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挑戰一:材質難保存守望台2016年(公眾版) | 第4期
-
-
封面專題 | 聖經——歷經波折千古不變
挑戰一:材質難保存
威脅:聖經原稿和古抄本是寫在紙莎草紙a和羊皮紙上的。(提摩太後書4:13)聖經寫在這些材料上,會難以保存嗎?
紙莎草紙易破易褪色。古埃及文物學者理查德·柏金森和斯蒂芬·夸克說:「這種紙會漸漸腐化,最終只剩纖維和碎屑。即使小心收藏,也可能受潮發霉或被鼠類和昆蟲啃咬;要是埋在土裡,則很容易被白蟻蛀食。」有些紙莎草紙出土後,處於光線過量或濕度極高的環境,損壞速度因此倍增。
相較之下,羊皮紙比紙莎草紙耐用,但如果沒有好好保存,或暴露在潮濕、光線過強、溫度過高或過低的環境中,羊皮紙也會腐壞。b此外,羊皮紙也會受蟲子侵襲。《地中海東部希臘羅馬時期的書寫文化》(英語)提到,以這類材料書寫的古代文獻,能「保存至今的,實在相當罕見」。要是聖經因材質腐壞而消失,其中的信息也會失傳。
保存方式:猶太律法規定,君王登基後要把聖經的前五卷「抄寫一個副本」。(申命記17:18)此外,古代有一群抄經士專門抄寫聖經,他們製作了許多複本,所以在公元1世紀,聖經書卷遍及以色列的猶太會堂,甚至遠達馬其頓!(路加福音4:16,17;使徒行傳17:11)這些年份已久的抄本是怎麼保存到今天的?
死海古卷是古代的聖經抄本,被存放在陶罐中。多個世紀後,在乾燥的洞穴裡被人發現
研究新約的學者菲利普·康福特說:「猶太人保存聖經書卷的方式廣為人知,就是把書卷放入陶罐裡。」基督徒也沿用這個方法。因此,現代人能從陶罐中,或暗室、洞穴和極為乾燥的地區裡,找到古老的聖經殘片。
結果:聖經不同部分的抄本被保存下來,多達上千份,其中有些在兩千多年前就已完成。世上沒有其他古書像聖經一樣,有這麼多年代久遠、數量眾多的複本。
-
-
挑戰二:強權攻擊守望台2016年(公眾版) | 第4期
-
-
封面專題 | 聖經——歷經波折 千古不變
挑戰二:強權攻擊
威脅:歷史上,許多政治和宗教領袖行事與聖經背道而馳,他們費盡心機,不讓民眾擁有、製作和翻譯聖經,以下是兩個例子。
約公元前167年:塞琉西王安條克四世為了強迫猶太人改信希臘人的宗教,下令銷毀所有的聖經。歷史學家海因里希·格雷茨教授說:「安條克四世的部下到處搜尋聖經經卷,一旦找到就馬上撕毀或燒掉。至於那些閱讀聖經而得到安慰的人,一律格殺勿論。」
中世紀:天主教教士不滿信徒向人傳講聖經信息,而不是傳講教義,於是規定平民只能擁有以拉丁語寫成的詩篇。人如果擁有詩篇以外的其他聖經經卷,就會被視為異端分子。教會領袖派了一些人,要他們「認真努力,不斷地把所有異端找出來」,並下令「仔細搜查疑似藏有異端分子的房子和地下室……哪家有異端,就摧毀哪家」。
如果聖經真的被人消滅,上帝話語的信息就會銷聲匿跡了。
威廉·廷德爾翻譯的英語聖經,曾遭禁止、焚燒,連廷德爾本人也在1536年被處決。可是,他所翻譯的聖經仍流傳至今
保存方式:安條克四世在以色列境內展開鎮壓行動時,許多猶太人已經離開以色列了。學者估計,在公元1世紀,超過六成的猶太人住在以色列以外的地區,他們把聖經抄本保存在當地的會堂裡。多年後,基督徒也能讀到這些抄本。(使徒行傳15:21)
在中世紀,有些喜愛聖經的人不畏迫害,勇敢地抄寫和翻譯聖經。在15世紀活字印刷術發明前,聖經的部分經卷就已經被翻譯成33種語言了。從那時起,翻譯和製作聖經的工作便以飛快的速度進行!
