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和慶祝
耶和華見證人不參加大部份的節日和其他的慶祝,這可能使教師大惑不解。我們希望以下的資料可以幫助你瞭解何以我們把事情看得這麼認真。
也許超乎你所知的程度,許多節日和與之有關的習俗都具有非基督徒的宗教背景。正因這緣故,它們不為耶和華見證人所接受。我們力求跟從基督的使徒保羅所陳述的原則:
「義和不義有什麼相交呢?光明和黑暗有什麼相通呢?基督和彼列[一個假神]有什麼相和呢?信主的和不信主的有什麼相干呢?……[耶和華]又說:你們務要從他們中間出來,與他們分別。」——哥林多後書6:14-17。
因此一個節日或一項慶祝若在某方面與其他的神祇有關連,或者慶祝它便與我們對聖經原則的瞭解有所抵觸,我們就不會參加。
生日:享用一頓筵席,參加一個宴會和慷慨地送禮物給所愛的人絕非錯事。(路加福音15:22-25;使徒行傳20:35)耶和華見證人在全年的不同時候均可以享受饋送禮物及跟別人共度快樂時光的樂趣。可是,聖經只提及過兩次生日慶祝,而參與其事的人都不是真正的信徒。他們是埃及的法老和羅馬的統治者希律·安提帕,兩人的生日慶祝都鬧出人命來。(創世記40:18-22;馬可福音6:21-28)因此,讀到以下關於早期基督徒對慶祝生日一事所懷的態度的歷史記載並不令人感覺意外:
「在這段時期中,一般基督徒絕沒有想到慶祝生日這回事。」——《最初三個世紀的基督徒和教會歷史》(紐約,1848年)尼安達(Augustus Neander)著(Henry JohnRose譯),190頁。
「在聖經所載的聖潔人士中,從沒有任何人據報曾舉行生日宴會或大排筵席。只有(像法老和希律一類的)罪人才會為他們出生的日子大事慶祝。」——《天主教百科全書》(紐約,1911年)第十卷,709頁[引證第三世紀俄利根(Origen Adamantius)的話]。
除此之外,生日慶祝傾向於過度著重某個人。無疑這也是促使早期基督徒避免這種慶祝的原因之一。(傳道書7:1)因此你會發覺耶和華見證人並不參加生日的慶祝活動(舉行宴會、唱生日歌、饋送禮物等)。
聖誕節:你很可能知道,十二月二十五日並非耶穌基督的生日。你也許認為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事件本身。但是聖誕節發展而成的過程並不這麼簡單。以下兩本百科全書解釋:
「聖誕節並非由上帝所指定,也不是起源於新約的。我們無法從新約確定基督誕生的日子,事實上亦無法從其他任何來源獲知。最初三個世紀的教父沒有談及任何特別慶祝耶穌誕辰的活動。」——《聖經、神學和教會著作百科全書》(Grand Rapids, Michigan, 1981年再版)麥克凌托(John McClintock)與史特朗(James Strong)合編,第二卷,276頁。
「現今在歐洲流行,或以往所載的大部分聖誕節習俗並非真正的基督教習俗而是教會所吸收或容忍的異教習俗。……聖誕節大部分的嬉樂習俗均以羅馬的農神節為先模。」——《宗教倫理百科全書》,(Edinburgh, 1911年)希斯丁(James Hastings)編,第三卷,608,609頁。
聖誕節原本並非慶祝基督的誕生乃是眾所週知的事。《美國天主教》雜誌在1981年十二月刊32頁寫道:「聖誕節和它的異教來源是無法分開的。」這本雜誌解釋說:
「農神節是羅馬人所喜愛的節日,它始於十二月十七日而以十二月二十五日『無敵太陽的生辰』(Natalis solis invicti)作為結束。大約在第四世紀中葉,羅馬教會中精明的官員決定將十二月二十五日定為慶祝『正義太陽』生辰的好日子,聖誕節由此誕生。」
獲悉有關聖誕節的這些事實之後,有些人的反應如何?《世界書籍百科全書》(1982年)在「聖誕節」的標題下評論說:「在1,600年代……在英國和美洲的部分英國殖民地,法律曾禁止人慶祝聖誕。」既然以往的人曾因為聖誕節的異教來源而拒絕慶祝它,今日耶和華見證人不慶祝聖誕自當不難了解。我們不參加聖誕聯歡會、聖誕話劇、唱聖誕歌、交換禮物或其他與聖誕有關的同類活動。
對於學年中的其他宗教節日或帶有宗教色彩的節日,耶和華見證人也採取同一的立場絕不參加。理由是這些節日也跟非基督教的崇拜有關。事實上,在慶祝的活動中,某些崇拜的特色常常居於重要地位。請考慮以下的例證:
