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椰——萬用樹
《儆醒!》駐所羅門群島通訊員報導
對許多人來說,瓜達爾卡納爾島這個名字等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最殘酷的幾場戰事。不過到了今天,任何人回到這個位於所羅門群島的昔日戰場,極目所見的會是截然不同的景象。看起來一望無際地列陣於面前的,不是士兵,而是昂然矗立的油椰。
這些蔥翠挺拔的油椰樹下的土地,曾滿布數以噸計的殘留炸彈,還有其他危險的戰爭物資。但這些東西已經清除淨盡,讓油椰得以種植在這片土地上。這種樹是怎樣開始有人種植的呢?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我們會把這種挺拔的樹叫做萬用樹呢?
油椰在島上盛產的經過
關於像油椰一般的樹的首個記載見於15世紀中葉,由威尼斯人阿爾維撒·卡達·莫斯托寫在記事冊裡,當時他在非洲西岸探險。在那時候,也就是大概五百年前,非洲黑奴把油椰的果子帶在身邊,越過大西洋,到達對岸的國家。於是椰油冒起成為世界上最多人用的植物油之一。以每英畝的產量來算,油椰的產油量比任何產油植物都多。還有,油椰是多年生植物,能結果和產油25到30年。
影響椰油生產的一個重要因素,尤其在遠東某些國家,是70年代末的一次發現。過去大家都以為油椰是靠風來傳播花粉的。於是,收成差的時候人們就怪氣候不好。可是,最近的研究顯示,油椰樹花粉主要由昆蟲負責傳播!所以,把傳播油椰樹花粉的昆蟲從西非移殖到東亞有利可圖。
油椰橙紅色的果子能提取兩種油,兩種都可以用來製造許多產品,其中有些也許你也會用得著。在談談這些產品之前,讓我們先到一家椰油作坊,去看看椰油是怎樣提取的。
提取金黃液體
我們走近作坊,導遊跟我們寒暄一番,就帶了我們進去。四周都開動著重型機器。導遊說,處理油椰果的第一步,就是把果子放進巨大的圓柱形蒸氣爐中。每一簇油椰都掛著大約二百顆小雞蛋大小的果子,緊緊地繃在一起。蒸氣爐有消毒作用,也使果子更容易鬆脫。
下一步是用一台叫做剝離器的機器來將果子和枝子分開。一顆顆的果子接著送到一台巨型攪和機,把果肉和果核分開。富纖維質的果肉在擠壓器中壓出天然椰油。經過澄清提煉後,椰油就可以裝運了。
其實還有第二種油,這種油取自果核。先要把油椰核的硬殼掰開,取出核心,然後擠壓出珍貴的液體來。這種油稱為仁油。
果核的殘渣會用來製造營養豐富的飼料。除掉果子而剩下的枝子會送回果園裡,用來覆蓋土地,令土壤肥沃。果肉的纖維和果核的硬殼也會回收起來,用來做作坊鍋爐的燃料。好一個高效益的生產過程。
從冰淇淋到雪花膏
椰油是世界第二多人用的植物油,僅次豆油。《世界圖書百科全書》說:「18世紀的時候,英國人用椰油來做藥品和潤手霜。」但時至今日,椰油的應用範圍遍及冰淇淋、人造黃油、起酥油和食用油,還包括像肥皂和化妝品一樣的非食用產品。
仁油也能用來製造人造黃油,還有巧克力和其他甜食。但這兩種油的用途並不到此為止。加工以後,椰油和仁油的成分能製成藥品、肥皂、洗滌劑、蠟燭,甚至也可以製炸藥!
油椰在所羅門群島確實大受歡迎。油椰佔全國出口的百分之13,對經濟的影響之大可想而知。
當我們抬頭看著一棵油椰,想像這種果子的產品之一冰淇淋,從小孩帶笑的嘴角流出,而他的母親很可能也在化妝的時候把椰油抹在臉上,這樣的想像確實有趣。不錯,油椰樹確是萬用樹,而且勝在收成豐富。
[第27頁的附欄或圖片]
人手收割一日兩噸
喀嚓……喀嚓……喀嚓!工人在園地上收割油椰,一簇簇果實墮地的聲響此起彼落,響徹四周。果實掛在如此高聳的樹上,工人有什麼辦法收割呢?
收割工人把鋒利的彎刀固定在可以伸長的杆子上,果子即使有時候掛在四層樓宇般高的樹上,工人也能一一割下來。一個工人平均一天能收割80到100簇果實,然後帶到路邊收集起來。每簇果子大約重25公斤,加起來,運送可夠費勁了!四噸半的油椰能提取出一噸的椰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