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87 3/8 11-15頁
  • 人們何以要吸煙,何以不應吸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人們何以要吸煙,何以不應吸
  • 警醒!1987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解放反而受奴役?
  • 被吸煙者連累的受害者
  • 人們為什麼開始吸煙?
  • 戒煙何以這麼困難?
  • 煙草業者大放厥詞
    警醒!1995年
  • 為何要戒煙?
    警醒!2000年
  • 你反對吸煙嗎?
    警醒!1996年
  • 千百萬人如煙而滅
    警醒!1995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87年
《警》87 3/8 11-15頁

人們何以要吸煙,何以不應吸

非洲的饑荒在1985年成了頭條新聞,但在同一年,殺人超過200萬的兇手卻是吸煙。饑荒引起廣泛的注意而促使舉世採取行動,可是吸煙卻被人淡然置之。人若停止使用煙草,就可說是歷向最大的「禁毒行動」了;但你不必屏息等待這件事發生。許多強大的勢力正千方百計阻止這件事發生。

吸煙已經成為全球性的流行病。每年有10億以上的人吸食5萬億枝香煙。1964年,美國公共衛生局局長庫普(Everett Koop)提出關於吸煙危險的警告。自此以後,美國吸煙者的百分率已告減少,但香煙的使用數目卻增加了百分之20。普世的香煙消耗量增長了百分之75。吸煙在先進國家已達到流行病的程度,在發展中的諸國也近乎大爆炸。與吸煙有關的疾病每年奪去千百萬人的性命。全世界的死亡率有百分之5和煙草有關。在歐洲和美國,因吸煙而死的人佔全部死亡人數百分之20。在加拿大,成年人因吸煙而死的佔百分之17。

最富於諷刺性和最可悲的是,正如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吸煙乃是「世上可以防範的最重要健康難題」。那麼,為什麼世人要繼續吸煙和遭受致死的惡果呢?不應吸煙的原因已是顯而易見的事。但關於吸煙的原因,卻要作較深入的研究才行。

去年1月,美都華盛頓的世界監視機構發表一項關於吸煙的書面報告。除了上述資料之外,報告還提出更多的資料。報告說:「被煙草所殺的美國人比烈性毒品所殺的多13倍,比車禍所殺的多8倍。」煙草每年奪取美國人的性命比在第二次大戰中喪生的美國人還多。世界監視報告同時評論說:「政府採取軍事性的行動去對付大麻或鴉片的生產或運輸,但卻沒有對殺人更多的煙草生產採取類似行動。」

科學的研究越深,煙草的毒害便越顯明。每年有200萬以上的吸煙者死於心臟病、肺癌和氣腫。吸煙者的心臟比不吸煙者的心臟操作得更費力。它在日間平均每分鐘多作8至10次的搏動,在睡眠時多跳動3至5次。《科學》雜誌所發表的研究所得聲稱:「吸煙在美國是造成癌症的最大死因,據報全部癌症死亡率有百分之30是和吸煙有關的。」在這百分之30的癌症中以肺癌佔大多數。南非有一個每天吸煙90枝的煙民因視覺神經受損而失明——成為煙草與弱視的犧牲者。

解放反而受奴役?

解放了的現代婦女吸煙日多,所收的惡果也日多。美國婦女的最大殺手本來是乳癌,現在卻是肺癌。自1950年以來,肺癌激增了百分之500,前年殺害了3萬8,000名美國婦女。婦女的心臟病率也急起直追。吸煙使心臟和循環系統的負擔加重,以致每年有80萬婦女患心臟病突發或中風。吸煙婦女懷疑有慢性支氣管炎徵候的病例數目比男性的病例多出100萬宗。從香煙吸入的化學物質在遺傳方面造成的損害可使孕婦和胎兒患上癌症。現代婦女獲得了解放嗎?也許和她們的男伴一起獲得解放而淪為香煙的奴隸?

為了減低危險,有些煙民轉吸煙斗或雪茄。前年12月的《美國醫學協會雜誌》對吸煙一事提出發人深省的警告。煙斗和雪茄所用的煙草比香煙含有更多尼古丁、更多致癌的焦油和產生更多的一氧化碳氣體。調查顯示現時有許多人,尤其是青少年,相信無煙的煙草是比香煙安全的另一選擇。但事實並不然。前年在美國有一名19歲青年死於口腔癌。他的母親在國會的小組委員會面前透露,他從12歲就開始吸鼻煙。由於無煙的煙草沒有警告標誌,且有許多運動員加以宣傳,他遂拒絕戒煙。

不論你咀嚼抑或吸啜在頰和齒齦之間的潮濕煙草,這樣行均可以造成口腔癌、齒齦病和尼古丁毒癮。癌症會發生於接觸煙草的頰和齒齦之處,毒性也會蔓延到身體的其他部分。無煙的煙草含有20種或以上的致癌亞硝胺和多環芳香碳氫化合物。世界監視報告聲稱,在過去20年間,咀嚼煙草和鼻煙的消耗量增加了百分之40,口腔癌也相應地增加。