復活節:雖然人們以為這個節日是紀念基督的復活,但請留意世俗的權威怎樣論及它:
「復活節。原本是尊崇條頓族女神的春節。這個光明和春天的女神在安格魯撒克遜族中稱為伊斯特(Eastre)。早於第八世紀的時候,安格魯撒克遜人把這個名字轉移給為了慶祝基督復活而舉行的基督教節日。」——《威斯敏斯特聖經辭典》(Philadelphia, 1944年)戴維斯(John D. Davis)編,145頁。
「他們在各處搜尋復活節兔子所帶來的五彩繽紛的復活蛋。這並不僅是童稚的遊戲而已,反之它是一種歌頌生殖力的儀式的遺風。雞蛋和兔子都象徵生殖力。」——馮克(Funk)與華格諾斯(Wagnalls)合編的《民間傳說標準辭典》(New York, 1949年),第一卷,335頁。
萬聖節前夕(Halloween):萬聖節前夕雖然被人當作基督教節日來慶祝,但它的來源卻追溯至基督教以前的節日;那些節日散播人死後仍舊生存的謬誤觀念。饒有趣味的是,我們讀到:「宗教改革以後,基督新教徒拒絕這個節日,同時也拒絕其他的重要節日,例如聖誕節和復活節。然而,萬聖節前夕那些來自異教的民間習俗卻流行一時。」——《大英百科全書》(1959年),第十一卷,107頁。
萬靈節(All Saints’ Day):「無疑基督教會引進十一月一日的萬靈節供人慶祝,目的是要廢除或取代督伊德教徒所慶祝的死者節日。這個節日是要尊崇所有聖人,不論是認識或不認識的,可是它卻未能取代森漢恩(Samhain)的異教慶祝。」——《大英百科全書》(1959年),第十一卷,107頁。
新年:「在古羅馬,一年的第一天用來尊崇詹納斯(Janus)—-門神和萬事始末之神。……公元487年,新年成為基督教會的聖日。」——《世界書籍百科全書》(1982年),第十四卷,237頁。
情人節(Valentine’s Day):「情人節來自紀念兩個名叫華倫泰(Valentine)的不同基督教殉道者的節日。但是與這節日有關的習俗……很可能來自古代稱為露柏卡利亞(Lupercalia)的羅馬節日。這個節日每逢二月十五日舉行,目的是要尊崇專司婦女和婚姻的羅馬女神朱諾(Juno)和自然之神潘(Pan)。」——《世界書籍百科全書》(1973年),第二十卷,204頁。
五朔節(May Day):「五朔節很可能來自尊崇羅馬女神美亞(Maia)的儀式。人們崇拜美亞而視之為人類和自然生殖力之母。……大部分學者均相信五月柱(Maypole)是以往男性生殖器象徵的遺風,在供奉女神美亞的春節儀式中加以運用。」——《新馮克與華格諾斯百科全書》——(1952年),8294頁。
母親節:「這個節日來自古代希臘人崇拜母親的習俗。小亞細亞各地的居民在三月十五日舉行儀式尊崇諸神之母賽比利(Cybele)或雷雅(Rhea), 藉此從事正式的母親崇拜。」——《大英百科全書》(1959年),第十五卷,849頁。
這不過是節日中一些例證而已。許多人慶祝這些節日,並且時常期望學童參與慶祝而參加某些活動。可是,耶和華見證人為了良心的緣故不參與任何這些節日的活動——不論是唱歌、彈奏音樂、戲劇演出、列隊遊行、繪畫圖片、參加聯歡會、吃喝玩樂等。然而,與此同時,我們並不反對別人慶祝這些節日,也不會試圖妨礙他們如此行。我們十分感激教師仁慈地容許我們的兒女不參與慶祝這些節日的各種活動。
國家的節日
其他的節日性質略有不同。這些節日可能僅是某個國家所獨有而非普遍受人慶祝。舉例說,國家的感恩節便是其中之一。有某些地方,還有些特別的日子用來紀念為國捐軀的戰士、國慶或尊崇某些著名的總統、統治者或國家英雄。
耶和華見證人也懷著尊重的態度拒絕參與這些國家的節日。不論我們住在哪個國家裡,我們都會尊重政府當局;但為了良心的緣故,我們不會把我們視為帶有崇拜意味的尊榮歸給這些權威。這樣行是與耶穌論及他的跟從者的話一致的:「他們不屬世界,正如我不屬世界一樣。」——約翰福音17:16。
[第19頁的精選語句]
「在英國和美洲的部分英國殖民地,法律曾禁止人慶祝聖誕」
[第21頁的精選語句]
為了良心的緣故,耶和華見證人不參與慶祝節日的各種活動
[第17頁的圖片]
早期的基督徒並不慶祝生日
[第19頁的圖片]
「這並不僅是童稚的遊戲而已,反之它是歌頌生殖力的儀式的遺風。雞蛋和兔子都象徵生殖力」