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變化不息的電子遊戲世界
    警醒!2003年 | 3月8日
    • 變化不息的電子遊戲世界

      據《新聞週刊》報導,2001年銷量最高的電子遊戲,是「俠盜獵車手」。玩者會在遊戲中參與不同的犯罪活動,如賣淫、謀殺等,以提升他在犯罪組織裡的地位。該週刊描述,「每一步都會引起不同的後果」。如果你以偷來的車輾斃路人,就會引來警察追捕;如果你槍擊警察,就會驚動美國聯邦調查局;如果你連美國聯邦調查局的探員也殺掉,軍方就會追殺你。遊戲雖然列明不能出售給17歲以下的人,但商店仍私下售賣給青少年。據說,甚至有些年僅12歲的孩子,也躍躍欲試。

      1962年,第一個電子遊戲「太空大戰」面世。遊戲時,玩者要對抗小行星和敵方太空戰艦。隨後,無數類似的遊戲相繼推出。20世紀70-80年代,個人電腦越來越普及,功能越來越強,電子遊戲也相應大為流行。遊戲的品種有歷險類、問答類、思考計策類和動作反應類等。例如,有一種思考計策類遊戲,讓玩者嘗試規劃、管理城市或操控社會發展。另外,也有不少是模擬運動比賽的,如冰上曲棍球和高爾夫球等。

      許多遊戲受人褒揚,認為能夠寓教育於娛樂。其中有些能讓你一嘗駕著珍寶客機隆隆降落跑道,成為賽車手或蒸汽火車司機的滋味。另一些則讓你模擬踏著雪地滑板滑行,或遊覽世界各地。然而,有些動作反應類遊戲卻每每因內容血腥而受到抨擊,「槍戰」就是其中一種。這類遊戲的玩法是玩者先選一種槍械,然後射殺目標(不論敵方是人非人)。

      網上遊戲新浪潮

      不列顛大陸人口約23萬,當中有士兵、裁縫、鐵匠和樂手等。他們發動戰爭,興城建邑,成家立業,最後死去。上述所說的不列顛大陸,並非一個真實的地方,而是網上一個虛擬的中世紀世界。在網上,參與者互相競爭,並因應對手的行動作出即時反應。這種新興網上電子遊戲越來越受歡迎,大有可能掀起電腦遊戲新浪潮。1997年推出的「網路創世紀」(其中就有這夢幻國度不列顛大陸),是首個網上遊戲。從那時起,這種遊戲陸續推出,還有不少在製作中。

      這種遊戲有什麼特別之處?特別之處在於傳統電子遊戲裡的角色,是由電腦控制的;但網上遊戲的角色,是由其他玩者透過網路操控的,數千人可以在同一時間參與同一個遊戲。據說,「網路創世紀」曾吸引114個國家的玩者,同一時間在網上玩這遊戲。這種遊戲廣受歡迎,很可能是由於遊戲提供一個社交圈子,讓玩者可以即時對話、閒聊,就如近在咫尺。

      大生意

      經營電子遊戲的人對前景十分樂觀。1997年,美國電子遊戲業的全年收入達53億美元,全球的銷售數字最少也達100億美元。這股熱潮現正方興未艾,預計在未來五年,市場還會有百分之50至75的增長。

      據弗若斯拓研究學會指出,每天有超過100萬人上網,參與各式各樣的網上遊戲。隨著高速的數據傳輸技術——寬帶技術——越來越普及,喜愛網上電子遊戲的人也會相應增加。兒童假如自小就喜愛電子遊戲,長大後也會繼續這個嗜好。一個遊戲老手說:「電子遊戲使人可以結交世界各地的朋友。」

      玩任何類別的電子遊戲都無傷大雅嗎?還是有潛在危險?讓我們看看。

  • 玩電子遊戲有沒有害處?
    警醒!2003年 | 3月8日
    • 玩電子遊戲有沒有害處?

