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頁警醒!1989年 | 9月8日
-
-
第2頁
這個世界在許多方面已摒棄了真正的價值觀。你又如何?你有把多個世紀以來證明對人大有造益的價值觀棄如敝屣嗎?抑或你去蕪存菁,繼續把真正的價值觀奉為生活上的指導力量?
-
-
價值觀變成怎樣了?警醒!1989年 | 9月8日
-
-
價值觀變成怎樣了?
在1948年世界大戰休戰紀念日的演辭中,美國的布萊德雷(Omar Bradley)將軍說:『我們有太多屬科學的人,太少屬上帝的人。我們掌握著原子的祕密,卻拒絕了『登山寶訓』。……我們的世界是核子巨人和道德嬰孩的世界。我們懂得戰爭多過懂得和平,懂得殘殺多過懂得生活。』他說:『由於道德方面的幼稚,人類有陷入這個世界的圈套中的危險。』
有一個時期,不少傳統的價值觀念是基於聖經的,但情形已今非昔比了。這些價值觀已被人置之度外,認為過時落伍。新的生活方式正蔚為時尚。『真理』是相對的。事情已不再有所謂對與錯、是或非。人無需作任何判斷。人人可以有自己的一套價值觀,我行我素,自行其是。無過的淫行。無過的通姦。無過的離婚。無過的忽視兒女。人對任何惡劣後果都無需負咎——無論是少女懷孕激增、千百萬宗墮胎、許多兒童一生被毀了。既然沒有過錯也沒有咎責,就沒有罪責可言。世界正以這些方式把真正的價值觀棄如敝屣。
最初的一對男女選擇要自行決定是非善惡。(創世記2:17;3:5)今日,億萬的人決定根本沒有是非善惡。由於要為所欲為,世人把傳統的價值觀棄置一旁,大聲歡呼說:『終於自由了!做什麼都可以了!』一旦取消一切約束,禍患便接踵而至!
一本著名雜誌的大標題問道:『舉國都是說謊者?』接著大聲疾呼:『政府官員舞弊營私。科學家杜撰虛報。求職者竄改履歷以期謀得職業。究竟發生了什麼事?答案是,有越來越多社會批評家表示憂慮,基本的忠實已衰退到驚人程度。』
另一本銷量巨大的雜誌發表了一系列關於道德的文章,其中披露了不少『珍聞』,如:爆出醜聞的商業交易,辜負公眾信任的事件,各式各樣林林總總的過犯。承認犯錯,卻不算是嚴重的過錯,沒有什麼可算是犯罪。
該系列的文章作出結論說:『美國人若要謀求較真確的道德平衡,他們也許需要重新檢討現時社會在他們面前誘惑誇耀的價值觀,如:主管級的職位、政治權力、性的誘惑、豪華住宅、湖邊別墅、在市場賺大錢等。因此真正的挑戰是對欲求重新作出界定,為社會服務有如為自己服務一般,訂出劃一的道德標準去指導人所運用的手段,同時也達到正當的目的。』
《紐約時報》登出以下的標題:『聯邦調查局說,向州政府官員提出的106宗賄賂中,有105宗被人收受。』拒絕收受第106宗賄賂的人是正人君子嗎?不,『他只是嫌賄賂數額不夠大而已。』
前任紐約市昆士區民主黨領袖兼市議會議員特羅伊(Matthew Troy)在論及『政府貪污與忠誠』問題時,告訴一群大學生說賄賂已成了風氣。在州議會投票中發現有人用選票收買法官職位。『州立高等法庭法官職位的普通價格是7萬5,000美元,較低法庭的法官職位價格是3萬5,000美元。』
小說家米切納(James Michener)列舉出一些目下流行的把戲,如:經濟冒險家,他們積聚了億萬屬於別人的金錢,卻受人豔羨頌揚,違法的內幕交易醜聞,老謀深算的金融巨子籌劃突襲的收購行動,恬不知恥的宗教人士發狂地斂財,愛滋病使大眾惶惶不可終日,恐怖分子蓄意破壞社會,政客出賣國家公園,導致生態學上的災禍,當局者售賣軍火給公認的敵人,然後把賺得的錢用來資助中美洲的革命。