被吸煙者連累的受害者

煙草使用者不但危害自己,而且也危害別人的健康。前年有10項以上的調查顯示,被動吸煙——吸入從別人吸煙而來的煙霧——在吸煙者的配偶當中造成了不少肺癌。日本、西德、希臘和美國的研究表明,「吸煙者的配偶患肺癌的機會比不吸煙者的配偶大2至3倍。」一項調查估計,「在美國,被動吸煙所造成的癌症死亡多於受管制的工業污染所造成的死亡數字總和。」據加拿大的科學家們報導,二手煙霧並沒有任何安全水平可言。它含有「50種以上的已知致癌物質和3800種化學混合物。」一本醫學雜誌說:「人與越多的吸煙者住在一處,患癌的危險就越大。」

污染別人空氣的不僅是吸煙者噴出的煙而已。在兩次噴煙之間,香煙被拿在手裡或放在煙灰碟上,這時未經濾過的煙霧從香煙裊裊上升。在有人吸煙的室內,這種煙佔了全室煙霧的百分之85。其中含有許多致癌物質,如甲醛、氨、丙烯醛、氧化亞氮、碳氫化合物和顆粒物質等。它使在旁的不吸煙者所吸入的致癌物質多了50倍。

父母若是煙民,兒女就較易患傷風、感冒、支氣管炎、哮喘和肺炎。母親若吸煙,兒女的學習能力便會受到損害。調查透露,這些兒童閱讀得較慢,在學校的成績比不吸煙者的兒女落後數月。吸煙的孕婦產下體重不足的嬰兒的機會比不吸煙的孕婦大一倍。印度的婦女有百分之39咀嚼煙草。結果多數產下體重不足的嬰兒。前年7月的《哈佛醫學院健康報告》發表了一篇文章論及被動吸煙的危險,題目是「最後一口氣?」文章在結論中指出:「吸煙的成年人應該明白,他們在嬰兒之前燃著香煙,其實便是以不算輕微的方式虐待孩子。」同時也虐待四周其他所有的人!

人們為什麼開始吸煙?

鑒於上述的一切,人們為什麼會開始吸煙呢?現時大多數新上癮者都是青少年。儘管煙草商加以否認,青少年其實是香煙廣告所針對的特殊目標。煙草商不必對年輕人大發議論,但他們所用的方法卻不易察覺而十分有效。正如一位漫畫家仿效香煙廣告的口吻說:「我們煙草商不想你們小孩子吸煙,除非你們希望看來像成年人。」他們的廣告包羅年輕人所喜愛的各種東西:跑車、滑翔風箏、滑浪板、牧童、運動員、雄赳赳的男人和嬌豔的女郎——在戶外盡情玩樂的都是年輕、美貌而又風趣的人。其實這些廣告更忠實、更適當的場合應該是醫院和殯儀館——但採用這些場合自然不能推銷香煙。

瑪利亞·海明威(Mariel Hemingway)是許多青年人的偶像,她看見青少年吸煙就感到氣惱。她說:「我猜想吸煙是一種反叛的行為,但這是多麼愚蠢。我一看見年輕人吸煙就禁不住說,『你是怎會吸起煙來的?你在這個社會裡長大,自應該知道吸煙可以殺人!』」但是,吸煙可使他們像時髦人物一樣——瀟灑、長成、世故。吸煙的青少年感到自己獨立,但其實他們是向同輩壓力投降。他們同時淪為受煙草商所操縱的傀儡。煙草商深知自己的前景有賴年輕人光顧。年輕人若在較早時染上了煙癮,就極有可能一生都是他們的好顧客。

美國聯邦法律早已禁止電視和電台的香煙廣告,前年12月美國醫學協會更要求「把禁令伸展到其他所有煙草產品和其他一切傳播媒介之上。」煙草商、廣告業和出版界立刻提出抗議,聲稱他們在第一修正案之下的自由貿易發言權受到破壞!由於無法反駁關於健康、青少年和上癮的論據,有些公司遂另創新的辯詞:煙草商的公民權和吸煙者的公民權。例如,摩利士(Philip Morris)煙草公司辯稱:「今日,我吸煙的權利受到攻擊,明天,別人祈禱或選擇居住地方的權利也可能受到攻擊。」其實他們所真正關心的只是推銷麻醉品賺錢的「權利」而已。

戒煙何以這麼困難?