      一個12歲男孩「把一個手無寸鐵的對手逼至絕路,然後近距離用槍指著他的頭。『你是逃不掉的!』男孩瘋狂地冷笑,嘲笑電腦屏幕上的對手,說:『你逃不了!』他扣動扳機,向著那人的臉直轟。那人應聲倒地,鮮血四濺,白衣血漬斑斑。『你完了!』男孩獰笑著說。」

      以上是斯蒂芬·巴爾在「你的孩子正受血腥電子遊戲所荼毒嗎?」這篇文章裡,描述小孩玩某種電子遊戲時的實況,也是本文將要探討的問題。目前,市面上有五千多種電子遊戲,有些既無傷大雅,又有教育意義。

      電子遊戲中,有教人地理知識的,也有教人駕駛飛機的;有些訓練人以合邏輯的方式思維和解決問題;有些甚至有治療效果,能醫治某些疾病,如閱讀障礙症;更有些能加深年輕人的電腦知識,在這個越來越重視科技的年代,電腦知識對他們尤其重要。

      遊戲的陰暗面

      美國國立家庭與大眾傳媒研究院院長戴維·沃爾什指出,「有些電子遊戲罔顧社會道德,標榜暴力、色情和污言穢語。遺憾的是,這種遊戲在8至15歲的兒童當中,特別受歡迎」。

      美國一個調查顯示,在年輕人喜愛的電子遊戲中,百分之80含暴力成分。虛擬影像製作公司的總裁里克·戴爾說:「電子遊戲已不再是一種休閒產品,它對人的思想行為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通過電子遊戲,我們以最生動的方式教導小孩怎樣開槍,……卻從沒教導他們,在現實世界裡這樣做會有什麼後果。」

      早在1976年,一個遊戲機中心的遊戲「死亡競賽」掀起了公眾的強烈回響,他們大聲疾呼,反對血腥的電子遊戲。在「死亡競賽」中,玩者要把行人輾斃,誰殺人最多,誰就勝出。及後,製作日新月異、畫面更殘酷逼真的遊戲相繼推出,令玩者模仿暴力行為時,倍感真實。

      例如,當玩者完成「終極狂飆」的所有階段時,他已撞死了三萬三千人。這個遊戲的結尾載有續集的簡介,說:「受害人不只被輪胎輾過,血濺汽車擋風玻璃上,他們還會向你跪地求饒、甚或在你面前自殺。假如你喜歡,還可以肢解他們。」

      這一切模擬的血腥行為有沒有害處呢?大約有三千個關乎這方面的研究,大部分得出的結論是:不少玩遊戲的人變得越來越好鬥,這跟他們所玩的血腥遊戲不無關係。由於這緣故,青少年暴力事件日益普遍。

      有些專家企圖把血腥電子遊戲的影響力淡化,辯稱兒童變得好鬥,其他因素也須一併考慮。例如,有些兒童本身也許有暴力傾向,才會選擇這種電子遊戲。即使這樣,遊戲本身是否仍有推波助瀾的作用?堅說人的思想行為不會受眼見的東西影響,這個觀點跟事實不符。假如人不會受眼見的東西影響,為什麼大企業願意每年花數十億美元在電視廣告上呢?

      「作妥準備,隨時殺戮」

      戴維·格羅斯曼是軍事心理學家,也是《論殺戮》(英語)的作者。他認為兒童從血腥電子遊戲所受的訓練,恰恰是軍事訓練裡,要士兵壓抑與生俱來對殺人的抗拒感的那種訓練。以訓練步兵團為例,只要在射擊練習時,把傳統的圓形標靶換成人形標靶,久而久之,大部分士兵就會不再抗拒殺人了。格羅斯曼認為,血腥的電子遊戲和步兵訓練類似,同樣教導兒童「作妥準備,隨時殺戮」。