米切納所作的結論是:『1980年代將會被人記得是醜惡的十年,因為有太多醜事浮現出來。』這一切都是由一項簡單的發展所促成的:真正的價值觀被人棄若敝屣。
前任美國教育部長貝內特(William Bennett)批評學校在德育方面的失敗,並且把這種失敗所導致的青少年難題列舉如下:
『項目:今日的14歲少女有百分之40在20歲之前會至少懷孕一次,所生的嬰孩超過半數是私生子。
『項目:青少年自殺創下新高峰,成為青少年死亡的第二大因素。
『項目:美國在少年吸毒的比率方面高踞工業世界的榜首。
『我們的學校能夠『解決』這些難題嗎?不能。它們能夠提出幫助嗎?能夠。它們有盡力而為提出幫助嗎?沒有。
『為什麼沒有?部分原因是,他們不願努力達成教育的主要目標之一:德育。例如,近期有一篇文章引述紐約區幾位教育家的聲稱說,「他們刻意避免告訴學生在道德上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文章敘述一次有十五個高中和初中學生參加的研討會。學生在討論中表示,一位同學把她在校內拾到的錢包裡的1,000美元交還物主是一件蠢事。』訓導員對於學生的評論不置可否,並且解釋說:『我的立場若是要闡明是非善惡,我就不是他們的訓導員了。』
貝內特評論說:『從前,訓導員會提出訓導,訓導學生許多事情——包括什麼事情是對的,什麼事情是錯的。』
家庭、學校和各教會的失職
在傳授價值觀方面,家庭正迅速變成毫無用處。家庭的分崩離析使家庭無法再發揮教育作用——父母出外工作、離婚、單親家庭、單親出外工作、兒童留給保姆或日間託兒所照顧,或者單獨留在家裡與電視作伴,讓電視鼓吹以性為樂趣,提倡以暴力為解決難題的方法。報章專欄作家波特利茨(Norman Podhoretz)評論這些事情的結果說:『影響包括犯罪行為激增;吸毒和縱酒的人數大增;少女懷孕、墮胎和性病的比率上升;青少年橫死(殺人、車禍、自殺)事件日增。唯一減退的事看來是學校的成績。』
波特利茨繼續說:『兩位社會學家發現確鑿的統計證據,證實了我們隨處可見的一件事。他們發現有越來越多的人把『滿足自我的願望』置於其他一切價值觀念之先。他們發覺越來越少人願意犧牲自我,甚至連犧牲自己的方便去滿足兒女的需求也不願意。令人驚異的是,美國有三分之二的父母認為「父母應該有自由去過自己的生活,即使要減少花在兒女身上的時間也在所不惜。」』
加伍德(John Garwood)在擔任美國堪薩斯州福特希斯州立大學訓導主任期間對真正價值觀的喪失一事評論說:『我們的家庭、學校和各教會均未能對他們所指導的人灌輸一套穩定、永久的價值觀念,以致造成了今日的許多難題。英國偉大歷史家湯因比(Arnold Toynbee)留意到今日西方世界在忠實方面大為衰退,缺乏國家宗旨,大謬不然地強調物質主義,工作成就的自豪感日減,人心趨向於高度消費水平,但求自我滿足。他留意到我國(美國)的生活方式含有導致羅馬帝國衰亡的許多特色。』
撇棄真正的價值觀使這個世界糊裡糊塗地一味追求物慾。人擁有豐富的物質,在精神上卻貧乏不堪,結果迷失方向而暗中盲目摸索。人類的得救端賴於歸回真正價值觀的來源。
-
-
真正價值觀的來源警醒!1989年 | 9月8日
-
-
真正價值觀的來源
