的決議》,其中的一部分說,『我要天天在屬天寶座前銘記,收割工作的大眾福利,尤其是自己在工作上享有莫大的權利,與伯特利和其他地區的親愛同工一起。』星期三晚上我們有禱告、唱詩和見證的聚會。星期日我們一起研讀《守望台》雜誌。人們家裡時常置有小型的風琴,我們便站在琴旁唱出《千禧年黎明之歌》裡的詩歌,例如以下一首:

勝利尚未獲致,

切勿坐下歇息。

繼續埋頭苦幹,

直至戴上冠冕。

慕德:後來有一項特別的工作委派向我們打開——我們成為『商業區的先驅』——情形與以前多麼不同。我們怎可能向商人、銀行家及諸如此類的人作見證呢?貝爾法斯特市商業區的高樓大廈看來令人生畏。可是,我們記得腓立比書4:13的話:「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我們絕沒有想過要拒絕接受這項委派。我們有機會與許多商界人士交談,並且分派了許多書刊。這的確是一項美好的經驗!到1931年,我們完成了向商業區作見證的工作,並且已在北愛爾蘭度過了五年的時光。我們納罕下一項委派將會是到哪兒去。出乎我們意料之外,竟然是都柏林的商業區。

往他施抑或尼尼微去?

我們必須承認,起初我們的確有約拿的感覺——約拿奉差到尼尼微去傳道,但他卻前往他施去。我們的確寧願接獲其他的委派。不久,我們就意識到自己必須全心仰賴耶和華。然而,站在都柏林的納爾遜紀念柱旁,看見滿街都是教士和修女——男子走過掀起帽子敬禮,女子走過則畫十字向『聖母』致敬——這實在令人忐忑不安!當時,全都柏林只有四位聖經研究者。

我們得以在一個羅馬天主教家庭裡租到房間。當然,我們要將書刊藏在床下,因為神父經常探訪這家人。有一天,一位都柏林商人來到我們的住處,說:『你們曾在我的銀行留下一些書刊。』那些書刊令他感到異常振奮,以致他走遍每間書店,看看是否有盧述福法官的著作出售。他後來寫信到美國紐約查詢,結果獲得了我們的地址。他設宴招待所有的朋友,告訴他們他所獲悉的真理。

那年稍後的時間,我們出席在英國利物浦舉行的大會,當其時我們獲悉自己的新名字——耶和華見證人。返回都柏林之後,我們參與分派《王國——世界的希望》這部小冊的運動,其中含有大會的決議。我們上門探訪所有男女修道院及商業機構,將小冊免費分派出去。他們竟然人人都接受!

文麗:有一天,我們看見一艘船沿著利費河巡航而下,我們頓時興起一個念頭——向碼頭上的船員作見證。於是我們試圖進入碼頭區,一名警員攔住我們的去路。他問我們想幹什麼。我們向他展示過書刊後,他便說,「進去吧。」我們遇到幾位來自其他國家的船長,他們對見證人已略有所聞。回顧那些日子的經歷,我們雖獨自上船傳道,耶和華卻照顧保護我們。這件事實在令人驚訝。

在猛烈空襲期間作見證

慕德:戰爭在1939年爆發時,我們返回利物浦去,與另外20位先驅一同住在先驅之家裡。我們在敵軍的空襲和轟炸下度日,在一切有人聆聽的地方作見證。我們時常在用留聲機播放唱片或與人討論王國信息之際突然要奔回先驅之家,或從一個防空洞奔向另一個防空洞。在這段日子,我們一點也不害怕,因為我們做著主的工作。

許多時,我們在街上行走的時候,別人因弟兄們在這個衝突時期嚴守中立而惡狠狠地罵我們。我還記得在一幢房子裡,一個青年很留心聆聽唱片所播放的信息,並且接受了一個經常的聖經研究。接著,難題發生了!他剛剛報了名志願加入英國海軍。於是,他唯有致信有關當局,聲明自己的中立立場。結果,他收到的答覆是,他可以完全免服兵役。後來,他更加入了全時服務與我們並肩工作。

文麗:我永不會忘記大戰期間的日子,慕德。你還記得1942年我們搬到柴郡的克努斯福特時所發生的事嗎?一個女人向我們嚷道,『你們為戰爭作出了什麼努力?』我們還未開口,一個過路的人已回答說,『她所幹的是我們沒有勇氣去幹的事。』一位老人也附和說,『她們所做的是好事。』

慕德:不錯,主持聖經研究是當時的大事。我探訪一個農莊時獲得一個極好的經驗。我遇到一位女子,她告訴我她年幼的兒子在交通意外中喪生。我派了《死者的希望》這部小冊給她,並且跟她開始了一個聖經研究。僅讀了七次之後,這個女子便開始陪我一起從事見證工作。幾個月後,她的丈夫也接受了真理。不及兩年之後,這對夫婦將農莊賣了,然後開始先驅工作。他們的女兒後來也跟他們一起加入全時服務。現今,她與夫婿在倫敦的伯特利服務。

1941年在萊斯特市舉行的大會中,史勞德弟兄宣布特別先驅會獲得小量津貼以幫助他們獲得生活的必需品。差不多有20年的時間,耶和華一直祝福我們分派書刊的工作,藉此供應我們的一切所需。耶和華從沒有使我們失望。我們證實了「凡……他……應許賜福的話,一句都沒有落空。」——列王紀上8:56。

在威爾士找尋『綿羊』

1954年,我們在威爾士的米爾福德港口工作。雖然遭遇教士的反對,我們仍繼續傳道,並且找到一些敏於響應而與綿羊相若的人。我們將這些人組織起來成為一個研經班,同時向他們說明如何主持聚會及發表有意義的簡短評論。後來我們得以目睹七個人在浸羊槽裡——其中的溫水是以牛奶桶載來倒進槽裡的——受浸。那是個多麼喜樂的場合!

在威爾士山谷的阿伯賽農鎮,在雜誌路線上所作的探訪帶來了優良的結果。雖然那位經常接受雜誌的女士說,「我並不相信你所告訴我的事」,她卻同意閱讀雜誌。在較後的一次探訪中,我遇到她的丈夫,當時他正忙於粉飾房屋。我們作過一番友善的交談後,就約定時間在隨後的一週開始一個聖經研究。他們的三個兒子也加入研究,並且成為我們的好朋友。最後,作母親的與兒子們都獻身給耶和華而受了浸。今日,這個家族共計有35人接受了真理,其中有些人以長老、輔助先驅、經常先驅及特別先驅的身分服務。

如今我們在加的夫市。回顧自己的一生,我們絕沒有任何遺憾。在物質方面,耶和華供給了我們的一切所需。我們一起從事先驅服務,享受了美好的一生。現在我們仍然將全時服務視為一生最寶貴的權利。

今日我們目睹先驅的數目與日俱增,我們的心感到莫大的振奮。看見有這麼多年輕人加入寶貴的全時服務——的確,我們感到多麼歡欣鼓舞!我跟文麗一起從事先驅工作已有65年。我們一生過著簡樸而忙碌,勞苦卻報酬豐富的生活。我們衷誠鼓勵人以先驅服務為畢生的目標。

[第23頁的圖片]

慕德(左)和文麗仍然把為耶和華作全時服務視為最大的珍寶

「有一件事,我曾求耶和華,我仍要尋求;就是一生一世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瞻仰他的榮美,在他的殿裡求問。我要一生向耶和華唱詩,我還活的時候,要向我上帝歌頌。」——詩篇27:4;104:33。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