      刊載在《人格與社會心理學雜誌》的一項調查顯示,玩血腥的電子遊戲比觀看電影、電視裡的暴力鏡頭更危險,因為玩遊戲的人會投入角色。電視教我們坐著觀看暴力行為,電子遊戲卻教我們仿似實際參與一樣。對兒童來說,觀看一部電影頂多花三四小時,但要掌握一個電子遊戲,就得花掉多達一百小時。

      有些國家把電子遊戲分為不同類別,內容殘暴的只能出售給成年人。然而,這種措施往往無法徹底執行。美國的一個研究顯示,百分之66的受訪父母對電子遊戲類別的劃分不甚了了。電子遊戲評審局的主席表示,評審機制的主要目的,並非要阻止兒童買到這種遊戲。他解釋說:「我們不是要操縱大眾的喜好,而是要讓父母得到一些指標,來決定該給兒女什麼和不給兒女什麼。」

      玩上了癮

      嶄新的網上遊戲,能讓人通過電腦網路,跟世界各地的人對壘;他們可自由選角,然後投入其中。假如玩者能過關斬將,就可進入遊戲的高階,從而獲得很大的成就感。他們投入角色的時間越長,就越想繼續下去。對某些人來說,玩電子遊戲已差不多玩上了癮。這或許是某些網上遊戲累月經年而不衰的原因。

      《時代週刊》報導,網上電子遊戲「天堂」最近在南韓掀起了熱潮。這個遊戲以中世紀做背景。玩者為了勝利而奮力戰鬥,由遊戲低階一步步進至一個特別的階級為止。有些年輕人玩個通宵達旦,翌日上課時就老是打盹兒。父母雖然憂心忡忡,但並非時常都懂得怎樣處理。一個年輕人接受訪問時表白:「人們在網上跟我接觸的時候,他們都覺得我長得很帥,當見到我時,卻提議我最好減肥。」

      論到「天堂」怎會成為熱潮,韓國心理學家權峻模有以下的解釋:「對韓國人來說,在現實世界裡,人要抑壓自己的情感慾望;在遊戲世界裡,人可一抒心中的豪情。」因此,年輕人喜歡沉醉在夢幻世界,把現實忘掉。對於這群年輕人,一個時事評論員一針見血地指出,「對他們來說,遊戲裡的世界更勝現實。現實只是一個暫時逗留的地方,讓他們掙點錢,好繼續沉醉在遊戲的夢幻世界裡」。

      影響身體健康

      在美國,對12歲學童所做的一個統計顯示,他們每天觀看4小時電視,這還未包括玩電子遊戲的時間。據1995年的調查發現,超過百分之60的兒童承認,他們花在電子遊戲的時間,超過他們起初所預計的。結果,功課很容易就馬虎了事。在日本進行的一項研究指出,電子遊戲只能刺激兒童腦子的某些部分,要腦子得到全面的發展,就要跟其他兒童一起作戶外活動。研究還指出,兒童須要多閱讀、多寫作和多做數學練習。

      據說,美國5至8歲的兒童當中,有百分之40患上肥胖症,原因很可能跟缺乏運動、經常呆在電視或電腦屏幕前有關。因此,一家公司首創了一種設備,讓人可以邊玩電子遊戲,邊做運動。然而,更明智的做法是限制孩子玩電子遊戲,好讓時間花在有益的活動上,令他們的品格能夠平衡地發展。

      此外,長時間注視著屏幕也許會損害眼睛。調查發現,至少四分之一使用電腦的人,都有視力難題。一個原因是由於眨眼的次數減少了,令眼睛乾癟和不適。眨眼能刺激淚水分泌,沖走污垢。

      由於兒童的自覺性不高,他們會數小時不停地玩電子遊戲,導致眼睛過勞和視覺失調。專家建議每使用電腦一小時,就要休息幾分鐘。a

      全球大生意

      網上電子遊戲熱潮正橫掃全球,網吧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網吧設有多台電腦,客人只要付錢,就可以上網玩電子遊戲。青年人每月花掉200歐元流連網吧的例子,並非罕見。

