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聞點滴
考古發現
1922年,考古學家在埃及帝王谷發現了圖特安哈門王陵墓,墓裡埋藏了很多珠寶。考古學家一直認為,當地從此便不會再有任何重大的發現了。不過,近來考古學家在谷中新發現了一座陵墓。這座陵墓也許是面積最大和結構最複雜的。裡面至少有67個墓室,加上很可能還有下層墓穴,若然便足足有100多個墓室了。這座陵墓顯然是拉美西斯二世為他的眾子興建的。拉美西斯二世在公元前13世紀統治埃及,在位66年,有子女100多人,包括52個兒子,其中兩個的墓穴已被發現。考古學家認為其他均埋葬在這座新發現的陵墓裡,而墓裡已經發現刻有他四個兒子,包括他大兒子在內的名字。這個發現使部分宗教學者大惑不解,因為他們猜想拉美西斯二世就是以色列人離開埃及時的法老。然而,其他學者卻推斷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時間為公元前1513年。
「危險行業」
約翰內斯堡的《週末星報》報導:「採礦在性質上屬危險行業,對本國的經濟卻舉足輕重。」採礦的危險程度從五月發生的一宗事故就足以見之。當時,在南非一個金礦裡,一輛12噸重的地下機車「撞破了逾三重安全裝置,然後猛然跌落2103米深的礦井,撞毀了一台升降機籠」,機籠內的104個礦工全部罹難。「不幸的是,這類悲劇在南非由來已久,而且時有發生,」《週末星報》報導,「在本世紀頭93年間,總計有6萬9000多人在礦場內遇難,100多萬人受傷。」
戰爭和不安的世代
「有些歷史家認為,20世紀將被視為無比兇殘的時代,」《紐約時報》報導,「從1914年至1989年這段長達75年的時期裡,世界先後爆發了兩場大戰和冷戰;越來越多歷史家把這段時期看作一個與別不同的世代,期間人把大部分時間花在戰鬥、備戰,以及從戰爭中復原之上。」《華盛頓郵報》一篇文章贊同這個看法說:「二十世紀的戰爭已達到『總體戰』的規模,戰鬥人員和平民百姓一律都受到牽連,」文章補充說,「死亡人數,包括遭屠殺的猶太人在內,達數千萬之巨。相比之下,發生於多個世紀以前的原始戰爭就微不足道了。」除了戰爭之外,還有民間的叛亂,當中喪生的人合共有多少?《華盛頓郵報》報導:「據茲比格涅夫·布熱津斯基估計,自1914年以來,在戰爭中喪生的人數已達一億之巨,共計1億9700萬人,『相當於1900年世界總人口的十分之一有多』。」文章接著指出,「無法否認的事實是,恐怖主義和殘殺的精神已深深注入這個世紀的文化裡」。另外,事實也表明,「時至今日,還沒有任何政治或經濟制度能令忐忑不安的千百萬人安心下來或得著滿足。」
世界衛生調查
世界衛生組織對世界人口的健康狀況進行了首次年度調查,並在報告中指出,在同一時候病倒的約佔世界人口百分之40,亦即二十億人。報告也指出,人所患的疾病多是不必要和可以預防的。貧窮是最大的背後成因,在全球56億人當中,有超過半數得不著必需的藥物,孩童中有三分之一營養不足,有超過五分之一缺乏資源預防或治療疾病。致命率最高的疾病,比如心臟病、中風、肺病、肺結核、瘧疾、呼吸道感染,以及五歲以下的孩童腹瀉等,每年都奪去千百萬人的性命。不過,報告表示,在過去的25年間,人的預期壽命從61歲提升到65歲。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中島宏博士表示:「對千百萬天天掙扎求存的人來說,延年益壽也許看來禍多於福。」
