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秒鐘之內消失!
你正徜徉於晨光熹微的一處地方,在你周圍矗立著許多高達15層樓的參天古木。在你上面有無數的生物,可說是世上最稠密、最豐富的生態層。樹木攀藤附葛,藤葛長達數百呎或甚至數千呎,牢固地纏附在樹幹和樹枝之上。盛開的熱帶繁花在暖和的空氣中散發芳香。
這便是熱帶雨林。它不但是塊美麗的地方,在高聳的林木之間雲蒸霞蔚,間有陽光透過樹叢衝破蔭翳。它的機械作用其實複雜到難以置信,各部分精密地合作無間。
這裡的生物極其豐富,種類之多非世上其他地方所能比擬。雨林面積只佔全球陸地百分之6,但動植物品種卻佔全球之半。它們產生陸上生物總和的三分之一左右。在你頂上的高處,森林的上蓋是無數奇形怪狀的昆蟲和禽鳥,猴子和其他哺乳動物之家。牠們大多數不落地面。樹木供養和容納牠們,牠們的回報是為樹木傳授花粉,或者吃了果子之後在排泄物中散布種子。
豪雨每天降下,雨水滲透森林,為精密的生物循環供應養料。雨水沖洗樹葉,把富於養分的「湯」沖下樹幹,滋養樹上生長的附生植物。附生植物轉而幫助樹木從空氣中吸收後者的主要食物——氮。不少附生植物有由葉形成的「箱子」,可收集幾加侖的雨水,造成小小的空中池塘而成為樹蛙、蠑螈和小鳥的棲息地。
不論什麼養料落到森林地面,很快就給吞沒。哺乳動物、大批昆蟲和細菌一起合作去把堅果、動物屍體和樹葉分解為廢物,然後由地面加以吸收。你若擦去腳前的碎屑,便會發現一層厚厚的海綿狀白色纖維,它是樹根和真菌的網狀組織。真菌幫助樹根迅速吸收養分,稍遲便可能被雨水沖走。
假設你漫遊的地區只是雨林的一小部分,面積約等於一個美式足球場。突然之間,整個部分的森林都消失了。它已被徹底摧毀——只在一秒鐘之內!你正在瞠目結舌地張望時,你旁邊面積相同的另一部分,在下一秒鐘又被掃蕩無遺,如是的情形不斷再三發生。最後,你孤單地站在空無一物的荒原上,如火的熱帶驕陽在頭上熏炙。
據若干估計顯示,世上的熱帶雨林正以這麼快的速度受到摧毀。有些估計甚至認為速度更高。據《新聞週刊》所載,每年被夷平的熱帶雨林面積約等於美國的加州之半。1989年9月份的《科學美國人》認為地區的面積相當於瑞士與荷蘭的總和。
可是,不論損毀達到什麼程度,所造成的後果仍十分驚人。砍伐森林已惹起了全球的公憤,目標大部分指向一個國家。
顯著的例子: 巴西
1987年,從亞馬孫盆地拍攝的衛星照片顯示,在這一帶地區砍伐森林的程度,比若干對全球砍伐森林所作的估計還高!人們以焚燒森林的方法加以清除,數以千計的火頭使晚上光如白晝。所形成的煙雲面積有整個印度那麼大,而且濃煙稠密到令若干機場不得不關閉。據一項估計透露,亞馬孫盆地每年消失的雨林面積相當於比利時的全國面積。
巴西的環境保護者盧辛伯格(José Lutzenberger)把這樣的砍伐稱為「生物歷史上的最大屠殺」。全世界的環境保護者均群起而攻之。他們把雨林所面對的危機向大眾公布。甚至圓領運動衫和搖滾音樂會也大事宣傳要「救救雨林」。下一步便是經濟壓力。
巴西所欠外債達數千億美元之巨,它必須把輸出所得的百分之40用來償還利息。它對外國的援助和貸款倚賴甚殷。因此國際銀行開始停止發給若干貸款,免得巴西把貸款用來摧毀森林。有些先進國家建議把巴西的部分貸款撥作改善環境保護之用。美國總統布殊甚至要求日本不要貸款給巴西去建設一條穿過原生雨林的公路。
全球的難題
在許多巴西人看來,這一切壓力充滿了偽善。各先進國家久已把自己的森林砍伐淨盡,但從不許外國阻止他們如此行。美國目前正在消滅自己的最後一片雨林。誠然,這不是熱帶雨林;它們是太平洋西北的溫帶雨林。其中的物種也注定消失無遺。
因此砍伐森林是全球的難題,不僅巴西一國而已。但目前以熱帶雨林的喪失最為嚴重。過半的喪失發生在巴西國境之外。中非洲和東南亞是世界最大雨林的其他兩個所在地,那裡的森林也在迅速消失中。
砍伐森林所產生的影響也同樣牽涉到全球。它意味到無數生物的飢渴和死亡。這個難題也影響到你的生活。它影響到你所吃的食物,所用的藥物,所居住的地方的天氣——也許甚至影響到人類的前途。
可是,你也許想知道:『這些雨林怎會有如此深遠的影響呢?它們若像有些專家所說一般,在數十年內消失殆盡又如何?這件事真的會導致大禍臨頭嗎?』
在我們解答這些問題之前必須先提出另一個問題:究竟什麼原因使人大量砍伐雨林呢?
[第5頁的地圖或圖解]
正在消失的雨林(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砍伐森林之前
現時的情形
照今日的砍伐速度,公元2000年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