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怎樣染上煙癮警醒!1986年 | 10月8日
-
-
戰爭使人對煙草需求大增
煙草原本是富豪所用的奢侈品,直至1856年,香煙才首次大量上市。當時英軍和法軍從克里米亞半島的戰場返國,帶回來若干「紙煙」和他們在當地所學會的吸煙習慣。香煙於是風行整個歐洲,對土耳其香煙或英國仿製的香煙造成出人意外的需求。
「克里米亞時尚」確定了香煙的身份,使它成為煙斗或雪茄的戰時廉價代用品。但這個時尚不久便消逝了。此外,正如索貝爾所說,「在1860年代初期,中等階級的美國人——香煙的主要銷售對象——似乎並不吸煙。早期香煙的吸引力並不像現代香煙那麼大。香煙像雪茄一樣含有些少鹼性,吸後留在吸煙者的口裡。那時的煙不像今日的煙吸起來那麼舒服。但另一項意外發展的時候卻到了。
美國內戰(1861-65)引進了一種更易上癮的香煙,所生的影響被煙草專家布魯克斯(Jerome Brooks)稱為具有「爆炸力量」。再次地,戰爭為兵士們帶來了廉價香煙——首先是南部聯邦,然後是北部各州。但這次卻不是稍縱即逝的時尚而已。
-
-
吸煙習慣壓倒了反對警醒!1986年 | 10月8日
-
-
廣告和戰爭!據歷史家索貝爾說,它們乃是「推廣吸煙習慣的兩項最重要方法」。
隨著列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互相攻打』,香煙的銷量為之激增。(馬太福音24:7)什麼促使美國香煙產量從1914年的180億枝增至1918年的470億枝呢?軍人可以獲得大量免費香煙供應!香煙的麻醉效果被認為有助於克服身在前線的寂寞感。
「且把憂愁放進皮包先,用你的黃磷[火柴]點枝煙,」英國的戰歌鼓勵人說。由於政府機構和愛國的私人團體都把香煙免費供應戰士,反對吸煙的抗議者自然不敢批評。
加緊控制
在戰後,新上癮的煙民成為香煙的好顧客。僅在1925年一年之內,美國的消耗量平均每人接近700枝煙。戰後希臘平均每人的消耗量也達到美國的一半。美國香煙在許多國家中大為流行,但自產煙草的國家如印度、中國、日本、意大利和波蘭等卻能自給自足。
-
-
吸煙習慣壓倒了反對警醒!1986年 | 10月8日
-
-
又一次大戰!軍人甚至在配給中也獲得免費香煙供應。「好彩牌香煙已經參戰!」以煽動戰時愛國情緒為題的巧妙廣告宣布說。既然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估計美國每年香煙消耗量達4,000億枝之多,誰能質疑煙草在世界的地位呢?
的確,誰能質疑香煙在戰後歐洲的重要性呢?例如在歐洲的黑市,一箱箱的香煙竟然取代了通貨。駐歐洲的美軍以低至5美仙一包的價格購買津貼香煙,然後以香煙支付各種費用——從新鞋至女友不等。免稅的軍用香煙從1945年的每人5,400枝激增至兩年後的2萬1,250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