所有人類社會都有一套道德法典。不論世人承認與否,他們都感到需要有一種高於自己和本身以外的指導力量。他們本能地仰望一種較高的力量,對之作崇拜或事奉。這種力量也許是太陽、月亮、星宿、山川河岳、飛禽走獸、人或組織。道德法典也許載於不同文化所產生的一本或多本聖典之中。世人的這種需要隨處可見。這乃是人的本能。
據知名的精神科專家容格(C. G. Jung)說,『宗教是人類特有的一種本能態度,它的表現可見於人類從古至今的歷史中。』著名科學家霍伊爾(Fred Hoyle)在寫作中提及『一切人類社會均具有的道德法典,』並且補充說:『我們可以很容易提出可觀的論據,表明人的道德感繼續存在,儘管有許多誘惑[和迫害]不斷加以破壞。』
所有神聖著作中最為人知和銷流最廣的聖經承認人具有與生俱來的道德感。它在羅馬書2:14,15說:『沒有律法的外邦人若順著本性行律法上的事,他們雖然沒有律法,自己就是自己的律法。這是顯出律法的功用刻在他們心裡,他們是非之心同作見證,並且他們的思念互相較量,或以為是,或以為非。』
霍伊爾認為進化論『是任何形式的投機行為的公開特許狀,』並且繼續說:『老實說,我有一項信念縈繞於心,在《物種起源》一書發表之後,所謂的學術界採納了一套虛無主義的哲學,把人類導入一條自動自我毀滅的途徑。一部世界末日機器在那時已開動了。……不少人現在已意識到人類社會有些基本的不妥,但不幸的是,他們把精力虛耗在抗議一件復一件的瑣事之上。』
生命起源背後的智慧
接著,霍伊爾以精確的數學指出生命憑機遇在地上產生的或然率其實等於零。他說,正統科學家之所以拒絕承認有個創造力量存在是由於『以往的宗教弊端』所致。但霍伊爾卻相信生命是由宇宙空間中某股智慧力量所創造的。他認為在地上做不到的事在外太空可以做得到,但假定即使在外太空也有某種智力發揮作用。甚至最簡單的生命形式——細菌——也複雜到驚人的程度,因此創造它必然牽涉到智力,但霍伊爾卻不願把這種智力稱為上帝。
其他「意識到人類社會有些基本不妥」的人卻不像霍伊爾一樣不願提及上帝。其中之一是以上引述的精神科專家容格,他說:『人若不依附上帝,就無法以自己的力量去抗拒世界在身體和道德方面的誘哄。為了這緣故,人需要內心卓越經驗的證據,只有這樣他才能受到保護不致同流合污。』
美國上訴法庭的首席法官墨菲(Francis Murphy)聲稱,現代人『並不知道人生的最終目的,並且懷疑人生是否有任何真正意義。不論他的道德主張如何,他已在事實上將上帝排出自己的生活、辦公室和家庭之外。因此他缺乏一個道德中心。』運動界的科素爾(Howard Cosell)對此表示同感;論到運動員濫用麻醉藥的難題,他說:『在美國已不再有明確的道德中心了。……這是整個文化的難題。』
報紙專欄作家蓋耶(Georgie Geyer)說:『若對上帝沒有信心,要有個道德的社會或國家是不可能的,因為這樣凡事就以「我」為依歸,但唯獨有「我」是沒有意義的。……當「我」成了一切事物的準繩——犧牲了上帝、教會、家庭和一切公民所接納的人類行為準則——我們就遭遇麻煩了。』
索津涅辛(Aleksandr Solzhenitsyn)說,如果有人叫他以一句話去指出二十世紀的主要特徵,他會說:『世人已忘記了上帝。』他繼續說:『整個二十世紀正被捲入無神主義和自我毀滅的漩渦中。……為今日世界的困難處境找尋出路的一切嘗試都屬徒然,除非我們重新引導我們的良知,翻然悔悟,歸向萬物的創造者:若非這樣,就決不會找著出路,一切努力都會勞而無功。』