對哈米吉多頓的看法
三月,東京地鐵發生沙林毒氣襲擊事件,奧姆真理教涉嫌與此案有關,引起大眾注意。事件促使日本各宗教團體紛紛表達對哈米吉多頓的看法。《讀賣新聞》報導:「多年來,教主麻原彰晃……預言世界將會目擊哈米吉多頓。」雖然奧姆真理教在名義上是佛教,但有兩個佛教團體聲稱,「哈米吉多頓這個觀念並不蘊含在佛教的教義裡,」《每日新聞》報導,「接受訪問的兩個基督教主流團體……否認奧姆教的信仰,不同意哈米吉多頓業已臨近。一個天主教團體說,天主教徒對這個信仰不大清楚。另一方面,基督新教則認為奧姆教不應採用『哈米吉多頓』一詞,也不應『從聖經只抽出一個語詞來使用』。統一教表示『宗教不該用宣傳手法挑起大眾的恐慌』,一個名為真如苑的團體表示,要是過度強調某些見解,會引起民眾恐慌。」顯然奧姆教的創立人也懷疑自己的預言。據報該教派的領袖之一曾說:「我猜教會策動沙林襲擊事件,是要讓教主的預言得以實現。」
宗教與治療
巴黎《國際先驅論壇報》報導,一項對232個曾進行剖心手術的老年病人所作的研究顯示,有些病人「能夠從宗教尋得力量和安慰,他們的康復率較那些沒有信仰的病人高出三倍」,該報也指出,雖然以往曾有研究指出,如果病人跟朋友和家人享有親密關係,並且從他們得著扶持,會對其健康有莫大益處,這次研究卻首次「顯示宗教信仰對嚴重病患者的健康有莫大幫助」。負責這項研究的托馬斯·奧克斯曼醫生評論:「即使病人病情危殆,但他若覺得奮鬥下去是有意義的,這會對治療大有幫助,當中信仰可以發揮更大作用或力量。」
郵遞緩慢
一個人要是埋怨郵務缺乏效率,他大可以從意大利維琴察一對夫婦的遭遇得著安慰。1944年,丈夫還囚在北歐一個納粹集中營時,他寫信給妻子說:「如果要等待很久才收到我的消息,就切勿為此擔心。」「簡直一如所料,」《共和國報》報導,因為該信在51年後才送到他的妻子手上。這對夫婦現今已80多歲,他們收到信件時,喜出望外。他們更舉行了一個小型酒會,以示慶祝。該信如何最後送到他們手上,依然是個謎。
虛擬實境造成影響
加拿大《環球郵報》報導,「到了本世紀末,[虛擬實境]將會雄據家庭錄像遊戲市場達三分之一。」玩此類遊戲時,玩者會帶上頭盔,內有耳機和兩個供雙眼分開觀看的屏幕。玩者可以通過接駁了電線的手套傳達活動信號,並在電腦營造的世界中相交互動。然而,據報隨這種景象生動的遊戲而來的,是多宗引發「電腦病」的事故。起因可能跟電腦影像就身體移動所作的反應出現時差效應有關。引致的病徵包括定向力障礙、噁心、頭痛、眼過勞、肌肉協調問題和突然想起過往的事件等。《環球郵報》指出:「觀察家預計,由於電腦病發病率高,虛擬實境早晚會由於使玩者受傷而要面對法律訴訟。」報告建議在虛擬實境能提高到仿如人反應的速度以前,「景象實感較低、動感較差、代入感較弱及有時限的遊戲機也許會有助於減少對玩者的影響。」
自動售賣機出售宗教肖像
據意大利《共和國報》報導,在傳統的天主教國家裡,宗教肖像乃是「大眾熱中守護神和聖地護神」最顯著的明證之一。今天,販賣宗教物品的生意不但蓬勃,還引進了新科技。人只要把一枚特定的硬幣投入稱為「肖像自動售賣機」內,肖像便會自動滑出。《共和國報》也指出:「這項自助服務保證消費者會慎於選擇,減少排大隊,並確保所有顧客都會購得宗教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