      毫無疑問,電子遊戲這個行業正方興未艾,預計未來五年,網上電子遊戲市場還會有超過百分之70的增長。

      但是,這個迅速發展的行業明顯有它陰暗的一面,這並非杞人憂天。損害身體健康,耗費金錢時間,對暴行和兇殺變得麻木不仁,這樣的代價實在沒有人付得起,我們的孩子更付不起。所以,電子遊戲實在說不上總是既益智又無傷大雅的娛樂。戴維·沃爾什警告大眾,說:「這種媒體對人的影響,可能超乎我們一向所理解的。假如父母認為養育兒女是他們的天職,就必須經常留意時下日新月異的媒體世界,以免兒女受到荼毒。」

      正如聖經所說,「這個世界的景象不斷改變」。(哥林多前書7:31)看來沒有什麼會像娛樂媒體轉變得那樣快。不少父母都覺得,要保護兒女免受變化多端的潮流歪風衝擊,就得經常提高警覺,這使他們精疲力竭。雖然這樣,千萬不要氣餒,不少父母都能成功養育兒女,關鍵在於幫助兒女專注在較重要的事上。兒童跟成年人一樣,必須明白玩電子遊戲、看電視或其他娛樂,都無法滿足人的真正需要。耶穌曾說,「自覺有屬靈需要的人」會真正快樂。(馬太福音5:3)

      [腳注]

      a 另外,有人建議使用電腦時,每隔15分鐘就要轉移視線,望向較遠的地方。也有人建議當坐著觀看屏幕時,至少要跟屏幕相距60厘米;感覺疲倦的時候,要避免使用電腦。

      [第6頁的附欄]

      電子遊戲的潛在危險

      ▸ 血腥的電子遊戲會使人好勇鬥狠。

      ▸ 玩電子遊戲的人,並非單單坐著觀看暴力行為;遊戲的設計是要使人覺得猶如親身參與一樣。

      ▸ 對容易受影響的人來說,電子遊戲可能令他們把現實世界跟遊戲裡的虛幻世界混淆起來。

      ▸ 電子遊戲玩上了癮,會使人疏忽職守,破壞人際關係。

      ▸ 玩電子遊戲相當費時,使兒童沒有時間閱讀、思考、創作和跟別人往來。

      ▸ 長時間注視屏幕會使眼睛過勞。

      ▸ 只顧玩電子遊戲,缺乏運動,會導致肥胖症。

      ▸ 電子遊戲既奪去光陰,也耗費金錢。

      [第8頁的附欄或圖片]

      怎樣脫癮?

      托馬斯今年23歲,是一個基督徒。他回憶說:「求學時期,由於沉迷電子遊戲,成績差勁,隨後的生活也大受影響。雖然如此,我還是繼續沉迷這玩意,就算當了全時傳道員也沒有改善。有時候,我發覺在傳道或聚會時很難集中精神,這是由於之前玩過電子遊戲;我老是想著,回家後怎樣才能過關勝出。由於沉迷電子遊戲,我的讀經素質和習慣大受影響,連事奉上帝的喜樂也減少了。最後,我終於醒覺到,自己實在浪費太多時間和精神玩電子遊戲了。

      「在一個夜闌人靜的晚上,我躺在床上想著,覺得無論如何也不能這樣下去。於是我起來,開了電腦,選取所有遊戲檔,按下刪除指令。轉瞬間,所有遊戲就一掃而空。這真是個痛苦的抉擇!那一刻我才知道自己沉迷電子遊戲竟到了這個地步。能作正確決定,我覺得很鼓舞,因為我知道這會帶來長遠的裨益。自此以後,雖然我也曾購買少量電子遊戲,但我會嚴嚴地管束自己,一旦再失去平衡,就會立刻按下刪除指令,絕不猶豫。」

      [第6頁的圖片]

      有人認為血腥的電子遊戲會令玩者好勇鬥狠

      [第7頁的圖片]

      南韓漢城的一家網路遊戲中心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