煙草含有尼古丁。尼古丁是一種麻醉劑。它能使人陶醉,也能使人上癮。香煙公司否認這點,但美國公共衛生局局長庫普博士引述美國濫用麻醉藥研究局主持人波林(William Pollin)博士的話說,「在我們的社會裡,尼古丁是最易上癮的麻醉藥。」

千千萬萬的煙民已染上尼古丁的癮,但很少人願意承認。『我隨時想戒就戒,』這樣說只是信口開河而已,目的無非是要安慰自己。其實一經上癮之後,戒煙是極其困難的事。數以百萬計的人曾試圖戒煙,其中也有成功的,但失敗的人更多。前年12月,在關於煙草與健康的一項調查中,美國公共衛生局局長報導,據1980年的調查發現,百分之60的美國煙民曾經決心戒煙。可是,在一年之內再度吸煙的佔百分之80以上。

戒煙不是輕而易舉的事,但卻值得為之而奮鬥。因此要立即著手。要為你自己、為你的自尊心、為你的健康、為你兒女的健康而戒煙。也要為你周圍的人的舒適和健康而戒煙。你若認為自己是個基督徒,最後提及的理由頗為重要。你應當愛鄰人。以有毒的煙霧染污鄰人的空氣決不是仁愛的行為。(馬太福音7:12;22:39)因此吸煙者若要成為耶和華見證人,就必須戒除這種惡習,曾經一度售賣煙草產品的見證人也不可再售賣。

戒煙並沒有容易的捷徑。吸煙者其實要靠麻醉劑去保持尼古丁所造成的精神奕奕。戒過煙的人都知道戒煙的苦況。可是,每年無數與煙草有關的疾病和死亡事例乃是促使人戒煙的有力理由。但是對大多數煙民來說,這些理由卻不及催逼他們繼續吸煙的煙癮那麼有力。近期的科學研究表明,攝取尼古丁的癖好不下於使用安非他明,可卡因和海洛英的癖好。「對動物和志願人員所作的實驗室研究顯示,在影響腦波功能、改變情緒以及作為導致某些行為的生物學報酬[尼古丁所給予的快感]方面,尼古丁均符合可以上癮的麻醉藥的條件。」

吸煙者若攝取了氯化銨,腎臟所分泌的尼古丁便增加到平常的六倍。於是他們便多吸百分之20的香煙作為補償,因為他們的身體急需補充尼古丁。《科學新聞》的一篇文章指出,癮重的吸煙者若轉吸低度焦油的香煙,「便要以更深入和更大口的吸食作為補償。」文章聲稱「尼古丁水平的自我調整乃是尼古丁造成身體依賴性的較大證據。」令人感興趣的是,實驗室中的研究顯示,從靜脈注射尼古丁也能使人獲得快樂而不必借助吸煙。

最有效的戒煙方法是什麼?1986年2月號的《衛生》月刊引述一般人的意思說:「自發的動機乃是挽救吸煙者的惟一方法。」「沒有特效藥能使你戒煙或不碰香煙。」「天天都有人戒煙——甚至是煙癮最重和積習最深的。」「立即戒絕的方法[突然戒煙]決不會殺死人,看來這是最有效的戒煙方法。」「歸根究柢說來,大多數戒煙專家都勸人要把這種習慣一腳踢開去:說戒就戒,丟去煙灰碟。煙癮若發作,就出外慢行、跑步、洗溫水澡、買東西。換言之,『除了吸煙之外可作任何事!』」

你若是個吸煙者而又想戒煙的話,要聽聽經驗之談。如果這還不夠,就要聽從基督耶穌那更重要的吩咐,他說:「要愛人如己。」(馬太福音22:39)要為了愛自己而戒煙,也為了愛人如己而戒煙。

[第14頁的附欄]

《美國醫學協會雜誌》發表了以下的文章,題名為「煙草中毒 」:

「以一個社會而言,我們並未察覺到煙草危害健康的嚴重性。但我們必須承認,煙草中毒乃是今日美國最致命的毒癖,它使人在生命和金錢上付出的代價比可卡因、海洛英、愛滋病、車禍、兇殺和恐怖分子攻擊的禍害總和更大。」

文章促請人留意每年在與癌症作戰方面所耗的金錢達十億美元之巨,然後說:「尚付之闕如的是一場應當同時進行的戰爭:對癌症的原因作戰。……據目前估計,美國每日有1,000人喪命於煙草中毒。」

為了與煙草中毒及其禍患——「癌症、氣腫和心血管疾病」——作戰,文章推薦說:「最終目標是要使從售賣香煙徵收的稅捐與社會使用煙草的代價相等。每包香煙若要我們的社會和(大家的)經濟付出2.60美元以上,希望吸煙的人就應該付出這個代價。……政府應該大大削減給煙草種植者的津貼。……所有煙草產品都應該附加警告標籤。……大眾傳播媒介必須除去所有煙草廣告。……名人和影片製作者也不應美化吸煙。」

文章在結論中說:「我認為現在正是表現遠大的眼光和勇氣的時候。戰線已劃分清楚。作戰的號角已響起了。」——《美國醫學協會雜誌》,1986年4月11日。

[第12頁的圖片]

歐洲/美國死亡人數 20% 由於吸煙

加拿大死亡率 17% 由於吸煙

世界死亡率 5% 由於吸煙

[第13頁的圖片]

吸煙者被尼古丁毒癖所囚禁,兼使無辜者受害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