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95 3/8 3-4頁
  • 你所吃的食物營養有多豐富?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你所吃的食物營養有多豐富?
  • 警醒!1995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金錢短缺
  • 營養不良——隱伏的疾病
    警醒!1978
  • 有益的食物怎樣增進健康
    警醒!1995年
  • 問題根深蒂固,影響深遠
    警醒!2003年
  • 人人豐衣足食!
    警醒!1995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95年
《警》95 3/8 3-4頁

你所吃的食物營養有多豐富?

《儆醒!》雜誌駐巴西通訊員報導

你怎樣挑選食物?選購食品的時候,你會考慮什麼因素?是否精美的包裝?價錢?容易烹調?宣傳廣告的說服力?還是只要食品色香味俱全就行呢?你所吃的食物營養豐富還是毫無益處,增進健康還是損害身體,這一切都有賴你作出正確的選擇。

貧窮是營養不良的主要成因。儘管不少人對食物滿不在乎,盈千累萬的人卻難得享受一頓營養豐富的美食。巴西一名砌磚工人要供養六個兒女,他說:「家裡剩下什麼食物,我們就吃什麼。」這通常是指不新鮮的麵包和淡而無味的咖啡,或米飯和菜豆。事實上,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報告顯示,世上有百分之20的人口要忍飢挨餓。雖然饑荒是一些非洲國家的普遍現象,亞洲飢民的數量卻巨大得多。甚至美國也有百分之12的人口,即3000萬人,據報食不果腹。

營養不良除了危害健康之外,還可以致命。研究人員威廉·錢德勒指出,「育嬰不得其法會引致營養不良,因而夭折的嬰孩比實際餓死的兒童高出十倍有多。營養不良及痢疾脫水是頭號殺手。」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報導說:「不論是流行病、洪水、地震還是戰爭,任何一種災害都從未試過單在一星期內就奪去了25萬名兒童的性命。」但據該基金會所稱,這就是兒童死於營養不良或其他併發症的全球數目。事實上,營養不良所造成的損害是無法估量的:削弱學習能力,縮減勞動大軍,降低工作產量和質素。

可是,攝取適量的有益食物卻能對抗營養不足及其他附帶引起的病痛,例如貧血等。在一些地區,只要政府資助學校供應午餐,或在施食處免費分發湯和麵包,營養不良的狀況就會緩和下來。不過,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官員卻指出,如果要降低兒童因患上痢疾、肺炎和麻疹而死亡的比率,每年就需要有250億美元的經費才行。有些人也許認為,『這是一筆巨款。』然而,據報這僅是美國人花在運動鞋上,或歐洲人用在佳釀上的一年消費而已。另一項艱巨的挑戰就是減少浪費資源。據估計,巴西有3200萬人要忍飢挨餓;雖然這樣,農業部卻報導,「在運輸或儲存過程中損耗的農作物[價值高達15億美元],國家因此損失了百分之18至20的農產品。」關於農業、灌溉、食物貯存和運輸,雖然許多國家在這幾方面都遭遇重大難題,地球仍然能夠供應豐足的食物給全人類。因此,你可以怎樣面對養妻活兒的挑戰呢?

金錢短缺

在發展中國家,人們往往要做兩三份工作才能勉強維持家人的生活。巴西每年有150萬人要離鄉背井,前往大城市尋找工作和糧食。儘管飲食習慣或多或少會對健康造成影響,他們卻把大部分的收支預算撥給衣著、住宿和交通之用。

雖然這樣,值得慶幸的是,對世界各地的家庭來說,日常食物例如米飯、菜豆、玉米、馬鈴薯、木薯和香蕉等都是主要的營養來源。此外,他們也會吃一點魚和肉以補充營養。巴西營養學家若澤·愛德華多·德奧利韋拉·杜特拉聲稱:「菜豆和米飯這個組合含有非常豐富的營養價值。只要國家能供應這麼簡單和廉價的食物,[國內]的饑荒就有可能終止了。」不錯,在你所居住的地區,你總可以買到一些價廉物美的食品。你甚至可以種植自己的糧食。

你也許有充足的收入,但你會為家人著想,購買富有營養的食物嗎?還是你會受源源不斷的廣告噱頭所影響,情願選購糖果或無益的食物,因而忽視身體對蛋白質、礦物質和維生素的需求呢?食物的味道是否比益處更具吸引力?《世界書籍百科全書》指出:「人如果想享有和保持良好健康,就必須對身體及各器官的功能有基本認識。惟有這樣,人才能斷定哪些食物會增進健康或損害身體。因此,人人都應該接受有關健康的基本教育。」

誠然,吃喝並不是我們生存的主要目的,食物卻是維持生命的必需品。論到勤奮工作的人,聖經指出他們會獲得豐盛的食物作為報酬:「人人吃喝,在他一切勞碌中享福,這也是上帝的恩賜。」(傳道書3:13)你認為有益健康的食物是重要和必需的嗎?若然,你只要查考下一篇文章,就可以知道適當的營養能怎樣造益你和你的家人。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