六千年來,人一直試圖自行決定是非善惡。現代的趨勢是各行其是——根本無所謂善惡。歷史記錄了這兩種行徑的可怖後果,證明人不能定自己的腳步。『有一條路,人以為正,至終成為死亡之路。』(箴言14:12;耶利米書10:23)耶和華上帝創造人,對人瞭如指掌;他已向人提供導致快樂的指南:『你的話是我腳前的燈,是我路上的光。』(詩篇119:105)為了造福人類,他的話語——聖經——將真正的價值觀闡明出來。附表列出若干可行和不可行的事。
[第7頁的附欄]
可以奉為生活準則的價值觀
▸ 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耶和華上帝。
▸ 愛人如己。
▸ 以願人待己的方式待人。
▸ 跟從耶穌,以之為榜樣。
▸ 寬恕別人,正如你想受人寬恕一般。
▸ 孝敬父母。
▸ 謙恭有禮。
▸ 處事忠實。
▸ 力求與所有人和睦。
▸ 培養溫柔、仁慈、自制的品德。
▸ 不要以惡報惡。
▸ 要以善勝惡。
▸ 勿崇拜假神。
▸ 不向偶像下拜。
▸ 不謀殺。
▸ 不偷盜。
▸ 不作假見證。
▸ 不辜負上帝的名。
▸ 不貪求別人的財物。
▸ 不含怒到日落。
-
-
什麼價值觀支配你的一生?警醒!1989年 | 9月8日
-
-
什麼價值觀支配你的一生?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你也許要先行考慮一下幾個問題,例如:你想從一生得到些什麼?財富、名氣、刺激、聳人聽聞的冒險、情慾的滿足?抑或你的目標是要以忠實、仁愛、同情、為大眾服務、靈性壯健為人所知?不論你的目標是什麼,聖經的這條律則是真實不變的:『人種的是什麼,收的也是什麼。』——加拉太書6:7。
你若揚棄真正的價值觀,就必須甘願接受一切後果。美國高等法庭法官休柯特(Paul Huot)指出這些後果的其中幾點。他提及一般人對法律、社交禮節和管教失去尊重,說:『事情不再黑白分明了。什麼事都是灰色的。我們已喪失了禮貌,喪失了謙恭,喪失了正當的行為標準。很少人認識是非善惡之間的分別。如今被視為罪的不再是犯法本身而是犯了法之後被人發現。』
隨著知識的增長和能力的增強,就更加需要以道德來支配它們的使用。(箴言24:5)不幸的是,與知識和能力增加俱來的卻是道德的崩潰。歷史家湯因比評論這點說:『想到我們在科技方面如此成功,但道德方面的失敗卻幾乎無法估計,這件事實在可悲。……如果道德的鴻溝繼續加寬,我預見將來的普通市民也許要帶備手提原子彈才敢在街上行走。』
現行的趨勢是撇棄真正的價值觀,把罪的意識丟在垃圾堆裡。這種態度與箴言30:20所說的淫婦無異:『淫婦的道也是這樣:她吃了,把嘴一擦就說:「我沒有行惡。」』但罪其實仍然和我們同在,而且日益猖獗,只不過躲在某些別號之下進行活動而已,例如開放、自由、相對主義、價值觀澄清、非判斷主義等——這一切均美其名為『新道德』。
顛倒是非
自以賽亞的日子以來,情形並沒有真正改變。他的話仍然十分適切:『禍哉!那些稱惡為善,稱善為惡,以暗為光,以光為暗,以苦為甜,以甜為苦的人。』(以賽亞書5:20)為了使錯看來對,他們調改溫度計的標記,使發高燒的溫度看來正常。
哪一種價值觀產生良好結果?哪一種令你快樂,結識到忠誠的朋友,帶來內心的安寧和滿足?你想享有為人忠實、真誠和關心別人的聲譽嗎?受人所喜歡、尊重和敬愛?抑或你更珍視享有無限的資財,飽嘗富豪權勢的滋味?滿足肉體慾望是否最重要的事?在你看來,全力追求自我滿足是最重要的事嗎?
