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問……
維持友誼何以這麼困難?
一個女孩不再跟薩比娜交談,只因為她在學校棒球比賽作全壘打失敗了。另一個女孩和她斷絕交誼,因為薩比娜不肯在考試中幫她作弊。第三個女孩不斷在別人面前批評和侮辱薩比娜。因此薩比娜獲知一項惱人的事實:維持友誼並不是易事。
『她沒有替我保守祕密!』『他不理睬我!』『她在我背後把我當作笑料!』『我覺得透不過氣來!』諸如此類的訴苦往往使堅固的友情抵受不住而破碎。
脆弱的友誼
何以友誼往往十分脆弱?聖經說:「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上帝的榮耀。」(羅馬書3:23)由於人的不完美,我們不但具有犯錯的傾向,而且與上帝和同胞都不協調。我們時常感到罪咎、不安,暴躁易怒,敏於覺得受威脅。既然我們也有發怒、小氣、不耐、嫉妒——不完美的其他標誌——的傾向,我們就很易於「情薄似紙」而非設法保全友誼的關係。——箴言18:24,《現譯》。
因此少年人的友情可以相當脆弱。原因之一是,此類友情(尤其是在少女當中)往往極之親密。與密友分享自己的一切思想和感受也許有其優點,但同時也有不利之處。請留意蘇聯研究家科恩(Kon)和洛辛哥夫(Losenkov)的評論:「與人分享心腹密事的強烈欲求同時可能是誤解和衝突的來源。」
少年時期所經歷的感情成長也可以對友情有所妨礙。正如一個作家說,在青春期之前,「我們的性格沒有那麼明顯,興趣和目標也不十分明確;我們還沒有十分強烈的意識,知道自己是怎樣的人。」不過,到了將近二十歲,「我們就開始變成更像成年人,懷有自己的目標、理想和興趣。這樣……就可能難於和發展成彼此不同的幼年舊友保持親密關係。因此成長造成若干疏遠是在所難免的。」
最後,有些友誼建於自私關係而非彼此相愛之上;雙方關心自己得益過於甘心施與。(本文開頭所述的)薩比娜的經驗足以說明這種所謂友誼在所求不遂時多麼容易消失。那末,你所珍貴的友誼若一旦觸礁,你應該怎樣行呢?
要忠誠
喬安娜把祕密告訴她所信任的一位朋友,特別叮囑她別把這件私人密事告訴任何人。幾日之後,她發現有好幾個人已經知道事件的詳情。喬安娜意識到她的朋友泄漏了她的祕密。她說:「我寬恕她,但卻無法再信任她。我們的友誼已今非昔比了。」忠誠的確是維持友誼的重要條件。聖經告訴我們,大衛和約拿單甚至起誓要彼此保持忠誠!(撒母耳記上20:15-17)可是,如果朋友泄漏了密事,友誼便就此告終嗎?
未必盡然。不錯,泄漏別人信託的密事是無法寬容的。但老實說,你把密事告訴朋友是否明智之舉呢?箴言警告說:「往來傳舌的,泄漏密事;大張嘴的,不可與他結交。」(箴言20:19)少年人往往尚未成熟到可以保守祕密的程度。青春期精神科醫生安德森(Jane Anderson)進一步提醒我們:「甚至好友有時也會受到誘惑去泄漏密事,如果這樣行可以贏得別人注意或提高自己地位的話。這並不意味到他[或她]便是壞人——只是未成熟而已。」解決方法可能是,你若有嚴重難題,不妨找個成熟的成年人商量。
別人若向你透露私人的密事又如何?要持守忠誠,「不可泄漏人的密事,恐怕聽見的人罵你,你的臭名就難以脫離。」——箴言25:9,10。
『我感到窒息』
每當喬爾想和別人一起——或者只是想獨處——喬爾的朋友就表示不高興。結果,喬爾開始感到大受壓力和挫折。
人若對待朋友好像對方是自己獨佔的私有物一般,就可能把友誼扼殺了。誠然,密友若開始與別人來往,感到傷心和不安是自然的事。可是,表現強烈的佔有慾能夠改善事態嗎?不能,正如箴言25:17說:「你的腳要少進鄰舍的家,恐怕他厭煩你,恨惡你。」
耶穌與他的使徒約翰特別親近。(約翰福音13:23)不過,耶穌並沒有疏遠其他的人,反之他宣布說他的所有門徒都『是他的朋友』。(約翰福音15:14)同樣,即使是最親密的友誼也應該為別的友誼留些餘地。不錯,聖經鼓勵基督徒要『擴寬』自己的友誼範圍。——哥林多後書6:13。
一個佔有慾強的朋友若令你感到窒息,那又如何?若然,你就「應當直接跟他理論」,讓對方知道你的感受。(箴言25:9,《當代聖經》)你對別人和其他的事表示興趣也許使你的朋友頗感痛苦。對方也許擔心你們的友誼會就此結束。你可以對朋友保證事實並非如此,你只是希望擴大友誼的範圍而已。
缺乏尊重
研究家揚尼斯(Youniss)和斯莫拉(Smollar)發現,「缺乏尊重」乃是青少年朋友發生衝突的最普通原因。『他用壞話罵我!』或『她當著大家丟我的面子!』都是常見的訴苦。當然,被所愛的人以不敬的態度對待是令人傷心的事。可是,我們所受的待遇往往反映出我們怎樣對待別人。耶穌說:「所以,無論何事,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你需要在友誼方面更努力把金規實踐出來嗎?——馬太福音7:2,12。
也許你要考慮的另一個問題是,你是否由於說話喋喋不休或信口開河而成為別人嘲笑的目標。(箴言15:2)若然,你就要改弦易轍才行。耶穌在地上時甚至受仇敵所尊重。但這並非因為耶穌到處要求人這樣待他。不,這完全是由於他的行事方式贏得別人尊敬的緣故。你若在「言語、行為」上立下成熟基督徒的榜樣,就能贏得同樣的尊重。——提摩太前書4:12。
不過,對方的不敬若完全是無理的,那又如何?再次,這是鼓勇發言的時候。『轉過臉來』未必意味到默然逆來順受。(馬太福音5:39;可參看哥林多後書11:20。)何不對你的朋友「說實話」,讓對方知道自己的行動對你有什麼影響呢?(以弗所書4:25)討論事情時要保持冷靜,動機在乎恢復友誼而非存心報復。
《青少年》雜誌有一篇文章提議要「努力避免說:『你把我看得一錢不值』一類的話。相反,要把話題集中在自己的感受之上:『你在其他女孩子面前對我揶揄或不瞅不睬,使我感到傷心難過。你好像對我不再關心了。我們可以談談這件事嗎?』」
薩曼蒂曾經不得不和一位朋友作過這樣的嚴肅交談。她發現朋友在她背後說她壞話。她回憶說:「我初時感到很緊張,但這樣行是值得的。」薩曼蒂獲知原來其中有些誤會,朋友的批評也不像她聽說的那麼刻薄。(箴言15:22)薩曼蒂聲稱,「如今我們的感情比以前更好。」
無可否認,朋友間的衝突並非全都有這麼令人欣慰的解決方法。你的朋友若不願改變,或者事實證明他為人自私、缺乏體貼或漠視你的感受,可能就是你向別處尋求友誼的時候了。(箴言17:17)可是,憑著決心和雙方的努力,友誼通常是可以挽救的。鑑於良好友誼所帶來的深切喜樂和滿足,這樣行豈不值得嗎?——箴言27:9。
[第20頁的圖片]
佔有慾強的人把朋友看作私人所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