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來函
■ 我們可以怎樣協助小組裡有親戚被開除的人?
長老和其他人對一些處於這種情形中的基督徒表現親切仁愛的體貼是好的,因為他們可以藉著表現仁慈和了解而有助於抵消這種情勢在感情和靈性上對當事人所造成的壓力。可是有親屬被開除的基督徒以及渴望予以幫助的基督徒均需要對開除一事具有清楚正確的看法。
上帝的道吩咐小組將習以為常地犯罪而不願意悔改的人開除。(哥林多前書5:11-13)這可以保護小組的一般分子不致受污染,同時也幫助小組保持清白的聲譽。但在個人方面,家庭裡的忠貞基督徒和其他渴望幫助他們的人也需要受到保護。我們若考慮一下一個人被開除時怎樣將他的內心情況顯露出來,我們便可以體會到何以有開除的必要。請留意以下兩種與開除有關的情形:
首先,一個人若犯了一項可能使他失去上帝嘉許而導致開除處分的嚴重罪過,由屬靈的長老組成的一個委員會會與他會談。他也許已意識到自己的行徑錯誤,衷心悔改而開始「行事與悔改的心相稱」。(使徒行傳26:20)若是如此,長老便會以上帝的道責備他,提出聖經的勸告幫助他「為自己的腳把道路修直」,並且會與他一同禱告及為他禱告。既然他已悔改,他便無需被逐出組織,他的家人或別人亦不會把他視為被開除的人。——提摩太前書5:20;希伯來書12:13;雅各書5:14-16。a
其次,也許當委員會與犯過者會面時,他尚未表示悔改。在這個聚會中長老可能打動了他的心而使他體會到罪過的嚴重性。(可參閱撒母耳記下12:1-13。)當然,既然他直至那時尚未開始「行事與悔改的心相稱」,長老們應當非常小心以求肯定他並非僅為了自己的過犯被人發覺而感覺難過或羞恥。(路加福音3:8)由於關心小組,他們應當完全肯定他現在已真正悔改而決心「歸向上帝,行事與悔改的心相稱。」(使徒行傳26:20)他們若堅信他已悔改,他便可以留在小組裡,由長老、家人和其他的人予以協助。
提及這兩種情形有什麼目的呢?為了說明若有人被開除,他當時必然具有真正不良的內心情況以及/或決心跟從一條羞辱上帝的途徑。彼得說這樣的人的情形比他成為基督徒之前更不好。他好像「豬洗淨了又回到泥裡去輥。」(彼得後書2:20-22)這應當幫助基督徒親屬和其他的人對被開除者懷有上帝的觀點。
可是,事情若牽涉到一個親屬,人的感情可能產生強大的影響而使人難於按照開除的規定行事。(可參閱民數記16:16-33。)例如一個忠心的基督徒妻子深知丈夫被開除便意味到以前存在於兩者之間的屬靈關係已經斷絕了。由於行為不檢及所造成的結果,丈夫已破壞了自己與真正基督徒之間的屬靈關係。他的妻子會繼續視他為丈夫和一家之首而向他表現愛心和尊重,正如丈夫不是信徒的妻子也會如此行一般。(彼得前書3:1,2)但是妻子無法像以前一樣與丈夫有屬靈的交往,一同討論聖經和禱告了。(箴言28:9)她無疑會深深感到這項損失。
另一種損失是忠貞的基督徒祖父母在兒女被開除時所可能感受到的。他們也許習慣經常探訪兒女,藉此使他們有機會與孫兒女歡聚。現在父母因為拒絕耶和華的標準和行事方式而被開除。因此家庭裡的情形已今非昔比了。當然,祖父母必須決定若干必需的家庭事務是否需要他們與被開除的兒女作有限的接觸。他們亦可能有時受到孫兒探訪。可是,由於兒女跟從一條違反基督教訓的途徑,以致影響到祖父母平時所享的樂趣,這的確是一件可悲的事!這些例子表明何以基督徒同工應當留意小組裡若有人有近親被開除,便可能有特別的需要發生。使徒保羅勸勉基督徒要「勉勵灰心的人」,忠貞的基督徒家人便很可能有這種灰心的感覺。(帖撒羅尼迦前書5:14)我們所說的安慰、鼓勵的話不應當僅限於在開除發生時表達一次。當事人可能有一段相當長的時期均需要造就。在一種意義上,隨著忠貞的基督徒一段長時期失去與家人的屬靈交往,這種需要甚至可能變成更殷切。當然,我們無需在談話中繼續談及開除一事。我們只需特別留意表現親切的態度和真摯的關懷,而最重要的則是要表現屬靈的態度。——箴言15:23;傳道書12:10。
提供基督徒的交往也可以有很大好處。配偶被開除的基督徒有時可能感覺孤立。正如以上提及,被開除的配偶已證明不是我們希望與之有接觸的那種人。我們需要留心避免僅因為我們想探訪或幫助基督徒配偶便與被開除的人交往。因此,也許我們可以等到被開除的人不在家時前往探訪。
我們需要幫助一些有親屬被開除的弟兄姊妹看出上帝所感示的話的真確性:「有一朋友比[肉身的]弟兄(或其他親屬)更親密。」(箴言18:24)我們也許無法彌補被開除的人為他的基督徒親屬所帶來的一切傷害或損失。可是,藉著留意這些基督徒的特別需要,我們能夠「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包括有親屬被開除的人在內。我們可以懷著愛心強化那些具有這種特別需要的人。——哥林多後書1:3,4;希伯來書12:12,13。
[腳注]
a 關於辨明真正的悔改所需考慮的各種因素以及「行事與悔改的心相稱」牽涉到一些什麼事,1982年3月1日的中文《守望台》24-26頁有較詳盡的討論。
有一件事,我曾求耶和華,我仍要尋求,就是一生一世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瞻仰他的榮美,在他的殿裡求問。我父母離棄我,耶和華必收留我。要等候耶和華。要壯膽,堅固你的心。我再說,要等候耶和華。——詩篇27: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