非法的性關係十分流行,一般都受到傳媒和社會所認可。但對於婚姻、家庭和兒女的福利,這卻造成多大的損害!與性放任一起增長的是變態到極點的同性戀在今日到處蔓延,基督教國的若干主流宗教加以寬容,甚至加以允准。上帝的話語自問自答說:『他們行可憎的事知道慚愧嗎?不然,他們毫不慚愧,也不知羞恥。』——耶利米書6:15。
耶穌強調靈性上的需要,說:『認識自己靈性需要的人快樂了,因為屬天的王國是屬於他們的。』(馬太福音5:3,《新世》)可是有許多人把這種需要視為沒有多大價值而不設法加以滿足;但缺乏靈性的生活結果變成淺薄。即使擁有不少世俗的成就,這樣的生活仍然是淺薄和缺乏真正快樂與屬靈滿足的。可悲的是,認識靈性需要而向基督教國各教會尋求滿足的人均空手而回,因為基督教國的情況正如阿摩司先知所預言一般,『人飢餓非因無餅,乾渴非因無水,乃因不聽耶和華的話。』——阿摩司書8:11。
此外,各教會有許多成員無意聽從有益的屬靈教導,反而『隨從自己的[私]慾,增添好些師傅,並且掩耳不聽真道,偏向荒渺的言語。』(提摩太後書4:3,4)教士和平信徒兩者均與以賽亞時代的人有同感,他們對認識自己靈性需要的人說:『「不要見異象哦」;對見異象的人說:「不要向我們傳講對的異象哦;只要向我們說圓滑的話,傳講虛幻的異象好啦;離開這條路吧!離開這路徑,轉走一邊吧!別在我們面前再提以色列之聖者了!」』——以賽亞書30:10,11,《呂譯》。
你需要把敬虔的價值觀深印在心裡。你若決定要把上帝所推薦的真正價值觀反映出來,上帝的話語規劃了一項公式給你遵循,那便是:『脫去舊人和舊人的行為,穿上了新人。這新人在知識上漸漸更新,正如造他主的形像。』——歌羅西書3:9,10。
可是,你也許尚未確信聖經是上帝的話語。你也許對某些教義——例如不死的靈魂在地獄烈火裡永遠受苦——大起反感;或者由於聖經批評家把聖經撇棄一旁,認為它僅是神話,以致令你轉耳不聽;或者你見到許多傳道者雖然故作虔誠之狀,其實卻偽善、貪財、行為不檢,你對這些偽稱代表聖經的人大感厭惡。
你若親自研究一下,就會看出『罪的工價乃是死』而不是在火裡受苦;你會見到現代考古學證實聖經是正確的歷史而非神話;你也會看出基督教國有許多教士與聖經時代的虛偽教士無異,與忠心的先知和使徒卻截然不同。——羅馬書6:23;馬太福音第5-7,23章。
聖經是真正價值觀的來源。讓真正的價值觀支配你的一生意味到會受上帝所嘉許,並且引導你在一個正義的新世界裡獲得永生;在那裡『上帝要擦去他們[人類]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啟示錄21:4;約翰福音17:3。
因此要讓上帝話語所推薦的真正價值觀支配你的一生,從而使你得益:『我是耶和華——你的上帝,教訓你,使你得益處,引導你所當行的路。甚願你素來聽從我的命令!你的平安就如河水;你的公義就如海浪。』——以賽亞書48:17,18。
[第9頁的圖片]
平安有如河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