結果:儘管聖經遭受君王和教士攻擊,卻是有史以來發行量最高、翻譯成最多語言的書。不但如此,聖經還影響了許多語言和國家的法律,也深深打動成千上萬人的心。
-
-
挑戰三:遭人更改守望台2016年(公眾版) | 第4期
-
-
馬所拉學士小心翼翼地抄寫聖經
封面專題 | 聖經——歷經波折 千古不變
挑戰三:遭人更改
威脅:雖然聖經抄本的材質不易保存,又多次受強權攻擊,聖經還是流傳至今。外在的威脅毀不了聖經,可是有些抄經士和翻譯員,卻企圖更改聖經的內容。他們這麼做,是為了使聖經與自己的教條一致,請參考以下三個例子。
崇拜的地方:撒馬利亞人在基利心山造了一座廟宇,為了讓人支持他們的崇拜活動,在公元前4至2世紀間,有人在《撒馬利亞五經》的出埃及記20:17加插了一句話:「你要在基利心山建造祭壇。」
三位一體的教義:聖經成書後不到三百年,鼓吹三位一體的人在約翰一書5:7加添了以下的內容:「在天上有父,有道,有聖靈,這三位是合一的。」可是,聖經原稿並沒有這段話。聖經學者布魯斯·梅茨格爾表示:「從6世紀起,在《通俗拉丁文本聖經》抄本和古拉丁語聖經抄本中,這類加插的句子越來越常見。」
上帝的聖名:許多翻譯聖經的人受猶太人的迷信影響,擅自刪去上帝的名字,用「神」或「主」代替上帝的名字耶和華。然而,這兩個詞語在聖經中不但能用來稱呼創造主,還可以指人或宗教物品,甚至魔鬼撒但。(約翰福音10:34,35;哥林多前書8:5,6;哥林多後書4:4)a
保存方式:首先,儘管有些抄經士粗心犯錯或刻意更改經文,但還是有許多技術高超、細心抄寫聖經的人,像是馬所拉學士。他們在公元6至10世紀抄寫的希伯來語經卷,稱為馬所拉文本。這群抄經士十分謹慎,反覆核對詞語和字母的數目,確保內容無誤。只要發現疑似錯誤的地方,他們會在文本旁邊的空白處寫下批注,但不會改動經文。研究聖經抄本的戈申-戈特施泰因教授說:「他們相信,擅自更改聖經是罪大惡極的。」
其次,保存至今的手抄本數量極多,足以讓聖經學者加以比對,找出錯誤。舉例來說,多個世紀以來,教會一向認為拉丁語聖經準確無誤。因此,他們像前文提過的,採納了加添在約翰一書5:7的句子,就連深具公信力的英語聖經《英王欽定本》也受到影響,收錄了這個原本不在聖經裡的句子!後來,更多的聖經抄本出土,這對學者的研究產生了什麼影響?布魯斯·梅茨格爾寫道:「除了拉丁語的版本,其他早期的抄本,包括古敘利亞語、埃及古語、亞美尼亞語、埃塞俄比亞(衣索比亞)語、阿拉伯語、斯拉夫語,都找不到加進約翰一書5:7的那句話。」結果,在《英王欽定本》修訂版和其他版本的聖經裡,加添的句子就被刪除了。
聖經抄本《切斯特·貝蒂紙莎草紙殘片2號》(P46),於公元200年左右完成
古老的抄本能否證明,現代聖經的內容並沒有改變?1947年,死海古卷被人發現,這是比希伯來語馬所拉文本早一千多年的抄本。經過仔細比對,死海古卷的研究員說:「古卷提出無可爭議的證據,證明聖經雖然通過猶太抄經士一千多年輾轉傳抄,仍舊準確可靠。」
切斯特·貝蒂圖書館位於愛爾蘭都柏林,館內收藏許多紙莎草紙抄本,幾乎包含了整本聖經《希臘語經卷》,最早的抄本可追溯至2世紀,與聖經原稿完成的時間相隔約一百年。《綜合聖經辭典》(英語)說:「這些紙莎草紙抄本除了透露許多關於經文的細節,還讓人看出聖經傳抄的過程十分嚴謹。」
「我敢說,沒有任何一部古代著作像聖經一樣,經過歷代傳抄,內容依舊不變。」
結果:這麼多古老的抄本不但無損聖經的可信度,反而更有力地證明聖經的內容準確無誤。談到《希臘語經卷》,聖經學者弗雷德里克·凱尼恩表示:「世上沒有任何古書像聖經一樣,有這麼多的證據顯示內容準確,而且這些古老的抄本離原稿完成的年代不遠。我們可以肯定,聖經的內容被完整地保存下來。」至於《希伯來語經卷》,學者威廉·格林評論:「我敢說,沒有任何一部古代著作像聖經一樣,經過歷代傳抄,內容依舊不變。」
a 詳見耶和華見證人出版的《聖經參考手冊》單元1和2,請至www.jw.org/cmn-hant閱讀和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